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章

第 69 章

孟笙笙在廠裏悠哉悠哉的過她最後兩月的小日子的時候, 京市旁邊的梨城,開始出現問題。

市裏的支柱産業垮了,沒了稅收, 整個梨城的財政都受到了影響,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財政沒錢了, 教育行業、金融行業……只要是靠着財政發工資的行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整個城市差點停擺。

沒辦法, 只能向上面求救。

政府不可能放着一個城市的民衆的死活不管, 所以還是給梨城

撥了款, 梨城的情況暫時穩定住了。

孟笙笙知道,這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不止是梨城, 各個地方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問題, 而且政府現在也窮, 不可能一個地方出事就給一個地方撥款了事, 給錢永遠只是下下策。

現在梨城只是一個特例, 但是特例變多了, 就成了普遍情況, 地方沒錢給中-央,到時候一窮窮一塊兒,誰都沒法子,只能自己想辦法自救。

兩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孟笙笙和祝老師談了談。

這時候孟笙笙才知道, 祝老師給她安排的,并不是學碩, 而是專碩。

不用她和大學一樣,每天都去學校上課,每周只給她安排了兩節課,一節課在周二的下午兩點到四點,另外一節課在周四的下午四點到六點。

這事只能怪她自己,當時沒和祝老師溝通清楚,人家體諒你現在有工作,一個星期只給她安排了兩節課,是人家的體貼,要是現在她又去當面和人說想讀學碩,這不是折騰人嗎。

孟笙笙還是義無反顧的在開學前辭了職,廠長象征性的挽留了幾句,孟笙笙知道人家只是客套,沒放在心上,把工作交接完畢,再把她留在廠裏的東西就收拾收拾,毫無留戀的走了。

回家的時候,正巧碰到辛芽提了一籃子中午要做的菜回家。

家裏都知道孟笙笙今天要去辭職,所以看到她回家也沒多驚訝。

Advertisement

“笙笙回來了?今天在豬肉攤上買到了大筒骨,給家裏孩子吃。”

孟笙笙說道,“前兩天買的大筒骨很香,熬的湯咱們還可以煮面條。”

辛芽搬了個小板凳,坐在廚房裏剝蔥。

“日子好過了……肉都吃膩了,以前的人愛吃肥肉,現在的人都吃瘦肉……現在這肉一天一個價,還沒以前肉的味兒了……我記得十多年前,過年的時候,我娘做了一小碗肉,全給我兄弟吃了,我聞着那味兒就覺得香,現在買的這肉,一大海碗都沒當初一小碗兒的味道香。”

孟笙笙剛來的時候也是過了幾個月沒肉吃的苦日子的,當然知道辛芽的感受。

“現在的豬肉都是人工催熟的,兩三個月一欄豬,和以前的豬不一樣了。好些人還說市面上好些黑心的養殖戶,還給打瘦肉精,那玩意兒吃了對身體才不好呢。”

“幾年前也沒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也不缺肉吃了,怎麽還多出來這麽些沒聽過的玩意兒。”

兩人絮絮叨叨的,把午飯做好了,也只有兩人在家吃午飯。

晚上的時候,孟笙笙和辛芽一起出了門,買了個豬頭回來,呼了個豬頭,給她的大學老師,現在的研究生導師,幾個孩子的補課老師一人送了一點,家裏就只剩下一小半的肉了。

家裏兩個正在上高中的半大男孩子,飯量不是一般的大,那一小半的豬頭肉,一頓晚飯,也就吃完了。

王川澤今天一進門,手裏抱着一束花。

孟笙笙正在廚房裏忙活,沒看到。

剛回了家把書包扔沙發上了的柚寧看到了,撲過去就要拿那束花。

“爸,這花真好看!哪裏買的?”

王川澤把手舉高了一點,柚寧沒拿到,“這花不是給你的,是我給你媽買的,這烤面筋是你們的,要買花,自己拿零花錢買去。”

柚寧和承寧用陰陽怪氣的腔調說道,“咦~,給我媽買的~”

王浩撞了撞王瑞的胳膊,笑盈盈的小聲說道,“看到沒,學着點。”

孟笙笙回頭一看,一捧百合,其中還夾雜着幾朵白玫瑰。

孟笙笙臉一紅,這還是第一次有人送她花。

“恭喜咱們家笙笙脫離苦海,買束花給你慶祝一下。”

說的是她離職的事。

孟笙笙高興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子了。

家裏空着的花瓶,今天終于有了它真正的用途。

九月一過,孟笙笙就已經習慣了現在悠閑的日子,平時看看書,上上課,再寫寫論文。

這天王川澤回來突然和孟笙笙提了一句,他最近要出一趟任務。

自從他的單位從部隊裏分離出來之後,他就沒再有過什麽出差的任務。

現在他這種表情和她這麽一說,孟笙笙突然就覺得有些心慌,但是又不知道怎麽問,畢竟他那單位,真有什麽秘密任務,外人是不能知道分毫的,即便她是他的妻子。

最後她也只是問了一句,“……有危險嗎?”

王川澤笑了,“想哪去了,沒危險,我就是和你說說,我可能要出差幾個月,甚至可能要出國,不要擔心我。”

這天之後,王川澤真就忙碌了起來,回家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晚,好幾天甚至晚飯也不回來吃了。

孟笙笙也不知道他忙什麽,幾個孩子回家看不到爸爸和叔叔,還有些不習慣,每天都要問幾句。

大概一直忙了有半個多月,王川澤回了家。

和家裏人一起待了三天,接着就悄無聲息的走了。

在王川澤離開之後的一個月,這個家裏真正的主人,回來了。

那天孟笙笙正在院子裏看書,辛芽在旁邊納鞋底。

街上賣東西的店鋪很多,賣鞋的也不少,但是辛芽總覺得,機器做出來的鞋子穿起來不舒服,還不如她自己做出來的鞋,輕便又軟和。

大院外面突然響起了汽車的聲音,停在了院子門口,院子裏的小孩子湊熱鬧去門口瞧了瞧。

辛芽從家裏探出了顆腦袋,往外看了看。

一群人簇擁着兩個老人走了過來。

男人女人都是穿的寧列裝,兩人都很清瘦,男人戴着眼鏡,相貌很斯文儒雅,女人也很端莊大氣。

孟笙笙只覺得人很眼熟,接着突然意識到了這兩人是誰。

天!怎麽這麽突然,也不提前和家裏人通知一聲。

孟笙笙手忙腳亂的把攤在桌上的書和筆記收拾了,趕緊把人帶了進來。

“爸媽,回來了。”

笙笙對着辛芽說道,“趕緊給二姐打個電話,說爸媽回來了。”

辛芽一點也不耽擱,快步走了。

家裏暫時還沒裝電話,院裏的人接打電話,一直都在門口的小商店裏。

招呼着送寧虞和王淳謙兩人回來的人,準備讓幾人進門坐一坐,給人倒杯茶,人家卻有另外的事情,婉拒了孟笙笙的邀請,敬了禮就走了。

走的時候,悄悄的,回來的時候,也是悄無聲息的。

孟笙笙挽着寧虞進家門,“怎麽也不和我們說一聲,我們接爸媽去。”

寧虞面容很慈祥,牽着孟笙笙的手,“用不着那麽興師動衆,是笙笙吧,小澤給我們寄了你的照片,是個漂亮的好孩子。”

王淳謙沒進家門,而是繞着院子走了走,還是記憶裏的老樣子,沒怎麽變。

就是原本他和寧虞種花的院子,現在全種上了包菜和青菜。

花壇裏也種上了蔥姜蒜。

原本院子裏幹幹淨淨的,沒搭建什麽建築,現在貼着旁邊老秦家,借着兩邊的牆頭,蓋了小棚子,是用木頭和鐵皮搭建的,用的很粗的鐵絲,擰的很緊,看起來很牢固。

孟笙笙和寧虞在屋子裏和她說着這些年家裏的情況,家裏幾個孩子的情況,就連孩子上個月考試的成績單,都被孟笙笙翻了出來,給奶奶看看。

看着看着,寧虞的眼眶就紅了。

她什麽都沒說,但是孟笙笙也是做媽的人了,懂她的心情。

為了國家,她們這輩人沒得選,只能暫時把小家抛到一邊,幾十年的時間猶如過眼雲煙。再回來之時,孩子已經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模樣,連孫輩都已經這麽大了……

院子裏沒什麽秘密,即便來了一個生人,也能瞬間傳的滿院子的人都知道。

王淳謙和寧虞回來的消息,沒一會兒,大半個院子的人都知道了。

沒多久,客廳裏就坐滿了人。

孟笙笙和辛芽在廚房燒水,一杯一杯的給這些人添茶。

沒一會兒,後勤的人也來了,不僅給家裏翻新了院牆,還把院子裏的青石板路也給重新收拾了一遍。

星若急匆匆的帶着已經四歲的許文瑩過來了。

寧虞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已經當了媽的女兒,牽着星若的手,嘴裏喃喃的一直說着對不起。

王星若感受到了母親粗糙的手掌,再看看她,眼裏寫滿了風霜、頭上已經有了白發。

突然就覺得鼻頭一酸,她趕緊眨了眨眼睛,笑了笑,“我知道你們不容易……從來沒怪過

你們,忙了大半輩子,終于能回來歇一歇了。”

孟笙笙抱着許文瑩進來了,“瑩瑩來認認人,這是姥姥。”

王淳謙和幾個教授在旁邊說着話,暫時就不去打擾對方了。

許文瑩長的肉嘟嘟的,穿着一件白色的小polo衫和格子燈籠褲,把整個人襯得更加圓溜溜的。

她瞪圓了眼睛,看了看寧虞,又看了看她媽媽,叫了聲,“姥姥。”

寧虞霎時間笑眯了眼睛,把孩子抱到了懷裏,輕聲細語的問她,今天吃了什麽,上幼兒園了沒有,在幼兒園有沒有認識到好朋友……

孩子嫩生生的嗓音讓氣氛輕松明快了很多,童言童語逗的大人呵呵直笑。

孟笙笙松了口氣,孩子果然是一家人的潤滑劑。

眼看着就要到晚飯時間,客人沒有多留,都陸陸續續的告辭離開了。

一下班,許晨安過來了,還提了一塊血淋淋的牛肉,說是爸媽回來了,他得好好表現,今天要讓爸媽嘗一下他的手藝。

“……這些米少了,得再添一碗。王浩王瑞正長身體呢。”

許晨安笑着打趣說,“大哥寄回來的錢夠不夠那兩孩子的夥食費啊,兩個大小夥子吃的可不少。”

孟笙笙笑了,“他們三叔掙得雖然不多,但是讓他們吃飽還是沒問題的。”

王淳謙坐在舒服軟和的沙發上,聽着廚房裏小輩的說話聲,和鍋碗瓢盆的響聲,旁邊還有軟乎乎的外孫女乖乖的在描紅,寫一個字就要拿起來給大人看一圈,爸爸媽媽在廚房忙,她就跟在他們身後蹦蹦跳跳的要他們看自己寫的字,被誇獎之後,才又乖乖跑過來繼續寫。

他看看旁邊同樣恍惚的寧虞,輕聲說道,“和做夢似的……”

晚上四個上學的孩子回來了,更熱鬧了。

柚寧承寧和王浩王瑞都是第一次見爺爺奶奶,都稀奇的看看兩位老人,乖乖叫了人,吃完晚飯就去做作業了。

第二天看報紙的時候,她在角落看到了一則消息,“華國第一枚洲際-導-彈亮相,标志着我國成為繼M國、S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進行洲際導彈,全程試驗并獲得成功的國家,打破了超級大國,對洲際戰略核武器的長期壟斷。”

她把報紙遞給了寧虞和王淳謙,他們一眼就看到了這個消息。

孟笙笙能看出來,他們眼裏的欣慰和高興是藏不住的,但是獨獨沒有驚訝,孟笙笙隐約知道了什麽,不過什麽也沒說。

周末的時候,家裏孩子拿着書正要出門找老師補課的時候,孟笙笙把人叫住了。

“問你們爺爺奶奶去,你們現在的補課老師都得叫你們爺爺奶奶一聲老師,這麽大兩個寶貝藏在家裏,怎麽還要舍近求遠的跑出去問別人。”

她看得出來,兩位老人回來了,心裏是想親近孩子們的,但是他們把他們的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工作,現在回來,和孩子們相處,是有些無所适從的。

不過這沒關系,剛回來,多磨合磨合,就習慣了。

四個孩子的做作業時間是固定的,被孟笙笙這麽一說,撓撓頭,還真就待在家裏做作業了。

有不會的題,拿着習題冊就往爺爺奶奶的書房跑。

只跑了兩趟,兩位老人幹脆直接從二樓下來了,喝着茶,專門坐在客廳看着他們做作業。

柚寧悄悄問了問孟笙笙,“我們是不是打擾到爺爺奶奶幹正事了?”

孟笙笙看了看兩位老人,他們正坐在旁邊,慈愛的看着幾個孩子。

孟笙笙也悄悄的回答,“沒有,現在對他們來說,你們才是他們的正事。爺爺奶奶喜歡你們,你們和他們親近,他們高興還來不及。”

才這麽舒服的過了沒兩天,學校和科研所的人聞着味就來了。

其他人不知道,上頭的人能不知道?放着這麽兩個活寶貝在家不用,不是浪費人才是什麽。

王淳謙和寧虞不是藏私的人,上頭指派他們幹什麽,他們也不會拒絕。

京大直接聘請了兩位到了物理學院當教授,每月基本工資三百六,除了基本工資,還有福利和節假日禮品。

不到一個星期,王淳謙和寧虞手底下就有了好幾個研究生。

夏去秋來,等到門口那顆銀杏樹上的葉子掉光了之後,王川澤才回來了。

回來的男人看到王淳謙和寧虞回來了,還吃了一驚。

寧虞拉着王川澤的手,“怎麽瘦成這樣?是不是單位上吃的不習慣?”

王川澤有些不自在,回頭看了看孟笙笙,發現她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瞧,心頭的那點不自在,也被他放下了。

“這次去的地方飲食習慣和我們有些不一樣。”

瘦了的原因純粹是吃不慣那邊的飯。

辛芽聽到這話,趕緊去了廚房,“想吃什麽,我去做去,家裏還有一個肘子,我給你烀肘子。”

柚寧也進了她的屋子,拿了兩個沙琪瑪出來,“爸爸,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一家子圍着這個剛出差回來的大功臣轉悠了。

都幾個月沒見了,孟笙笙确實擔心的慌,人好不容易安安全全的回來了,孟笙笙懸着的心終于放下了。

吃了晚飯,兩人到了卧室,孟笙笙還沒開口說話,嘴就被堵住了。

兩人好幾個月沒見了,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才漸漸沒了動靜。

把窗戶打開散味兒,又把櫃子裏洗幹淨的被套和床單換上了,才消停的躺到了床上。

孟笙笙這才悄悄問他,“到底去了哪兒?能說嗎?”

王川澤聽到她的聲音,也跟着輕聲道,“……北邊,突然接到的消息,那邊好像越來越難了,政、治環境越來越複雜,經濟情況也越來越不好,比咱們幾年前還不如……”

寥寥幾句話,孟笙笙已經明白了,這時候的S國還沒有解體,雖然內憂外患,但是他們國家的國、防确實是走在世界的前幾名,咱們國家這時候得向他們學習。

趁着這時候人家亂着的時候,正是咱們能渾水摸魚的時候。

比如人才、比如某些技術……

“成功了嗎?”

王川澤含糊的應了一聲,“唔。”

孟笙笙聽出來這是收獲不小的意思。

孟笙笙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閉上了眼睛,在王川澤懷裏找到了個舒服的姿勢,睡着了。

這一覺睡得是真踏實,孟笙笙醒來的時候,看看時間,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而一向醒的很早的王川澤,竟然還沒醒。

孟笙笙起床了,沒打擾他,王川澤一直睡到下午才起來。

今天是周末,柚寧和承寧看到終于起床了的爸爸,高興的趴在他身上嘀嘀咕咕說悄悄話。

王浩和王瑞看到了,眼裏的羨慕一閃而過。

因為華國南邊的Y國突然入侵,原定計劃着今年年初就能調任回來的王川洋,暫時不回來了,他親自領着部隊上戰場去了。

孟笙笙摸摸他們的頭,兩個都是懂事的孩子。

王浩看了看,一家人都在,說道,“那個,三叔三嬸,我們期中考成績出來了,學校要開家長會。”

孟笙笙看了看飯桌上的王淳謙和寧虞,突然說道,“要不爸媽去給他們開家長會吧。去學校了解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回來給他們補課也更有針對性。”

王淳謙和寧虞就沒有不答應的,對家人感情上的虧欠,兩個老人,幾乎對家裏的孩子有求必應。

等到工作日,王川澤上班去了,回來就說,他升了一級,跟着一起去的人,連升兩級的人都有。

孟笙笙笑着看看王川澤,“好事,得慶祝慶祝。”

家裏有了一件高興事,晚上也不在家裏吃了。

一家人散着步,到了一家火鍋店門口。

這家火鍋店有兩層樓,剛進門,就有穿着圍裙的服務員,殷勤的把人往裏面請。

這家火鍋店人很多,一樓幾乎已經坐滿了,服務員領着他們上了二樓。

服務員在旁邊點單,四個孩子一點也不客氣,點了很多吃的,孟笙笙最後看了看,估摸着夠

了,又問了問兩位長輩想吃什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她就做主又勾了幾種素菜,便把單子給了服務員。

寧虞說道,“在基地裏待久了,這麽一回來,感覺什麽都不認識了,還記得二十年前進飯店,就一個小黑板,上頭寫着供應的飯菜,還有蒼蠅呢,現在這地方,豪華的不像是飯店。”

孟笙笙說道,“時代總是在進步的,經濟發展了,環境肯定也會越來越不一樣,現在這樣才好,即使是吃個飯,也能叫人覺得舒服。”

孟笙笙上廁所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眼熟的姑娘,在這飯店當服務員。

她明顯也認識孟笙笙。

看到孟笙笙看到她了,便笑着打了聲招呼,“孟科長,您來吃飯呢。”

孟笙笙想起來了,這是廠裏的人,于是點點頭,“別叫科長了,現在我可不是科長了,和你們一樣,就是個人民群衆。”

女人心說,那可不一樣。

孟笙笙身上的衣服,她逛街的時候見過一件一模一樣的,挂在商場裏,标簽上寫着,一千一件,而她身上穿的,是從自由市場買的,十五塊三件。

“廠裏最近怎麽樣?”

姑娘苦笑,“廠裏效益不好,發不了全額的工資了,福利也取消了,獎金也沒了……發工資只能發百分之六十,旁邊藥廠還說要漲工資……咱們廠裏連發工資都成問題了……連孩子的學費都……所以才出來掙錢來了。這裏還不錯,老板從不拖欠工資,要是勤快一些,比廠裏掙得還多。”

但是好些拉不下臉出來找活幹的人,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

孟笙笙只能跟着嘆氣,能怎麽辦呢,想讓廠子活下來的辦法很多,改革是必要的。

把廠裏的人裁掉一半,再把屍位素餐的領導也換了,只留下十分之一的人,這個廠子就能活。

但是廠裏的人不會願意的。

他們寧願端着沒飯的鐵飯碗,他們也不會願意改制。

改制就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要下崗,他們怎麽可能願意?現在能怎麽辦呢,一大廠的人只能指望着財政撥款養着他們,要是哪天,財政養不起了,也就是他們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

王川澤升了,加上一家子都是大忙人,沒有個電話着實不怎麽方便。

王川澤便找了熟人,第二天就給上門安裝好了一個電話。

連着好幾天,家裏的電話都鈴鈴鈴的響個不停。

等把該通知的人都通知到位了,家裏才終于消停了。

在柚寧讀完初三,考高中的時候,孟東東也要考大學了。

結果由于成績太差,沒考上,家裏讓再複讀,東東不樂意,非要自己出去闖。

一家子怎麽勸都不聽,一天夜裏,給家裏留了封信,跑了。

一家子急得沒辦法,給孟笙笙也打了電話,讓她找鐵路局的人幫忙查一查,孩子到底去了哪裏。

王川澤找了人幫忙,按着孩子離開的時間,查到人可能坐火車到了南邊的羊城。

孟紅旗在南邊發展的很不錯,人脈也廣,找人肯定比他們方便。

王川澤挂了電話,寧虞就對家裏的幾個孩子說道,“你們都是好孩子,以後可不許來這麽一出,我和你們爺爺可不禁吓。”

承寧大聲說道,“我們成績好,肯定考的上大學!才不會幼稚的離家出走。”

王淳謙在旁邊笑呵呵的,“對,我孫子有本事。”

一個多星期之後,才接到孟家的電話,人找到了,被他爸揍狠了,現在正在家裏躺着呢。

孟笙笙跟着松了口氣。

柚寧的中考成績也出來了,考上了京市的重點高中,王淳謙一高興,拿出來了四個小本本,“這是我和你們奶奶給你們的獎勵,一人一本,都好好收着。”

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早就準備好了的,只不過現在才有了借口把東西往外拿。

孟笙笙一瞧,竟然是房本。

柚寧拿起來看了看,是一個老小區的房子,離家裏還有些遠。

王淳謙笑着說道,“現在不值什麽錢,過不久,這地方就要拆了,到時候就值錢了。”

這大概是兩位老人壓箱底的存款買的房子。

正準備讓孩子拒絕,王川澤就牽住了她的手,她看了看王川澤,又看了看滿眼慈愛,高興的瞧着孩子們的王淳謙和寧虞,終究什麽都沒說。

王川澤把已經讀初一的承寧和柚寧叫進了書房,慎重的對兩人說道,“爺爺奶奶給你們的東西,我和你們媽媽也不會碰,你們已經是大孩子了,這東西,不需要我們和你們強調,就知道他們的價值,怎麽處置它們,全看你們自己的意願。”

柚寧高興了片刻,接着撅着嘴,“你們是真心大,也不怕我們把這東西給敗沒了。”

王川澤笑了,“那就當買個教訓,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長記性。”

承寧笑呵呵的就把房本放到了自己藏寶貝的箱子裏,該吃吃該喝喝,心大的好像完全沒這回事。

還沒到半年,房子果然拆遷了,四個房子面積都不小,柚寧機靈,換了一個帶二樓的門面,承寧不想動腦子,跟着姐姐換,王浩和王瑞也換了門面,沒二樓,但是門面面積比柚寧換的門面大了将近一半。

近兩年京市發展的很快,很多人到了京市尋求發展,做生意的越來越多,只要有門面出租,就沒有租不出去的。

房子建好之後,柚寧租給了一家準備來京市開早餐鋪子的人家,一個月租金二十塊。

承寧租給了一個剛畢業,準備自己開工作室的男人,也是一個月二十塊。

王瑞王浩兩兄弟也順利把臨街鋪面租出去了,每月十八塊。

孟笙笙還專門給四個孩子一人開了個銀行賬戶,租金會按時打到這個賬戶,賬戶上的錢随便幾個孩子怎麽打理,他們大人不管。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