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黎池一邊搓手,一邊仔細推敲大綱和細綱,若有需要改進的,就提筆寫上兩筆。

如此直到太陽高升,氣溫開始上升之後,黎池才将草稿推到書案一角,然後鋪上正式作答的答題紙,開始作答……

因為黎池一慣是将大綱和細綱寫得很詳盡,做足了準備,所以其實文章基本早已在心中了。一旦開始正式作答文章,寫起來那真是流暢無比,沒有絲毫滞澀!

黎池一旦集中精神了,就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

因此,下朝後的貞文帝帶着一群大臣來到保和殿,站在雲階上俯瞰廣場上的貢士時,黎池并未察覺。

當貞文帝走下雲階準備巡視作答的貢士時,黎池還是在專心作答。

直到貞文帝駐足黎池案前,影子投射到他正在作答的答題紙上時,這才終于察覺到了。

按照昨天複試時,禮部官員所說的,聖上若是巡視到某考生案前但沒開口詢問時,考生可不必起身行禮答話。

因此,黎池即使察覺到貞文帝的到來,也只是筆尖稍頓,然後就又繼續作答。

表面上來看,黎池的運筆依舊流暢,行文思路也未受影響。

貞文帝停在黎池的案前左上角,起初只是想看看這個傳說中‘連中五元‘,被他的三兒子賜予表字的黎和周。

嗯,樣貌長得确實不錯。貞文帝打量完黎池後,心中暗想。

然後貞文帝就又發現,這黎池明明已經發現他的到來了,此時卻依舊運筆如飛,竟像是完全沒受到他的影響一樣。與他之前幾次殿試,巡視時遇到的考生的反應,要鎮定自若太多了。

很好,這黎和周吸引到了貞文帝的注意。

于是,貞文帝繼續站在黎池的案前,想看看他究竟怎麽表現,想看看他能撐多久。

但黎池真的是一旦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之後,就很少會受外界影響。貞文帝站在他案前,黎池能察覺得到,卻也能能維持住淡定的表象。

Advertisement

僵持之時,貞文帝被黎池放在案角的草稿紙吸引了,這一開始看就越看越讓他感興趣……

黎池的草稿很有他的個人風格,雖遵循的是從右至左的古代豎體書寫原則,可寫大綱和細綱時他還是習慣畫樹狀圖。再加上他打草稿時非常細致,論點、論據什麽的都是齊全的,基本上只需要串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

因此,黎池的這一張草稿,已經很完整地表達出了他的想法。

貞文帝越往後看,神情就越加認真起來……

等看到草稿中部時,貞文帝雙眼神光大亮!臉上的神情,很難一言概之。

等看完整張草稿後,貞文帝的神情最後就只表現出了高興和欣慰。

之後貞文帝就伸手拿起案角的草稿紙,朝安靜等在一邊的大臣們走過去。

黎池察覺到貞文帝看完他的草稿紙,又将他的草稿紙拿走後,心中暗自慶幸:幸虧即使是打草稿,他都很謹慎,字詞句的運用方面也是經過考量了的,沒寫什麽不得體或有忌諱的話。

貞文帝拿了黎池的草稿紙,又帶着大臣們往遠處走了幾十步,确定說話時那邊的考生們聽不見了,才停下來展開草稿紙。

“愛卿們來看看,這就是那黎和周的草稿紙。”

有那麽些大臣在心裏腹诽:聖上您也是調皮,您站那麽久就為順回來一個考生的一張草稿紙?

心裏怎麽腹诽是一回事,大臣們面上還是恭謹地上前,去看看他們皇上順回來的這張草稿紙。

“這第一問,黎和周就答得很好。儲君人選,須得樣樣都不差才行,須得樣樣實力過人。”

湊上前來的大臣看了,也連連點頭。的确,相比以往的只談‘德‘、只談‘文武‘這些,黎和周的觀點确實新穎。

随行的衆多皇子們,有那麽一兩個皇子的臉色就不好了,他們就是只有一兩項比較好,比如騎射、比如讀書。

貞文帝接着說:“要說這黎池到底是連中五元的人,肚子裏确實有真才實學。先有‘因地制宜‘之策,後有今日這‘秘密立儲‘之法……”

先前黎池所答第一問‘何人可為儲君‘,雖觀點新穎,也聰明地沒有踩進直接闡述哪個皇子可為儲君的這個陷阱。但也只是讓人眼前一亮,還沒有觸及到最敏感的點。

而這答第二問‘儲君當如何選拔‘,黎池答以‘秘密立儲制‘選拔,這才是真的戳到了在場諸人!

皇帝本人自然不用說,這個‘秘密立儲制‘簡直是深得聖心,立即就解了他當下被朝臣們逼着立儲的窘境。

而湊上前來,看完黎池的論述細綱的大臣們,也都在心裏倒抽一口氣!各人反應不一。

那些已經站隊且形成了勢力陣營的大臣們,臉色複雜難言。這‘秘密立儲制‘說好,也不好,它一下就将他們擺好的營盤給掀翻了。

說它不好,也不盡然。他們不一定能争贏,支持的皇子不确定能否登上皇位。若是争輸了,他們的身家性命能否保住就成了個問題。可若是用‘秘密立儲制‘,他們稍微狡猾謹慎點,至少身家性命可保。

而那些還未站隊、厭惡結黨營私的,以及只忠心于皇位上所坐之人的大臣們。看清楚黎池所列舉出的‘秘密立儲制‘的好處,并且自己也想明白之後,就太同意這個立儲之法了!

雖然這個方法也有弊端,萬一皇帝昏庸,憑自我喜好選出了一個未來的庸君、昏君或暴君,這就不好了。

但眼前這位,看着可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的眼光還可以,那他選的儲君必然也不會差到哪去。就是現在這八個皇子随便選一個,也都不會差到哪去。那麽儲君即下一任皇帝的眼光也不會多差,又選出一個不會差到哪去的下下任儲君……

如此一代接一代,就能傳下去了。

畢竟一個皇子能否做好儲君,從成長起來的途中就能窺見一二。若真不合适,大臣們也還是有手段阻止他成為儲君的。

“這秘密立儲之法,甚妙!甚妙啊!”一位大臣撫掌感嘆。

這位大臣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甚妙!甚妙!”

不管說‘甚妙‘的大臣們內心究竟是否真覺得甚妙,但他們知道皇帝的心中必然是覺得‘甚妙‘的,這就夠了。

既然皇帝屬意,只要不是實在很荒唐,大臣們就要選擇順着他的意。更何況這‘秘密立儲制‘不但說不上荒唐,還真是甚妙的一個立儲辦法。

貞文帝一雙利眼,看過的勾心鬥角太多,幾乎已經能看穿人心。大臣們內心裏的彎彎繞,他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皇兒們,你們也過來看看。”貞文帝招手讓皇子們過來,“你們也來看看這黎和周所寫的‘秘密立儲制’,然後說說你們的看法。”

皇子們紛紛上前,去看那張草稿紙上所寫的,與他們息息相關的‘秘密立儲制‘……

八個成年皇子中,大皇子趙義和三皇子趙儉,這兩個皇子是看完後心中最不平靜的。

趙義是想到,以前他只用和趙儉一個兄弟争,現在卻要和他七個兄弟争,甚至再過幾年就還有年齡更小的兄弟加入……

一想到這裏,趙義的眼神立即就變得陰狠起來,那眼神活像是要吃人一樣……黎和周,他憑借着一張殿試策問的草稿紙,竟然就輕易地掀翻了他趙義的營盤!

趙儉心中不平靜,則是因為在他上輩子裏,黎池并未寫這個‘秘密立儲制‘!

趙儉上輩子時,黎池殿試所寫的是觀點新穎的花團錦簇文章。有答第一問的‘賢‘的新解讀,也有答第三問的‘儲君十項全能‘,但就是沒有答第二問的‘秘密立儲制‘!

趙儉畢竟是活過一輩子的人,比趙義要更會控制表情和眼神,他雖然心裏已是波濤駭浪,但面上卻沒顯出來。

趙儉驚訝過後就明白了,父皇應該是很中意這項‘秘密立儲制‘,而這種立儲方法,怕是也勢在必行。

若是這樣的話,雖然會打亂他的布置,卻也沒多大關系。

他有自信,他會表現得很優秀,在讓父皇心甘情願地選他做儲君的同時,也讓百官信服。

有了這‘秘密立儲制‘,他們每個皇子都有可能成為儲君,為了那一點希望,他們都會努力表現。至少明面上不會再互相争鬥,反而會表現得兄友弟恭,以此來讨邀父皇的歡心。

畢竟誰也不知道父皇心裏究竟中意的是誰,有可能他們在一旁争得你死我活,最後上位的卻不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

如此,争鬥較勁就會轉到暗地裏,争鬥也不會如以往一樣血淋淋,至少手足相殘的事不會過于慘烈。

這樣想來,趙儉覺得黎池提出的這個‘秘密立儲制‘,還真是個好辦法。

而且更不用說,沒有奪嫡争鬥後,朝堂上的争鬥也會減弱許多,有利于朝局穩定。

除了趙義和趙儉之外的皇子們,不管是以前蟄伏着的,還是壓根就沒對那個位子報有希望的,看完後都很高興。

至少他們也有了希望不是,而且說不定父皇就看中自己,讓自己成為儲君了呢?

皇子們在看黎池的草稿紙時,貞文帝也在觀察皇子們。

皇子們的神情反應,貞文帝都看在眼裏,尤其是趙義和趙儉的反應對比。

“這答第三問的‘儲君應十項全能‘,也說的很有道理。儲君要擔起一國社稷的重擔,非十項全能擔不起、也擔不長久!否則擔着擔着,擔子裏的東西就都撒出去了。”

雖然黎池所寫的‘十項全能‘有些苛刻,但想想确實要如此才能擔得起一國、一社稷,就如同現在的貞文帝一樣。

于是大臣們和皇子們紛紛應是,都言黎和周所言有理。

當然,看完了何為‘十項全能‘之後,衆皇子們心中暗暗叫苦。達到那十項标準,實在不容易啊。

……

貞文帝順走人家考生的草稿紙這麽久,也該給人還回去了,免得影響人家作答。

于是,貞文帝就又默默地走到黎池案邊,将他的草稿紙,給他放回了案角原位。

貞文帝将草稿紙還回來時,黎池尋思着,是不是該行個禮?

雖說禮部官員說了,若是聖上沒有問話,就不用行禮答話。但是貞文帝在他案角邊站了那麽久,又拿走他的草稿紙後再還回來,若是他還不給聖上行禮、把他當空氣一樣,是否會有些失禮?

黎池糾結着,最終選擇擱下筆,準備起身給貞文帝行禮……

然後,就有一只手摁在他肩上,一使勁将他又給摁回了椅子裏。

“你自安心作答就是,免禮了。”

貞文帝的聲音和語調,聽在黎池的耳中,有點像他前世裏一個演皇帝演得很出色的演員的聲音。随意慵懶的聲音和語調之中,潛伏着的是帝王之威。

“是,學生遵命。”都被摁回椅子上了,黎池也就只能颔首低頭以示恭謹。

貞文帝将黎池摁回椅子上後,就踱步走開了。

黎池拿起在外面轉了一圈後又回來的草稿紙,仔細看上面也沒有被撕扯洩憤的痕跡,再結合剛才貞文帝的态度,或許不是壞事?

貞文帝巡視完一遍作答的考生後,也沒有再找到一個有趣的考生,或一張有趣的草稿紙。于是就帶着身後衆臣和皇子們,安靜地離開了保和殿。

……

黎池将這篇長約一萬字的‘答儲君三問‘的策問文章寫完時,已經是未時末即将近下午三點的時候了。

不過,黎池還是在答完得較早的那一批考生裏。

黎池将答卷檢查一遍後小心放好,以防弄髒。

然後就在黎池以為現在都未時末的時辰,早就過了飯點,不會有飯食賜下時。就有好幾列宮女,端着茶點從遠處走來。

等領頭宮女與主考官交談過後,宮女們被分成八列,由八名同考官分別陪同,開始給廣場上的考生奉上茶點。

黎池又把答卷和草稿紙都收到考籃裏去,将書案空了出來。然後一名宮女就在一名同考官的陪同監視下,将一盤茶點放到了黎池的書案上,然後又悄步離開。

三塊紅棗米糕,一杯清茶。

雪白的米糕中點綴着幾點紅棗碎屑,宛如茫茫雪原中點綴着點點紅梅,這紅棗米糕真是漂亮!

黎池揭開茶杯。杯中茶水是透徹清亮的淺黃綠色,水中茶葉枝葉完整,根根豎起,看着就讓人賞心悅目!

黎池拈起一塊紅棗米糕,小小咬一口、細細品嘗。雖然因為出鍋有一段時間了,又在端過來的這一路上被風給吹涼了,但味道着實不錯,甜而不膩、糯而不粘……真不愧是皇宮裏的食物!

黎池又端起茶杯,小啜一口茶水。嗯~茶香盈口,唇齒留香,苦澀回甘……還是那句:真不愧是皇宮裏喝的茶!

哪怕是三百人份的大批量茶點,也都做得這樣精致味美,到底是皇家啊。

也就是黎池已經作答完畢,這才有閑情逸致來欣賞茶點漂亮不漂亮,品嘗茶點的味道好不好,然後還有空閑在這感嘆。

那些還沒答完的考生,正繃緊心神書寫作答呢!哪還有閑情去吃茶點,宮女上的茶點,他們甚至連多看兩眼的功夫都沒有。

之後,黎池就配着一杯清茶,小口小口地吃着紅棗米糕,将殿試剩下的時間消磨了過去。

殿試考一天,黎明入,日暮出。

黎池出了宮門,與鐘離書和明晟等人道過別後,就看到他爹黎棋正等在宮門前的廣場邊緣。

夕陽餘晖撒在黎棋的身上,光影襯托下,也将他襯得格外老了一些。

殿試考完了,這應該是黎棋最後一次在考場外面,等着黎池出考場了。

“爹,我考完了,我們回去。”黎池走到黎棋身旁打招呼道。

“和周你考完了!好,我們走回去。本來蘇葉是說用轎子送我來的,不過我沒讓。本來大湖也說要來的,讓我勸住了,我讓他就在青朱院守着。

然後,我就自己一路走過來了,你不知道一路上……”

……

夕陽餘晖下,黎棋和黎池父子兩,一邊說着話,一邊并肩往回走。

作者有話要說:

趙儉,你金手指依舊是你金手指!你不過是因為重生,而窺探到了你金手指的冰山一角罷了!看,秘密立儲制甩你一臉!你上輩子時就沒有!←_←

貞文帝:我要默默地把你的草稿紙順走 ^_^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