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趙儉來翰林院後的第二日,即是五日一朝的上朝日。
散朝後,王掌院回到翰林院時的臉色不太好,跟在後面的錢翰林也是一臉陰沉。倒是唐翰林,一臉淡然,與以往散朝回來時并無二樣。
黎池他們手頭有了公務,因此并未去書庫看書,就呆在辦公間裏做事。
從隔壁辦公間過來串門的孫玉林,扒在窗邊窺視外面的情形,“和周!掌院他們回來了!但是臉色好像不太好啊。”
黎池發現孫玉林真的是很喜歡扒窗戶,語氣淡淡地:“臉色不太好?或許是公務上有難事。”
被黎池說是面癱的鐘離書,默默地看着臉色淡然的黎池。絲毫沒有報複得逞後的張狂,甚至都沒有一絲竊喜……
明晟附和着黎池,“我也覺得是,應該是公務上遇到難事了。”
孫玉林還是不太明白,“按理說,最近翰林院應該沒什麽事啊,能遇見什麽難事?”
一旁的探花李乾桉有些意難平,這個憨傻的孫玉林究竟是怎麽考上榜眼的?果然是因為他傻人有傻福!
“呵。”在孫玉林習慣性地看向李乾桉尋求解答時,李乾桉只朝他‘呵‘了一聲,就繼續垂頭看着手中的書冊。
孫玉林沒有從他好為人師的探花朋友那裏得到答案,“總覺得你這聲‘呵‘……是在嘲諷我。”
“終于聰明了一回。”李乾桉頭也不擡。
“李兄,你又明目張膽地挖苦我!”
“呵。”
稍晚些時候,王掌院到黎池他們的辦公間裏來,詢問了他們公務上是否有難題。
“和周啊,昨日交給你們草寫的賀秋收诰書,可有哪裏不會的?若有不懂之處,盡管來問本官。”
Advertisement
“謝過掌院關心問詢。暫時還未遇到不懂之處,若到時遇到了,下官定然向掌院請教。”
之後王掌院又去關心過孫玉林等人,才回去他的辦公間。
到第二天,翰林院中開始流傳開來:昨日朝會時,王掌院被聖上當廷訓斥了。
自此之後,黎池他們開始每天都有事做了。分配給他們的公務量不多不少,既能得到歷練,也不會過勞。
……
在沒有其他人提供幫助的情況下,黎海一個初至京城的少年人,能夠在偌大京城中,獲取到諸多山頭的售賣信息,并且貨比三家從中找出最合适的,這是很難得的。
這就相當于在21世紀中,一個識字但沒上過學的農村娃,初至首都,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找出了城郊最值得入手的房産。
不說其他,只在這過程中黎海需要克服的內心羞怯,一個人去到處跑、到處問的勇氣,就已足以讓人為之側目。
黎池讓黎海去做這件事,原本也只是想試試他,而最後得出的結果,也讓他很滿意。
黎海從小就東竄西跳,這鍛煉出了他的一身膽氣,在辦事情時、面對他人時,不至于怯場。
除一旬一日的休沐日外,黎池每天都要去翰林院上衙點卯,并無時間親自去試驗燒制水泥。
所以在經過買石山的事後,黎池就将這件事交給了黎海去做。
黎海不負期望地,花了兩天時間就找好力夫,在京城西郊的石頭山下搭好棚房,按照黎池的指點開始了試驗燒制。
轉眼到七月中旬的休沐日,黎池去了西郊石頭山下,去看看試驗燒制的現場。
“開采出的石頭确實很難磨成粉,于是我就按你說的,先将石頭在窯裏燒成石灰,再用石碾把石灰磨成粉。”
黎海将正在燒石灰的窯洞指給黎池看,在一旁還有兩個力夫正推着石碾磨石灰粉。
看過這些之後,黎海又帶着黎池繼續往前走。兩人來到一間棚房旁,裏面有兩個人合力擡着一個大竹篩子,正在篩黏土。
“黎老哥!”篩黏土的兩個人看到黎海,熱情地打着招呼。
“忙着呢?”黎海笑容親切地說着,“我帶老板來看看了,你們可要好好表現啊!”
兩個人嘴上說着話,手上的動作也沒閑下來,“唉!這位就是六元老爺啊!不愧是二月初三文曲星誕辰出生的,一看果然就是文曲星轉世!您盡管放心,我們做活那是再勤快不過的了!”
黎池心內驚訝,非是驚訝黎海與做工的力夫關系好,而是驚訝他什麽時候又有了‘六元老爺‘的稱號,而且好像已是認準他乃文曲星轉世了。
“二位一看就是勤快的人,本官自是放心的。”黎池笑容親切地回應。
黎池彎腰抓起一把篩過的黃土,在指尖撚了撚。“海哥,試着把黏土先炒熱烘幹,然後再篩。”
黎海也抓了一把黏土撚了撚,“好像确實有些粗糙了……好,以後就費點事将黏土炒熱烘幹,然後再細篩。”
“我們去那邊看看。”黎海走在前面帶路,又往下一個地方走去。
“按你說的,石灰粉七分、黏土細粉三分,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再進行二次碾磨。”
黎池腦海裏有關水泥配方的記憶中,水泥生料的正确配比應該是:七分石灰粉、兩分黏土細粉和一分無煙煤粉。可無煙煤的發現,需要等待合适的時機。
“按你說的步驟,再就是将調配好、碾磨過的生料,倒入轉盤中進行攪拌,一邊攪拌一邊均勻地噴霧灑水,直至生料結成豆子大小的圓球為止。”黎海指着正在攪拌生料的棚房,解說道。
然後又指了另一個窯。“最後,就是入窯燒制了。窯建成了你所說的酒漏形狀,燒窯的火也是暗火,燒制時也有用鐵釺攪拌。”
黎池順着黎海所指方向看過去,确如黎海所說,窯口正有一個人拿着鐵釺在攪拌。
“就跟熬藥時,罐內熱氣會将藥罐蓋子一下一下地頂起來一樣,這燒窯産生的熱氣必然更大,若是不攪拌通氣,或許會炸窯。到時錢財損失是小,傷到燒窯的人就不好了。
而且就跟燒菜一樣,一邊燒制一邊攪拌,才不會出現有些還是生的,有些卻燒糊了的情況。”
見黎池又強調一遍攪拌的重要性,黎海心裏也更加重視了,“和周你放心,我會經常提醒做活的人的,不讓他們懈怠攪拌。”
此時那一窯似乎燒制好了,燒窯的人撤了火,開始卸出水泥熟料。
黎池觀察片刻後,說到:“海哥,現在才試驗階段沒什麽,等以後正式開始燒制了,這熟料出窯的方式要改改。否則我讓你将窯建成酒漏狀的用意,就沒有用到。”
“你說怎麽改?”
“在燒制熟料時,可一邊從窯底卸出燒制好的熟料,一邊從窯口添加生料,如此進行連續燒制,能顯著提高燒制的速度。”
“這樣連續燒制的話,卸料時火勢正旺,無法卸料啊……”黎海皺眉苦思,然後陡然雙眼一亮,“可以在窯底出口的地方,建一個可以活動的運送熟料的長槽,而這槽直接通向窯外!”
黎池贊許地點點頭,“對,就是這樣。如今燒制速度慢些無所謂,不過你可以先琢磨着這長槽要怎麽建,等以後需要大量燒制了,再建起來。”
“好的,我記住了!”
黎池他們又在周圍轉了轉後,再回到燒制熟料的窯邊,豆子大小的熟料也已經冷卻。
“接下來,只需用石碾将熟料磨碾成粉,這石泥也就成了!”黎海語氣很是興奮,“我試過了,如此燒制出的石泥,确實比三合土的黏合加固效果更加好!”
“廢了這麽多功夫,自然要比三合土的效果更好,才沒枉費付出的精力。”黎池并沒有表現得多興奮。
現在的水泥還只是半成品。不僅是在攪拌生料時,要再加入百分之十的無煙煤粉,在最後一步碾磨水泥熟料時,也還要加入百分之五的煤渣。如此,才是完整的水泥配方。
可是,煤炭的出現,需要一個時機或一場巧合。而這個時機或巧合,還不知道何時能來……
……
——‘初代水泥制作步驟:一,石灰石燒制成石灰,以鐵制水碾研磨成石灰粉。黏土炒熱烘幹,篩出黏土細粉。二,七分石灰粉、三分黏土細粉,混合攪拌均勻後,以鐵制水碾二次碾磨,水泥生料即成。
三,将水泥生料倒入攪拌轉盤中,噴霧灑水攪拌,直至生料結成豆子狀圓球。四,将豆子圓球狀水泥生料,放入酒漏狀窯中以暗火燒制。切記燒制時須以鐵釺攪拌。
五,取出燒制好的水泥熟料,冷卻後以鐵制水碾研磨成粉,初代水泥即成。
——節選自《天工開物(增編)》普及本’
……
黎池和黎海去西郊石山下看過試驗燒制水泥後,回到家裏。
黎海又想到一個問題,“石碾磨損太快了,石碾買回來才用了三四天呢,就已經遠不如當初那樣好用了。”
黎池給出了解決方案,“先勉強用着,等試驗成功後,就用鐵澆築鐵碾。也不用人力推碾了,到時候用畜力或用水力……就用鐵制水碾。”
如今燒制出的石泥,已經比三合土要強很多了,黎海不懂堂弟要燒制出什麽樣的石泥後才會罷休。“燒制出的石泥要到什麽樣,才算是試驗成功了啊?”
“直到燒制出的石泥完美了,試驗就算成功了。”試驗到煤炭出現,燒制出正确配方的水泥為止,試驗就算成功了。
“海哥,不要急,慢慢來。那些幹活的力夫苦力,給的酬勞稍微高些。各個步驟都去嘗試着完善至完美,我總覺得像是差了些什麽……”
“和周你放心,那些力夫做活一天,得到的酬勞要高出市面兩成。他們做苦力活的,很是艱辛不易,能不虧待就不虧待他們。”反正試驗時花費的銀錢是儉王殿下出,不貪他的錢都是看在堂弟面上了,還指望給他省錢?
時間飛逝,仿佛轉眼間,中秋佳節就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