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七月上旬的休沐日,黎池花二百兩銀子就買下了一座石山,心情甚好。

哪怕第二天到翰林院後,依舊沒有被指派工作,黎池也照常高興地喊上其他四人,五個人一起到翰林院書庫裏去,準備在裏面渡過一整天。

……

翰林院衙門位于宮門外的長安街上,并未在皇宮內。所以除了王掌院和唐翰林與錢翰林三人,每五日進宮去上一次朝時能見到些大人物外,翰林院其他人平日裏是很少能見到的。

貞文帝初登大寶時為表重視,還時常會到翰林院來走走,或帶着王公大臣到翰林院來辦個宴會,可最近幾年貞文帝再未臨幸過翰林院。

所以當一身貴氣的趙儉到來時,翰林院的修撰、編修、檢讨等職的一衆人等,毫無準備之下,有些手忙腳亂。

最後在王掌院的帶領下,向趙儉行了禮。

趙儉目光在人群中巡視幾圈,還是沒找到黎池,“黎修撰他們呢?”

王掌院上前半步回答到:“黎修撰他們在後面的書庫裏看書,可能沒聽見前院的動靜。”

趙儉并非是如王掌院所想,在責怪黎池他們沒有出來行禮。“今科新進的翰林們,大多已經入院滿整一個月了?”

“是的,就連返鄉路途最遠的翰林們,也已入院滿一個月了。”王掌院一時不明白趙儉問話的意圖,于是只好據實以答。

随即,趙儉疏闊明朗的神情一變,整個人看上去威勢凜凜!這讓在場的翰林們意識到:儉王殿下果真是在聖寵中長大的,養出了一身氣勢霸道淩然。

“翰林院為培館閣之才、儲公輔之器之地!于是翰林之選,歷來就尤為慎重,非得一甲之人、朝考前列者才得以入翰林院。所以翰林皆是學問出衆,且人品端方的。”

趙儉的神情愈加凜然,話語稍頓後才繼續說到:“今科新進翰林黎池、孫玉林、李乾桉等,學問必然是出衆的?應是不至于學了一個多月,還沒學會翰林院的規矩?”

王掌院敢說六元及第的狀元學問不出衆?敢說黎池他們學了一個月還沒學會翰林院規矩?不敢,因為這太容易被揭穿了,只要叫他們來考一考自然就見分曉。

“新進翰林們都是機敏之輩,一個月應是學會了的。”

Advertisement

趙儉繼續逼問:“那他們是人品不夠端方?不堪托付?”

黎池黎和周,凡是與他有過交往的人,無不滿口稱贊,幾乎無人說他一句不好。他們之中的其餘四人,也無明顯人品瑕疵。

王掌院只得硬着頭皮回答:“新進翰林們皆是人品端方之輩,假以時日歷練之後,當是可堪托付重任的。”

“重任之類的,還是要由王掌院擔負起來才行。只是,新進翰林們在書庫看了一個多月的書,本王猜想翰林院該是清閑得很?可有供新進翰林們歷練的地方?”

趙儉的話說到這個地步,王掌院無法再回答了。

翰林院清閑嗎?不清閑。既不清閑,那為何新進翰林們在書庫看了一個月的書?若回答清閑呢?既然翰林院這麽清閑,那就給增加些公務,或者将翰林們調離一些。

王掌院恭謹地垂首,額頭上和鼻尖上開始密密匝匝地冒汗……

趙儉冷冷地看着面前彎腰垂首的王掌院,“希望王掌院還記得,這翰林院,是培館閣之才、儲公輔之器之地!而不是養廢物之地,亦不是将‘館閣之才、公輔之器‘養廢之地!”

“是,下官謹記儉王殿下訓誡。”

“王掌院真要謹記才好……”趙儉語調拖長,慢悠悠地說着。

“不敢欺瞞儉王殿下,下官定然謹記!”

趙儉臉色冷然,目光巡視一遍翰林院衆人,“帶本王去書庫。”

唐翰林趕緊上前,“儉王殿下,請跟下官這邊走。”

……

翰林院後院的書庫中。

孫玉林在窗下豎耳聽着外面的動靜,問黎池:“和周,外面好像真的有動靜,我們不出去看看嗎?”

黎池神情疑惑地問:“真有動靜嗎?為何我沒聽見?竹帛和冠三,你們有聽見嗎?”

鐘離書和明晟兩人搖搖頭,“沒聽見啊,前院有那麽多人在呢,就算有動靜也不稀奇。”

孫玉林看看李乾桉,後者也沒理他,于是只好作罷,坐回位子繼續看書。

黎池的聽力不差,書庫裏其他人也一樣。只是僅有孫玉林說了出來,其餘人都心照不宣地裝作沒有聽見。

若是他們現在出去,日後同僚相見不就尴尬了嗎?

至于黎池擔不擔心經過趙儉今天這一場訓斥後,王掌院給他穿小鞋?黎池表示他不怕。

這個時候的朝廷,可不是後世企業或機關單位,還講究民主和制度。如果王掌院在趙儉今天這一頓訓斥後,還敢給他們穿小鞋,黎池他就敢寫一篇‘論翰林院的十大弊病‘,然後讓趙儉幫他遞到貞文帝的案頭。

真當他窩了一個多月,沒有窩出火來?他窩火得很。

唐翰林将趙儉帶到書庫門口時,趙儉就讓他先離開了,自己一個人進入到書庫裏。

趙儉最後在重重書架間,找到了聚在一起看書的五個人。“你們在這躲清閑呢?”

除了孫玉林吓得一哆嗦、将書掉地上之外,其他人都神态鎮定地站起身來,向趙儉行禮,“臣等見過儉王殿下。”

趙儉笑容舒朗地走到五人面前,伸手虛扶,“免禮,本王可是打擾諸位的清閑了?”

黎池代其他人回答到:“臣等其他的不多,就清閑時間多得很,無妨。”

見黎池如此回答儉王殿下的問話,孫玉林吓得心肝兒直顫!他轉着眼珠子想與其他人商量,看看要怎麽描補,結果其他人都淡定得很,一個個的目不斜視。

無法與其他人确認眼神的孫玉林,只得肝顫地等着趙儉的反應。

然後……趙儉就語氣真誠地說:“本王已與王掌院商議過了,應該給你們找些事情做,免得你們整日清閑得聚衆看書喝茶。”

黎池擡頭看向趙儉,語帶笑意:“儉王殿下,您這才是打擾了我們的清閑。”

“哈哈哈!”趙儉笑聲舒朗,“和周你啊……”

“既然已經打擾了,那就再打擾和周一會兒,你跟本王過來。”

黎池跟在趙儉身後出了書庫。

孫玉林一臉愕然,“和周與儉王殿下?”

李乾桉斜瞥他一眼,“你這是有多不關心世事啊?和周與儉王殿下交情甚篤,這是衆所周知的事。”

孫玉林伸出手指,指着自己說:“我就不知道啊。”

“是你孤陋寡聞。”

……

趙儉和黎池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聽說你昨天休沐時,用兩百兩銀子,從塗禦史手中買了座兩百多畝的石山?”

黎池并不驚奇趙儉今天就知道了他昨天買石山的事,趙儉有在探聽他消息的事,兩人早已心照不宣了。

“塗禦史仁義,将山便宜賣給了我。”黎池一本正經地胡扯。

趙儉就看着黎池一本正經地胡扯,“塗禦史确實是仁義。”

“據說和周是想買了那石山,燒石灰賣?”

黎池正一正神色,并沒有直接回答趙儉的問話,而是繼續說起之前休沐日兩人見面時,關于‘石泥‘的構想。

“上次在趙兄走後,我又在書房琢磨了一個下午。我覺得與其說是燒制出一種全新的黏合加固物——‘石泥‘,不如說是對‘三合土‘的改良,就如同‘糯米灰漿‘一樣。

只是‘石泥‘的構想,是不用糯米漿汁,通過燒制來取代糯米漿汁所起的作用。”

說到這裏,黎池停頓下來,待趙儉理了理思緒之後,才繼續分析到:“趙兄你想,我小時候好奇之下燒石頭玩的那個小坑裏,為何雨水會滲透不進?就與抹了三合土漿或糯米灰漿一樣。”

“為何?”趙儉上輩子只知道黎池造出了水泥這件事,哪知道成功造出水泥之前的其中細節。

“抽絲剝繭之後,就只餘下三個關鍵點:石灰、泥土和水,再加上沙的話,是不是就與三合土一樣了?那為何‘石泥‘的粘合作用,能等同甚至強于三合土呢?”

“煅燒?”趙儉猜測。

“對!煅燒!将三合土改良成石泥,關鍵在于煅燒。只是煅燒而已,多試驗幾次或幾十上百次,總能成功的。”

“和周有此自信,實在再好不過了!”趙儉一拍石桌!

“所以,和周是因為自信能成功,索性就買下了整座石山?”

黎池心中暗诽:這趙儉到底是重生的,只在涉及理科知識時,才會很好忽悠。在語言邏輯方面,就不容易了。

“不不!我原本是準備買些石頭以供試驗的,若有合适的就買下整座山,畢竟燒石灰賣也确實是能賺點錢的。”

黎池難得調皮地聳聳肩,“結果就碰到了塗禦史賣山。塗禦史仁義,要的價格實在夠實惠,所以我就将整座山都買下來了。”

狀元游街那天,趙儉有讓谌青去查過塗禦史與那一壺墨,自然明白黎池與塗禦史之間的糾葛。哪裏是塗禦史仁義,恐怕是黎池狡猾而已。

趙儉今天抽空到翰林院,就是來探探進度。既然已經确定黎池心有成算了,他也就要去忙其他事了。

之後沒有聊多久,趙儉也就離開翰林院了。

黎池送趙儉時,看着他離開的背影,心情甚好。

有個自認對他知根知底的重生者,為他提供方便,這感覺不錯。

作者有話要說:

一句話小劇場:

黎池:重生者真好用 ^_^

趙儉:金手指真優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