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諸葛亮一時詞窮,他的身份有許多,但此時好像一個都排不上用場。

徐雪筠自己猜:“其實我覺得諸葛大哥身上的氣質很像老師。”

又有點像公務員。

老師這個職業,他還真的擔任了。

所以諸葛亮便點頭贊同。

徐雪筠一臉了然:“那怪不得......”

怪不得平時聊天的時候她說什麽都能接上來,一看知識就很淵博,還很有求知欲。

可是自來水她是真的不了解啊,她學藝術的,不是學工科的。

“這個你估計得去收集專業資料才行,一般人還真說不清楚。”徐雪筠一攤手,“那你要是問水管的構造,我說不定能幫你點忙。”

畢竟這麽大一個農家樂,經常會有這壞那壞的,基本上常見的維修材料她家裏面都準備着,但凡壞了一個電話維修工就上門了,不到二十分鐘就能修好。

她帶着幾人去雜物間掏出來了一箱子的備用水管水龍頭還有轉換閥。

諸葛亮失望的發現,自來水雖好,但好像不是他們能夠用到的,因為水管的材料是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徐姑娘說中間防止漏水的矽膠也是聞所未聞的。

徐雪筠還補刀:“而且按照諸葛大哥你說的,想要考察一下崎岖地區安裝自來水的困難度寫材料,我勸你還是放棄吧。”

剛才在過來的路程中,徐雪筠一直在和諸葛亮閑聊,聊着聊着不知道自己想到了什麽,把他說的話定義成想要寫什麽叫‘論文’的東西。

“為什麽,這自來水不是好用嗎?”李白捏着一個厚實的塑料管好奇的問道。

Advertisement

“因為基本上現在能通自來水的都通自來水了,現在還沒通自來水的肯定就是因為地理原因不方便,比起安裝自來水的難度,還不如在家門口打個壓水井。”徐雪筠對這個很肯定,“我上高中學地理的時候還考過這道題呢。”

“當時有一道題問古代為什麽沒有自來水的主要原因,一共有四個選項,我選的是沒有條件。”

李白更疑惑了:“難道不對嗎?”

徐雪筠一說到這個就拍大腿,當時她就差這一道題就比同桌考的高了:“不對,答案是并不需要。”

沒有條件是次要原因,并不需要才是主要原因,當時還有一個什麽性價比不高也是次要原因。

“因為我們現在大面積鋪設自來水,是因為人群住的密集,整個中國有十四億人,住的密密麻麻的,這麽多人鋪設自來水管道性價比很高,而且城市中沒有大面積的河流或者湖泊,如果沒有自來水系統,這麽多人吃水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可是像那些住的不密集的地方,比如新疆和西藏,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普及自來水之後才在國家的扶持下建設自來水系統的。”

徐雪筠回憶了一下:“我記得我有個朋友好像說美國有些偏僻的地方,也都還沒有通自來水,都是用自家的水井。”

不過也是她剛去美國的時候和她吐槽的,說不定這幾年也通了。

不過這也很明顯可以反映出來一個問題了,那就是人群越密集的地方才越需要自來水,而人群不密集的地方,一口水井就足夠人使用了。

她說的輕巧,觀看天幕的人卻倒吸了一口涼氣。

“十四億人?!”

嬴政看了眼剛剛才交上來的人口統計文書。

嗯......整個秦朝一共才不到三千萬。

說不定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劉徹更是眼饞。

他要是有這十四億人口,那什麽匈奴——十個人殺一個都不夠殺的。

司馬相如還沒走呢,小聲提醒:“陛下......軍糧......”

別說十四億人口的軍糧了,他們就連現在十萬大軍的軍糧也供不起啊。

劉徹臉黑了:“朕要你提醒嗎。”

多嘴,他沒有還不能幻想幻想了。

武則天在徐雪筠之前去商場的時候,通過周圍的樓房就推測出後世的人口一定非常之多,要不然怎麽能不夠住,都住到天上去了呢。

但還是免不了被十四億這個數字沖擊了下。

這麽多的人口,每日吃掉的糧食都得是一個駭人驚聞的數字。

諸葛亮把手中的水管放下,他向來不是一個拖拉的人,知道自來水并不适用于蜀漢後就立刻轉向其他的方法。

“那不知道有沒有壓水井......”

可供參觀一下?

竟然還真的有。

觀看天幕的人是徹底被折服了,劉邦更是感嘆徐家的齊全,似乎去後世的人想要什麽徐姑娘都能給他們找得到。

但對徐雪筠來說:“畢竟是農家樂嘛,哪怕是高端農家樂,也得有讓人貼近鄉村生活的感覺啊。”

所以在角落安一兩個壓水井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不過這兩個壓水井一般只用來洗手,吃水什麽的還是用過濾水安全一點。

徐雪筠是肚子裏有點知識就想往外倒,見他們都不知道,忍不住說道:“我還記得一道題呢。”

幾乎算是明擺着讓他們問她,好引出下面的話。

要是平時蘇轼就該裝沒看見,非得等到徐雪筠自己按捺不住後才開口問她,但偏偏今天他還真的對後世的水很感興趣,于是開口順着她的話問道:“什麽題?和水有關的嗎?”

徐雪筠嘿嘿一笑:“是的~首先——我要補充一下剛才說的那道題,我想起來第四個選項是什麽了。”

那就是:“因為古代的時候水沒有被污染,所以人們可以直接喝河裏的水,喝井水,最多就是有點寄生蟲或者髒東西,燒開就沒事了。”

“可是現代......也不能完全說是現代吧,在十九世紀前後,工業迅速發展,所以帶來了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麽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很多工廠會直接将廢水排到河流中,造成了水的污染,像霍亂等瘟疫的傳播與擴散和水中的微生物不能說不無關系。”

徐雪筠說到這,還忍不住又補充了一句:“我們現在人人都知道喝水要先把水燒開再喝,但其實在兩百年前這個觀念都并不普及。”

并不是說沒有人把水燒開再喝,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有條件的人都會選擇先将水燒開再喝,但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什麽,因為那個時候并沒有顯微鏡,人們不能觀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只覺得把水燒開後再喝會更舒服,有醫生認為未燒開的水中有一種蟲,這是最初的對于水中的微生物的推測。

不過這樣認為,并且這樣堅持把水燒開再喝的行為終究沒有普及。

諸葛亮先記住了把水燒開再喝,可以殺死水裏的不好的‘微生物’,接着又注意到一個詞。

瘟疫......的擴散。

徐姑娘就連醫術都有所鑽研嗎?

衆人皆為徐雪筠的博學而震驚,殊不知這是新時代幾乎每個青年都知道的事情。

諸葛亮莊重又誠懇的問道:“為什麽瘟疫的擴散和水中的微生物有關呢。”

徐雪筠還以為他理解錯了她的意思,以為她說的是瘟疫的擴散只和水中的微生物有關,于是連忙擺手:“不只是水啦,病毒有很多種傳播方式的,血液,唾液,水源,這種其實都還比較好控制,但有許多的病毒通過空氣就可以傳播。”

你說這總不能不讓人家呼吸吧。

“所以家中還是得常備口罩,用不到的時候覺得占地方,但用得着的時候可真是救命。”

徐雪筠沒打算多聊這件事:“反正就是工業化之前的水基本上燒開直接喝就行,工業化之後的水是燒開也不能直接喝,所以才會需要多重過濾的方式。”

也就是說,其實并不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出現了自來水,而是因為科技發展的不好因素才讓人們需要大規模的過濾水點,于是出現了自來水。

徐雪筠想起來的那道題是:“壓水井是什麽時候出現的。”

答案有四個。

第一個,公元前兩千年,第二個,公元前一千年,第三個,宋朝時期,第四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都是看過自己朝代歷史書的人,盡管還不知道公元零年是什麽時候,現在他們也基本都理解公元和公元前是什麽意思了。

李白很确定自己之前從未聽說過壓水井:“莫非是在宋朝?”

因為他看徐姑娘的表情就覺得她這道題應當做錯了,他之前本以為這道題應該選第四個,可現在他覺得可能是在宋朝。

蘇轼把頭撓了又撓,他覺得自己也沒聽過壓水井啊。

徐雪筠一臉沉重的搖頭,給出了答案。

“想不到吧,是第一個。”

公元前兩千年就已經出現壓水井了,這誰能想得到啊?她奶奶和她說過八零年代壓水井才普及,徐雪筠肯定選第四個選項。

但實際上:“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那邊就已經出現了壓水井。”

“第二個選項是壓水井傳入中國的時間。”

“第三個選項是很早很早之前有學者發現的和壓水井有關的記錄是出現在宋朝。”

也就是說,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壓水井是在宋朝出現在近代傳播開來的,但後來經過研究和探查才發現,在公元前兩千年就出現了壓水井。

但無論如何,都不選第四個。

徐雪筠搖頭:“這就是我為什麽後來不選地理的原因。”

有些問題真是邪了門了。

說話間就來到了壓水井的地方,這裏是旁邊一個種了些瓜果的小院,中間就有一口壓水井,旁邊還有一個小木桶和瓢。

徐雪筠小的時候可喜歡待在這個地方看書了,所以對壓水井也很熟悉:“太久沒用了,得先往水井裏邊灌點水,然後一邊灌一邊壓才更好上水。”

小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麽道理,只知道每次這樣照做之後出水的确更快更順暢了,長大之後才明白:“因為壓水井的是依靠大氣壓強來提水的。太久沒用往裏灌水可以防止你一邊抽空氣,空氣又一邊灌進去,縮短壓水的時間。”

有的水位本來就不高的,要是不往裏添水,可能抽一天都抽不上來水。

李白幫她灌水,徐雪筠還嫌棄他灌的不準:“全都澆我腳上了!”

是她昨天剛從快遞站拿回來的新鞋!

即使是大詩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唯唯諾諾的道歉,徐雪筠一邊甩腳一邊慶幸天熱幹得快。

“出水了,出水了!”

就在她甩腳的時候,上官婉兒和諸葛亮兩個人已經把水給壓出來了,現在正順着壓水井的口一鼓一鼓的向外湧着,被蘇轼連忙拿桶接上。

徐雪筠見他們激動的樣子,真怕他們現在就喝了,連忙勸告:“別喝啊,萬一裏邊有點什麽髒東西多不值得。”

雖然壓水井要比普通的水井要幹淨很多,因為沒有敞着口,不會像她奶奶說的小時候水井上面每天都得飄着髒葉子或者是灰,得先打出來一層後才能用,但畢竟都是用的同一個地下水,要是地下水不幹淨,水井裏面的水估計也不幹淨。

不過旁邊好像的确沒什麽大型工廠,應該也還好。

諸葛亮确定了,這就是他想要的東西,哪怕金屬不易得,說不定也能找人用陶或其他的材料替代:“請問有沒有圖紙?亮......讓我們觀摩學習?”

徐雪筠一臉不是她瘋了就是這個世界瘋了的表情去找圖紙了。

不是,為什麽她家現在的客人聊天也不聊包包賽車手表或者是股票行情,全部都聊玉米地瓜小麥壓水井。

這是什麽新的潮流風尚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