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雲陽侯幫忙

雲陽侯幫忙

三日後,林如海的棺木起棺,來祭拜的人只瞧見他一雙女兒都哭得眼圈通紅,大的一個還好些,小的一個穿着素缟,只覺得一陣風都能吹走。

從揚州至姑蘇,行船也不過大半天的功夫,有陶衍親随,江南官場上不少官員都派了家人來送這最後一程。

甄家、王家、史家、薛家亦都派了人來,賈家更不用提,他們族裏來了人,見賈琏在張羅,自然萬事聽賈琏安排,幾個子弟更是随賈琏一同,送林如海棺木回姑蘇。另外四家則不同,派來的皆是管事,看着裝棺木的船只消失在視線中,幾家的管事互相遞了個眼風,相約一起回金陵去。

賈琏尚未等到旺兒回來,何況雲陽候都要送靈去姑蘇,他自然要跟着,等到在姑蘇辦完葬禮,已是兩天後。

按理說,陶衍大可不必,他此行的差事已辦完,完全可以就此別過,同戶部的徐大人等一起回京。只是他在揚州幾日,看林家兩個姑娘着實不易,原來的情況他略一打聽,便知道了,因此才故意将自己到揚州的風聲一放出來,前來祭拜的官員立刻多了。

只是人雖多了,可真心誠意來悼念的并沒有幾個。林家人丁少是其一,更大的原故,還是鹽政事涉兩江兩淮,江南百官只怕半數以上都提心吊膽,恨不得林如海死了,曾經的賬目也能随之化為灰燼。有些惡毒的,只怕還在怨林如海死招來朝廷欽差查賬。

他這次南下,說到底是天子臨時指派的,打了個朝堂上官員的措手不及。前頭林如海遇刺前,朝廷已派了徐侍郎為首的一行欽差下江南,一路巡查,只怕江南的官員們才松懈下來,他突然殺到,否則金陵的甄應嘉也不會親自來揚州祭拜了。

朝廷上的事情,自然沒有小事,關乎國計民生。對于官員們來說,死了一個林如海,不算什麽。但對林家這對姐妹來說,唯一的父親就這麽死了,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着,便是他自诩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也不免替她們感懷幾分。

榮國府的賈琏雖是表兄,只是一無官職,二看着也不是一個十分穩妥的人,若不是他在,只怕甄家來人,那位賈琏極可能就被甄家給拉攏過去了——這麽一想,陶衍便自覺應該擔負送林如海最後一程的責任。

林家半數家産充了國庫,雖說是按律法,可林如海若想留下家産,也不是沒有空子可鑽,不拘是将女兒托給榮國府,還是林家族人,律法上也沒規定不可以。百萬家資給榮國府或林家族人,都是一筆巨資,親戚間還有這一份人情在,想來照看好他女兒,必是妥當的。

如今家産半數充了公,陶衍不得不為林家姐妹擔心,榮國府倒也罷了,賈琏跟着他來的,知道這些銀錢都經他的手,想來是不敢做什麽的,但林家族人就不好說了。兩個姑娘回鄉守孝,陶衍都在想,有無必要上個折子,請天子賜一二護衛來,有了天家的名頭,應該能保兩個姑娘平安。

林雲和黛玉并不知他所想,她們家與雲陽候家素無交集,便以為陶衍此行,亦是天子安排的,倒是大方接受了陶衍的好意。

到了姑蘇,船泊在村子外的碼頭,林家族長已帶着一幹林家子弟候在碼頭上,前來親迎。

賈琏曾來過一次,幾年前賈敏病逝,亦是他代表榮國府來的。

林族長自然認識,忙上前來招呼,幾句話說的很是親熱。

Advertisement

賈琏頗不自在,只得匆忙介紹陶衍的身份:“林族長,這位是天子欽派的雲陽候陶兄,出自長寧大公主府。此次南下來接手鹽政之事,幫忙料理姑父的身後事。”

林族長一聽,便知這是真正的皇親國戚,長寧大公主雖不是天子親生的,卻格外得天子看重,只因天子前頭幾位兒女都未養住,便抱了兄長家的長女來壓長,之後果然接連幾位皇子公主就立住了。因此,在出嫁之時,便封了大公主,賜長寧之名。

林族長忙熱情招呼,陶衍不置可否,道:“先安置林公的靈棺為上。”

林族長碰了一鼻子灰,卻識趣起來,忙招呼族中青壯子弟,讓他們來擡棺。

林家的奴仆又未解散,自然是有人擡棺的,不過族中子弟來擡棺,更顯得合規矩,也意味着族裏的重視。

陶衍未阻止,林雲和黛玉自然更不會多話。

棺木在第三日清晨落葬,頭一天晌午,陶衍請林安來傳話,林雲和黛玉商量,青天白日,當着一衆奴仆,倒也不必避男女大防,便請陶衍與賈琏至正院正房廳堂相見。

陶衍看二人一身素缟,心下不忍,卻也不得不問:“明日清晨,林公的棺木落葬,法事完畢,二位姑娘,可是要留在這鄉下守孝?”

林雲點頭:“我與妹妹雖是女子,也該盡足孝心,結廬在茔,我們雖不好住在墳前,也該留在此地,燒完七個七。”

江南一帶,身後事,自棺木落葬之日起,便要燒七,每個七在墳前去燒紙,點香蠟,且當晚的香蠟不能滅,照道家的說法,這是照亮通往黃泉的路,不能出岔子,否則魂無歸處。

陶衍點頭,轉頭問賈琏:“賈兄,兩位姑娘留在鄉下守孝,你是留在此地看護,還是說榮國府另外安排了子弟前來照應?”

賈琏不料他會問這個,當場愣住,陶衍極有耐心,等着他作答,林雲本想開口,被陶衍眼風制止,大有反客為主,要賈琏給個滿意的答案的意思。

賈琏略一想,他派旺兒回京讨主意,如今旺兒還未回來,倒是可以拿此來說:“候爺見諒,早先在揚州,我便打發小厮回京,去請示祖母的意思。祖母原讓我下金陵去,查一查族裏人是否滋事惹事,并不知姑父身故的消息。如今倒不敢一口答複候爺,不過我想着,要是我留下,祖母必定別派人去金陵。若是我去金陵,必定會再派人來,總不會放着兩位妹妹不管的。”

這話無可挑剔,陶衍也只得說:“既然如此,也罷。那賈兄便多留幾日,我相信榮國府作為兩位林姑娘的外祖家,也不會不管不問的。”

又對林雲和黛玉說:“陶某原想着,若是榮國府不派人來,陶某便上個折子,林公亡于任上,陛下恩厚,必定會賜下幾名護衛來,護衛兩位姑娘的安全。不過既然賈兄這樣說,那陶某倒不必多插手了。”

林雲:“勞候爺費心了,琏二哥說的很是,我姐妹二人守孝,着實不必驚動天子。”

陶衍擺手:“我既未使上力,倒不必謝我。陶某公務在身,既然此事已有安排,明日葬禮結束後,陶某便先行一步,還望兩位姑娘保重身體。”

黛玉和林雲都起身致謝。

第二天送葬,道士做完法事,陶衍并未馬上離去,而是請了林家的族長與幾位長老來,點了賈琏一同作陪,一同吃了一頓素齋的午膳,一番話,又是敲打,又是哄着,林族長哪怕之前有再多的心思,此番聽說林如海的家産半數充了國庫,又給林雲立了女戶,另立一宗,也不敢吭聲。

這頓飯吃完,陶衍便要起程回京。賈琏與林族長自然要送,黛玉和林雲商量了一通,也決定親自送一送,畢竟陶衍這一次處理公務之事不提,就單林家之事,也算是公正之餘,為她們考慮甚多。

因此二人也一起送至碼頭,再次拜謝,看陶衍的官船啓程走遠,方才折返。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