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很湊巧,今天四寶店的徐掌櫃在店裏守着。

黎池到了店裏,先禮貌地寒暄幾句後,就将《史記》樣書和抄寫本給到徐掌櫃,最後結算了二兩一錢銀的酬勞。

徐掌櫃看黎池神色有異,不像以往整個人渾身都透出溫和氣息,他今天的溫和稍顯浮于表面。“黎世侄可是碰見難事了?”

今天這事,讓黎池自己說出來還有一點點殘忍……畢竟,一個男子誰會高興講述自己被‘戴綠帽’的經歷?

不過黎池的大男子尊嚴,只是一般強。“來時的路上,正好遇見嚴家姑娘在錢鐵匠鋪裏,結果話不投機,最後商定待來日家中長輩和媒人一起上門去退親。”

黎池這話說的,要是一般人聽了準保雲裏霧裏的。不過徐掌櫃不屬于一般人,他在嚴家和黎家兩家上放的心思可不少,“這門親事退也就退了,焉知不是塞翁失馬?”

“哈哈,也承徐伯父吉言了。”在這件事上,雖然黎池并不像表現出來的那樣憤怒,但也不想多說,徐掌櫃這樣輕描淡寫地帶過,正合他意。

“你稍等,有人托我給你帶了樣東西,我去給你拿來。”徐掌櫃說完,就起身去店面後院的儲書庫房了。

黎池依言安靜地坐着等。暗想究竟是誰托徐掌櫃給他帶了東西,最終還是沒想出個頭緒來。

“黎世侄,來,這是我們少東家走四寶店運貨的路子,從京城給你捎帶來的禮物!”

四寶店的少東家就是趙儉,今年二月縣試後與黎池及嚴瑾、在這店裏的二樓暢談過一場的人。當初分別時,還約定他進京趕考時嚴瑾陪他一起去,到時他們三人再在京城會面。

然而,人、事無常啊,三人再難有同坐一桌暢談的可能了。即使黎池不刻意避免與嚴瑾出現在同一場和,嚴瑾自己也無顏再與他把酒說笑了。

黎池從徐掌櫃手裏接過匣子和鑰匙,揭下封條後用鑰匙打開匣子,裏面裝了滿滿一匣子書,和一封寫着‘池弟親啓’的信,“《山河水經注》?”

看書頁上的名字——《山河水經注》,顧名思義,應該是記錄河流山脈的地理類著作了?

黎池拿起書翻看起來,果然與他猜測的一樣,這是一部記錄了燕國境內大小河流、山脈以及地勢的地理類書籍。由工部主持編寫,可信度較高,且新編成不久,沒有失去時效。

這書倒是與他前世記憶中的郦道元的《水經注》有幾分相似,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甚至可以當成游記散文來品讀。

Advertisement

當然,相比《水經注》只記載了河流相關,這部《山河水經注》還記載了山脈和地勢。與前世那些涉及宇宙星系、大氣環流、冷暖洋流等等的地理教材相比,肯定是沒那麽專業詳細的,但這部書放在這個時候已經很了不起了。

“趙兄送我的這部書,真是深得我心!”黎池覺得這個時代裏,于他來說最實用的知識就是‘四書五經’、律法、地理、歷史和前世記得的雜七雜八的各種配方了。

現在趙儉送給他這部地理書,這讓他能在縱向了解這個時代的歷史之後,又能橫向涉足這個國家的地理山河,與前世記憶中的地理知識相應證。這些地理知識,以後不管是在科舉考試、還是現實運用中,都有很大借鑒指引作用。

黎池将書又放回匣子裏,然後小心地上鎖。“多謝徐伯父幫忙帶給我這份禮物,侄兒萬分喜歡!只是不知您這裏是否方便往京城寄送書信?”

趙儉是四寶店的少東家,徐掌櫃是他家掌櫃之一,傳遞書信肯定是可以的。

“可以的,也許速度慢了些,但經手傳遞書信的是四寶店的運書隊,能确保不會丢失信件。”

“那就還要勞煩徐伯父一次了,待我今晚回客棧之後就書信一封,明日就拿來請您幫忙捎寄給趙兄。”

至于趙儉寫給他的這封信,也不好當着徐掌櫃的面展開,他預備下午去縣學辦完事後回客棧再看。

“好的,你只管寫好後交給伯父我就行。這不過順手的事,算不上勞煩一說。”黎池給京中那位寫信,是能加深兩人間聯系的事,徐掌櫃樂意做這個轉寄書信的中間人。

之後,黎池和徐掌櫃又閑聊了片刻,才告辭離開。

從四寶店出來後,黎池抱着書匣子直接去往縣學。

黎池先向當值的訓導先生交了上個月的課業,即一篇策問文章。黎池寫的策問文章是沒問題的,訓導先生學習科考的計分方法,給了他一個玖拾玖分,扣了那一分是怕他驕傲。

然後黎池又接受了訓導先生的抽問考校,考校範圍覆蓋全部’四書五經‘,簡言之就是訓導先生想問什麽就問什麽。不過以黎池将四書五經及其注文倒背如流的程度,很容易也就過了考校這一關。

最後黎池領取了訓導先生布置的這月的課業,這一趟縣學之行也就順利結束了。

黎池到袁家客棧并入住房間後,同村一起來的村民都還沒來。

回到房間,黎池拆開趙儉給他的信開始看了起來……

這就是一封簡單的朋友間問候的書信,信裏簡單說明他得朋友贈送了兩套《山河水經注》,想着他應該會喜歡,就給他也捎來一套。

除此之外,趙儉還在信中提及已經讀過《府試策問合集》和《院試詩文合集》,并且将其中收錄的他的文章和詩,辭藻真誠地分析并誇贊了一通。信中還隐晦地提及,他院試那篇‘因地制宜’文章,在京城引起了廣泛讨論。

黎池看完信後,猜測也許是章學政将那篇文章向上遞呈了。也或許是首次出版《院試詩文合集》這類科舉真題範文,引起了士林中的廣泛關注,進而就注意到了排版在較前部分、作為全國院試案首之一的他的文章。

黎池找客棧掌櫃借來筆墨,一邊寫回信一邊想着,他這也算小小出名了一把。這樣的話,以後他繼續科考時,被關系戶踩下來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不少。

這就是知名度和名聲為何重要,他為何一直竭力維持他的好名聲的原因了,與金錢和權勢一樣,這同樣是一個人的重要資本。

黎池給趙儉回信的內容很簡單。先是表達一下思念之情,再謝過趙儉的贈書之舉,闡述一下《山河水經注》這部書對他來說很有價值,最後再說一說他一切都好。

寫好回信之後,黎池就拿出《山河水經注》看起來,這一看就被這書迷住了。

直到天色暗下來,外面響起一起來的村民的聲音時,黎池這才放下書去迎接他們。

黎池熱情地領着幾個村民去找掌櫃開好房間,然後又和小二哥一起陪他們去晚上入住的房間,還幫他們向小二哥要了洗漱的熱水,将他們都安頓得妥妥帖帖的。

當然,這期間,他們那憤慨又憐惜的表情,生怕戳中他傷處的小心翼翼的言語和行為……黎池也察覺到了,并覺得有些窩心的暖。

但村民農人大多都耿直粗狂,不像讀書人那樣大多數都養得心思細膩。不識多少字的村民們大多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有時候甚至會顯得不太懂顧忌他人的情緒。

就比如現在,黎池其實希望他們能像剛才一樣,一直保持憐憫他但不詢問他的狀态。但是,顯然不可能。

“小池子啊,我們今天在外面聽說了……”一個四十多的奶奶輩婦人眼神憐憫地看着黎池,“那嚴姑娘真不是個好姑娘,她看不上你,我們還不稀罕她呢!”

黎池只得笑眯眯地搭話,“是呢,嚴姑娘性格的确灑脫了些,和我這樣溫吞的人,可能合不來。”

“溫吞?溫吞哪不好了!這樣才顯得你心胸寬廣,能包容人呢!”同來的一個村民——按親戚關系黎池要叫他一聲樹二伯,橫眉豎目地反駁道。

“樹二伯,您這有王婆賣瓜之嫌啊,自家人看自家後輩——自然是哪兒哪兒看着都好。”黎池笑道。

“我們小池子确實是哪兒哪兒都好啊!那嚴姑娘狗眼看人低,她瞧不起你是她沒眼光!這門親事退了也好,那嚴姑娘實在不像會是個賢妻良母的樣子。”

黎池在笑眯眯地在一旁,表示贊同地點頭。

然後,慢慢地就不再參與他們的聲讨,只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着、聽着。

過了許久之後,他們也終于是聲讨完了。

“您們都是好心好意地為我抱不平,我也是深受感動,要謝過您們的關懷。我已決定讓家中長輩後天就進城來退親,這事就這麽了結應該也是好事。時候不早了,我們明天上午還要趕回村裏呢,您們早些歇息,我也回房去了。”

黎池收住談話,表達過謝意,之後就告辭回房去了。

回到房間,黎池簡單洗漱之後就躺倒到床上。一旦放松下來後,疲憊感就襲上全身,甚至産生了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

真是好久不曾感受到今天這種累心的感覺了啊……這好久沒經歷過,他的情緒耐受力都減弱不少了啊。

黎池這一覺睡得并不安穩,整夜都在光怪陸離的夢境中半睡半醒。

黎池知道自己在做夢,在夢裏也叮囑了自己要記住夢境內容。可真等第二天早上醒來時,他只感覺頭昏腦漲,再也記不清昨晚究竟做了些什麽樣的夢。

起床收拾好,給同來的村民說過一聲之後,黎池就趕緊将要寄給趙儉的信送去了四寶店。再之後,就與同來的村民一起往村裏趕回去了。

黎池他們在午後回到了村裏,同行的村民沒各回各家,而是與黎池一起去往黎家。

奶奶袁氏正好在家裏看家,然後他們就七嘴八舌地将那嚴姑娘的事講給了她聽。

袁氏聽了,氣得直将桌子拍得‘啪啪’作響!

後來她實在氣不過,又直接上腳踹得桌子‘嘎吱嘎吱’地搖晃,讓人擔心它會不會散架。

氣大傷身,更何況奶奶也不年輕了,于是黎池趕忙上前勸解。

黎池勸解時,神情中帶着痛處被戳疼了的脆弱與哀傷……讓人看後非常不忍心。

看着最疼愛的孫兒那樣一副可憐的樣子,袁氏立即不忍心再多說這事,以免在他傷口上撒鹽。

于是,黎池慢慢地平息怒氣,轉而安排起之後的事:下午就去請媒人,讓她幫忙在明天跑一趟縣城去嚴家退親,最後還排演了一番去嚴家後要怎麽說話等等。

第二天,黎池的娘親蘇氏和媒人一起,去了縣城嚴家。

傍晚的時候,兩人才回轉家裏。

黎池沒去追問細節,因為看他娘的臉色雖然不太好,卻也不如想象中的糟糕。總之,他與嚴家嚴琳琅的這門婚事是順利退掉了。

前面已經走了的納彩、問名和小定等流程中,該要回來的庚帖和禮金等,也都全部拿回來了。

至此,黎池與嚴琳琅的這樁婚約,除了耗費的精力、時間和名聲無法追讨外,全都已經兩清了。

一個月之後,黎池又一次去縣學時,聽聞那位錢鐵匠去嚴家求親成功了。

已經走完納彩、問名、小定和大聘的流程,據說不久就要去嚴家請期即定下婚期,兩人的大婚之日也已不遠,興許就在年關之前。

對于自己的前未婚妻即将嫁做人婦這事兒,黎池并無不适且還樂見其成。那些聽說了他們之間有過一段淵源的人,試圖從他臉上找出些許神傷,當然也都失望而歸了。

面對這種被試探的情形,黎池應對得完美無缺,沒有一絲陰郁惱怒,全程淡然優雅。讓衆人明白,他是真不在意嚴琳琅即将成婚的事。

黎池年前最後一次來縣城時,去縣學接受過考校、并交了課業、領取了下月課業之後,又順便去四寶店交付了抄寫的《漢書》,八十萬多字的篇幅,結了三兩二錢銀的酬勞。

算上《史記》的二兩一錢銀,黎池院試之後抄書一共掙到五兩三錢銀子了。

有意無意地,有關嚴琳琅的消息又傳到了黎池跟前。

據說,嚴琳琅與錢鐵匠在一旬前正式成婚了,據說大婚親迎當日場面很是氣派。

衆人直呼看走了眼,竟沒看出來老錢鐵匠這個不知去哪兒後回來的兒子,還是個有本事的!新人新房竟直接購置了一處二進大院子,聘禮也很豐厚,迎娶新娘時的那頂八擡大花轎真是氣派無比!

因此,衆人在感嘆嚴琳琅的好命時,又想起了她的上一門親事,唏噓感嘆:黎秀才雖人才出衆,可在家財方面的确是要差了點。

黎池:……

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浯陽縣民衆都還會時常想起他了。不過這無所謂,即使這個時代緋聞淡去的速度,要比後世互聯網時代慢的多,也終究會随着時間過去而淡化的。

作者有話要說: 錢鐵匠這個角色是個伏筆,至于最後這伏筆起作用的大小、如何起作用、是炮灰還是重要角色,渣作者自己都還不确定。小天使們不要太過在意惦記,看過就扔腦後,到時候cue他出場時我再幫你們回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