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黎池前世時一直很忙,忙着學習、忙着兼職,再之後忙于工作。
大學時,室友們說他的日子過得沒意思,就語氣強硬地給他推薦了一部網絡。
黎池不好再推辭,于是就去看了。那本裏的主角,在重生後,利用重生帶來的先知優勢,在拜師學藝和秘境尋寶中一路搶占先機,提前結交未來大佬……最後結局時,主角走上了人生巅峰、飛升上界。
黎池在看那本時,确實體會到了室友們所說的‘爽感‘。但因為他從小就被教會了不要妄想,要腳踏實地,所以他雖然體會到了中的‘爽感‘,卻也并未如室友們那般沉浸到看中去。
看完那本升級流的網絡玄幻之後,黎池就又重新回到了忙學習和兼職的忙碌生活中去。
但現在想來,那本或許不止是他大學忙碌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已,對他來說還有點其他作用。
比如給他以啓迪,關于趙儉,讓黎池又有了新的想法。
黎池在鄉試後與趙儉二次會面時,曾升起過趙儉是在刻意結交他、甚至像是讨好他的念頭。但在當時,這個念頭很快就被黎池掐斷了,因為那實在太匪夷所思,使他想起來就覺得自己太自信自大了。
然後當時黎池靈光一閃,遂以‘冰淇淋‘試探趙儉,再結合他們四年間書信往來時,趙儉的用語習慣,當時的黎池最後得出結論:趙儉不是像他一般從21世紀而來的,或許只是思想超前而已。
可結合那本重生給黎池的啓迪,将趙儉看成一個重生者,很多事情才能解釋得通。
諸如:今天趙儉兩次口誤、差點說出的‘水泥‘二字,對水泥造價會更廉價的未蔔先知,對水泥廣泛用途的超前聯想。以及,趙儉對他的諸多厚待禮遇。
在趙儉不是與黎池一樣來自21世紀的前提下,也就只有是重生者這一身份,才能夠解釋這諸多異常。
所以,趙儉早早地去浯陽與他結識,與他互通四年書信并贈書,鄉試時贈他錦被,鹿鳴宴上為他取表字,暖房宴那晚親至……諸此種種。
這都是重生的趙儉,在提前結交他這位‘未來大佬‘?
黎池坐在書房沉思良久,最終得出了這個結論,心中也是五味雜陳,滋味難言。
一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真是什麽稀奇事都可能發生。二為,他與趙儉這段摻雜着利益的‘友情‘。三為,他未來可能是位‘大佬‘。
Advertisement
黎池一旦知道自己未來可能是位大佬,心情就很高興了!
不過之于皇室成員來說,大佬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是一個講究尊卑禮法的封建朝代,與那本構建出的實力為尊的玄幻世界不同。
大佬是不可能是‘大佬‘的,但從趙儉的行為來看,日後的他無疑應該是一個值得拉攏的人。
一個值得被拉攏的朝臣,這可能就是他的未來,也是他要為之奮鬥的明确目标。
……
晚上吃飯時,徐素問起黎池:“你在書房坐了一下午,在想些什麽呢?”
此時的黎池不複當時的冷峻沉思,笑得很是溫和,“在想儉王說的賺錢法子。”
雖然有些事情不能和徐素說,但像這種事關全家的事情,黎池從來都是與徐素有商有量的。因此不待徐素發問,黎池就主動開口補充:
“是一個改進三合土的想法。”因為黎海也來京城了,為防穿幫,黎池就又簡單地講述(編造)了一遍啓發他燒制水泥的那件事。
黎海聽了果然不信,“和周你小的時候,有過跟爺爺上山燒火肥的時候嗎?你還沒事自己燒石頭玩?”
黎池跟着爺爺上山燒火肥這事,是真的有過,不過他并沒有在灰燼堆裏發現燒化的石頭。而之後燒石頭玩這事,真的是黎池當初信口胡編的。
不過在黎池這一世的小時候,他經常一個人在家,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做過或沒做過什麽,全都由他說了算。即使以後家裏人都知道了,也說不出具體破綻。
“小時候海哥你整天将我扔在家裏,然後一個人跑出去玩,你怎就知道我沒燒石頭玩?”
黎海只比黎池大了十來個月,兩人基本就是同齡人。小時候大人們将兩兄弟放家裏,結果黎海就總丢下黎池一個人在家裏,他自己跑出去玩。
“我有喊你跟我一起出去玩,是你自己不跟我去的,還說什麽要寫千字文。”
黎池有些驚訝,那時他們才四五歲的年紀,沒想到黎海竟然記得。“那時我跑不贏海哥你,叫你跟我一起寫你又不幹,然後你就把我一個人丢家裏了。”
“呵呵呵,原來你小時候就如此愛寫字了。”徐素聽黎池和黎海講他們小時候的事,聽着聽着就止不住的想笑。
從這些小事和趣事裏,就足夠讓她在心中描繪出,他小時候乖巧好學的安靜可愛樣子……
“對!我從開始記事起,就記得和周總愛拿個小樹杈子,蹲在沒種菜的菜圃旁,在裏面寫寫畫畫!他真的是從小時候就愛寫字了。”
黎池不甘示弱,“我在記得千字文之前,就記得海哥你跟只猴兒一樣,成天東竄西跳的樣子了。”
“呵呵呵,你們兩個就別争了。”徐素先給黎池夾了一筷子菜,再又給黎海夾了一筷子,“來,吃飯吃菜,今晚這菜味道如何?”
黎池誇不膩似的,照常誇贊到:“味道好極了,只要是你做的,就都很好吃。”
黎海:雖然剛剛兩人之間的互揭老底,實際上未分輸贏,但忽然就有了輸掉的感覺是怎麽回事?
鬥嘴也是種情趣,心情好的時候鬥鬥嘴,有利于家庭和諧。鬥嘴也鬥了,黎池說起正事:
“海哥,我早已說過的,你清閑到無聊的日子,就要一去不返了。”
黎海是抱着要做一番大事的想法,才跟着堂弟來京城的,閑到如今早就閑得發慌了。“和周,你只管說!有什麽事讓我去做?”
“明天你就出去,或去京郊走走看看,或就在城內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合适的石頭山賣。”
黎海前後一聯想,就問到:“是那種能燒成石灰的石頭?既然你說是改良三合土,那是不是還要有黃黏土?”
對于堂哥善于思考的行為,黎池點頭贊許到:“對,你該認得的,就是那種在野外就能自然風化成石灰的石頭,不過那樣的太難得,只要相近的應該都行。至于黃黏土,倒不用強求石頭山也要有,到時還可去以其他地方買。”
“明白了,和周你就等着!我一定能找到那樣的石頭山的。”黎海幹勁滿滿地承諾道。
黎池表示很期待他的成果,“那我就等着了。也不用太趕,在我下次休沐前即十天內,能找到合适的就好。”
……
休沐結束,黎池第二天又開始去翰林院上衙點卯。
到了翰林院之後,黎池先去小竈上燒了開水、泡好一壺茶,再去和在他隔壁房間辦公的孫玉林和李乾桉打過招呼。
孫玉林和李乾桉兩人比他們晚到十天,如今還在看辦公間書架上的書冊、邸報和史料這些。
與孫李二人打過招呼後,黎池就回去了他們三人的辦公間。然後準備喝杯茶之後,就又像最近好些天一樣,去後面的書庫裏待上一整天。
不過就在黎池與鐘離書和明晟他們喝完茶,正準備出門去書庫時,王掌院就來了。
既然上官來了,黎池三人就返回辦公間,靜候安排。
“和周啊,本官看你們也學得差不多了,那就嘗試着開始做事。”王掌院背着雙手邊踱步,邊說道。
“自聖上登臨大寶以來,每年中秋佳節都會賞賜群臣節禮,你來起草這篇賞賜敕書看看。距中秋還有近一個半月呢,這事也不急,你仔細地寫了再拿來給我看就是。”
黎池到翰林院來上班有一個月了,這是他們得到的第一份正經工作。“是,下官定會在最近幾天裏仔細地草寫了,再拿給您過目指正。”
“嗯,很好,你們忙,本官這就走了。”
“掌院慢走。”黎池三人将王掌院送出門外。
回到辦公間,三人相視一笑,為這第一份終于到來的正經指派的工作。
草寫中秋佳節的賞賜敕書這事,很簡單。
常用的聖旨一般有兩種:敕和诰。像這種賞賜群臣的聖旨,一般是敕即敕書,以‘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開篇。而需要昭告天下的事,則是用诰即诰書,以‘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開頭,如殿試黃榜。
這種制式的中秋佳節賞賜敕書,有着固定的格式,黎池他們在辦公間書架上和書庫裏,都看見過以往的抄錄樣本。因此他們只要按照固定格式,參照以往年份的中秋敕書,仿寫一份即可。
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要确定今年的賞賜是否有變動。按理說,已經十來年沒變過內容和分量的中秋賞賜,今年多半也不會變。不過即使有變化也無所謂,這只是草寫而已,若不妥當或臨時有變化,都可以再改。
三人最後商定,由黎池執筆撰寫,若鐘離書和明晟兩人覺得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三人再行讨論。
即使三人鄭重又鄭重地對待這份工作,也只花了一個時辰就寫好了。“既然掌院說不着急,仔細地寫了再拿給他看,那我們就明日下衙前再拿給他。”
“好,那我們就依舊到書庫看書去?”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