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沙海基地、特種材料試驗場
沙海基地、特種材料試驗場
這是位于西北地區的荒漠地帶,透過列車的車窗往外看,綿延起伏的沙漠一直延伸到天際線,這讓見慣了城市燈紅酒綠的衆人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列車在沙漠中穿梭了很久,懸挂在天邊的夕陽,讓劉珩想到王維寫的一首詩《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說的應該也是此刻大漠上的這幅畫面,兩段跨越千年景象,在此刻重疊到了一起。
列車漸漸開始減速,窗外的景象依然有如一副絕美的畫卷被懸挂在天際,劉珩拿出手機拍了張照片。
列車停靠的位置和劉珩想象中的車站完全不一樣,更像是列車已經走到了世界的盡頭。劉珩出了列車,剛邁出幾步腳下就穿來沙沙作響的聲音,這是被風吹到站臺上的黃沙。
這個站臺看起來已經處在沙漠的邊緣上,遠處還能看到有些綠色,站臺修建得非常簡單,幾根大柱子就把整個站臺給支撐起來,只有一個雕刻着“21號”的方石碑樹立旁邊,這是除了四周的圍欄外,唯一凸出地面的人工建築物。
站臺并不大,僅僅覆蓋了前面幾節車廂,旁邊停着兩輛挂着軍牌的大巴車,盤旋下降的公路很寬,一直延伸向遠方的那點綠色中。
一名男性軍官和2名女性軍官正站在列車旁,看到劉珩一行人從列車上下來後就迎了過來。
“劉總您好,又見面了,我是葉森,是這裏的技術工程師,歡迎來到大西北。”
穿着軍裝的葉森有着軍人特有的那股陽剛之氣,說起話來中氣很足,聲音洪亮,一開口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你好,葉高工,這邊的景色別具一格,特別是落日,我剛剛在車裏都看得入神了。”
“您叫我小葉就行,這邊的美景可不只是落日,劉總您這邊請,路上我慢慢跟您介紹這邊的美景。”
葉森一邊招呼着劉珩往路邊的大巴車走去,旁邊的女軍官也過去帶着大家往外面走。
“我剛看這鐵路好像到這裏就是終點站了,是專為這個基地修建的?”
“是的。這裏以前是一片荒廢多年的試驗場,後來把這裏改建了一下,就成了如今的基地。”
“為什麽要把鐵軌架那麽高?”
“以前這邊一刮大風就有沙塵暴,對人的影響挺大,不過鐵軌還好,加個清障車頭,列車就能正常運行,後來就不行了,沙塵暴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頻繁,黃沙漫天,遮天蔽日已經不足以形容那幅景象,所以不得已才把鐵軌修得高一點,這樣省得三天兩頭的鐵路停運,又要花時間去清理被黃沙埋住的鐵軌。”
葉森陪着劉珩,另外兩名2名穿着軍裝,英姿飒爽的女軍官,也各帶着一隊人往車上走去。
和劉桁在同一個大巴車上的女軍官提醒着衆人。
“這裏到我們休息的地方還有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座椅前面為大家準備了飲用水和小點心,基地那邊已經安排了晚宴歡迎大家。”
大巴車開得很快,一直沿着公路向北駛去,筆直的公路一眼望不到頭,随着距離那一抹綠色越來越近,劉珩漸漸看清那抹綠色是種在沙地上成片的沙棘樹,整齊的排列在這邊土地上,像像衛兵一樣保護着身後的土地。
這是上個世紀的防沙固沙措施,當時種植了非常多像沙棘樹這類的植物,如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裏以前也是沙漠,不過現今已經是一片綠洲。
這些年劉桁也去過不少景點,但因為工作原因,真正出去長時間旅游也就那麽幾次。他去過一次敦煌,那邊和這裏的景色差不多,都是同樣的沙漠主題,但敦煌的商業味道太重了。
相反這邊一路上看不到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有着原始的味道,和充滿野性的氣息,随着車輛翻過幾個起伏路面,衆人終于見到此行的目的地,大門口巨大的方碑上寫着“21號基地”。
劉桁一行人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7點過,住的地方是工作人員宿舍,葉森說這裏建設初期就沒有考慮修建用來接待的酒店或者是單獨的住宿區,只是修建了很多标準都一樣的宿舍。
在經過三道關卡的檢查後,大巴車停在了離宿舍不遠的路邊上,下車後穿過兩邊都種滿各種鮮花和植物的走廊後,就到了宿舍樓下,白色的外牆上有着醒目的幾行字。
心懷淩雲志;
何懼風雨急;
千載飛天夢;
一朝意難平;
沙海書功勳;
星河建偉業。
在葉森的帶領下,一行人很快被安頓好,說是宿舍,但裏面的條件非常好,一點不比市裏的星級酒店差,只是空間稍微小了一點,裏面除了一般的生活設施外,還有單獨的洗烘一體機,按摩椅,和全屋24小時供氧系統。
葉森說六點半他會來接大家去參加晚宴,劉珩放下行李往旁邊的沙發上躺下去,這比他辦公室裏面的沙發舒服多了。前面桌上的電腦屏幕上循環播放着基地的保密提醒事項。
所謂的晚宴更像是晚會,場地中間一個巨大的篝火堆将四周的寒氣都驅散了,劉珩一行人和基地的人相互交替,圍着篝火坐了一圈,前面烤架上的大塊羊肉正滋滋冒油,香氣四溢,烤架邊上放着很多水果和當地特色菜,葉森拿起旁邊一個帶有木柄的玻璃杯倒上一大杯葡萄酒,杯裏的酒水泛着如寶石般的光,劉珩看出這酒的品質挺高,一點不比自己收藏的那幾瓶差。
“我還沒在這麽高的海拔上喝過酒呢。”
“董事長您放心,這個葡萄酒只有這個基地才有,适量飲用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改善睡眠質量,還能幫助消化,我們很多同事剛來那會睡覺前都要來上幾口,對緩解高原反應還是有些作用。”
“那我得來上幾口...”
晚會主持人簡單的歡迎致辭結束,一首非常古老的音樂《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廣場上響起,身着當地特色服飾的美女歌唱家和衆多的舞伴跟着音樂的節奏從一旁邁着小碎步進場。
劉珩從未聽過這樣的歌曲,他的思緒正随着音樂聲在草原上飄蕩,歌唱家和舞伴就退出了場地,又一個虛拟人物被投射在了篝火前,這是一個已經中年的歌唱家,影像非常清晰,就連頭頂飄起的幾根發絲都清晰可見,他唱了一首同樣非常老的音樂,叫做《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這首歌還配有一個舞伴,剛中帶柔的身姿,在音樂的襯托下,成了一道新的風景。
這首音樂剛結束,又一首叫《紅雪蓮》的音樂響起。
......
晚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劉珩喝了幾大杯的葡萄酒。
劉珩雖然并不懂音樂,但幾首歌聽完,他感覺除了第一首外,其他的都帶有一些傷感的意味在裏面。
可能是因為這些歌曲的創作者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中,只有當音樂響起時,才能讓人們感覺到他們留在人間的最後一點痕跡。
第二天早上,7點的鬧鐘準時響起,這是約定的起床時間,但劉桁已經早早的洗漱完畢。昨晚回到宿舍的時候,天色較暗,沒看太清外面,這會早上的晨曦已經灑向大地,劉桁才看到這個坐落在沙漠邊緣無比巨大的試驗場,整體地勢比宿舍低了很多,除了最中心巨大的C型建築布局外,其他周邊還有各類種類繁多人工建築,已然成了一個獨立的科研村落。
C型建築中間,一臺至少有兩三層樓高的巨型機器停放在大地上,劉桁從機器的外觀上判斷,這應該就是葉森說的已經完成了理論模型的實驗機型,但不知道為何已經被造出來了。
早飯後,葉森帶着劉桁開始沿着今天的路線參觀,這裏從理論研究到物理應用的團隊都有,他們現在的目标只有一個,就是将廣場上那個巨大的機器模型,做成真正的核聚變發動機。
參觀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動畫展示,一系列複雜而又華麗的動畫後,劉桁看懂了他們的目标,他們不僅要制造一臺核聚變發動機,還要打造與之匹配的太空船,最終目的是要将太空船在宇宙中加速到0.1倍光速,按照現有的設計方案,發動機的工作壽命要達到三個月的時間。
劉桁看完動畫介紹後一直皺着眉頭,他很是疑惑,發動機看起來已經完成了設計,并且一些關鍵性能數據都有,這和他心中想的研發流程完全不一致,不由得想起以前在核聚變發電站上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如果動畫中介紹的數據都是真實的,那這就不算是在研發,說驗證會更準确些。
同時還有另一個問題讓劉珩也很疑惑,即便是驗證,那這個核聚變發動機需要投入的資源也是相當巨大的,很難相信國家會投入如此多的資源,僅僅為了一個在太空中追求速度的實驗。
劉桁在心裏默算了一下,這是要将飛船加速到近八萬馬赫,就算研發成功,這個速度放在地球上也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但對于宇宙尺度來說又太小,況且為什麽是0.1倍光速,不能是0.2倍,或者0.01倍,劉珩感覺這事應該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麽簡單。
從大廳出來以後,今天的參觀計劃就已經結束,葉森帶着劉珩繼續往前走去,路上劉珩還是沒忍住向葉森問起自己心中的疑惑。
能看出劉珩的問題讓葉森有些為難。
“董事長,您說的這些問題其實我也不太方便好回答你,但國家投入這麽多資源肯定是有必要才會這麽做。”
“那我懂了,是不是我正式加入這個項目才可以知道這裏面的一些事。”
“正式加入後肯定會知道得多一些。”
葉森帶着笑意,再一次又欲言又止,劉珩也跳過這個話題,看向廣場中間那臺巨大的機器。
“這就是根據理論模型做出來的發動機模型?”
“差不多可以這麽說,但很多細節一直存在着意見分歧。”
葉森也停下腳步看着這個龐然大物,發動機模型像一個精致的工藝品被安放在廣場上,陽光下很多部件泛着金屬特有的冷光。
劉珩內心很是驚訝,從材料學的角度上來說,很多外觀部件設計非常巧妙,但對材料的要求極高。
僅從這個模型上就能看出這臺機器有很多超前的設計,甚至不像是這個時代的産物,劉珩沉浸在這臺巨型機器的巧妙設計中一時間沒有說話,葉森又繼續補充。
“董事長應該可以看出來這臺發動機采用了諸多跨時代的設計,但由于材料問題,很多設計僅停留在外形上,這也是想邀請您加入的最主要原因。”
劉珩看完這臺機器,心裏對這個項目已經非常感興趣,轉過身繼續往前走,劉珩注意到在這個試驗場中有不少其他膚色的人,這對于國內的保密項目來說,讓其他國家的人參與還從未有過,他問了葉森這些人的情況。
“這些人都是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大多保留了自己的國籍,然後又取得了我們國家永久的居住證件,他們都是作為特邀專家參與的這個項目。”
劉珩好像又想到了什麽,但沒有多問。
葉森繼續陪着劉珩往前走,繞過前面大樓,劉珩看到一個巨型停車庫,棚子下面有十幾輛大車,近一層樓高的車輪外,漆黑的履帶都有近30公分厚,像一頭頭鋼鐵怪獸匍匐在地上。
劉珩不由得感嘆,“居然有這麽多導彈發射車!”
“這個不是導彈車。”葉森指着上面巨大的火箭發射器接着說,“當然也能用來發射導彈,我們很多實驗都只能在同步軌道上做,畢竟失敗是常有的事嘛,總不能把基地給燒了。”
葉森說着話,遠處一名軍官跑步過來,對着葉森敬了軍禮。
“葉高工,怎麽有空到這邊來了。”
看着跑過來的少校軍官,葉森給劉珩介紹了一下。
“這位是我們車隊的大隊長,曲常,曲少校。”
少校軍官主動上前跟劉珩握了握手。
“這位是華能公司劉珩劉董事長,材料學專家,我們基地特意邀請過來指導材料這方面的課題,正好你過來了,跟董事長介紹介紹你的車隊。”
“好勒,這算是找到人了......”
......
從試驗場回宿舍的路上,大家都在讨論最後的動畫,葉森也确認了動畫裏面的構思,就是他們的真實目标,但對于其他人的詢問,葉森回答的都比較模糊,只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人類。
夜幕漸漸來臨,劉桁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他披上外套,獨自一人坐電梯來到宿舍的頂樓,他回想起在牆上看到的那幾句話,再結合動畫裏的介紹,他猜測這應該是一個跟探索宇宙相關的項目。
劉桁在樓頂望着星空,看着天上的點點繁星,感嘆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有如塵埃,他的思緒飛出地球,穿過太陽系,一直跨躍到銀河系的邊緣,在折返到另一個方向,他好像看到宇宙中有很多個像他這樣渺小的生命,此刻也正注視着這片星河。
他拿出手機,把星空拍了張照片存了下來。
劉珩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慢慢的睡去了,一夜過後,劉珩決定加入這個項目。
好奇心總是推着人類不斷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劉桁在登上列車前告訴葉森,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安排好公司的事,就可以開始下階段的合作。
葉森也承諾會跟基地領導報告,盡可能的保證劉珩分心研發的過程中,公司不受外部勢力幹澀從而脫離他的掌控,利益不受大的損失。
......
回到公司後,助理告訴劉珩,一名保潔員被國安局帶走調查了,這人是被收買後,通過自己保潔員的身份便利,一直用境外人員提供的竊聽器在公司裏竊聽各種信息,其中就包括核聚變項目的相關情況。
他心裏突然有種莫名的難受,從他接手公司起,他就非常注重公司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待遇也是同行業中領先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發生這樣的事,讓他有種挫敗感的同事還有些生氣,心裏開始暗暗盤算要對公司的後勤和安保結構進行優化和整合。
按照約定,基地很快和劉珩開始了對接,葉森作為對接的負責人,所有需要和基地的進行協調或接觸的地方,劉珩都只需要聯系葉森即可。
僅僅在劉珩和葉森完成對接的第三天,一份通知形式的文件就已經放在了市政府領導的辦公桌上,不到一個星期裏,位于都滬市西北側,在遠離市區的馬鞍山脈下,很快被清理出一片空地,一個被命名為特種材料試驗場的工程開始了正式動工建設。
同時期華能公司的官網上挂出一則通告,因種種技術原因,公司将無限期推遲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商用化進程,繼續從事能源科技、生物科技和電子科技為主的相關的産業運營。
試驗場的諸多技術指标都是按照基地的要求在設置,哪怕是劉珩辦公室裏面的窗簾都是被指定好的,試驗場的所有管理都不需要劉珩參與,劉珩和他的團隊只管使用。
并且按照基地的意思,這個特種材料試驗場裏面常年會有一個連隊的軍人在此駐守,所有原材料和實驗設備都由這支軍隊在負責運輸和日常看管。
就在劉珩感慨基地做事效率如此之高的時候,葉森又帶來一個消息,華能公司可以在聚變發動機研發成功後,将它用于商業活動,一切只為了用最短的時間制造出核聚變發動機。
公元2191年11月11號,劉珩和他的團隊正式入住試驗場,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場地選址到諸多實驗設施安裝到位,這個效率大大的出乎了劉珩意料。
劉珩也開始全力投入新材料的研發,這些新材料的指标全是由基地提出,基地對于第二相強化技術的理論研究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地步,并且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理論模型,雖然劉珩并不清楚這些理論從何而來,但這對劉珩的研究幫助非常大,他作為材料學領域的專家,這些理論同樣讓他開啓了新世界的大門,精神上的滿足已經讓他忽略掉這些理論的來源。
劉珩将公司權利基本上都下放到各部的部門長,劉珩僅僅是偶爾想起才會過問下公司的一些情況,按照劉珩的要求,公司不在進行産業擴大,而是在現有的規模上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
有了基地的理論支持,劉珩和他的團隊很快在用于容納等離子體的裝置內壁材料上,再次取得了關鍵性突破,維持反應的時間将更長。
就在劉珩和他的團隊都感覺內壁材料的核心技術都已到了瓶頸的時候,基地再次給出了全新的理論方案。
新的方案解除了劉珩此前的一些疑慮,劉珩心裏也對這個發動機的技術資料來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基地有明确的要求,所有參與人員只管技術研發問題,不能詢問和技術無關的問題。
劉桁和他的團隊在為這項工程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的公司也沒有在擴展新的業務,公司在各大部門長的把控下,也沒有出現過什麽特殊事件,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