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青瓜冷淘

青瓜冷淘

素花道,“七文錢一斤。”

又補了句,“不過每日外送五斤雞頭米。”

這......成吧,價格不算很離譜,勉強能接受。雞頭米,這東西倒是好吃,可就是難剝,頭天剝出來不新鮮,第二天早上現剝又來不及,只能和菱角一樣,鮮賣了,有那閑心的買去自己慢慢剝。

巧雲點頭,“成,定錢給了沒有?”

素花道:“給了,他們明兒按照我說好的時間送荷葉跟蓮蓬來。”

從明天起她就要起得更早了,要剝蓮子,熬粥、湯。

素花手裏的蓮蓬是給小壯讨的,興許是生意談成了汪家人高興,多給了她幾個蓮蓬,缈目一看有六七個,此時她跟巧雲一人拿了個,邊往家裏走邊剝着吃。

這蓮蓬長得好,有成人拳頭那麽大,成熟的蓮蓬拿着沉甸甸的,從剝出裏頭的蓮子,一粒粒有拇指大小,捏着硬實,飽滿得很。撕掉蓮子青色的外皮,把白嫩嫩的蓮子肉整個丢進嘴裏,嚼起來脆生多汁,一股甘甜味道,吃到後頭蓮心微苦,正好下火。

一個大的蓮蓬能結二十多粒蓮子,小的能結十來粒,清新喜人,讓人瞧着心裏都清涼下來。

夏天煮稀飯的時候在裏頭放一把生蓮子,煮熟後就變得軟糯糯的,有點像百合的口感。比起家常解暑的綠豆粥,巧雲更喜歡清淡潔白的蓮子粥,可惜沒錢卻不易得,所以吃的時候很少。

一回到家,小壯便飛跑過來把她姐手上的蓮蓬全接了過去,素花道:“別一個人吃完了,和順叔一起吃,再給娘也留一個。”

“要你說,我會給幹爹吃的!”小壯頂嘴。

江順笑道:“你自個兒吃吧,我不吃。”

小壯不管,反正剝好了自己一個他幹爹一個,江順只得吃了。

巧雲從井打水起來,跟素花進屋去擦了擦身子,擦完感覺倦得很,兩人就幹脆歇了會兒午覺,然後起來做了會兒針線活。

Advertisement

看着時間差不多了,巧雲出來對他爹道:“爹咱們晚上吃冷淘吧,這天兒太熱了,竈前坐不住人。”

江順回她,“你安排就是。”

冷淘有許多種做法,食材不同做出來的風味也略有不同。大多是使用槐葉做,槐葉易得,做出來的冷淘稱作槐葉冷淘,吃着有槐葉清香。還有用菊花嫩葉做的,稱作甘菊冷淘,這個大約只能夏秋交季時節做才比較合宜,一來那時暑熱尚未褪盡,吃冷淘不會涼着肚子,二來那是秋菊冒頭,采菊花嫩葉比較容易。

不過在巧雲看來,有一種東西比槐葉和菊花嫩葉更易得,那便是青瓜。夏天青瓜勝産,只要是有菜地的人家就少不了種青瓜,青瓜做出來的冷淘沒有槐葉冷淘的澀味,氣味又比甘菊冷淘好聞。

小壯一聽晚上吃冷淘都不願意回去了,要留下來蹭晚飯,素花也想吃口涼的,幹脆回去拿了面粉來跟巧雲搭夥,兩人一道做。

考慮到素花還要去擺晚攤,便稍微早點做。

摘來的青瓜洗淨削皮,皮不要丢,用手擠出皮裏的綠汁子,盛在碗裏。用這綠汁子加水和面,再做成面條,煮出來的面條是淡綠色的。面條不要煮得太軟,煮好後從鍋裏撈出來放到盆裏過涼水,再滴撒些芝麻油進去,防止面條粘連。

面條弄好了,放在陰涼通風處,然後就着手切配菜和料汁。

青瓜芯切成細絲,再酥些花生米晾涼後一同放入面裏做配菜,蔥、姜、蒜、辣椒、花椒末用熱芝麻油潑香,加入秋油、鹽巴、白糖和少許酸菜水調勻,就成了拌冷淘的料汁。料汁潑進晾涼的面條裏充分拌勻,一盆青瓜冷淘就做好了。

冷淘做好端出來放在桌上,各自拿一副碗筷,想吃多少就挑多少,方便得很。

何二嬸午覺起來已經上工去了,給她留了一份出來冰在井裏。冷淘做得不少,巧雲又挑了一碗給江老太他們送去。

孫氏不在家,就江昌和江老太兩人,做飯的活兒多半是落在江老太頭上,老人家夏日體虛,動彈費力,有了這一碗青瓜冷淘,晚上再煮上一鍋稀飯,配一碗醬瓜菜就可以對付了。

“你們先吃,別等我。”巧雲走前這樣說。

可等她回來,大家還是沒吃,都在等她。

小壯終于可以下筷,他聞着這味兒咽了好一陣口水了,他迫不及待地給自己挑了一碗,夾起滿滿地一筷子送進嘴裏。

哇,好涼啊,冷淘冰滑适口,混着爽脆的青瓜好吃得不得了,再佐着酥香的花生米,簡直好吃絕了。一碗下肚後,整個人從頭到腳地涼快下來,額頭上的汗都不冒了,整個肚子都在渴望着再來一碗,有啥快樂抵得過炎熱夏日裏的一碗冷淘呢,太爽了!

要不是這段時間她姐賣酥餅賺了點錢,哪裏舍得那白面出來做冷淘呢?小壯真切地感覺到日子在一天天變好,他心裏幸福極了。

最後大家都吃撐了,小壯吃了三碗,就連江順也揉着肚子說:“還好是吃得早,不然晚上只怕要撐得睡不着覺,哈哈哈哈......”

巧雲便收拾桌子邊道:“爹,明兒我給你做觀音豆腐吧,那個也清涼解暑,夏日配稀飯才好呢!”趁着這段農閑,她想多照顧照顧她爹,等過一段兒忙起來又顧不上他了。

“成啊!說起來今年還沒吃過觀音豆腐呢,你這一念倒想這口了。”江順道。

吃得舒暢,他連帶着心情也好了不少,感覺養傷的日子也沒那麽難熬了。這段時間他也有些被連番發生的事情磨平了心态,不再想東想西的了。

“啥叫觀音豆腐?”小壯問,怎麽聽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他姐素花道:“就是斑鸠葉做的綠瑩瑩的涼豆腐,去年還吃過呢,這就忘了?”

他好像有點想起來了,揚言道:“我明日還要來蹭飯!”

素花兇他,“蹭一頓就得了,哪有天天蹭飯的,你再這樣看娘回來不揍你。”窮人家有家教的孩子最忌諱厚臉皮上別家讨飯吃。她們銀錢上不富裕,只做人尊嚴了。要不是兩家認了幹親,她們根本不可能會放任小壯時不時在這邊蹭飯。

小壯閉了嘴,小聲嘀咕着啥。

巧雲解圍道:“這多大點事兒就值得你兇他。小壯,明兒我做了給你們端一碗去,明兒中午回來就可以吃。”

小壯興高采烈道:“好耶!”

素花幫着巧雲收拾好就回去了,把小壯也拎了回去,他得去跟着她出攤兒。

巧雲在家也沒閑着,最近的天太幹了,她得給菜地潑水。這天氣連晴了這麽久,也不知啥時候能下一場雨下來,不然地裏的莊稼都要幹死了。

她足足挑了兩擔水才把菜地潑透,此時天邊的太陽發紅,要開始落山了。她又把院子和屋裏的地都撒了一遍涼水,這樣等太陽落了土,屋裏就沒那麽熱了。

做完這些時辰還早,夏日天又黑得晚,等天黑盡起碼還要半個時辰,她打算去地裏轉悠轉悠,瞧瞧莊稼生長如何。

由近到遠地看,先去了屋後頭那片紅苕地,這塊地半背陰,紅苕都還長得挺好,紅苕葉子油綠挺括,一點幹邊兒卷葉的跡象都沒有。就是紅苕藤找得太盛了些,得找空來打打枝條,不然枝葉徒長,土裏的紅苕扯不到養分長不好。

家裏沒養豬,紅苕種得不多。

她爹往後是掙不着錢了,她想着等到了秋天還是得捉兩頭小豬仔來養着,養到明年過年也該是大肥豬了,能換些錢。

離紅苕地不遠就是山芋地,山芋的枝葉已經有些幹了,這意味着地裏的山芋也該挖了。她在地邊上刨開一株瞧瞧山芋大小,沒想到竟然刨出成年男人拳頭大小的一個山芋,還有四五個略小些的,好家夥,看來這塊地的收成錯不了。

她拿着刨出來的山芋心滿意足地離開地裏,去了稍遠一些的苞谷地,苞谷地裏套種了黃豆,這個黃豆遠比山上的黃豆下種早,如今有膝蓋那麽高了,陸陸續續結了黃豆莢,只是還不飽滿。

種苞谷的時候她爹腿還沒傷呢,莊稼種了不少,光是苞谷就種了兩種,一種是早苞谷,一種是遲苞谷。前些日子她跟她堂哥去鎬草的那塊地就是遲苞谷,現在還在出紅須,成熟得晚,一直到夏末秋初還能有嫩苞谷吃。

這塊地裏的早苞谷卻已經結了棒子,她扒開一點青皮,用指甲掐裏頭金黃色的苞谷粒,嗬!苞谷漿迸她一臉,她用手指揩了放在嘴裏抿了嘗嘗,甜,就是一股子生氣。

這苞谷能吃了,而且正是嫩的時候,有好多種吃法呢。

她從地裏出來,陸續瞧了別的莊稼,然後去了花生地。花生葉子長得茂盛得很,跟兔兒草似的,到了秋天應該收成也不錯。

這些莊稼都多虧了她伯娘一家幫着打理,她忙不過來的時候,總是他們順帶手就給她把地裏的活兒給幹了,這樣實誠的親戚,叫她如何不心生感激呢。

等下半年她爹傷勢恢複些不消人操心照看就好了,經過這些日子的勞作,她種地的本事也長了不少,到時候就不用這麽麻煩他們了。

她最後去了稻田,幾塊稻田是挨着的,一道就給看了。田裏的水還有,但不多了,天旱了這些日子,好在還有一條河沒斷流,可以從河裏引水到田裏,她把引水的竹竿搭進河裏,河水就順着搭好的竹竿慢慢地灌進了田裏。

稻子早已抽了穗,這時候萬萬不能斷水,要是灌不上漿到了秋天全是癟粒,那辛苦一場可就白費了。

她把江昌他們的田也看了,也給他們田裏灌了些水,一直守着水灌得差不多了,她去河裏把竹竿擡起來放到一邊,堵好了田裏放水的豁口才打轉身回去。

這時候天已經黑盡了,手上、臉上不知被蚊子咬了多少個包,好在有些月色,而且這些路她都是走慣了的,不會摔跤。

她走着走着,好像聽到背後有腳步聲,回頭一看,有個黑影,恰巧這時月光又被烏雲給遮住了,看不起那人的面龐。

“是誰?”她壯着膽子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