第61章 中試
江誠如輕輕點頭, “臣女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家中反正要臣女委身富貴, 臣女又不甘為人妾室, 如此正是兩全其美。我被封為郡主, 為江家帶來榮耀, 也如願成為三王子正妃,即便是遠嫁, 也好過渾渾噩噩留在家中。”
江太後不禁有些感慨,她不喜歡江家,連帶着遷怒江誠如, 可這位侄孫女何嘗不是為江家所累,連自己的婚事也不能主張,淪為江家謀取富貴的籌碼。如今奇峰陡轉, 對于江誠如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她郁然嘆道:“哀家只擔心你這樣草率的決定自己的婚事, 今後若不如意,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若是尋常人家還能請求和離,到了北蕃那人生地不熟的蠻邦,只怕會任人宰割。
江誠如搖頭, “不會的。若有能耐, 在哪裏都能順風順水,若無本事,即便事事都有人安排好,也會淪為魚肉。臣女自信不會做俎上肉。”
江太後啞然,倒是她糊塗了。的确, 一個人只要肯積極面對生活,又有什麽煩惱是邁不過去的?
她諄諄囑咐道:“總之,到了北蕃,也要記得常給我這個老婆子傳信,讓哀家知道你的情況,免得牽挂。”
“我會的。”江誠如露出一笑。
她俯身跪倒在地,鄭重三拜後離去。
江誠如走的那天分外熱鬧,幾乎滿宮的人都出來看排場。浩浩蕩蕩的隊伍從東邊一直排列到西邊,烈烈北風下,旗幟飒飒作響。
這畢竟是皇帝即位來第一位和親的宗室女——江誠如的名字已被列入玉牒——成德帝對此格外看重,不肯有半分輕待。人人都說,比起大公主昌寧出嫁那會,盛大了十倍不止,自然,兩人的夫婿也不能相比就是了。
江誠如從壽康宮出來,穿着一身紅衣,在陰霾的天日下如同一團灼灼的火光,險些晃瞎了在場諸人的眼。
她本就生得極美,加上這些奴仆随從的襯托,看上去真有幾分公主風範。江誠如也毫不怯場,落落大方的坐上轎辇,甚至還能儀态萬方的同衆人招呼,似乎沒有一點遠嫁的憂愁。
昌平已從日前的失意中恢複過來,張德妃便趣她,“昌平,你瞧瞧,別人可比你像公主多了。”
“那都是父皇的功勞,”昌平哼哼說道,“我若有這些侍從車隊跟着,照樣很有氣派。”
“誰讓你自己推了?”元福仰着臉說道,“你沒那個膽量,難怪連女婿也保不住。”
Advertisement
“死小鬼,誰教你說這些渾話?皮癢癢了是不是?”昌平豎起眉毛,伸手就要去打他。
元福忙躲到德妃身後,“母親救我!”
傅瑤耳裏聽着她們打鬧,但笑不語。她望着漸漸遠去的車隊,不禁思忖:換做是她,不知有沒有膽量嫁去北蕃?
大約是沒有的。別說山高水遠,就連那邊的吃食也是她受不了的。
她還是安分的待在宮裏做一只米蟲就好。
她手裏還攥着一張小小的字條,那是江誠如臨行前派人遞給她的。傅瑤自認與江誠如并非知交,所以也沒刻意為她餞行,倒是江誠如似乎對她很有興趣,特意寫了幾行字來,感謝她牽線搭橋之恩。
元祯偷偷摸摸從背後靠近,一把抱住她的腰,“在想什麽?”
傅瑤恐怕被人瞧見,忙望了望四周,好在衆人都已散去。她這才板着臉一根一根掰開元祯的手指,“大庭廣衆之下需注意分寸,殿下切莫壞了言行。”
“你倒教訓起我來了,哪回不是你先引誘的我?”元祯随手在她鼻尖擰了一下。
這人好不講道理。
傅瑤惱道:“你怎麽……”
話未說完就被元祯的嘴唇封住,剩下的音節化為斷斷續續的嗚咽。
元祯一邊霸着她的唇不放,一邊伸手去碰她的手掌,想與她手指相扣。
他忽然停下來,摸索着将那條字條掏出,“這是什麽?”
反正也不是什麽私相授受的證據,傅瑤只平淡的望了一眼,“是平安郡主寫來的,謝我安排她與三王子見面,使她得償所願。”
元祯不禁失笑,“她倒為這個感謝你?難道她真願意嫁去北蕃?”
“你知道什麽?”傅瑤白了他一眼,“對她而言,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出路了,你哪裏曉得她的難處?”
江誠如是個很有野心的姑娘,但既然她的野心不傷害任何人,旁人也無可指摘什麽。如今她如願擡高身價成為郡主,縱然必須和親遠嫁,對她而言也算求仁得仁了。
元祯将字條交還給她,恍若無意的說道:“不過,你什麽時候結識的赫連治?孤怎麽從來都不知道。”
傅瑤心下又是一緊,元祯的直覺怎麽比女人還準,這可不好辦哪。
她清了清喉嚨,“我哪裏認識他,不過是借用殿下你的名義,邀他出來罷了。”
“是這樣嗎?”元祯瞅了她一眼。
“當然。”傅瑤用力點頭。
元祯湊到她耳畔,低低說道:“孤知道你在撒謊,我現在不拆穿你,不過,你晚上給我等着,看孤怎麽收拾你。”
傅瑤傻眼了。
這一晚她自然被折騰得很慘,第二日又下不來床,仍是元祯體貼的将早膳端進房喂給她吃的。
傅瑤這時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元祯未見得真起疑心,或許是故意做出這副模樣,引她上床而已。
這個登徒子!流氓!
赫連治走了,赫連清可仍舊留在宮裏,看樣子是打算永不回北蕃去了。趙皇後見管不住她,索性也懶得管她,由着她到處跑——好在赫連清現在收斂了許多,沒怎麽惹事。
她常常跑來東宮,和傅瑤做些家常閑談。傅瑤對此很警惕,一旦觸及傅湛,就立刻岔開話題,好在赫連清粗枝大葉,并未知覺。
這般混着也接近年關了,經過這一年多的生活,傅瑤對于宮中的熱鬧早已失卻新鮮,可以以平常心看待。皎皎長到半歲,勉強能爬個幾步了,衆人都對她傾注了極大的興趣,巴不得她立刻健步如飛。
倒是元祯見她們這般作弄孩子,心疼不已,得閑就把皎皎摟在懷裏——他現在抱孩子有了些經驗,皎皎不像從前那般哭鬧。
這般平安喜樂的場景,傅瑤見了也覺得高興,大約這就是生命的充實。
傅家那邊就沒這樣輕松适意,為了應付明年三月的複試,傅湛正潛心在家攻書,輕易不肯邁出家門一步,衆人見他這般,好生納罕。
傅瑤雖不相信他能脫穎而出,但肯用功總是好的,遂賜了些補品下去,叮囑傅湛注意身子,不要過分操勞——實則是褒獎之意。
今年的除夕夜過得平平安安,同時也索然無味。連一向活躍的昌平也一反常态的保持安靜,所謂槍打出頭鳥,她是被和親的事吓怕了。
轉眼又是草長莺飛的三月,傅瑤有閑有忙,宮裏是沒什麽大事,可她急于訓練皎皎走路和說話,恨不得将她當成神童來培養——小說裏的主人公不都是生的天才娃嗎,怎麽她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呢?
前幾日皎皎剛學會幾個簡單的音節,傅瑤歡喜得不知所以,看到元祯進來,忙不疊地想向其展示。她舞弄着皎皎兩只胖乎乎的手臂,老巫婆一般引誘她,“皎皎,你前幾天怎麽喊我的?來,當着你父親的面再說一遍。”
元皎皎同學鼓着包子臉,不肯做聲。
“嘿,你這孩子怎麽使性子,之前還呢麽乖的。”傅瑤不得已,只得柔聲再勸了幾句,奈何元皎皎惜字如金,輕易不肯張嘴。
元祯看得好笑,順勢在傅瑤身旁坐下,“你別太心急了,小孩子總得慢慢學。”
一面向她說道:“今年武舉複試的結果出來了。”
“怎麽樣?”傅瑤随口說道。她也沒報多大希望。
元祯淡淡開口,“你哥哥中了,位列第二十七名。”
傅瑤的眼珠子都快跳出來,“真的?這怎麽可能?”
以傅湛的水平,就算能進複試,也絕不會排的這麽高,何況複試考的是他不擅長的經史冊論。
元祯反問她,“你知道這回有很多冀州的武生參試吧?”
“我知道。”傅瑤點頭。冀州的武學厲害是出名的,這回初試也進了不少人物。
“那幾十名冀州武生下榻的客店不知出了什麽亂子,飲食腐敗作酸,惹得那些人上吐下瀉不止,一個個身子疲軟,複試自然一塌糊塗。”元祯顯然也對這樣的情況很意外。
複試雖用不着比武,但若肚子裏翻腸攪胃地作痛,的确也會受到影響。看樣子這群冀州武生不知是被人暗算還是純屬倒黴,竟白白便宜了傅湛。
真是老天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