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章
第壹拾壹章 第章
我将‘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分開講解,或許會給一些人造成錯覺,覺得這是按照順序來進行的改革措施。其實,這些都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開始進行的。
秦朝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實施郡縣制,這等嚴密的制度結構設置,對歷史影響是巨大的。當時秦始皇推行它,可謂是煞費苦心。
可以說,之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幾乎都是在秦始皇的改革基礎上進行的變動!能夠影響這麽大、這麽久的帝王,無可争辯的僅三人!而秦始皇,便乃其一!
最初天下歸一時,每個地方的官吏都是秦軍軍隊就地而當,軍隊之人良莠不齊,因此在管理上有欠缺,導致一些地方百姓對秦軍抱有極大的不信任。
秦朝在制定好制度後,便開始大量篩選以及培養官吏,使他們擅長小篆書法且通曉秦朝律法。
然後派遣他們去各地成為大小官吏來替代之前軍隊之人,來按律法來管理和教習百姓。
這也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以吏為師’。
黔首百姓聽從官吏,官吏效忠秦朝。這樣的教學下,天下黔首們将會對秦朝有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
而這恰恰這也是,最開始我所說的三句話中的‘行同倫’。遵守統一的行為規範與道德認知标準。
秦始皇所推行的政策,一環扣一環,每一步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與道理。
而說到這裏,‘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三句三事的影響,你們應該都大致已經了解了?
那我又要提一下秦始皇另一件與‘車同軌’相近的一個措施,叫‘統一度量衡’!
要知道春秋戰國有七國,各國都是有自己的度量衡的。如同之前所言的道路車輛一般,不統一的度量衡将受到極大的影響。
都是亂七八糟的計算尺度重量之類的話,經濟又怎麽交流發展呢?之前的措施不依舊會顯得困難重重嗎?
所以,秦始皇又做出了這一震驚後世的舉措!
要知道……印度至今都沒有統一度量衡!
心中所構思的政策想法被天音挨個直接說出并解釋,秦始皇擡手順勢寬袖,長袍下擺輕揚,轉身對身後諸臣們說道:“可都聽清了?知道該如何行事否?”
他站在大殿前方,身形修長提拔,逆着的光暈打在他周身,為他鍍上了一層朦光,勾勒出濃淡不同的剪影。
明明站在同一塊平地上,大臣們卻覺得自己在仰視着秦始皇。他的聲音又沉又穩,傳入他們的耳中,擊中他們的靈魂。
“朕與衆卿所做之事,為後世頌揚。此乃青史留名之策,則被後世之事。你們放手去做,不必有任何顧慮。”
朝臣中除了李斯這般堅定與秦始皇一同要改變這個朝代的人,也有淳于越那等不看好改革、固執己見的保守派,但大部分更是觀望不前猶豫不定之人。
他們會聽從吩咐去做事,內心深處卻藏着極深的不贊同與憂慮……這種改革政策之下,真的是好事嗎?
而此時此刻,聽到天幕之語,無數在鹹陽宮中與不在鹹陽宮中的諸臣,都心緒難安!
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沖勁,流淌在血液中,在身體裏面循環着、叫嚣着、沸騰着……
上下千年無人能為,只有始皇帝。往後兩千多年,竟皆在此政策上改動。這是何等的輝煌,是多少文人政客,做夢都想要的流芳百世之路!
-
“竟然是在鹹陽選官吏再派送!”
已經打算送人潛入各地官吏中的各國貴族們,紛紛開始想對策。
而在距離鹹陽城并不算太遠的地方,前些子剛被改名為南郡遷陵縣之地,也有貴族們潛藏在黔首的居住地之中,商量對策。
“鹹陽中也有我們的人手,讓他們多學多做,争取官吏名額,你們也不必過于憂心。”說話的貴族頭上還帶着剛劃開不久的新鮮傷口。
“行,讓他們不必再隐藏實力,一定得拿下官吏名額!”坐在他對面的人說完,又朝着他腦袋上看去,“傷口可有換藥?”
“換了。那些秦軍果然勇猛,差一點我就沒跑掉。”他抹了一把臉,繼續說道,“我們游說好幾次,那些越人終于答應去攻打秦營。昨夜突襲之下,秦軍雖然戒備森嚴,卻依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可惜越人們還是被捕了。”對方搖頭說道。
“還不是怪他們自己!”受傷的貴族聽到此言,不免怒氣沖沖,“我都說了,那秦攻下百越是勢在必得!可他們邊防都已經在被攻打了,竟然還只派出這麽一部分人潛伏來此地,有何作用!”
“越人也只是想試探一下秦軍,跟我們暫時還談不上合作。”他摸了摸自己略凸的肚腹之間,“行了,你能逃出來也是不錯了。若是被捕,咱們這兒的人可都要被你給連累。”
“怎麽?這麽不相信我?”傷者貴族譏笑一嗓,說道,“那些越人許多被活抓,以防萬一,我們還是得換地方。”
“行吧,過兩就是我們的聚集,到時候跟他們說說。”
“嗯。”傷者貴族應了一聲,又在嘀咕抱怨,“這荒山野嶺的,和咱們以前的子可差遠了……”
“今時不同往。不過放心,秦朝乃短命王朝,不堪一擊。”
-
“陛下!”
親衛捧着層層送達上來的急奏快步來到秦始皇面前。
那是一塊比雙掌更長一些的竹塊,上面以刀筆刻着傳信之語。
秦始皇擡手接過,看到上面所寫之事後,眉眼一壓,直接怒喝而出:“越人!”
始皇帝之威如春巨雷,乍響驚人。諸臣連忙垂首低耳,不敢言語。
而王绾與李斯,卻是頂着龍威詢問道:“陛下,不知發生何事?”
秦始皇将手中竹塊直接丢給李斯,臉上神色陰沉:“越人不可能突擊秦軍營地,必有人從中作梗。”
“怕是那些潛伏逃跑的六國貴族。”李斯皺着眉看完急奏後,又遞給擔憂的王绾,然後開口說道。
“貴族一事,也得想辦法提上程。”王绾嘆息道。
此時各國的不少貴族沒有參與秦軍之戰的,都在自家故土中生活,秦始皇并沒有趕盡殺絕。
然而也有大部分參戰存活的王公貴族趁着當時混亂的戰場逃走,實屬威脅。
秦始皇緩慢的轉着自己光滑的玉扳指,心情逐漸平複。
他的聲音不重,略帶一絲啞意,卻如重錘落入衆人耳中:“徒天下豪富于鹹陽十二萬戶。”
“貴族富豪們來後,在鹹陽仿照六國宮殿以供他們居住。”
“什麽?”王绾露出驚訝的神色。
而他身後的大臣們也皆訝異的看向秦始皇,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可王绾反應很快,不過一瞬間,就明白了秦始皇話語中的深意。
他雙眼一亮,點頭言道:“陛下聖明矣。”
李斯也拘禮恭維道:“一可使六國貴族遠離自己的威望與勢力範圍,将他們從根源上拔起,更能切斷他們與那些逃跑的奢求複國的貴族們聯系。二能就近監管控制,就在眼皮底下,軍隊壓制,還怕他們翻出何等風浪?三可在黔首中奪得歸屬之心,陛下聖明仁慈之名,将傳遍全國!”
“斯尚少說一條。”秦始皇眼睑微垂,淡聲言道。
挺直的鼻梁上方兩側,被冕旒掩住的陰影下,是濃密且纖長的眼睫。
它被微風吹拂,宛若振翅欲飛的翅翼。
“鹹陽人口尚少,若遷貴族富豪前來,定能繁榮昌盛。”
以鹹陽為中心向外擴散,黔首安居樂業之,将提前無數年。
秦始皇那雙黑黝黝的眼眸掃過被王绾捏在手中的竹塊。
“屠睢在南嶺已經半月無軍信,尋快馬去探軍情。”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