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

第 10 章

嬴政的聲音低沉而悠遠,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時空,緩緩流淌出一段關于英雄與命運的沉思:“歷史的長河中,那位名為孫伯符的青年俊傑,以其非凡的風采與爽朗的笑聲,成為了時代中最璀璨的星輝,卻不幸被命運的暗箭所傷,于二十六歲英年早逝。而他的摯友周公瑾,一位精通音律、胸襟寬廣的君子,也在三十六歲的盛年,因疾病纏身,隕落于塵世。兩位亂世英豪,其悲壯故事,令人心生無限感慨。”

語畢,嬴政輕嘆一聲,目光溫柔而深邃,投向蒙恬,眼中閃爍着複雜的情感。“假使輪回存在,我若為孫策,你為周瑜,面臨我先行一步的殘酷命運,你可願承受那份孤獨,于我身後,用你生命中最後的十年,踐行那份無言的守候?即便你的身體已被病痛侵蝕,你的心志是否依然堅如磐石,為了我遺下的幼弟,為了我臨終的囑托,乃至孤身面對赤壁的滔天戰火,肩負起那份沉重的責任?”

蒙恬凝視着嬴政,眼中閃爍着堅定不移的光芒,他的回答如同磐石落地,沉穩而堅定:“輪回幾度,身份幾易,我蒙恬,或為周瑜,始終是你身邊不離不棄的盾與劍。若真有此般安排,我願意用我餘下的十年,為你,為我們的信念,撐起一片天空,即使那意味着我生命的尾聲。守護幼主,抵禦外侮,是我職責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向,無畏無懼。我們之間的情誼,早已超越生死,輪回不滅。這份信任與承諾,比任何言語都更為牢不可破。”

此時,命運之神的影子再度顯現,帶着一絲神秘莫測的微笑,提出了一個充滿哲理的問題:“若真将你們置于這樣的輪回之中,你們會如何抉擇?是讓孫策的命運依舊定格于二十六歲的光輝,而周瑜繼續那十年孤獨的守望,還是改寫這段歷史,創造新的傳說?”

在這命運的十字路口,兩位英雄的抉擇,不僅是對過往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一份期許,他們心中已有了答案,那是對友情、忠誠與責任最深沉的理解與實踐。命運之神的提問在空中回蕩,仿佛在考驗着兩人的意志與決心。嬴政與蒙恬相視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未知命運的坦然接受,也有對彼此深厚情誼的無比信賴。

嬴政緩緩開口,語氣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堅定:“輪回也好,宿命也罷,真正的英雄從不畏懼既定的道路。孫策與周瑜的故事,雖以悲劇收場,但他們留下的精神,是激勵後人的不滅之火。若真有此輪回,我願以孫策之名,再走一遭,哪怕結局不變,也要讓世人記住那份英氣勃發、勇于擔當的魂魄。至于蒙恬,不論是作為周瑜還是他本身,我知道,你會是那個在風雨中為我豎起最後一道防線的人。”

蒙恬點頭,眼神中閃爍着堅決:“我願意,不僅僅是作為周瑜,更作為你的夥伴蒙恬,承擔起那份責任。即使歷史無法改變,我也要讓那十年的守候,成為傳奇中最溫暖的一章。我們共同書寫的歷史,不會因為個人的生死而終結,它将激勵着後來者,傳承着忠義與信諾的精神。”

“那麽,命運之神,”嬴政的聲音響徹虛空,“不論你安排何種考驗,我與蒙恬,無論是作為孫策與周瑜,還是作為我們自己,都将攜手面對。我們的故事,或許會被時光塵封,但那份超越生死的友誼,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遠照亮後人的前行之路。”

命運之神似乎對兩人的回答感到滿意,空氣中彌漫起一股溫暖而神秘的力量,仿佛是對他們堅定意志的認可。随着一陣柔和的光芒閃過,一切又回歸平靜,但兩人心中卻已種下了更加堅不可摧的信念——在任何世界、任何身份下,他們的友情與使命都将是最閃耀的篇章。命運之神的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的枷鎖,其深邃的目光仿佛洞察了過去與未來的一切可能,緩緩道來:“在那歷史的長河中,有兩個關鍵的轉折點等待着你們。其一,建安五年,孫策之命懸于一線,因許貢門客的暗算,遭逢不測;其二,周瑜于南郡之戰中,一箭穿心,雖幸免于難,卻留下了難以逆轉的病根,終在建安十五年,于巴丘之地,英魂歸天。這便是你們即将面臨的試煉,孫策與周瑜生命中的暗流湧動。”

命運之神的目光轉而落在了嬴政與蒙恬身上,其中蘊含的既是期待也是考驗:“我已揭示了命運的輪廓,至于如何在這既定的軌跡中尋找轉機,規避那些冥冥之中注定的劫難,則要看你們的智慧與勇氣。歷史或許無法輕易改寫,但選擇與努力,往往能在細微之處綻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話語落定,四周的空氣仿佛凝固,時間在這一刻靜止,留給兩位英雄的,是一條既充滿挑戰又滿懷希望的道路。命運之神的啓示如同晨曦前的第一縷光線,穿透了迷霧,照亮了前方,卻又讓人隐約感受到那份沉重與未知。

嬴政與蒙恬對視一眼,眼中閃爍的是彼此的信任與不屈的意志。他們深知,這一路上,除了依靠命運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那份堅不可摧的兄弟情誼,以及面對困難時永不言棄的決心。在未來的日子裏,無論是作為孫策與周瑜,還是以他們自己的身份,他們都将攜手并肩,共同書寫屬于他們的傳奇,證明即便是最嚴酷的命運,也無法阻擋勇者前行的腳步。命運之神的目光穿透了時空的迷霧,落在嬴政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神秘莫測的微笑:“輪回的盡頭,記憶如沉睡的種子,靜待未來的雨露滋養,緩緩萌發。欲改寫星辰下的既定軌跡,首要秘鑰便是緊握當下,善待每一位與你命運交錯的靈魂,特別是你,嬴政,這一點至關重要。”

“孫策之變,始于一場看似尋常的狩獵之旅,卻轉瞬之間,風雲突變,命運陡生波折。這不僅僅是過往的塵煙,更是對你未來抉擇的一記警鐘。如何從歷史的回響中汲取智慧,如何在愛與權力的天秤上找到平衡,一切取舍,皆在于你。”

随着命運之神的話語漸漸消散,嬴政的視線不由自主地轉向了身旁的蒙恬,兩人間流轉的眼神仿佛無聲的對話,心照不宣。在那一刻,萬千思緒在嬴政心中激蕩,一股前所未有的決心在他胸膛中悄然滋生。

“在這浩瀚的命運長河中,每一個決定都如同投向水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孫策的命運雖已成過往,但其教訓如明燈,照亮了前方未知的路。嬴政深知,真正的改命,不僅在于對抗外界的風浪,更在于內心的覺醒與抉擇。”

“于是,望着忠誠堅定的蒙恬,嬴政的心中悄然立下誓言,要在這一世的輪回中,不再讓遺憾重演,不僅要守護好身邊之人,更要以智謀和勇氣,引領大秦走向輝煌,證明給命運看,即使是已被書寫的歷史,亦能由人之手,繪出嶄新的篇章。”“那麽,我們再度啓程吧,公瑾?”嬴政笑語中帶着一絲跨越輪回的溫暖,輕喚着蒙恬下一世的名諱,仿佛這樣的稱呼能穿越時空的枷鎖,連結起兩世不解的羁絆。

蒙恬聞言,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而熟悉的笑意,眼神中閃爍着洞察世事的聰慧,“如此說來,我是否也能如舊日時光,繼續喚你一聲伯符?嗯,這感覺,倒是頗為有趣。”他的言辭中既有對過往的懷念,又飽含對未來輪回再聚的期待。

在這一刻,兩人的對話超越了簡單的言語交流,更像是兩個靈魂在無盡的時空中相互确認,無論輪回幾度,那份深厚的默契與信任始終不渝。他們知道,無論名字如何更疊,那份并肩作戰、共赴未來的承諾,将是他們穿越每一世的力量源泉。

“輪回之路,或許漫長且未知,但有你相伴,伯符與公瑾的故事,便永遠不會落幕。”嬴政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期盼,仿佛已經看到了在新的輪回裏,他們共同編織的輝煌篇章。

而蒙恬,這位被賦予新名的智勇之士,以一個更加深邃的笑容回應,那是對命運挑戰的無畏,也是對同伴信任的回應。“那麽,就讓我們再次攜手,不論風雨變換,伯符與公瑾,定要在這輪回的舞臺上,留下不朽的傳說。”在那幽冥與塵世的交界,秦始皇帝嬴政緊握着自家竹馬蒙恬那常撫筝弦的修長手指,緩緩踏上奈何橋,每一步都似乎跨越了千年的時光,邁向未知的彼岸。

他們站立于望鄉臺上,這方寸之地成為了凝視凡塵的最後一站。透過迷蒙的界線,他們依稀可見陽世中,嬴政的長子扶蘇正以堅毅的姿态肩負着帝國的未來,而蒙恬的幼弟蒙毅,則以智勇雙全的形象守護着家國,兩人都在為未竟的事業奮鬥不息。

蒙恬的目光溫柔而深邃,定格在弟弟蒙毅身上,口中呢喃低語:“別了,我的弟弟,蒙毅。願你在這條未竟的路上,尋得你心中的光明。”言語間,滿是不舍與祝福,是對血脈相連的深情厚誼的最終寄托。

嬴政聞言,心中亦是五味雜陳,他深知,此去一別,人間種種,皆成過往雲煙。“此番轉身,即是永遠的訣別。”他的話語,沉重而莊重,是對無法逆轉的命運的無奈接受。

然而,蒙恬卻以一貫的豁達笑容回應:“或許,在輪回的盡頭,我們仍能記住他們——你的扶蘇,我的蒙毅。記憶,會是我們重逢的橋梁。”這不僅是對未來的美好祈願,也是對過去深深的眷戀。

最終,兩位英雄相視一笑,那笑容中包含了太多無法言說的情愫,有對過往輝煌的自豪,有對未來的釋然,更有對彼此深厚的友情。他們一同舉杯,飲下那能抹去一切記憶的孟婆湯,甘甜與苦澀交織的味道,仿佛是他們一生的縮影。飲畢,二人并肩,毅然步入輪回的漩渦,身影逐漸消融在輪回的光影之中,只留下一段傳奇,在世間久久回響,激勵着後人。

如此,秦始皇與蒙恬,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們最後的背影,雖然生命已逝,但他們的精神與功績,卻如同星辰一般,永遠照亮着後世的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