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二日下衙前,黎池将草寫好的敕書拿給王掌院。

“可用,你回去照着重抄一份拿來,再就待中秋前遞上去。”

之後黎池重抄一份拿給王掌院後,這份工作也就完結了。然後他們就又進入了沒有指派工作的狀态,依舊整天去書庫看書,清閑得很。

一天黎池下衙回到家,發現他的岳父岳母即徐掌櫃夫妻二人在他家。

“岳父、岳母!”黎池笑容滿面地從門外走進來,熱情地打招呼,“您二老是何時到京城的?怎麽也沒說一聲?小婿都沒前去迎接二老,實在失禮。”

身形圓潤的徐芩坐在左下首的位置,徐夫人和徐素依次坐在他下手,正拉着手在說話。“和周回來了!我和你岳母是昨日下午傍晚到的,料想你公務繁忙,就沒和你們說。”

黎池在右下首的客座上坐下,“小婿入翰林院不過一個多月,還在摸索學習,哪就到公務繁忙的地步了?即使再忙,去接二老的時間也必須要有。”

徐夫人轉過頭看向黎池,笑意盈盈地:“哪就有那麽多講究了!和周,還是像以前那樣相處就好。你看我們就很不客氣,想你們了、想來看看,今兒就直接登門了,不也沒和你們說一聲?”

“好,小婿以後就聽岳母的,不客氣講究。”黎池從善如流地答應,“素素如今嫁給了小婿,小婿也就是岳父岳母的大半個兒子,這狀元府自然也是二老的家,回自己的家哪還用提前說一聲的?”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黎池又嘴甜會說話,總之将徐夫人哄得笑得合不攏嘴,“女兒,你看娘這女婿的嘴真甜!”

丈夫待自己爹娘如此熱情,徐素也感覺心裏甜滋滋的,“娘~”

難得一見妻子撒嬌的小女兒姿态,黎池也跟着徐夫人笑起來,“哈哈哈……素素,晚飯可準備好了?二老這算是第一次來我們兩人的家,今晚可要添兩個好菜才行。”

徐素嬌嗔地瞪了取笑自己的丈夫一眼,然後才答到:“二老是午後時來的,所以早就開始準備晚飯了,今晚我親自下廚做了兩道菜。”

“那就好。”黎池站起身,“二老稍坐,小婿去換身衣服就出來。”

“去去。”

黎池換下一身官服,穿着徐素親手做的常服出來時,丫鬟已經在擺飯了。最近都在忙買石頭山這事的黎海,也從外面回來了,剛好趕上開飯。

Advertisement

晚餐桌上,黎池、徐芩和黎海三個男人,一邊吃一邊喝,推杯換盞的好不熱鬧!

徐夫人和徐素兩個女眷,就坐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聊家常,交流一些理家省錢的經驗。

吃過晚飯後,徐芩提出到時間應該離開回家去了,“天色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再晚就無法在宵禁前到家了。”

“都這個時間了,哪還有往外走的道理?”黎池拉住準備起身的徐芩,熱情挽留:“小婿這裏又不是住不下,客房都是收拾得整整齊齊的,二老今晚就在我們這裏留宿!”

徐素也跟着說:“和周說得對,二老今晚就這兒留宿,女兒已經将客房收拾好了。”

女兒女婿熱情留客,徐芩和徐夫人也就同意了,“那好,那我們就你們這住一晚上,明早再回去。”

“二老在小婿這裏多住幾天也使得,明天就先別忙着回去。”

“我們今天一是久未見你們,所以來看看。二是順便将女兒的行禮送過來,還有将親家寫給你的信帶過來。家裏還胡亂擺着沒有收拾呢,明天也要回去整理整理。”

既然二老家裏還有事,黎池也不好再多留他們。又閑聊過一些其他話題後,天色也晚了,徐素安排着二老去洗漱睡下。

黎池回到房間後,拆開岳父帶來的家裏人寫的信件,從頭看起來……

徐素洗漱完畢,披散着還在滴水的濕發,坐到黎池的對面,拿一張巾帕絞着濕發,“家中來信說什麽呢?”

黎池簡單地概括了書信內容,“說免賦田和十戶免徭役的事已經辦妥,家裏也一切都好。

江哥琢磨造彩箋的事有些眉目了,河哥夫妻兩已經搬去了他們的新房,如今正在準備明年八月份的鄉試。湖哥夫妻搬到了縣城,他的私塾收滿了二十個蒙童,已經正式開課教學。然後江哥還有一件喜事?”

“什麽喜事?”徐素其實心裏已經大概猜到是什麽喜事了。

黎池将信紙折好又塞進信封裏,然後雙眼盯住徐素,“大嫂有喜了。”

兩人相對而坐,桌上放着一盞燈,燈下看美人,對面那個洗漱後愈加水靈靈、清淩淩的美人,坐在燈下披散着一肩鴉羽長發……

徐素最受不住黎池此時這樣的眼神,只被他盯住一會兒,就颔首垂眼,躲過了與他的眼神對視。

燈下美人垂眸,又另有一番風情。

“素素,你也想有喜嗎?”

“我……我不想。”

“為夫知道素素想的,那就讓為夫來滿足素素的這個願望,好嗎……”

……

第二日一早,黎池照舊去了翰林院。

又是沒有指派工作的一天,這天孫玉林和李乾桉也正式轉戰書庫,五個人一起在書庫裏待了一整天。

等黎池下衙回到家時,徐芩夫婦二人已經回去了。

這樣的清閑日子又過去幾天,就到了七月上旬的休沐日。

上個休沐日時,黎池給黎海安排了事情,去看看京郊有無合适可以買的石頭山。先前一旬的時間,黎海每天都在外面跑這件事,前天說是有一座山很合适,就定下了這次休沐時去看看。

在京城地界,樹木、黃土和石頭都是值錢的,一座山并不會因為滿山都是石頭,就一文不值。若是山上的石頭堅硬質密的話,一座石頭山,反而比一座能種植果木的山更值錢。

因為在京城這地界,達官顯貴、富商士紳尤其多,每天都有人家在建房子、起別院,石材時常供不應求。

若是在京郊有一座産出大理石或花崗石的石頭山,坐在家裏就能賺錢!如果不是價錢給得确實足夠好,一般很少會有人選擇轉手。

可黎海這次看的這座山,産出的是石灰石。據說當初這座山的主人手中有些閑錢,就打算買一座石頭山開采石材賺錢,結果發現開采出的石材大多不能用,這才放出消息尋求買家轉手。

黎海打聽到這個消息後,特意花了兩天時間将這座山轉了個遍,最終确定這就是堂弟要買的那種石頭山。

趁着今天黎池休沐,黎海就通過掮客将賣家約在了山下見面,到時看過山之後順便就能談事情。

黎池和黎海在山下等了約有一刻鐘,賣家和掮客才一起過來。

“塗禦史,這位就是有意買下這座山的黎老爺了。”掮客指着黎海,給賣家塗禦史介紹道。

然後又向黎海介紹到:“黎老爺,這位就是想要出手這座山的塗禦史。”

黎海擺擺手,讓出身邊的黎池,“這位才是真正有意的買家,我就只是幫忙跑跑腿而已。”

黎池笑眯眯地向塗禦史拱手行禮,“久仰塗禦史大名,在下黎池黎和周。”

六元及第黎和周的大名,京城中少有人不知道的,塗禦史拱手回禮,“久聞黎狀元事跡,今日一見果真風儀過人!”

“彼此彼此,塗禦史亦是風姿不凡。”

買賣雙方既已見過面,掮客就帶着他們在山下小轉了一圈。

“黎狀元您看如何?”

黎池在指尖上碾了碾自然風化的石灰,再根據黎海所說,可以确定這座山上的石頭大多應該是石灰石。

“這座山上的石材,若是用來建屋砌牆必然是不得用的。”

塗禦史也點頭承認,”本官當初沒看仔細,就買下了這座山,後來也發現開采出的有些石材并不得用。”

對于塗禦史将他話中的全部石材不得用,轉化成了‘有些石材‘不得用,黎池沒有多做糾纏。

“在下之所以起意買下這座山,是因為儉王殿下讓我試驗改良三合土,本來僅是試驗而已的話,是用不了多少石頭的。可這次塗禦史這座山剛好合适,所以我想着索性就買下一整座山,即使試驗失敗了,也還能燒制石灰去賣。”

石灰也是建房或造別院時不可或缺的東西,也很有市場。

可燒石灰賣和采石材賣,這兩者的利潤相差可就大了。黎池道明他買石頭山的用途是燒石灰賣,這就表明他能給出的價錢不會高,畢竟燒石灰賣能賺的利潤擺在那裏。

而這也是黎池布下的一個迷障,不會讓趙儉或之後其他人懷疑,他其實早就已就對燒制水泥胸有成竹。他一開始就買下一座石頭山,只是存着燒石灰賣的心思。

塗禦史有些猶豫。這黎和周不是無名小卒,尤其還有儉王在裏面,無法強賣、也無法蒙騙于他。而他買回去又是采石燒石灰賣,肯定是給不起價錢的……

在塗禦史猶豫的時候,黎池像是突然才想起來一樣,“塗禦史!在下就說怎麽總覺得像是在哪裏聽過您呢!”

黎池這陡然大悟的樣子,讓塗禦史疑惑不已,“哦?黎狀元在哪兒聽說過本官?”

“塗禦史是不是擅長制墨?”

制墨确實是塗禦史所擅長的,在會試與殿試之前的那一段時間賣墨,還是他很重要的一條銀錢來源。

等等!墨,黎鏡,黎池……!

黎池注意到塗禦史陡變的臉色,心中明白對方想必已經聯想到了。

“會試前,在下住在族中長輩黎右侍郎府上,那位長輩在會試前一晚,就送了一壺塗禦史制的墨給在下。”

既然有了現在的黎六元,那就說明黎和周并沒有用那一壺墨……塗禦史努力将急促的呼吸放緩,問到:“原來如此,那不知黎狀元覺得那墨汁好用不好用?”

“好用不好用,不好說。”黎池語氣稍微停頓,“但畢竟是長輩贈予的東西,在下一直都好好地收藏着。”

塗禦史眼神犀利地盯着黎池……黎池眉目帶笑,周身氣息溫潤如舊。

站在一旁的黎海,覺得兩人之間氣氛有異,卻又說不出緣由。

終于,塗禦史率先移開目光,“這整座山上的石頭都是不得用的,本官當初也是被人蒙蔽,才買下這座山。不若本官開價三百兩銀,賣給黎狀元?”

“三百兩銀?”黎池的神情有些猶豫。

“那兩百兩?”塗禦史又降了價。

“好,就兩百兩。”黎池滿意了,“還望塗禦史以後也多多關照了。”

“多多關照。”

最後,黎池花了兩百兩銀子,買下了這一座面積約有兩百畝的石頭山。

“和周,這山買的真劃算!”交易完成後回到家裏,黎海向黎池說了他之前打聽來的價格。“我打聽過其他幾座面積差不多大的山,要價都在一千兩以上!只是稍好些的山,甚至都要價在兩千兩以上了!”

黎池給了黎海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強行解釋到:“如今的石頭山,以産出石材為花崗石和大理石的最好。可那座山的石頭都是不得用的,于塗禦史來說就是一座廢山,所以他才肯便宜賣給我。”

這時的黎海雖然聰明機靈,但到底才初涉商海,雖憑直覺感到有哪裏不對勁,卻也說不出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