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章

因為要備考,這一年的過年,賈琮都沒有休息。反正這裏又不是他家,也沒有需要他祭拜的祖宗,最多也就是初一早上的時候對着北方拜一拜,然後跟林如海林黛玉父女倆坐在一起吃頓飯也就完了。

林黛玉還小,林如海又是老狐貍,女兒在賈家的日子,他三下兩下就全掏出來了。

這全掏出來了,林如海就開始愁。這賈家,說對他好吧,可是從各種事情上看,賈家待他終究不過是面子情分。從他女兒林黛玉至今都還跟賈寶玉住在賈母的院子裏就可以知道了,跟賈家那樣的人家,正經的表小姐上門,就是沒有獨立的院子,一座獨立的屋子總有吧?一個戴孝的女孩兒,跟一個男孩兒,就隔着一道木板門,住了三年,如果不是自己把女兒接回來,說不定還要繼續住下去!

這,這根本就是想生米煮成熟飯,想坐實了這件事,好逼自己把女兒嫁過去吧?這種人家,若是自己松了口,跟那樣的人家定了親了,那自己的壽命還剩下多少?

要知道,連賈琮都看得出來,賈家先後兩位太太出事,怕是都有內情!

這樣一想,林如海也開始動了起來。

以前他是不曾留心,也不曾把精力放到自己的內宅上來,如今他把目光留在了自己的內宅,那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就這樣,等賈琮在金陵盡心做了三場文字,回到林家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連他的客院的丫頭婆子們都換了一批了。

對此,賈琮表示接受良好。當然,對于自己中了案首一事接受度更加良好。不管怎麽說,在上個副本裏面,他也是狀元基底,如果連案首都考不中,未免太可笑了。

反而是剛剛從張家回來的賈琏對此非常不敢置信。在張家呆了三個月,別的事情他不清楚,但是張家的表弟侄兒裏頭也有準備科舉的,也就是在張家跟着表弟表侄兒們讀書的這段日子讓他知道,科舉這條路有多難,尤其是在江南這種文風勝的地方。

弟弟中了案首,賈琏的第一反應就是做夢。

然後,林如海當着賈琏的面,提出了要收賈琮為入室弟子。

賈琮當然求之不得。

然後,作為師徒,林如海跟賈琮兩個就開始就時事開始了激烈的争論。之前賈琮一直什麽都沒有說,可是拜了林如海為老師之後,賈琮立刻就把自己跟賈赦說過的話,撿其中要緊的,跟林如海說了。

林如海當時就皺起了眉頭。

作為一個經歷過老義忠親王時代的臣子,林如海有的時候真的非常慶幸。老義忠親王還是儲君的時候,他年紀小,又自幼喪父,所以林家沒有扯入那些事情裏頭。等他中了探花、娶了賈敏,先去外地做地方官,京中有岳父護着,後來岳父倒了,可是老義忠親王也倒了,那個時候他官位不顯,因此沒有落入上頭的眼。反而因為勳爵之後,得了太上皇的青眼。

Advertisement

等資歷夠了,要升遷,正趕上朝廷迎來大清洗,他也因此被調入京中,做了蘭臺寺大夫。

因為他跟那些皇子在明面上沒有什麽幹系,私底下也比較幹淨,所以得到了太上皇的信任,在蘭臺寺熬夠了資歷之後,他又被任命為揚州巡鹽禦史。就是因為他的忠于王事,連當今皇帝也看高他一眼。

可就是這樣,林如海才受不了!

因為他很清楚,揚州巡鹽禦史是個多麽折騰人的位置。就是他得到太上皇和當今皇帝的信任,可是那些個鹽商背後哪裏是好惹的?幾乎每個大鹽商的背後都有一股勢力。以前之後太上皇的幾位皇子,這兩年,林如海冷眼看着,當今皇帝的幾個皇子也扯了進來。

當然,這都尚在其次。

讓林如海難受的是,當今皇帝那種用你就把你往死裏使的勁兒。就是自己是把刀,這鹽政是磨刀石,林如海都覺得,自己不是被磨光了,而是快被磨斷了、磨沒了!

無他,在揚州巡鹽禦史這個位置上,每年五十萬兩銀子的錢,他拿得夠多了,也夠久了。再拿下去,他自己也怕了。

問題是,皇帝竟然還沒有把他調回京師的意思。

聽到賈琮說皇帝缺錢,林如海心都涼了一半。

如果皇帝真的這麽缺錢的話,那麽,今年他林如海又回不了京師了。

在這年頭,師生是一體的。林如海有難,賈琮就有這個義務為林如海分憂。

賈琮敏銳地發現,如果沒有讓皇帝滿意的接替人選,皇帝是不會讓林如海回京的!這等于是把林如海頂死在了這個位置上。而林如海想要動一動,就必須讓皇帝知道,他在鹽政上屈才了。

可是,林如海要往上升,哪個位置不是火藥桶?

如果這個副本裏面,沒有人注意到紅薯也就算了。可問題就在于,在太上皇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把紅薯獻上去了。

賈琮知道,這就是系統給自己增設的障礙了。

紅薯這個功勞,他不能刷了。

那麽,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大魏的土地和賦稅改革了。

那比鹽政還火藥桶。

作者有話要說:

要不要讓男主娶林妹妹,大家投票吧。

林爹爹要不要死,也由大家投票決定。

另外,揚州巡鹽禦史這個職位,在當時就是這樣,參見歷史上的曹家,曹家可是皇帝默許他們在這上面拿錢,填補虧空。其實,按照正常的程序,拿個四五年,如果曹家不是那麽講究排場的話,四任下來,他們還真的很有可能把虧空還上。

可是,事實卻是,曹家最後還是沒能把錢還幹淨。

因為曹家住的是行宮,保養需要很多的錢,曹家又喜歡收藏精品書,還負責幫助皇帝籠絡江南的讀書人……

總之,那就是花錢如流水。

所以,在本文裏面,林如海才是賈家衆多的姻親裏面最有錢的那一個啊。因為原著設定裏面,不是少數民族當家,所以,林如海不需要跟歷史上的曹家那樣籠絡江南讀書人,他也沒有住在行宮裏面,不需要負擔皇家行宮的開銷。因此,林如海和林家的開銷是十分有限的。進項一樣,開銷卻少了一大塊,所以,林如海每年積攢的銀錢真的非常可觀。

特別說明。

本文裏面,林如海在鹽政上一年能拿五十萬兩銀子,這個數字是紅學家們根據清史稿等相關資料推算出來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