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重出職場

看着李婷并不是出于無聊才要開一個咖啡館,範晴有點感動,她決定給李婷一些真實的建議:“是這樣,那我給您簡單講一下啊。咖啡館是餐飲類的項目。餐飲類的項目,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将來怎麽使用。就好像您家裏要裝修一個廚房,那麽最有發言權的人,應該是家裏那個做飯的人。所以您要是想開咖啡館,最好能找到一個有這方面經驗的人。”

李婷一臉疑惑:“那去哪兒找呢?我的朋友沒有開咖啡館的。”

範晴說:“您可以去招聘一個資深的咖啡館店長或者經理。”

李婷:“那來的人是騙子怎麽辦?我怎麽知道他真的會開咖啡館,還是假的會開咖啡館?”

“對,這就需要您自己去判斷了。招人就會有走眼的時候。我們公司也一樣。”

“這個辦法太冒險了。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有,但是我覺得不适合您。”

“沒關系,你說來聽聽。”

“那就是您自己去學着開咖啡館。比如,您自己先去咖啡館工作一段時間。很多人開餐廳之前,都先去餐廳打工幾個月甚至一年。”

李婷頹然地說:“這不行。我怎麽能去咖啡館打工呢。讓朋友知道都笑死了。”

“再不然,可能也可以去學一下,比如去念個餐飲管理類的職業技術課程。”

“我拖着四個孩子,沒有時間啊。這會兒臨時把孩子放家裏,保姆和外婆一起看着,我才能出來逛一會兒。”

範晴心裏暗暗好笑:合着到我這兒是闊太太“逛一會兒”的內容之一。這有錢的太太總以為做事和買包一樣,把錢往那裏一拍就解決一切。其實做項目資金固然重要,人才往往比資金更重要。這方面,李婷真應該跟她老公好好學一學:劉總這種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控制的脾氣雖然煩人,但他确實是個不好糊弄的老板。劉總的項目進展都非常順利,因為一丁點小問題都逃不過他那雙精打細算的法眼。不像之前範晴在外企時合作過的一個紅二代大佬,平時在社會上經常出入高級場合,風流倜傥,一表人才,很多雜志追着他做專訪,俨然一代儒商。實際上該大佬每天淨顧着到處社交,手下一堆嚴重不負責任的廢柴。若不是仗着老爹的餘威在人際關系上有點優勢,再加上這些年地産火到了不正常的地步,按他手下的怠慢勁兒,生意只怕早就黃了。

範晴想了想:“還有一個辦法最省事,就是您直接接受一個已經在經營的咖啡館。這樣只需要花錢就行了。”

李婷高興地說:“這個好!這個适合我!去哪兒找這樣的咖啡館呢?”

範晴說:“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給您搜一下啊。”

Advertisement

範晴在搜索引擎裏輸入“如何接手一間咖啡館”字樣,然後給李婷看搜索結果。

李婷非常高興,說:“太好了。小晴你真厲害!那你能不能……”

這時于工進來敲門:“範工,我這邊的圖出好了,你看一眼。沒問題我就發甲方了。”

範晴心裏松一口氣,對于工點頭:“我馬上來。”

回過頭對李婷說:“實在抱歉,我們今天有個圖必須交。下次您來之前,先給晶晶打個電話,讓她給您安排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您總是臨時過來,時間不好保證。”

李婷連忙說:“好呀好呀。小晴,你的銀行賬戶是多少?我給你打款,咨詢費。你這次咨詢收多少錢?”

範晴說:“那您先去前臺簽個咨詢項目的合同吧。我們對于咨詢項目都有固定的報價。”

李婷看看外面,确定辦公室外面沒人,壓低聲音說:“錢付給公司,那不是還多過一道手嗎?還要走一遍稅。對我來說,簽什麽合同也麻煩。不如我直接把錢給你,你給我便宜點兒,現金也行。這樣咱們都合算。我就給你按小時算錢好不好?我的心理醫生一小時一千五,我也給你一小時一千五怎麽樣?”

她看了看表:“今天咱們聊了40多分鐘,我就給你按一小時算吧,畢竟上次你也跟我聊了……”

說着就要掏錢包。

範晴吓了一跳,趕緊擺擺手:“李總,真不行。我不能背着公司接私活。既然是項目只能是公對公。我一個合夥人帶頭接私活,以後還怎麽管理同事們啊。”

李婷恨鐵不成鋼地說:“哎呀,小晴。何必這麽死心眼呢?你就當我是你的朋友,親戚不就行了?難道你給親戚出建議,也要走公司的賬?”

範晴在職場摸爬滾打這幾年,對于建築師面對的“親戚假設”早就練出了一副标準答案:“瞧您說的,我的親戚哪兒有這麽大的項目來咨詢。李總,我真的不能私下接活兒。其實到現在咱們這都還算是初步溝通,也不用收什麽費用。我也還沒給您提供專業建議呢。要不您看這樣好不好,您等到找到了合适的咖啡館項目,确定要做設計了,再過來談合同吧。”

範晴送李婷出了會議室,就去于工那裏看圖了。

等她和于工商量完,晶晶叫住了她,說:“範工,剛才劉太非要付錢。我跟她說咨詢項目要先簽合同,她說太麻煩了。最後她扔下一千五百塊錢,還讓我給她開張發票。我說不收,她後來有點急,說是不是不把她當客戶,當劉總的太太所以哄着她。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只好先收了,給她寫了個收據,跟她說,我得跟範工商量。我們收款也是有規定的。這錢實在不行,還得退給您。”

範晴啼笑皆非,說:“看來她還真是想付這個錢。實在不行,把咨詢合同改出來一個。寫個計時收費的小協議,我們自己留個底,按咨詢費給她開發票好了。”

晶晶羨慕地說:“這有錢人就是不一樣。我還是頭一次見到上趕着給錢的呢。不過也是,這一千多塊錢,對于劉太來說,做一次頭發都不夠。”

範晴想到了什麽,問晶晶:“你是不是管她叫劉太?”

“對啊。”

“以後她再來了,都管她叫李總。她姓李,她不喜歡別人喊她劉太。還有啊,她這個咖啡館的事兒,別跟劉總的人主動提。李總不想讓劉總知道。”

晶晶感慨道:“這兩口子之間怎麽還瞞來瞞去的呀。難怪人家有錢,這一個個心思都讓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猜不透。”

範晴笑:“這客戶的事兒,你就別瞎琢磨了。咱們就盡量服務好就行了。”

晶晶膜拜地說:“範工,你心态真好。”

範晴笑一笑,說:“當然。在我國産業劃分裏,建築設計屬于三産——服務行業。”

回到辦公室,趙馨寧的電話打來。趙馨寧很少在工作時間打擾別人,今天在這時候打來,果然有正事:原來趙馨寧想要做一些兼職工作,希望範晴給她介紹客戶。

“就是你要有那種特摳的甲方,不舍得花錢的,就介紹給我做私活呗。”趙馨寧直截了當地說,“我給我的老同學們也都打了電話了。”

範晴有點好奇:“你怎麽想起做私活啦?”

原來,趙馨寧找到了合适的關系。等珊珊後年可以入學的時候,可以交贊助費進一個重點小學。這個小學最好的一點就是還有配套的初中,一旦進到小學,将來小升初也容易了。一下子九年之內就不用再發愁升學問題,對于家長來說,這可是個不小的誘惑。

這麽好的事情,贊助費當然所費不菲——目前是二十萬,并且不排除以後繼續加碼的可能。本來趙馨寧家裏二十萬不算是個問題,但自從老郝創業以後,家中很多積蓄都投入到了他的項目裏。雖說是有風投助陣,但做為創始人,老郝在財務上肯定也擔當比較多一點。趙馨寧心想,不如未雨綢缪,趁着現在珊珊上幼兒園自己時間相對充裕,接點私活補充家用。這樣将來真需要的時候,不至于連贊助費都拿不出來。

範晴聽了,不僅感慨說:“20萬,真的好貴啊!”

“貴?一點都不貴。比買學區房便宜多了。”

範晴對于趙馨寧的設計才華一向非常認可,也很贊同好朋友重出江湖。正好最近有個甲方自己家裏想裝修,總想讓範晴給“捎帶手給設計設計”。範晴對于這種公私不分的要求總是很為難。家裝設計非常繁瑣細碎,工作量很大,不像樓盤樣板間,只要好看就行。而且,家裝設計是私人項目,到最後經常會淪為伺候甲方一家人。收費若不能比公共項目高很多,建築師輕易是不肯做的。

但是甲方想的可是正相反。甲方覺得私宅設計這種東西,一共那麽點面積,普通老百姓自己都能搞定,對于職業建築師來說,還不就是一兩天的工作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了。建築師因為職業要求高,所以在設計時,細節能一直考慮到每一個門把手。很多建築師裝修自己家,光是圖紙就能改了畫,畫了再改,折騰上一年。

一般來說,大甲方都比較專業,不會提這種無理要求。提這個要求的是一位小甲方。完全不管吧,得罪客戶。做呢,實在是虧本。這下有了趙馨寧,正好推薦過去,可謂是一舉兩得。

範晴覺得這件事不大,又是甲方的私事,便忘了跟曹工商量,直接問甲方是否樂意。甲方一聽,是範晴舉薦的人,又可以用私活的方式付款,非常滿意,當下就和趙馨寧聯系了見面。範晴覺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兩全其美之事,心裏很是高興。這才想起,應該和曹工打個招呼。

曹工一聽,第一句話就是:“你已經讓他們聯系上了?”

範晴說:“是啊。他們明天就見面了。”

曹工說:“你這個朋友工作能力行不行啊?”

“沒問題。她在學校的時候設計成績可好了。”

“那她有什麽實際項目嗎?”

“她工作經驗是少了點,但她家是她自己裝修的,還上過雜志呢。”

曹工有些擔憂地說:“這怎麽能靠譜呢?你啊,下次不要随便推薦人出去,當心壞了你的招牌。”

範晴覺得曹工有些過慮了,說:“趙馨寧沒問題的。再說,她這是幹私活,我也跟甲方說了。估計最後設計費也就幾萬塊錢,去建材商店找店裏自帶的設計師也得這麽多錢。趙馨寧的設計能力肯定比那些人強。”

曹工嘆口氣:“以後你就知道了。這設計就不能降價。因為一旦做起來,甲方絕對不會因為你是私活的價錢就自覺地少提要求的。”

第二天,趙馨寧就和甲方見了面。甲方家裏的裝修事宜由太太負責,這位太太比甲方年輕十幾歲,是甲方大人發達後娶的美貌小媳婦。甲方一見趙馨寧是個女設計師,家裏又有孩子,馬上就滿意了一半。原來甲方大人之前纏着範晴做這個設計,也是有點怕自己的小媳婦出去找了外面的男性室內設計師。自己工作忙,那些設計師看起來一個比一個騷,設計工作又要沒完沒了地溝通,萬一小媳婦跟其中哪個對了眼,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呀!如果是女設計師來負責,那甲方自己平時在外面不管是去做大保健,還是進夜總會陪客戶時,心裏可就踏實多了。

雙方又談了幾句設計上的初步想法,甲方和太太都覺得趙馨寧素質不錯。于是便很爽快地讓趙馨寧草拟一份簡單的協議和報價,就可以進入設計階段了。

趙馨寧和甲方見完面,連忙和範晴打電話報喜。範晴聽了也非常高興,心想趙馨寧果然寶刀不老,一下子就搞定了甲方。她忙不疊地告訴曹工。曹工聽了,也沒有太多表示,只說了一句:“那就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