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回京

回京

夏雨繁多,早間還太陽高懸,這會兒就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姜懷書面色平靜地看着窗外的雨,心情也像這天氣一樣有些陰沉。她不知道今天進宮會發生什麽事,但她知道自己必須去面對。她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一定要冷靜、理智,不能被情緒左右。

臨行前,姜懷書特意換上了最為樸素卻又不失端莊的衣裳,她知道,在皇宮之中,過于張揚只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她喚來彩繡與翠竹,簡單交代了幾句,讓她們看好家,等她回來。然後,她帶着納珠出了門。

一路上,街道兩旁人聲鼎沸,百姓們紛紛議論着寧大将軍回京的盛況,仿佛整個盛京都沉浸在一種莫名的興奮與期待之中。

姜懷書坐在馬車上,心中卻是一片寧靜,她的心思全在那即将面聖的解藥之上。

馬車終于抵達皇宮門口,姜懷書整理好情緒。她下了車,跟着太監走進了皇宮。她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次進宮一切順利。

到達皇宮後,經過層層通報,姜懷書終于被引領至禦書房外。她深吸一口氣,整理好衣衫。才由着內侍領進去。

禦書房內,皇帝正襟危坐于龍椅之上,眼神銳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臣女姜懷書,參見陛下。”姜懷書跪拜行禮,聲音清晰而堅定。

“平身。”皇帝的聲音不怒自威,卻也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他揮了揮手,示意姜懷書上前。

姜懷書雙手捧着裝有解藥的玉瓶,緩緩走到皇帝面前,恭敬地呈上。“此乃臣女為陛下精心配制的解藥,請陛下過目。”

皇帝微微眯起雙眸,審視着眼前這個小姑娘。他知道,姜懷書是個才華橫溢的女子,但他很清楚才華并不一定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回報。

姜懷書感受到皇帝的注視,心頭一緊,但她依然保持着鎮定自若的神态。她深知自己的命運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不能得到他的認可,那麽她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費。所以,她必須讓皇帝看到她的價值和能力。

皇帝接過玉瓶,目光在姜懷書臉上停留片刻,似乎想從她的表情中讀出些什麽。他輕輕拔開瓶塞,一股淡淡的藥香瞬間彌漫開來。

他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什麽。片刻之後,他開口問道:“這藥有何功效?”

姜懷書微微一笑,回答道:“回陛下,此藥名為‘清毒丹’,具有清熱解毒、祛濕化痰之效。對于陛下所中的毒,可起到解毒祛邪、調和陰陽之作用。”

皇帝點了點頭,表示滿意。他相信姜懷書不會欺騙他,因為她知道欺騙皇帝的後果是什麽。他放下玉瓶,對姜懷書說道:“朕會親自驗證此藥的功效。若真如你所言,朕定會重重賞賜。但若有半句假話……”

說到這裏,皇帝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冷厲之色。

姜懷書連忙跪地謝恩,道:“多謝陛下信任。臣女願以性命擔保,此藥絕對有效。”

他微微點頭,示意一旁的太監取來清水,親自試藥。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禦書房內靜得只能聽見皇帝細微的呼吸聲。終于,皇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釋然與輕松的笑容。“好藥,姜氏之女,果真是朕的福星。”

姜懷書心中一喜,連忙跪謝皇恩。

“陛下,這藥需喝上一個月,方才有效。”

姜懷書把藥方交給王公公,囑咐道:“每日兩次,陛下需按時服用。”

王公公記下後,便将藥方交給太醫院的人,讓他們每日煎好藥送來。

姜懷書出宮後,納珠在等她,這會她沒什麽事就想去看看寧大将軍回京的盛況。

盛京西市,長安城門。

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城門口聚集着衆多百姓,他們交頭接耳,臉上洋溢着興奮與期待的神情。

"寧大将軍終于回京了,有多少年沒見過寧大将軍了。"一個老者感慨道。

"少說也有十幾年了吧。"旁邊的年輕人附和着。

"這寧大将軍也真是可憐吶!"另一人道:"當年他家慘遭變故,父母慘死,家破人亡,自小就去鎮守邊境,這一守就是十幾年啊。"那人刻意壓低了聲音,但周圍的人還是聽得清清楚楚。

"是啊,這麽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寧大将軍是否已經成家了。"有人好奇地問道。

"據說寧大将軍還未娶妻呢。"

"這是真的嗎?"衆人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

"我姑母家的女兒的孫子在宮裏當差,聽宮裏那些人說的,難道還有假?"那人得意洋洋地說道。

“我今天特意請了一位畫師,特意讓畫師把寧大将軍的風采畫了下來,到時候一幅畫賣一百兩銀子。”

“……”

"那位為什麽要忌憚寧大将軍?"有人不解地問。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那人大聲解釋道:"寧大将軍手握重兵,戰功赫赫,如果他有心争奪,恐怕……"說到這裏,他突然閉上了嘴巴,似乎意識到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

衆人陷入了沉默,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神色。他們知道,權力鬥争往往伴随着無盡的血腥和殘酷。然而,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裏,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命運不被卷入其中呢?

寧瑾和護國将軍并不知道百姓們的議論,他們只是默默地前行着。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和決心,仿佛在告訴世人,無論前方等待着怎樣的挑戰,他們都會毫不畏懼地面對。

“……”

姜懷書與納珠二人并肩而行,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傳來的盡是百姓們對寧大将軍的種種揣測與敬仰之聲。她微微皺眉,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愫,既包含了對寧瑾和所遭受不幸的深切同情,又夾雜着對世間權謀争鬥的無奈感慨。

“姑娘,您看那邊。”納珠突然指向不遠處的一座茶樓,只見那二樓臨窗的位置,幾名身着華服的公子哥正興致勃勃地比劃着什麽,臉上洋溢着興奮的神情,目光緊緊鎖定在城門方向,仿佛正在滿心期待着寧瑾的到來。

姜懷書輕輕搖了搖頭,對于這些場景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但內心卻充滿了好奇: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寧瑾能夠引起這麽多人的高度關注和殷切期待呢?畢竟,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裏,手握重兵的将領往往成為帝王最為忌憚的對象。

“走吧,咱們去找個地方坐下,聽聽他們會如何議論此事。”

兩人在一家名為“聽風閣”的茶樓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點了一壺上好的龍井,邊品茶邊聆聽窗外的喧嚣。

“聽說寧大将軍此次回京,是為了參加皇上的壽宴,順便彙報邊境軍情。”一位身着青衫的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說道。

“可不是嘛,我聽說寧大将軍在邊境屢建奇功,威名遠播,連那些蠻夷之族都聞風喪膽。”另一位身着錦衣的老者附和道。

“哎,你們說,寧大将軍這次回京,皇上會不會賜婚啊?畢竟,像寧大将軍這樣的英雄人物,哪家的小姐不想嫁?”

姜懷書靜靜地聽着,心中五味雜陳。

正當她陷入沉思之際,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街道的寧靜。

寧瑾身着一襲黑色戰袍,身姿挺拔如松,他騎着一匹高大威武的黑馬,目光堅定而深邃地凝視着前方。身旁的護國将軍同樣英姿飒爽,兩人并肩而行,宛如一對親兄弟。

在他們身後,緊跟着幾只整齊劃一的隊伍,士兵們手持長槍,步伐穩健有力,散發着一股威嚴的氣息。

他們從城門方向疾馳而來,所過之處,百姓紛紛避讓,眼中閃爍着敬畏與好奇的光芒。

“來了,來了!寧大将軍到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姜懷書循聲望去,看到一張輪廓分明、英氣勃勃的臉龐。那便是寧瑾,那個在邊疆守護了國家十餘年的英雄。

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的一切虛僞與黑暗。

入夏之後,迎來皇帝壽宴。

姜家作為侯府之家,自然是要參加的。李氏身為侯府主母,需要帶領着府中的姑娘們入宮參加壽宴。

按照規矩來說,皇帝壽宴只有嫡出子女才有資格參加,庶女和庶子都是沒有這個機會的。但是當今皇上并不在意嫡女庶女之間的區別,因此下令讓官員也可以攜帶家眷一同參加宴會。

壽宴當日,李氏早早地就領着姜家的幾位姑娘來到了皇宮之中。首先,她們需要去拜見皇後。

皇後乃是魏國公府的嫡女,出生于名門望族,不僅容貌出衆,更是才華橫溢。她曾經以其美貌和才華名滿盛京。然而,如今已過了十幾年,姜懷書望着魏皇後那張因歲月侵蝕而變得蒼老的面龐,心中不禁感嘆歲月不饒人。

“臣婦/臣女拜見皇後娘娘,娴貴妃。”

李氏帶着幾位姑娘向皇後行禮,态度恭敬。皇後微笑着讓她們起身,并詢問了一些關于姜家的近況。

娴貴妃的目光緩緩地落在姜如喜的身上,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當初,她對姜如喜并無好感可言,只因她雖貴為永昌侯府的嫡女,但其家族背景實在過于低微,根本無法與自己那如同人中龍鳳般的兒子相匹配。然而,皇帝卻一意孤行,堅持要将這樁婚事賜予他們,使得娴貴妃不得不放下身段,懇請皇帝多次,最終才得以讓姜如喜獲得一個側妃的名分。

此刻,一旁的李氏察覺到娴貴妃投來的審視目光,連忙輕輕拉扯了一下姜如喜的衣袖,并壓低聲音提醒道:“喜姐兒,快些去拜見娴貴妃,日後等你嫁入淮南王府,日子也能過得輕松一些。”

姜如喜盡管內心充滿了不情願,但面對現實的無奈,她只能咬咬牙,硬着頭皮走上前去。她輕盈地行了個禮,嬌柔的身姿顯得格外動人,聲音中流露出一絲少女特有的羞澀和不安:“臣女姜如喜,拜見娴貴妃娘娘,願娘娘鳳體康健,福澤綿長。”

娴貴妃嘴角輕輕揚起,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那隐藏在眼眸深處的深意卻是難以掩蓋。她微微側過身來,語氣輕柔地說道:“姜姑娘,無需如此多禮。待到日後你嫁入王府,便是一家人,本宮自會對你多加關照和庇護。”

姜如喜聽到這番話語,內心不禁湧起複雜的情感,其中夾雜着對未來生活的種種不确定性,同時又懷揣着幾分對于貴妃所給予承諾的期待。她竭盡全力地擠出一絲微弱的笑容作為回應,聲音略微顫抖地答道:“感謝貴妃娘娘的厚愛,臣女必定盡心盡力地侍奉好王爺以及娘娘。”

此時,皇後靜靜地坐在一旁,仔細觀察着眼前發生的一切,她的目光既溫和又深邃,仿佛能夠洞悉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

直到姜如喜退回至李氏身邊後,她才不緊不慢地開口:“今天可是皇上的生辰大喜日子,大家無需拘謹于禮數,盡情享受宴席的歡樂時光吧。本宮和貴妃還有些事情需要商議,你們可以先行離開。”

李氏帶着幾位姑娘行禮告退後,她心裏默默地琢磨着怎麽能在宴會上給姜家帶來更多的榮耀和光彩。而姜懷書則走在了隊伍的最後面,他的眼神看似随意,但卻暗暗地掃視了一下皇後和娴貴妃,心裏暗暗揣測着這兩位後宮權貴們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