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章
第壹拾章 第章
扶蘇雖然沒反應過來為什麽秦始皇轉移話題這麽快,但是一看到群臣皆在外面陪着皇帝,卻沒看到自己師傅,心中的擔憂就飛速往上攀爬。
“是,陛下。”
所以他再度行禮之後,大步朝着殿中走去。
感覺到扶蘇已經進了大殿,秦始皇才緩緩的側過身,盯着那敞開卻昏黑不清的殿門。
沒多久,裏面走出一道人影。
他着官府,戴冠帽,雖已花甲之年歲,卻身形挺拔并不佝偻。
是李斯出來了。
“淳于越無礙否?”秦始皇示意其靠近,開口問道。
李斯來到他身側後方,拘禮回道:“太醫說是氣急攻心,人已醒來便無甚大礙,如今公子扶蘇正在裏面勸慰于他。”
“孔子曾曰二字四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朕瞧這淳于越,也沒做到自己敬重的孔子語錄之語。”秦始皇淡聲而言,話語平淡。
然李斯卻察覺到其話語底下的暗流。
“陛下,淳于越也只是為了黔首和秦朝着想,并無壞心。”
“斯總替他辯解。”秦始皇微微挑眉,語含笑意言道,“不知那後世之人之前所說的具體乃何事,竟連斯都沒護住淳于越。”
李斯離得秦始皇近,輕易的便從那冕旒間窺見了那雙黑黝黝的眼眸。
他只覺得後背像有螞蟻在攀爬,就如同孱弱的動物見到了龐大的象群……
“陛下,已聞天音,淳于越想必不會再做出格之事。”李斯連忙保證道。
秦始皇言語依舊平穩,略帶沙啞的聲音傳來:“朕之子宛若他之子,還不出格?”
此話太重!
李斯心底一跳,連忙深鞠:“陛下!淳于越絕對沒有那個意思!他只是教導公子扶蘇十分負責,所以……所以導致……”
秦始皇廣袖輕揮,李斯話未說完,便只得合上了嘴。
靜默的站在後方的群臣,皆眼觀眼、鼻觀鼻,連大氣都不敢喘。
而天幕之上的女子遙遙于天,又跨越了兩千餘年時空,自然沒有受到這窒息的氣氛影響。她清脆的嗓音再度傳來:
而‘書同文’,與‘車同軌’是一樣的重要。
或許當時推行的時候,有些黔首不能理解,為什麽非要統一一種文字呢?他們之前學的不都白費了嗎?
更有可能,有些貴族百姓還會覺得,秦始皇在抹滅他們的文字。也許,這也是當初許多學子們反對的原因。
如果我能穿越回過去,我真想搖醒他們……醒醒啊!這分明是具有非常偉大意義的措施啊!
-
“偉大?我看她能吹出個什麽花樣來。”
齊國貴族因為天音之前才說了不利于淳于越的話,同為齊國人,他們心裏皆壓着一股火氣。
“将我們的文字取代,那豈非未來皆是頌揚秦朝才是文字的起源?我們就變成了連自己文字都沒有的莽夫之國!”
這是一個行路邊的小小茶館,遠處看去十分簡陋,只是用了幾根粗木和茅造就。
他們都是潛逃的貴族,這偏遠的茶館也是幾個人湊了銅錢一起開的。
無非就是想有個避難的聚集之所。
秦國是最早使用照身貼的國家,竹板上寫有姓甚名誰、年齡幾何、家住何處、以何謀身,甚至雕刻着本人的畫像。
所以他們貴族為了逃難,一直往距離秦國最遠的燕國跑。
燕國這邊的照身貼管理得還不嚴格,官員只管收錢,給他們開了假的照身貼。
“這秦王嬴政,城府極深,‘書同文’這個政策,無非就是想要加強黔首們對統一後的大秦朝的認可。”一貴族男子不屑一笑,他将手中的棋子放置在了交叉線點間,一口吃下了對面一大片的黑棋。
“哈哈哈哈哈,先生棋藝果然精湛!”與他對弈之人笑完,抹了一下唇瓣上尚淺的須根,“這秦王嬴政,還自稱始皇帝……嘴上無毛者,可笑至極。”
“有毛沒毛,他也不過一跳梁小醜。”旁邊喝茶那桌的人,與他們雖然穿着一樣的粗布衣衫,舉手投足間卻遮掩不住那一股風流氣息。
“你們啊,也就打打嘴皮子了。”棋之人搖頭嘆道,“這‘書同文’一事,定然也将要實施。就是不知道天下百家學子,能不能抗争得過了。”
“我就不信,這秦王嬴政,還敢和七國衆多學子作對!”
-
還是舉一個之前說的那個例子。每個地方的口音幾乎都不一樣,那因為‘車同軌’的政策車輛可以通行了,但還是無法交流呀!所以與此同時,一并推行的‘書同文’就起了作用。
秦始皇的審美認知那肯定是極好的,一眼就相中了當時最優美的文字造型小篆。
有了同樣的文字,派博士學子們去教習,那麽整個大秦朝,是不是在交流上面就沒什麽大問題了?經濟豈非發展得更迅速?黔首不是生活更好?
有人又要說了,文字統一了,說話不一樣帶着自己的地方口音嗎?這是肯定的嘛,那我們如今五十六個民族中,許多地方不也有自己的語言?可是官方語言同樣在學啊!
統一文字了,那說話牛頭不對馬嘴,可以寫下來呀。多以寫字交流交流,彼此慢慢不就了解了對方的語言。
而且,‘郡縣制’的實施下,‘書同文’也是必須進行的。總不能上奏的文書都是百種字形吧?
現在你們應該很好奇,‘書同文’主要是何人辦呢?裏面……就有我們之前提過的丞相李斯!
據史料記載,當時一同進行小篆編寫的有李斯、趙高、胡毋敬。李斯取大篆之書來将小篆的整體造型确定後,便加入了趙高與胡毋敬一同編撰。
三人所做分別為《倉颉篇》、《爰歷篇》、《博學篇》。有傳言說王绾也一同加入了編寫,但王绾本人的史料極少,因此沒有具體的史料來支持這個說法,所以此事存疑。
王绾:“……”
他的存在感這麽低的嗎?後人竟然連寫都不寫他?他也曾乃秦國丞相呀……
就在他面上發青,心裏很不是滋味的時候,又瞧見了李斯那張雙眼發亮的臉。
“臣老矣,小篆編撰還是得靠丞相李斯。”王绾寬袖一甩,冷哼出聲。
“李斯主撰,但監守一事還是離不得王绾。”秦始皇對于這位前丞相,也是尊重且願意給予他體面的。
王绾這時才心裏舒暢了一些。
他比李斯還大上不少,對争丞相都沒有了沖勁兒。之前定下李斯當丞相,他也沒有怨言。若非秦始皇挽留,他都想回歸田野去過自在生活了。
而且這要撰寫小篆,對身體上的消耗也不少。
所以他一開始就知道,秦始皇最初安排他來就是行一個監守職責。
因此,他也不是為了争這個編撰一事。
就是……
後世之人,怎麽就能不寫他呢!
“趙高此人,原本就下獄,也全靠你引薦。說明你眼光獨具,不愧是老丞相啊!”李斯倒也不得了便宜還賣乖,朝堂之上政治争執是一回事,為人處事又是另一回事,沒必要給自己埋個坑。
“哼。”王绾雖然嘴中依舊發出不悅之聲,面上卻好了許多。
秦始皇見自己兩位老臣芥蒂略消,便問道:“胡毋敬呢?”
他原本是想讓李斯主辦“書同文”一事,然後尋天下書吏共寫,來尋出滿意之人。
但是王绾直接推了趙高。秦始皇自己本人對趙高的能耐也很了解,便順勢同意。
而此時,後世之人又說出了另一個名字。
胡毋敬。
“胡毋敬,曾為栎陽的禦史,現如今擔任太史令。”王绾對秦朝的官員們倒是十分了解,直接回道。
“既然後世者如此言說,那明令他加入‘書同文’一事。”
秦始皇說着,心裏還有點松快之意。
事情那麽多,時間那麽緊湊,能直接得知此等消息不耗費精力在挑選之上……
這天幕後世者的突然出現,倒又有了些微的好處。
若是每次推行內政都有她幫忙說話,黔首們那處倒是會容易許多。
他看着那張因為臉蛋較圓,而看起來年齡尚且稚嫩的女子。
只是……
無法把控之物,容易變幻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