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章

第壹拾貳章 第章

之前抽到的幸運觀衆問題,我的回答就到這裏結束啦。之後我會跟平臺反映一下,讓幸運觀衆的抽獎,留到每次我直播講完後,不然總被打斷節奏不太好。

現在問題回複完畢,就讓我們回到最初:趙高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秦始皇死時為何只有趙高與李斯在身邊,信任的蒙氏兄弟又在何處呢?

趙高此人呢,沒有單獨的傳記,皆是從他人傳記之中的記載來認識的他。

所以,他的出生就是一個争論點,同時涉及到他是否乃無根閹人。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趙高在獄中一拳錘到牆上,罵出了對女子厭惡至極之語。

他身居高位數年,深受秦王和如今始皇帝的信任,底下宦官和一些小吏無不捧着他、巴結着他、求着他……

而那天上的女子!

之前害得自己下獄,如今又竟然當着全天下之人的面,開始述說自己的私事!

他全然忘記之前因為天音所言他善書法,乃“書同文”編撰小篆三人者其一時,那暢意的大笑。

被捧時,洋洋得意。

被貶時,恨意滔天。

“若是之前,陛下還很有可能诏我出獄。”趙高略顯煩躁的走來走去轉圈,“可現在,此婦人明顯要搬弄我的是非!”

要是能見到秦始皇,他還對自己的唇舌有一定的信心,可以趁“書同文”一事扭轉乾坤,找機會回歸官職。

“恨也!”

他咬牙切齒,只餘下胸腹間的憋悶與燥火。

-

“這……”王绾等群臣都有些一言難盡,面上表情變得微妙。

他們突然對趙高有了感同身受的處境……被當着全天下談論身體殘缺與否,着實容易令人惱羞成怒。

趙高怕是在獄中坐立不安。

“哇,你們說那趙高下面真的沒有了嗎?”

聽聞天幕女子之言,有女子立馬就轉頭,與跟自己一同勞作的同村女子們開始竊竊私語。

“這可說不一定,若真沒了,那等颠鸾倒鳳之事這般快活,他享受不到真是可惜矣!”

“不過那趙高傳聞高大威猛,沒有那玩意兒,也威猛不起來吧?我覺得應該是有的!”

“鹹陽宮離我們這麽遠,也瞅不到。如果有鹹陽女子去試探試探……”

“哎喲,誰敢哦!你沒聽之前天音說的嗎?那趙高怕是個陰狠之人,還是別了……”

“就是,這世間男子這麽多,又不差那一個!沒必要呢!”

“但是官吏咱們也沒品嘗過,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試試……”

“男人嘛,其實都一個樣的。”

年輕的女子們大聲言談,笑得眉眼彎彎。

而與女人們的反應相比,大部分男人卻都對此抱着兩種不同的态度。

或驚怒,以保其自尊。

“怎麽能當着全天下言談此事!太過分了!”

“婦人,可惡至極也!”

或嘲諷,踐踏其尊嚴。

“瞧瞧這所謂趙高,雖然身居高位,卻不如咱們普通黔首快活。”

“沒錯,那女子的好……啧啧啧……他這輩子都感受不到了哦!”

“那天上之人可沒說他是不是真的沒有……”

“我猜啊,八成沒有!”

在這種剛剛統一的時期,難得大部分黔首都開始了較為安心的生活,雖不至于豐衣足食,但大的戰亂較少,勉勉強強可以說比前些年平穩。

天幕說着那遙不可及的官吏隐秘事,反而比一些政策的推行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好奇。

有人說,趙高是為了複仇揮刀自宮然後進入宮中,因為受盡屈辱,所以心思扭曲胡作非為導致秦朝滅亡。

這個說法,當然是胡編亂造子虛烏有的!

宦官在秦朝,其實是宮內官吏的總稱。如果在東漢之後,宦官的定義自然就是太監。然而在秦朝,宦官中既有太監也有不是太監的人擔任官職。

《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記載,趙高兄弟皆生隐宮。但隐宮這個概念就比較模糊了……

大多數人認為隐宮就是蠶房,是太監們去勢後休養生息之所。

也有人認為隐宮代表了天生沒有生育能力,俗稱天閹之人。

孔融曾言談過趙高,說的是:且被刑之人,慮不念生……,這‘被刑之人’應該就是言指趙高身體的殘缺所在,是受刑而來。

然而,明代的唐順之《稗編》中寫道:生而隐宮者,或男或女皆有之。這說明隐宮應該是個非蠶房之所,可能乃官奴官婢所居住之地。

可見‘隐宮’在後來各個朝代都有所争論。

再者,史記中也明确記載了趙高有一個女婿叫閻樂。既然有女兒,那說明他并非閹人?

但又有人提出,此女兒可能乃非親生之女。

總之,宦官趙高是否是閹人一事,我們後人确實是無法下定義。

但是趙高,可不是一些人眼裏只知道花言巧語的無用之人。

首先,他任中車府令,且行符玺令事,此等職位怎麽可能給一個只知道巧嘴滑舌之人當,你們莫不是太小看了咱們的始皇帝。

因為成為車士,必須需要身材高大、步履矯健、且車馬技藝娴熟者。更有最重要的一條:夠引八石強努,在馳騁中前後左右開弓。

而趙高,是中車府令,乃精英中的精英!

他吃苦耐勞,可以将秦始皇的任務出色的完成,如此數年幾乎不出差錯。因此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與看重……

畢竟,始皇他是那麽一位愛才寵才之人,歷史上那麽多皇帝做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可秦始皇卻完全沒有這樣做!

咳咳,說到這裏又激動了,還是先說回趙高啊……

趙高的書法造詣,可以說整個大秦朝除了李斯無人可以比拟!而秦朝極其重視這一長處!文字有多重要,想想我之前說的‘書同文’便應該能體會一二。

與趙高書法相媲美的,還有他的法學思維。可以說,他的書法都是研習律法而來。

衆所周知,秦朝是依法治國的朝代。但是當時諸子百家學說,其實并沒有分類得那麽清楚……之前我也提過,這都是後世之人根據我們歷朝歷代的特征來分門別類。

所以,秦始皇其實是并沒有特意針對哪個學說,他一直都是心胸寬闊能容人的帝王。

只是當時秦朝的治國需要以及他本人的治國理念,更傾向于法家。

因此,趙高受寵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天幕之上女子侃侃而談趙高身體是否殘缺以及他的才能,天幕之下秦始皇面無波動淡然處之。

他不像其他衆臣那般,在談及男子隐秘處時露出眉頭緊皺不忍聽聞的表情,反而唇角若有似無的輕勾向上。

真是大膽而有趣。

後世定然繁榮昌盛家家戶戶皆有餘糧,整個朝代的繁華才能養出這等與普通黔首甚至大部分貴族之女都不同的……膚色勝雪且精神不受遏制、更能夠侃侃而談擁有學識的女子之輩。

若是大秦朝也能這般長盛不衰……

-

趙高在獄中面色略回轉了一些。

雖然開頭令人不适,可後續講解也是在誇贊自己的能力。

“婦人倒也沒那般膚淺。”

他低聲言語,站在牢中細細思索。

他能走到這一地步,可不是那天幕之人短短數語就帶過。

其中艱辛苦楚、屈辱難平之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以秦始皇出巡,自是習慣于帶上趙高。而在他東巡時,蒙氏兄弟又在何處呢?

首先來說蒙恬,當時秦始皇東巡時間是公元前貳佰壹拾年,蒙恬一直鎮守在上郡,因此并不能伴駕。

當時的蒙恬可不是一人,身邊更有被秦始皇因故遣去的公子扶蘇!

而這一舉措,也讓許多朝臣以為公子扶蘇不再受始皇的重視,是被貶去邊關再也不會回朝的訊息。

也許,扶蘇心中也是這般所想,才會在趙高假傳旨意時不顧蒙恬勸解而毅然決然的自盡……

但是,當時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秦始皇他就想要鍛煉一下扶蘇。滿口的仁義道德并不能真正的解決民生問題,所以秦始皇就想讓扶蘇在邊關多學多看,不然為何非将他扔給蒙恬呢?這就是想要教誨于他!

只是可惜了秦始皇這一番嘔心瀝血的思量,毫無作用……

再說蒙毅,他乃文臣,怎麽沒有陪在秦始皇身邊呢?

其實,秦始皇身邊必帶蒙毅的,他對蒙氏兄弟的榮寵,無人敢與之抗争!

而蒙毅當時已經官晉為上卿,位之高,等同于丞相之職!

在第五次東巡之時,蒙毅自然也伴在身側,更是同乘一輛馬車,貼身而行。

可秦始皇病重之時,卻派了蒙毅去那會稽山禱告,未等他回歸,秦始皇便病重而去。

而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偏偏派出了蒙毅。

而又這麽巧,蒙毅離開後,秦始皇便逝世。

這也是很值得細品的地方……

總之,沒有了忠臣蒙毅伴在身側,後面的一切就不受控制的朝着趙高所策劃的未來而去。

秦始皇聽到這裏,只覺得有一股荒謬的感覺湧上心間。

這就是未來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秦朝的命運?

他确實動過要将扶蘇派去邊境跟着蒙恬打幾次仗的心思,讓他感受一下秦朝如今面臨的到底是什麽!

眼下是一片假意和平,四處卻皆是暗藏的火星。

無數的眼睛,都只等着他這個始皇帝一倒下……便會熊熊烈火如群獸猛撲而來!

扶蘇那以仁治國的思想,只适合太平盛世。

可他,不明白。

秦始皇迎風而站,冕旒微晃間,他垂眸看向自己的手……

手掌寬大骨節分明,掌心因習劍術布滿了繭。

可雖然手背皮膚依舊光滑,卻沒有了少年時期的緊致。

天下剛剛一統,還有那麽多需要做的事。時間卻像掌中沙,潺潺而流。

公子們都差強人意,唯一有所期待的扶蘇,卻又……

他眼睑緩緩閉上,迎着天幕之光,感受着靜谧的黑暗。

曾經有過的念頭更加的鮮明起來。

他需要……

更永久的生命。

長生、不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