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要徐雪筠說自己的高中,那可真是沒什麽特別美好的地方。

但她今天下午偏偏還要回一趟學校。

無它,因為她前段時間參加了繪畫比賽,在省裏拿了獎,班主任受學校之托打來了電話,想要請她在學校內拍一個鼓勵學弟學妹的宣傳片。

“後世的......學校?”

古代有‘學校’,只是學校一詞是民國時期出現的,在古代許多朝代都有不同的稱呼。

在先秦時期的學校稱為‘庠’和‘序’,‘學校’一詞是由在漢朝時期的‘學’和‘校’簡化而來,因在兩漢,統稱郡國的學校為‘學’,縣中的學校為‘校’。

而先秦時期的‘庠’和‘序’則成為鄉下學校的統稱。

所以漢朝之後的人雖不知道‘學校’具體是什麽地方,但也大概知曉學校的含義。

劉徹剛才被徐雪筠反駁了一通,現在還有點不忿。

後世的學校怎得教的學生,連漢文帝漢景帝是誰都不曉得,光研究些巫術。

他其實知道後世的進步一定和這些‘巫術’逃脫不了關系,但他就是不舒服——他在後世的時候徹哥長徹哥短的,又是請他吃棒冰又是給他送手表,多好的一小姑娘,一提到那‘巫術’卻一下子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他惆悵的扭頭看向司馬相如:“你說,小女孩的心思怎的如此多變。”

司馬相如:“......”

您要是實在沒事情做就去把奏折再批一批呢。

他也很忙的,桑侍中昨天也還在向他抱怨陛下靈機一動扔給他的許多爛攤子。

Advertisement

整個朝廷上下都被指揮的團團轉,怎麽就陛下您看着這麽悠閑,甚至還能有空去揣測小女孩的心思呢?

“你們......你的學校是什麽樣子的?”蘇轼好奇的問到。

他差一點就要說成你們這的學校是什麽樣子的了,這可不行,天幕可說了他們不能向後世的人透露,他們不是來自這個朝代的。

殊不知他就算這麽問了,心大的徐雪筠也只以為蘇轼之前高中不在這個地方上學,完全不會多想。

“我的高中啊。”徐雪筠在等熱水燒開,她泡泡面從來不用直飲機裏的水,因為總覺得直飲機裏面的水沒有一百度。

聽蘇轼這麽問,她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自己的高中。

徐雪筠天生就比較随意,有許多奇妙的想法,也不太服管教,但高中卻恰恰是要抹消一切刺頭和異常的存在。

就比如她現在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醒了,可是陪奶奶身邊她晚上不到九點就睡了,不僅能保證每天八小時的充足睡眠,沒事的時候甚至能從晚上九點一覺睡到上午十點十一點。

“但我和你說,我上的私立高中管的沒那麽嚴,就這早上七點就得出發去學校,六點二十就得起床,但是我們學校有晚自習啊,我晚上九點半才放學呢。”

晚上九點半才放學,放學回家後還有作業。

回來洗個澡都差不多要十點半左右,寫完作業差不多要十一二點。

聽徐雪筠講完,諸朝的人皆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豈不是每天除了睡覺之外,其餘時間皆在學習。

劉徹更震驚了。

他震驚的不是這怎麽可能,而是:“那她怎麽還連漢文帝和漢景帝是誰都不知道?”

每天這麽長時間都在學什麽啊?

另一個時空裏,正值青年的康熙扣着茶碗,覺得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還是不嚴格。

正好來彙報,聽到他喃喃自語的大臣沉默了。

清朝,尤其是康熙朝,對于皇子們的教育抓的可謂是相當嚴格,淩晨三點多,皇子們就已經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所學的內容了,還會有滿文師傅和漢文師傅來檢查背誦情況,必須一字不差的背過才算合格。

而且康熙在早期的時候基本上日日都會來查看他們的背誦情況,還會考校他們對其的閱讀和理解。

除了漢語之外,皇子還要學習滿語和蒙語,不僅要會聽會說,還要會寫,中午只有兩個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下午上六個小時的體育課,體育課中要學騎馬射箭摔跤等等運動,體力消耗不是普通的運動課可比拟的。

而康熙還會再次過來檢查他們的訓練情況,幾乎日日如此,想要混水摸魚都摸不成,也就是說皇子的課程一直從淩晨三點到傍晚五六點鐘,并且一年只有包括過年在內五天的假期。

大臣都不敢應和了,生怕他一應和,皇上再加重阿哥們的課業,到時候阿哥們再把他給記恨上。

像康熙這樣反省自己對孩子不夠嚴厲的家長有,但更多的卻是像劉徹一樣對徐雪筠話中的真實性表示質疑的。

原因無他,因為不像啊。

但劉姨好像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一般,說出來的話解答了他們的疑惑。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徐先生天天和老師打電話給小筠請假,诶呦,心虛的不得了。”

徐雪筠理直氣壯的:“我的天賦不在學習上嘛。”

她不是沒有學,她學了,學不會記不住有什麽辦法。

幸好徐雪筠的父母很開明,也認清了自家女兒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家裏也的确小有些資産,不打算讓徐雪筠在不适合的道路上受折磨,所以徐雪筠每次實在寫不完作業的時候他們就會幫忙給老師請假。

當然,也是因為徐雪筠不想請家教,所以都是由父母輔導作業的原因。

她的父母覺得與其逼孩子努力上進,破壞家庭感情,并且把自己氣出心髒病,還不如趁着年輕逼自己一把,給她攢點家産。

當然,徐雪筠也不是不懂道理,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拿出去炫耀過,每次第二天自己沒寫的作業都捂得緊緊的,從來不讓別人發現。

“慈母多敗兒。”一老夫子忍不住說道,但說完之後又覺得徐姑娘的父親好像也沒多嚴厲,只能捋捋胡子,嘆一口氣。

哪有父母還幫着孩子躲避課業的。

要知道在古代上學難,找到好的老師更難,要不然就得加錢,要不然就得托關系,所以能夠拜到好的老師名下的全都是父母出了力的,這些人本就是想要孩子成才的,又怎麽可能會主動幫孩子躲避課業,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所以像徐雪筠所說的這般情景,在古人聽來真是聞所未聞。

徐雪筠卻不覺得有什麽的,他們家的觀念一直就是只要不犯法,那麽孩子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出去撿垃圾也是她自己的選擇——只要不把垃圾帶回家。

李世民平日裏總是支持徐雪筠的許多觀點,對後世事物的接受度也十分良好,平日裏徐雪筠要做什麽要玩什麽,他也只是說好。

可這下他卻也不能贊同了。

“二郎。”但在他要說什麽之前,長孫皇後卻先拉住了他的手,喚了他一聲。

“可徐姑娘除了課業不精進之外,還有何不可之處嗎?”長孫皇後很喜歡徐雪筠,她打心眼裏覺得這是個好姑娘。

再加上同李世民那得知日後承乾會與他父子離心,長孫皇後昨夜便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何處出了問題。

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二郎,你對承乾太嚴格了。”

她的聲音格外溫柔,說出來的話卻格外紮心,李世民不可思議的指着自己:“我?”

長孫皇後卻沒有半分猶豫的點頭:“是你。”

可能母親總是更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想到承乾日後所做的事情,長孫皇後第一反應不是憤怒,不是可惜,而是......心痛。

作出那種選擇,承乾的心裏一定也很不好受吧。

尤其是今日吃早飯時還見到兒子一板一眼的像個小大人一樣和她行禮,又乖巧的給她夾了最愛吃的早膳,長孫皇後面上無異,但內心就像是被針紮過一樣,泛起密密麻麻的疼痛。

她的孩子......定是受了委屈。

長孫皇後知曉身在其位謀其職,作為二郎的孩子,大唐的太子,承乾的學業不可荒廢,這孩子也絕對不是因為學業艱難而會不滿的人。

他向來是個很聽話,很上進也很有孝心的孩子。

他現在并無任何差錯。

為何,為何......

長孫皇後不能怪李世民,因為他只是期待承乾成為一個比他還要出色的皇帝,她也不能怪大臣們,因為身為夫子,身為谏官,他們就是要時時提醒承乾不要做出不符合太子身份的事情,可她也更不能怪承乾。

身為萬衆矚目的太子卻有了腿疾,他的父親對他要求嚴厲,卻對其他兒子格外寵愛,她自己又早早離世,無人在他身後支持他,朝廷上下都緊緊盯着他,甚至還有官員想要以納谏的方式出名,于是格外嚴格。

他的太子之位,不穩。

或者說,在二郎心中格外牢固,可在其他人心中,已然不穩。

若是她還活着,她必定能夠撥開承乾心中的疑慮,支持他鼓勵他,或許結果就能有很大不同,可她已經去了,二郎政務繁忙,心思又不細膩。

只因蓋了一間普通的房子就被批評過于奢華,甚至被比作秦二世,和随從玩樂,被批評不尊重師生,父子之道,荒廢生命,因東宮60天內花銷超過七萬錢大臣上書批評,強調艱苦樸素和勤儉持家的重要性,諸多太子輔臣只要發現李承乾的行為有誤,就會立即上前谏言批評,絲毫不顧及李承乾的面子。

在她還在的時候,從未有人這麽逼迫她的孩子。

長孫皇後知道納谏的重要性,也知道有許多人的确是為了承乾好,想要一個完美的太子,可——絕對有人在此間混水摸魚!

可偏偏承乾是太子,這話她說得,二郎說得,可偏偏受到谏言的承乾自己說不得。

長孫皇後不知自己的壽數是否已定,若她也如同歷史上那般早早去世,那承乾就只能依靠一個人。

她拉起李世民的手,語氣柔和,态度卻很是強硬。

“二郎,吾想和你談論一下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就從徐姑娘身上學習吧。

*

徐雪筠的班主任是一個很随和的人,她沒有因為徐雪筠的性格就對她多加管教,反而鼓勵學生們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己的發展,徐雪筠很喜歡她,畢業之後還去看過她,現在她來拜托徐雪筠,徐雪筠就算念着高中那三年老師對她的照顧,也無論如何都拒絕不了。

嗯,可能也是念着高中那三年她那多達幾十次的作業有事沒寫吧。

徐雪筠一邊答應上官婉兒他們想要一同參觀學校的事情,一邊接了一大碗熱水準備泡泡面。

而在這時,天幕朝各朝代分發的獎勵也分發下去了。

因杜甫六人非常完美的完成了泡面的制作,所以獎勵自然也是和他們一樣的一份泡面。

有的一家好大十幾口的,一下子被堆成小堆的泡面袋給驚的一激靈,但緊接着就是驚喜,即使之前天幕已經說了如果天幕中的人成功制作泡面,他們就也能一人得到一份泡面。

可當獎勵真正發下來的時候,這份驚喜才算塵埃落定。

不,只有吃進肚子裏才算。

“快,快請上熱水。”家中正在鬧饑荒的人連忙跟着天幕上徐雪筠的步驟泡面。

先是把面餅放到碗裏,加上沒過面餅的熱水。

再把烘幹的菜包撒進去。

泡面的老人衣服袖子都缺了一塊,手也哆哆嗦嗦的,但一點也沒撒出去。

二兒媳婦剛生了第二個小子,不住的抽着鼻子。

這面餅,可真香啊。

“要是仙人準許我們把得來的泡面賣了就好了。”大兒子小心的捧着紅燒牛肉的袋子,盯着咽了口口水,“這肉還熱着呢。”

老人卻擺手:“不行,要是觸犯了仙人該怎麽辦。”

有的時候勇敢一把會獲取更多的利益,但對于他們這個吃了上頓就沒了下頓的家庭,接受不了半點的風險。

老人生怕交易仙人給的東西會觸怒仙人,泡面再消失了。

家裏最大的龍鳳胎手裏嘩啦嘩啦的,低頭一看才發現他們在舔之前裝面餅的袋子。

上面沾了碎末,還有油和面的香氣,讓忍受力本來就不足的孩子着急的不得了。

但老者卻堅持:“仙人一直在想法子幫助我們,得先給仙人磕個頭再開飯。”

他的語氣中帶着數不盡的感激和不易察覺的敬畏,帶着一家老小磕了頭之後,他們才把肉袋撕開蓋到面上。

咕嘟一聲,不知道是誰咽了口水,也可能是都咽了口水。

徐雪筠是忍不了了:“好香!”

她都沒用勺子,碰起碗吹了兩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喝了一口湯。

別說了,這一碗要是連湯帶水的吃完喝完,她感覺胖兩斤是少不了的。

但——重油重鹽的東西真的很香!

一筷子下去抄起一團面,唏哩呼嚕的塞到嘴裏。

揉了又揉的面格外彈牙,鹹香油香肉香。

幾個人一人抱了一碗面,吃的頭也不擡。

徐雪筠發現泡面這種東西是真不健康,可是吃完臉上就會出現幸福的笑容。

武則天面前也出現了一份泡面,她揮揮手,揮退了身旁想要上前服侍的婢女,難得有興致自己也像天幕上那般親手沖泡。

小巧的銅壺內剛好裝了能夠将面餅蓋住的熱水。

味道在吃盡山珍海味的武則天心中只能算得上中上等,但一想到這是天幕上婉兒,諸葛丞相與許多之後聞名的大詩人,大才女所做的面,就好像也給這泡面染上了兩份不尋常。

更有許多迷戀李白杜甫詩詞的詩人吃着面的時候恨不得能夠通過泡面得幾分詩仙的才氣。

李清照的父母吃了個稀奇,沒想到在家時都沒吃過自家小女所做的飯菜,今日反倒吃着了。

吃飽之後徐雪筠本來想癱一會的,但諸葛亮卻過來了。

“水管是怎麽接的?”

徐雪筠真的一頭問號了。

不是,平時問她別的她還可以當成是他們對農家樂生活的好奇,問她水管怎麽接的,她看起來像是對這很精通的樣子嗎?

她連樂高都懶得拼啊。

他們不是來拍攝的嗎。

就在這時,徐雪筠突然想起來她好像從來沒問過。

“哥。”

“你是做什麽工作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