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國世界(三)
第61章 民國世界(三)
唐宛卿帶着女兒回滬都一去就是半個月, 而江城這邊的沈家商號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唐家甚至都不需要怎麽出手,只打個招呼收回過往對沈家生意在官面上的照顧就夠了。畢竟沈家只是普通商人, 如今又不是什麽太平世道,到處都是各種苛捐雜稅,重重官卡,缺乏官方人脈關系那簡直就是寸步難行。
事實上當年沈秉父母求娶唐家小姐,為的就是這份官方人脈。
沈秉知道這是來自唐家的施壓,早在他将阿玉母女帶回沈家那一天就該有所預料了,但是他沒想到會來得如此迅速猛烈, 讓他也無法招架住。
還沒等沈秉想出法子解決, 沈氏宗族就先鬧起來了。
“男人三妻四妾的确正常, 但也不能為了一己私情而耽誤了大事, 我看你真是糊塗了。”
說話的還是代表宗族的族老, 歲數大輩分高, 教訓起沈秉來也毫不客氣。
沈秉是沈家家主沒錯, 但沈家商號關系的卻不止是他一家的利益, 還是沈氏全族上下近百人養家糊口的活計, 怎麽能因為區區外室和私生女而受到影響。
沈秉聽到這話臉色青了白,白了又青。偏生又不能反駁,他可以不在乎唐宛卿的态度, 卻不能不把宗族當回事。
原本沈秉還想着直接越過唐宛卿,以沈家家主的名義直接讓女兒沈明月記入族譜。這同樣是蘇玉翡所求,她深知一個沒有家族依靠的女兒家在這亂世會有多艱難, 就算她不在乎什麽名分,也不能讓女兒當個無名無分的私生女。
沈秉面對心愛的女人自然是滿口答應, 但誰能想唐家一出手,沈氏宗族這邊就變了臉。
但沈秉還是忍不住想争取一二, “明月畢竟是我的親生骨肉,怎麽能讓她流落在外。”
族老不以為然道:“唐氏乃是沈家主母,沈家要多個女兒,總得要她點頭才是。”
本來只是一個女孩子,記上族譜也無關緊要,但唐氏的娘家擺在那裏,宗族也不願意為了沈秉的私生女去得罪了唐氏背後的唐家。
至于什麽和離的話,更是不可能,失了唐家的關系,哪裏能找到這門好姻親。
Advertisement
當然除了利益,沈氏的族老面上也說的光明正大,唐氏素來賢良淑德,過去侍奉公婆孝順有加,兢兢業業打理沈家家業,除了還沒生出個兒子之外,着實讓人挑不出什麽差錯。
所以反過來要求沈秉去接唐氏回來,好讓沈家生意繼續暢通無阻。
至于那外室與私生女,那就看沈秉有沒有那個本事擺平唐氏了。
……
最後沈秉也沒應承族老的話,臉色難看地回了沈家。
自從唐宛卿回娘家後,他就立刻帶蘇玉翡母女住回了沈家大宅,還讓下人稱呼二夫人和二小姐。沈家的下人們自然不敢違背主家的意思,恭恭敬敬地對待新的主子。
這樣的日子對蘇玉翡就像是做夢一樣,但她又想着若是當年自家沒有遭遇變故,自己也會嫁給沈秉做正妻過這樣的生活,他們二人更會恩愛情深,琴瑟和諧。而明月也會一出生就是正經的大家閨秀,沈家的掌上明珠。
那他們一家三口該有多幸福啊。
然而蘇玉翡的夢還沒做完,就被殘忍地打破了——沈秉告訴她,族裏沒有将沈明月記上族譜。
沈秉不好說沈氏宗族勢利眼什麽,自然将一切歸于唐氏以及她背後的沈家從中作梗。
“唐家實在欺人太甚。”
蘇玉翡聽到這話,已然明白了結果,但還是忍不住心存幻想,“我可以不要名分,但明月她是沈家的孩子,她該得到她應有的身份。”
沈秉聽了這話越發心疼,即便蘇玉翡入住沈家後這些時日養尊處優,連衣着打扮都多了幾分華貴體面,但在沈秉眼裏依舊是那般柔弱無依。
“是我不好,但我絕不會接受唐氏的威脅,即便失了沈家家主的位置,我也不會讓你們受委屈的。”
蘇玉翡雖然感動,但心下更多是苦笑,若是真的離了沈家,他們一家子又何去何從,難道是去過苦日子嗎?就算她熬不住也不願意讓女兒受和她同樣的苦。
過去沈秉迫于父母的反對只能将她安置在外面,現在同樣擋不住唐氏和宗族的壓力,恐怕最後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她可以當個外室受人白眼,但女兒呢,以後長大了依舊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女。
蘇玉翡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也許只有自己死了,才能讓女兒認祖歸宗吧。
她若是被唐氏生生逼死了,唐家權勢再大,也擋不住悠悠衆口,而以沈秉的性情,也會永遠記住她,保護他們的女兒,為女兒争取到屬于她的一切。
……
相比起沈秉和蘇玉翡,唐宛卿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春風得意。
本來有求于娘家,又是鬧出了外室私生女這樣的醜事,難免低人一等些,可誰能想到靠着親生女兒沈秋愣是在唐家過的比她年少時還要好些了。
除了旁人對她的态度與待遇,最重要的還是金錢利益。
自從女兒随随便便買的股票一飛沖天後,唐宛卿也禁不住誘惑将自己所帶的私房也投了進去。
當然也是按照女兒說的去買。
對此蕭函沒有拒絕,一來她的本錢太少,想要真正積累原始資本耗費的時間也更長,二來麽若是真能用賺錢讓唐宛卿聽她的話,那麽這個世界的任務倒是簡單多了。
滬都作為東方明珠,在這裏的證劵交易所不僅有國內的企業還有國外的企業股票,哪怕到後世也是一片繁榮。再加上歷史軌跡與她經歷的許多現代世界發展大差不差,就算是想虧也很難。
不靠這個,也有報紙上的各類訊息還有新政府的政策變化,可以分析出股票走勢。
更不要說後世五花八門的金融手段,別說是國內還剛出現的證劵市場,就是将國外的股市做空也不是什麽難事,當然鬧大了也不是一個唐家能罩得住的。
還是得慢慢來。
連唐老太爺也認同外孫女對時局以及各種信息的敏銳嗅覺。
在唐老太爺看來,這種敏銳度往往是天生的,他甚至還嘆息唐宛卿沒有早些帶女兒來唐家,江城與滬都雖然相隔不遠,但真論起來一個天一個地,待在江城那樣的小地方實在浪費了沈秋的天份。
像她這樣的天才神童,早在開蒙就可以悉心培養了。
但好在現在還不晚。
唐宛卿被說的還真有些懷疑是自己耽誤了女兒,至于過去為什麽沒帶沈秋回娘家,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且當着沈家主母總比唐家不受重視的庶女要來得自在順心些。若不是真碰上了難事,唐宛卿也不會回來求助,回多了只怕會被說是打秋風的窮親戚。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唐宛卿不僅難得見到了老爺子,就連幾位當家的嫂嫂對她也是和顏悅色,還明裏暗裏地打探着買的股票情況。
還貌似開玩笑地說上一句,“你說我要不要也投一些進去啊。”
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
唐宛卿不懂什麽股票,但在內宅人情交際上卻是擅長的,知道該怎麽應付,她自己投錢就算虧了也無所謂,但旁人跟着投若是虧了怪到她們母女頭上怎麽辦。
所以絕不會随便應承打包票,只說道:“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比那些真正玩股票的人厲害,不過是運氣好些罷了,等回頭賺了錢,我還得捐出去一些積積功德。”
見狀唐家女眷也不好多說什麽,畢竟人家女兒現在還被唐老太爺看重呢,甚至還安排上了每天和唐家子弟一樣的課程。
老實說得虧只是個外孫女,再怎麽重視也分不到唐家的家産,換成孫輩中有這樣的,早就鬥成烏雞眼了。
聊來聊去又将話題扯到了唐宛卿的夫家上,
誰不知道唐宛卿是為了什麽跑回娘家的,沈家一個商戶人家鬧出什麽外室私生女登堂入室來,也是打了唐家的臉,在滬都傳出去,她們也跟着沒面子。
這會也與唐宛卿同仇敵忾了起來,“沈家實在太欺負人了。”
“那沈家就不是什麽良配,要我說當初嫁給沈家就委屈了宛卿,還不如找滬都的人家呢,再怎麽貪花好色也不至于這般過分。”
更有語出驚人的,“其實這年頭和離二嫁也不算什麽,我娘家一位堂哥在政府任職,去年喪妻,只有一個兒子,但怎麽也比那沈家要好。若是宛卿棄了那沈家,我也願意介紹你倆認識。”
說這話的是唐宛卿的三嫂,
其他人倒是知道怎麽回事,她之前被人拉着玩股票,賠了好幾萬,還鬧得夫妻失和,差點上了報紙,還是唐家給壓下來的。但現下蠢蠢欲動的心思又被勾了出來。
連這樣的話都敢說。
三嫂面對其他人的眼神不以為然,又不是只有她一個人心動眼紅的,若是真的靠和唐宛卿交好,把之前虧掉的錢再賺回來,別說只是牽橋搭線一下了,就是說破了嘴皮子她也願意撮合。
唐宛卿心中震驚更甚,據她所知三嫂可是世家名門出身的閨秀小姐,
不得不感嘆,她出嫁不過七八年,外面的世道已變化太多了。
……
而另一邊的蕭函則是接受着唐家的精英的課程,比如外語,數學馬術等等。她大抵也猜到了這位外祖父的心思,血緣關系只是附加項,重要的還是她本人。
恐怕不用她說,唐老太爺都會将她留在唐家。
要蕭函來選的話,留在唐家自然比沈家要好,正如這些課程比起原主記憶中母親讓她學的女紅算賬什麽的,要實用多了。
并非後者就是糟粕,而是這個時代正處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說白了弱肉強食适者生存,仁義道德禮教宗法可抵擋不住槍炮病菌還有鋼鐵,一旦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淘汰,不管是人還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