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

第 17 章

病床上,楊錦城的臉龐蒼白如紙,嘴唇微抿,偶爾閃過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裏藏着對妹妹楊珏琅的無限溫柔,同時也夾雜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他的眼神時而飄向窗外,仿佛在尋找着什麽,時而又聚焦在妹妹身上,充滿了不舍與挂念。他緩緩伸出手,輕輕搭在妹妹的手背上,那份溫暖透過肌膚傳遞,無聲地訴說着千言萬語。

“妹妹,”楊錦城的聲音雖微弱,卻異常清晰,仿佛是穿越了重重迷霧,直達楊珏琅的心底,“我們回去吧,回到茅山,回到我們的楊家。”說這話時,他的眼睛裏閃爍着異樣的光芒,是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也是對未來不确定的淡然接受。他微微動了動身體,似乎想坐起來,但很快又因為體力不支而輕輕靠回了床頭,這一細微的動作,流露出他對現狀的無奈和對過往生活的渴望。

周圍的空氣中彌漫着一種說不出的沉重,而楊錦城那平靜而堅決的話語,卻如同一縷清風,輕輕拂過在場每一個人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超越生死的堅韌與釋懷。妹妹楊珏琅緊緊握住哥哥的手,淚光在眼眶中打轉,她點了點頭,沒有言語,只以行動回應着哥哥的意願,那一刻,兩顆心緊緊相連,無聲地許下了歸家的承諾。

當楊錦城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面對着圍攏過來的一圈圈穿着白大褂的醫生,他們的目光銳利且充滿探究,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內心深處,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肆虐。他知道自己正處在一個未知的健康危機中,那種感覺就像被無形的繩索捆綁,既無法掙脫也無法理解。每一次醫生詢問病情,他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一種混合着恐懼、不安和倔強的情緒在他胸腔中翻湧。

接到那不可名狀的詛咒之後,楊錦城的內心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黑霧籠罩,這股力量既強大又冰冷,悄無聲息地侵入他的靈魂深處,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絕望。夜深人靜之時,他獨自坐在房間的角落,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斑駁地照在他的臉上,映出了一副複雜而痛苦的表情。

一開始,他試圖否認,用科學和理性的思維去解釋這一切,告訴自己這只是錯覺,是過度疲勞帶來的幻象。但随着那詛咒的影響日益明顯,身體的虛弱與精神的折磨逐漸加劇,現實的殘酷讓他無法再逃避。每當夜幕降臨,那來自深淵的聲音便在他耳邊低語,預示着即将到來的終結——25歲的生日,将是他的終章。

內心的掙紮如同狂風中的燭火,時明時暗。一方面,他渴望生,渴望繼續守護家人,親眼見證妹妹的成長與幸福;另一方面,那不可抗力的宿命感,如同巨石壓在心頭,讓他感到窒息。無數個夜晚,楊錦城輾轉反側,淚水在枕邊無聲滑落,是對未來的恐懼,也是對妹妹深深的挂念。

在一次深夜的沉思後,楊錦城終于做出了決定。他意識到,如果命運真的要他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麽至少,他要讓這份犧牲變得有意義。他開始研究古籍,尋找破解詛咒的方法,甚至不惜踏足那些被世人遺忘的禁忌領域。每一次嘗試,都是與時間賽跑,與未知力量的博弈,他的心志在這一過程中變得更加堅定。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得知了一個古老傳說,關于犧牲與救贖的故事,這讓他看到了一線希望。盡管那條路充滿了未知與危險,但他知道,這是他能為妹妹所做的最後一件事。于是,楊錦城作出了他的決定——用自己剩餘的生命,作為對抗邪神的武器,換取妹妹的自由與安全。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決定,只是在每一個與家人共度的溫馨時刻,他都會更加珍惜。他的眼神裏多了一份決絕,也多了一份溫柔,那是對家人的不舍,也是對未來的坦然接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楊錦城開始默默準備,将每一刻都當作最後的時光來度過,他的內心雖然波瀾壯闊,表面卻異常平靜,就像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面,表面看似寧靜,實則暗流湧動。

這份選擇,是他的抗争,也是他的救贖。在與命運的鬥争中,楊錦城展現出了凡人所能達到的最大勇氣與犧牲精神,他的故事,将在家族的口耳相傳中,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

他掙紮着想要表達更多,希望能夠給這些專業的醫者提供哪怕一絲線索,但每次話到嘴邊,卻又被自己咽下。楊錦城不願展現出自己的脆弱,尤其不想讓妹妹看到自己內心的慌亂。于是,他學會了用微笑作為盾牌,那是一種幾乎成了習慣的掩飾,淺淺的,帶有一絲苦澀,仿佛是在告訴所有人:“我還好,不用擔心。”

他的眼神在醫生間游移,試圖捕捉到哪怕一丁點理解或同情的火花,但很快他又會将自己的情緒深鎖,用一種近乎冷漠的平靜來回答他們的問題。每當醫生投來疑惑的目光,他都會輕輕搖頭,嘴角挂着那抹淡淡的笑,仿佛在說:“你們不會明白的。”

在這場無聲的鬥争中,楊錦城的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随後又慢慢放松,這種微妙的動作重複着,洩露了他內心的緊張與努力。他強迫自己保持鎮定,用一種幾乎可以稱為勇敢的姿态去面對這一切未知,即使內心深處,他正被無盡的疑問和不安所困擾。這份掩飾,既是保護自己的盔甲,也是給予妹妹和其他人的安慰——至少在表面上,他依然是那個堅強的楊錦城。

在一個月色朦胧的夜晚,楊錦城獨自坐在書房內,四周靜得只能聽到窗外樹葉沙沙作響。他的面前攤開着一本泛黃的古籍,裏面記載着關于葬尊詛咒的一切,字字句句如寒冰般冷酷,直擊心靈。燭火在他憔悴的面龐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映照出他複雜而沉重的表情。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回放着與妹妹楊珏琅的點點滴滴——從兒時的嬉戲打鬧,到成長中的相互扶持。每一次妹妹的笑容,都如同一縷溫暖的陽光,穿透了他心中的陰霾。但如今,這份溫暖即将因為一個無情的詛咒而熄滅,他無法忍受這種結局。

為什麽是我?為什麽是她?”楊錦城在心中無聲地質問。他的手指緊握成拳,又緩緩松開,重複着這個動作,仿佛在與內心的矛盾做鬥争。“我可以逃避嗎?如果我逃了,珏琅她……”他想到這裏,心如刀絞。他知道,一旦自己選擇逃避,妹妹将會承受所有的不幸,那畫面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凝視着外面的月亮,月光柔和卻也孤寂,正如他此刻的心情。內心深處,兩種聲音在交鋒:一種是自私的求生欲,另一種是對妹妹無私的愛。“我怎能如此自私,讓她的生命因我而凋零?不,我不能,就算要用我的命去換,我也在所不惜。”這個念頭逐漸占據了上風。

最終,楊錦城回到了桌前,拿起羽毛筆,開始撰寫一封留給妹妹的信。筆尖在紙上滑動,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與決絕:“珏琅,當你看到這封信時,哥哥已經做出了選擇。請原諒我不能繼續陪你走下去。記得,你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即使我不在了,你也要堅強地活下去,找到屬于你的光明……”

淚水悄然滑落,滴在信紙上,暈開了墨跡,也暈開了他對妹妹無盡的愛與不舍。他明白,這個決定雖痛徹心扉,卻是他能給予妹妹最好的保護,是對命運不公最直接的反抗。

楊錦城合上信紙,把它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然後緩緩走向床榻,閉上了眼睛。在那一刻,他的心中不是恐懼,而是釋然和平靜。他願意成為那道抵禦黑暗的屏障,即便這意味着永遠的沉眠,只要能換取妹妹的自由與幸福,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