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親迎
第004章 親迎
大周宣平二十八年,燕王裕十五年,其長子雲中君子冉,代父前往齊國迎娶新後。
——齊國——
齊在東海,其富饒遠勝于燕,先齊王圖強,使得齊國成為諸侯王霸主。
子冉帶着一衆使臣與燕國的聘禮來到了齊地,左右親從都為齊國的富饒所驚。
燕地在北,終年風沙不斷,土地貧瘠,邊境又時常遭受胡人擄掠,苦寒不已。
“齊國真正厲害的,是稷下學宮的設立。”從招待的館舍中走出,子冉回到馬背上向左右說道,“聚天下英才,為一國所用,一個智者,可抵一百個匹夫,那麽百個* 智者,便可匡扶天下。”
左右驚訝的看着恢複“理智”的公子冉,“小人記得,公子曾經去過齊國求學,是齊燕聯姻沒多久的時候。”
“學宮裏還有人與公子發生争執,仗着自己是齊國公子。”侍從又道,“而後公子從學宮回來就…”
子冉回頭看了一眼,“就瘋了是嗎?”
“公子。”侍從吓得連忙跳下馬伏地認罪。
子冉并沒有怪罪于他,“當個瘋子,有什麽不好嗎嗎。”眼神越漸陰暗,“想做什麽,就能做什麽。”
“還不會有人怪罪,”她突然失聲大笑,“反正她是瘋子,誰會和一個瘋子計較呢。”
侍從再次上馬,看到瘋癫狀态下的主人,竟覺得,如此模樣才是正常,“公子。”
“齊國公子啊…”子冉握着手中的缰繩笑止,嘴裏念叨着什麽,神色也忽然黯淡了下來,“馬上就要成為我的嫡母了。”
——臨淄——
燕國使者入齊,卻被攔在了齊國的臨淄城外,武士們出言不遜,并欲搜身。
一向驕縱的子冉舉起手中的馬鞭,對幾個靠上前來的武士動鞭抽笞。
即便是在比燕國更為強大的齊國境內,子冉也毫無顧忌,馬鞭抽得武士皮開肉綻,叫苦不疊。
城下的動靜引來了圍觀,對齊國于她的羞辱,子冉十分生氣,“燕國是周天子親封的諸侯國,我乃燕國公子,今日是來迎新後歸國,你們不但不派人接引,還将使者攔于城下,這就是齊國的待客之道嗎?”
“快去禀報大王。”士卒們驚慌道。
------------------------------------
臨淄城前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齊王宮內。
“相邦怎麽看,這位燕國長公子。”齊王舍問道齊國謀士田姜。
田姜答道:“燕國力弱,奉齊國為上國,他雖是燕國公子,但入齊卻不避鋒芒,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故作愚鈍,有藏拙之嫌,二,便是他本性如此。”
“豎子不足與謀。”齊王舍道,“他在燕國的事,寡人已有知曉,與今日所行無異,莽撞無知的很。”
“燕王裕為了提防齊國,竟想把江山社稷交給這樣的人。”齊王舍暗笑道,“即便太子興未能當上國君,對于燕國,寡人也勢在必得。”
田姜擡起頭,“公子冉自從齊國稷下學宮回到燕國便失了智,瘋病一直未愈,但燕王裕仍在他身側安排了不少賢臣輔佐,燕王裕勵精圖治十七載,力挽狂瀾于北燕,大王切不可輕視。”
“他都要死了,怕什麽。”齊王舍道,“十七年也只不過是□□了燕國,而他一心想傳位的長子…”
“王。”田姜擡眼,“公子冉年少之時,于稷下學宮鋒芒畢露,就連聰慧的姬蘅公主...”
“那已是過去。”齊王舍打斷道,他摸着長須,一臉陰險,“不過當時…他竟然沒有死,還真是命大。”
“一個好端端的人,怎麽會說瘋就瘋呢。”田姜仍然不放心道,“王,防人之心不可無。”
“寡人聽說是辛夫人之死,”齊王舍道,“王長子瘋。”
田姜沉默了片刻,“燕國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公子,因母喪而瘋,臣以為,大王還是需謹慎一些。”
齊王舍摸了摸長須,“這是自然。”
--------------------------------
齊王派出大臣出宮迎接,子冉帶着迎親隊伍進入了臨淄城,并進見了齊王舍,赴齊國宮宴。
“燕國親迎使子冉,見過大王。”子冉雖不願意,卻也還是向齊王舍行了君臣之禮。
齊王舍見到子冉後,雙目微驚,早在稷下學宮時,公子冉便有才貌雙絕的盛譽。
今日見了,就連作為國君的他都為之驚豔,“早有聞,燕公子貌美,今日得見,果真不假。”
齊王舍的誇贊,引來了子冉心中的一陣咒罵,“子冉代父迎親,恐誤吉時,還望大王通融。”
齊王舍便揮了揮手,沒有再與子冉過多的攀談,齊國謀臣田姜則在大殿一旁觀望,直至慶宴結束。
至黃昏,齊國的禮儀官将子冉帶進了齊國公主待嫁的宮室當中。
作為燕國的長公子,子冉身着喜服,代父迎親。
“公主,燕國的親迎使,是燕公子,雲中君子冉。”寺人提前小聲告知姬蘅。
聽到這個名字,姬蘅黯淡的雙目中忽然有了光亮,“雲中君。”
【“阿蘅,如果你不想變成你阿姊那樣,變成權力犧牲的工具,我可以娶你。”
“別開玩笑,你我都是女子,你要怎麽娶我呢。”
“你忘了,我現在是燕國公子的身份,等我回到燕國,我就禀明父王。”
“你…你我身處異國,這天下的紛争…”
“我不管這些,我一定會來的。”】
“當年大鬧稷下學宮,将整座學宮都攪得雞犬不寧的公子冉?”曾為伴讀的侍女驚道,“他怎麽會是親迎使。”
“想來的是公主身份尊貴,只有國君的公子,才夠資格擔任親迎使。”寺人說道。
“不過庶子而已,咱們公主可是王後所生,入燕是要做王後的。”由于當年在稷下學宮子冉的名聲極為不好,還曾刁難過姬蘅公主,侍女便很是不歡喜的說道。
“青荷。”姬蘅小聲呵止道。
“公主。”侍女青荷低下頭。
“去請親迎使雲中君入殿。”姬蘅與寺人吩咐道,“勿要失了禮節。”
“是。”
寺人出殿,将子冉請進了姬蘅公主的宮室。
厚重的殿門被人推開,光,通過門縫照進了昏暗的宮室內,子冉站在黃昏的斜陽下,看着幽暗的宮室,如同套在女子身上的枷鎖。
一層又一層的,将她們牢牢禁锢在此地。
這讓她想起了多年前在齊國求學時,與同窗們發生的争執,周公所定的禮法,對世間女子所形成的桎梏。
猶如這座冰冷的城牆,只有從外面打開,才能見到太陽。
當初齊國公子在課堂上為此争論,卻引來了衆多學子的反駁與斥責。
盡管在某些思想與學術上曾所有分歧,但此論,子冉卻站在了齊國公子一旁,也因為此,拉近了二人的關系,并互相知曉了對方的身份。
齊國一別,已有多年,當初她們都還年少,如今子冉已經及冠即将成家,而齊國公子恢複了公主的身份,将要遠嫁他國。
再度重逢,子冉卻是以昏禮六禮中的親迎使的身份與之相見。
讓她痛苦的是,迎親者是她,然娶親之人,卻并非。
“公子。”齊國的寺人見子冉遲遲沒有邁步,于是輕聲提醒道,“姬蘅公主請您入殿。”
子冉擡眼,猶豫的跨出了步伐,剛一踏入宮室,她便覺得一股寒意襲來。
随着深入殿中,她的心也逐漸變得緊張與不安,直至看到身着禮服,盛裝跪坐于銅鏡前的人時,她心中的忐忑便才消散。
“公主。”子冉向她行了禮。
姬蘅屏退殿中左右,仔細打量了子冉一眼,“我該稱呼公子,還是公主。”
子冉直起腰杆,看着已經完全脫離了稚氣的齊國公主,她知道姬蘅的話裏有話,“子冉歸國後不久,大王便将雲中賜給了我做封地。”
“雲中原是趙國的城池,國君将雲中賜與你做封地,看來是萬分器重。”姬蘅起身說道,并走到了子冉身前。
“公主今日即将入燕,一定要與子冉談論這些事嗎?”子冉問道,“說起來,子冉與公主,也是故人重逢。”
“子冉可是分外想念,當年在稷下學宮,與公主同席之時。”子冉又道,面對燕國未來的王後,她的嫡母,她竟然沒有絲毫的收斂輕浮的言語。
同為學宮學子的子冉與姬蘅曾為同窗,共處一室,同塌而眠。
“雲中君今是何身份,重提這些舊事,就不怕惹人非議?”姬蘅反問道。
“殿內又沒有旁人,我怕什麽。”子冉不以為然的說道,“還是說公主,這般迫不及待要做我燕國的王後,子冉的嫡母嗎?”
姬蘅變了眼色,她擡頭看着已經比自己還要高出許多的子冉,“你以為,是我想去燕國的嗎?”
“我不是你,我沒有選擇。”姬蘅向前走道,“既然命運如此安排,我又能如何呢。”
“或許公主還有一個選擇,擺在公主眼前的。”子冉轉過身,看着姬蘅孤寂的背影回道,“我。”
姬蘅的心,突然顫動了一下,随後回過頭,“雲中君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我即将成為你的嫡母。”
“我從來就不在乎這些。”子冉說道,“否則我為什麽要求他,讓我來到齊國。”
“因為我想見你。”子冉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