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第 36 章
陳伯領着一衆青水村的鄉親走進了青磚茶樓。
來者氣勢洶洶, 有的手裏還提着半月前從謝知意這兒買來的,見了底兒的青磚茶油,喊着退錢。
謝知意僅看向一側埋低了頭的陳伯。
她給足了耐心,任憑鄉親們聚衆滋事, 也沒等到陳伯的解釋。
耐心終是有限的。
“好啊, 我都退。”謝知意一口答應下來, 轉而讓惠娘給鄉親們一一退錢。
謝知意将買山茶油的錢全數退給鄉親們,在這全程陳伯沒開過一次口, 待他們心滿意足準備走人時,陳伯仍站在原地。
這時,青磚茶樓內忽然湧入了一大批客人, 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問謝知意有沒有茶油賣。
剛退了錢的鄉親們好心勸說他們不要買,沒想到來者紛紛說城頭那告示都貼了出來,說是妙手堂的邢大夫因為惡意誣陷青磚茶樓, 被葉公子告到了府衙,已然伏法認罪。
青水村的鄉親們手裏拿着剛退到手的十文錢, 皆傻了眼。
陳伯似是也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在鄉親們的質問下, 他才開口向鄉親和謝知意道歉,并說明是因為欠了妙手堂的醫藥費, 不得已聽信了邢大夫的話, 才誣陷的謝知意。
而後陳伯又主動告知謝知意,邢大夫正是因為看重了青磚茶油的功效,想要竊取青磚茶油的制作方法, 再壟斷私自售賣。
“總之是我對不住謝掌櫃, 對不住大家!”陳伯深深向大家夥鞠了一躬,又明确表明他的腿是用了謝知意的青磚茶油才得以康複。
因此剛喊着要退錢的鄉親們, 各個懊悔不已,卻也沒臉再找謝知意買這茶油,全然将怨氣撒在了陳伯的身上。
正當這時,系統發布了任務:[叮——新任務已觸發:建設青磚茶山茶油工廠,可獲得照相機一臺。]
謝知意一聽這系統獎勵,眼裏是難掩的興奮。
能在古代擁有一臺先進的照相機設備,簡直對她的茶樓生意如虎添翼!到時候她在菜單上貼上照片,還愁沒有客流量嗎?
一旦建設起青磚茶山茶油工廠,就意味着山茶油的産量逐步提升,可她在茶樓裏賣一個保健作用的山茶油總有點不對味。
妙手堂一事倒是給了她啓發,山茶油或許更适合出現在醫館裏為百姓謀福利。
謝知意頓時下了決心要與城中的醫館合作,面對眼前一衆要購買青磚茶油的客人,她皆委婉拒絕,并說明在茶樓裏,山茶油只作為伴手禮贈送。
“可咱們漁民哪有這閑心喝茶啊……謝掌櫃你就行行好,當初不是說好三十文錢賣給我們的嗎?”
反了悔的青水村村民們,紛紛圍住了她,勸她再将茶油賣給他們。
“鄉親們莫要着急,我并非是不做大家的生意。”謝知意耐着性子解釋,“只是山茶油的功效更适合作為保健,待我尋到合适了醫館合作,到時大家可自行去醫館購買。”
衆人一聽謝知意要跟醫館合作,皆面露窘色,大抵是又怕這青磚茶油的價格再漲了上去。
謝知意一看明白大家的表情是在擔心價格上漲,立即解釋:“你們放心,既然說好了一斤青磚茶油賣三十文錢,我斷然不會讓這茶油漲價的!”
有了謝知意的保證,鄉親們才肯散去。
事後陳伯又連連道了歉,謝知意自要表示諒解,但有了這次教訓t,往後她也不敢輕易救人。
為了在青磚茶油工廠建設起來後,能有穩定的銷售渠道,謝知意趁着正午茶樓生意閑暇時,去了城中心的十字街。
這裏是都城的中心,成“十”字的街道,是通向各處繁華的必經之路,因而每隔四五個鋪子,就能見到一家醫館,方便就醫。
她聽惠娘說,城中最知名的醫館名叫濟世堂,據說坐鎮的大夫是前朝的禦醫,因年紀大了退居幕後,帶了幾個徒弟開了這家醫館。
濟世堂的招牌格外顯眼,謝知意一到十字街,遠遠就瞧見那富貴堂皇的招牌挂在正中。
與其他醫館相比,濟世堂前有百餘人堵在門口,謝知音走近了瞧,才發現十餘名病人身旁還有兩三名親屬作陪,醫館的小厮堵在門前,扯着嗓子叫號。
謝知意剛走上前,就被對方攔了下來,并扯了張號碼塞進她的手中:“擱後面排隊去!”
“不是,我是來找彭大夫談生意的……”
謝知意話未說完,對方語氣不耐煩地打斷了她:“那也擱後面排隊去!”
沒法,謝知意只好擱在隊伍後頭老老實實地等上了兩個時辰,好不容易叫到她的號碼牌時,謝知意進門就表明了來意。
看診的大夫大抵是聽過關于她的消息,并沒有特地請來彭大夫:“此事不必叨擾師父,你直接同我商議即可。”
謝知意将青磚茶山茶油遞給了面前的大夫,對方認真地嗅了嗅,又倒了些許在掌心揉搓,而後将山茶油遞給了幾位師兄弟,經幾人鑒定後,他颔首收下。
可當謝知意說明銷售價格必須每斤三十文錢時,對方嚴肅拒絕。
“謝掌櫃,我知道你有心造福百姓,也承認你的青磚茶山茶油對跌打損傷,及蚊蟲叮咬有一定的效果,作為日常保健自然是極好的。”
“但你這定價壞了行規,你看我的出診費就要五十文錢,若百姓為貪圖這小利,大病小病都用山茶油解決,耽誤了病情,誰能負責?”
濟世堂執意要将青磚茶山茶油的價格擡到三百文一斤,可這三百文的價格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實在昂貴,謝知意終是沒能答應下來。
她要與醫館合作賣山茶油的消息,早已在百姓口中盛傳。
當她走出醫館見外頭圍一群百姓,似是在等她的消息,她無奈笑着搖了搖頭,在衆人惋惜的目光下離開。
忽而一女子攔住了她的去路。
此女子指着街道盡頭的方向道:“謝掌櫃,我是同心堂的大夫,不知能否請您将青磚茶山茶油交予我的醫館售賣?”
謝知意順着女子手指的方向看去,好一會兒才在角落裏瞧見了簡陋的“同心堂”牌匾。
隔壁幾家醫館的大夫探出頭來打趣:
“陶大夫,你那小破醫館就別摻和這事了!青磚茶山茶油到了你的醫館,恐怕要落灰了吧!”
“哈哈!我看你就買兩瓶回去供着,指不定還能沾點兒謝掌櫃的光,讓你的醫館生意好點!”
“謝掌櫃你別搭理她,我的醫館也不比濟世堂來得差,把青磚茶山茶油擱我這兒賣呗!”
……
謝知意其實一早就打算好了會被濟世堂拒絕的可能,甚至也考慮到會有醫館顧慮利潤問題,拒絕售賣。
但濟世堂拒絕她的原因,讓她重新考慮了受衆群體,青磚茶山茶油絕不是什麽靈丹妙藥,它只不過是個日常保健用品,若當真讓百姓誤會了它的功效,的确會釀成大禍。
她看着濟世堂門前排的長隊,這些病人的穿衣打扮都不是普通人家,尋常農戶若不是到了病情嚴峻的地步,也不舍得花五十文錢看診,就更別說後續的醫藥費了。
仔細看去,牌匾越是簡陋的醫館,看診費越便宜,看病的病人穿着也越樸素。
謝知意婉拒了其他醫館的邀請,先行跟着面前的女大夫前往了她的同心堂。
同心堂只有陶大夫和她的胞妹,還有個剛取完藥離開的老婆婆,相較其他醫館,這裏實在冷清。
醫館的面積也不大,甚至不到她茶館的一半大,醫館的布置也很簡單,一張面診的桌椅,一排放置藥材的櫃子,剩下的空間皆用屏風隔開,用來擺放木床板。
“陶大夫,你的看診費多少?”謝知意問。
陶大夫愣了下答:“五文錢。”
五文?
這确确實實在謝知意的預料之外,她想過這家醫館的看診費不高,卻沒想到如此低廉。
謝知意如實同她講述了青磚茶山茶油的進貨價和售價。
陶大夫的胞妹聽後驚呼:“進貨價一斤十五文!?姐姐,這都夠我們看診三次了……”
謝知意靜看向陶大夫,見陶大夫沉默,她也識趣地起了身。
“可以。”陶大夫一口答應。
謝知意意外地看向她:“陶大夫你可要想清楚了,山茶油的利潤并不高,甚至有可能讓你的醫館入不敷出。”
“我聽說過的您的事,不管是您賣的茶葉,還是山茶油,價格都很親民,我相信您也并非是為了盈利,才要和醫館合作的。”陶大夫同她講述了建立這家同心堂的初心。
她們姐妹倆年幼時家鄉遭了瘟疫,父母皆在瘟疫中病故,是一位江湖郎中救助了姐妹倆,自此兩人跟着郎中學醫濟世,遵循着恩師的教導,不圖錢財名利,為貧民百姓治病。
謝知意聽後着實意外,見陶大夫态度堅定,她也不再試探,拿出書契簽訂了合約。
謝知意離開時,見各家醫館前擠滿了人,不少陪同看病的親屬因無處落腳,索性蹲坐在街道兩旁。
明明該是一條帶着希望的街道,擁擠的人潮卻顯得這條街病氣更重。
謝知意心想着,她可以在這條街上開一家茶樓,專門給這些陪護的親屬落個腳。
但在此之前,她還得購買一處荒地,将青磚茶山茶油的工廠建設起來,提高茶油的産量。
就是不知,單憑陶大夫的同心堂,能否将青磚茶山茶油的銷量帶起來,或許她還需再談幾家醫館試試。
謝知意正打算再去幾家看診費不高的醫館,擡眼卻瞧見荟雲從一家醫館走了出來。
她和荟雲相處時間久了,即便荟雲臉上戴着面紗,她還是一眼從身形認了出來。
又見荟雲行跡異常,像是在刻意遮掩着什麽,反倒引起謝知意的懷疑。
她跟上荟雲的腳步,突然眼前出現了一人,迫使她急忙躲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