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章
在蜀國公主窩在林家盼着自己的臉能夠好轉的同時,林徽音也恢複了他的社交日程。按照他原定的日程,雖然在會試之後殿試之前他已經去拜會過會試的主考官副主考,也給諸位房師送去了不菲的禮物,可是他考中了狀元之後,還要去再拜會一次,而且還要去林如海的故交親友家去拜會。
因為對賈家心存不滿,使得賈家的排位靠後,換而言之,剩下需要林徽音拜訪的人家,大致上跟賈家類似,雖然跟林家也是幾輩子的交情了——林家在林如海之前也是四代列侯,分類上屬于勳爵改換門庭成書香門第的那一挂,因此自然也有幾戶勳爵貴胄的故交舊友——可惜,這幾家固然跟林家是幾輩子的交情,怎奈要麽後世子孫不成器至今還躺在祖上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要麽子孫不成器導致家族轉型失敗,總之,就是跟賈家差不多,老輩們的臉面還能夠讓他們扯着貴族、官宦之家的大旗,可是他們也只剩下這張大旗了。
更簡單的說,如果宮裏發生了什麽事兒,只要宮裏的巨頭們要封鎖消息,他們基本上就得不到什麽有用的消息。
換而言之,蜀國公主住進了林家的第三天,看到自己臉上好幾處傷口已經結痂,就連紅腫都褪去了大半因此滿懷喜悅的時候,宮裏依舊靜悄悄的,以至于,不少人都以為李妃還沒有生産。
當然,既然已經知道了有《三俠五義》插件,甚至猜到了跟《貍貓換太子》這折戲曲故事有關,可是按照常理,林徽音“應該”是不知道的。
直到半個月後,林徽音已經正式就職并且已經在內閣供職好幾天了,宮裏才傳來消息:李妃小産,生了個死嬰,這位一度在宮中風光無比的娘娘,如今已經被廢為庶人、打入冷宮。
沒錯,皇帝為了遮羞,封鎖了消息,修改了李妃的生産日期,把她的生産日期往後推了半個月。
顯然,皇帝一點都不想讓人知道李妃生了個妖孽,因為他上面有太上皇坐着,下面還要無數的兄弟們虎視眈眈,他根本就不敢冒這個險。
皇帝都這麽做了,林徽音如何敢跑到皇帝面前,跟皇帝巴巴巴,說小皇子在他們林家?要知道,皇帝都已經昭告天下,說李妃不是半個月之前生産的,而是不久前生産的,而且皇帝也說了,李妃是小産,生了個死嬰。如果這個時候,林徽音跑到皇帝跟前巴巴巴,他又沒有別的消息來源,一個不小心,就是刺探宮闱的大罪。
所以,林徽音也只能當作不知道。
林徽音一面養着那個嬰兒,一面等着林如海進京。也虧得還沒有滿月的孩子是最好養的,這個時候的小嬰兒雖然嬌嫩,卻也好養。每隔一個時辰就會哼哼唧唧地叫喚,或者是餓了,或者是要拉粑粑了,只要及時喂食、更衣,他舒服了就會繼續睡。
也因為這個孩子只知道睡,因此,這個孩子的存在,竟然只有林徽音和他屋裏的兩個大丫頭若初和文瀾三人知道。就連在林家住了大半個月的蜀國公主殿下都不知道這個。
林如海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京的。
在去吏部報到等待皇帝的召見之前,他先去春晖堂拜見了正準備跟他辭行的蜀國公主,父子倆一起把蜀國公主一行送走之後,林徽音這才有機會跟林如海說起他偷偷養着的嬰兒的事兒。
李妃被廢一事,處處透着詭異,而宮闱之事總是會讓人多想。比起這個嬰兒是某個宮女偷養的,林如海也更願意相信,這個孩子就是李妃生的小皇子。
可是現在,李妃剛剛被打入冷宮,皇帝也才下诏,昭告天下,說李妃小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為這位小皇子正名,需要更加謹慎小心。
Advertisement
林如海沉默了一下,道:“罷了。且看看吧。若是事情不對,就以林家庶子的名義,養着這孩子吧。”
不是林如海輕慢這個孩子,而是現在他沒有正妻,不然,他絕對不介意讓這個孩子充作自己的嫡次子。可誰讓賈敏死了林如海又沒有續弦呢?不過,這樣也不壞。就當林如海的通房丫頭年輕不懂事兒,因此自己懷孕了也不知道,因此直到生産了,這才知道自己不是進來身子不舒服,而是有了身子。
這種糊塗丫頭雖少,卻也不是沒有。
至于這個通房丫頭何在,這也好解釋。兩宋時期,民間典妻盛行,到如今,很多大戶人家,為了嫡庶有序,對庶子和姬妾,都有留子去母的保留措施。
換而言之,很多姬妾仗着自己生養有功,在庶子庶女耳邊嘀嘀咕咕,惹得下面的孩子移了性子。這樣的事情多了以後,為了保證家庭的和睦安定,很多大戶人家都有留子去母的做法,為的就是保證家族的團結,以免禍起蕭牆。
再說了,林如海回京述職,自然是輕車從簡,就帶着幾個心腹并自己的愛女林黛玉回京,至于別的通房丫頭,就跟白居易在詩文裏面寫的那樣,十年換三批,本是尋常事。林如海既然離了揚州巡鹽禦史這個職位,把身邊的通房丫頭打發出去,本來就是這個時代的官員們的慣常做法。
林如海跟林徽音統一了口徑之後,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林如海要進京述職,自然是帶着女兒和心腹先趕回京師,剩下的一應瑣事,就留給了管家處理。不想,管家在料理雜事的時候發現林如海的一個通房丫頭竟然懷孕、即将臨盆了。因此,這個通房丫頭在南面給林如海生了一個兒子。只不過,這個丫頭是個糊塗又沒福的,懷孕的時候就糊塗,不知道自己的身子重,因此失于保養,以致于生産的時候大血崩,就留下了一個小嬰兒,由管家護送回京。
這就是林如海跟林徽音設計出來的這個嬰孩的來歷。
他們對把這個孩子交出去,真的一點信心都沒有。
因為他們很擔心,膽敢把皇帝盼了多年的兒子偷出宮的人,絕對會有後續。
果然,不久之後,就有人上了一本,說皇後失德,這才生了一個鬼面公主,而且萬歲至今無子,宮中諸多妃嫔要麽流産,要麽只生女兒,此人認為這是皇後無德的表現,要求皇帝廢後。
京師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