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這裏是山秀村73

第73章 這裏是山秀村73

昨兒個林将山提回來的蜂巢, 還沒有将蜂蜜擠壓出來,一大早兩個人就坐在院兒裏将蜂巢蜜用刀一個個割成小塊兒,墊了紗布擠壓。

金黃濃稠的蜂蜜便都過濾後流進了壇子裏, 裝了足足一壇子, 剩了一堆的蜂膠。

葉溪裝了一小罐兒起來,笑道:“這是補人的好東西, 橫豎這般多,便送些給我嫂嫂去, 她懷着身子呢。”

林将山嗯了一聲,“大舅哥的魚塘已經開始灌水了,要灌個兩天的,後天放魚苗我就去搭把手。”

葉溪聽了心裏也是高興的,大哥的日子好起來了, 若是魚塘能養好,入秋的時候便是白花花的銀錢, “雖是個辛苦的營生, 每日要割草喂魚, 還要守塘, 但只要開塘捉魚,是能掙一筆銀錢的,也不枉大哥那般辛苦。”

取好了蜂蜜, 葉溪是舍不得丢那堆蜂膠的, 便又認真的挑選出了裏面的雜質, 回竈房用爐子熬煮了起來,裏面摻了水, 擠壓成泥糊糊。

等表面浮起一層黃色蠟質,便用鐵勺取下來, 冷卻後就是沒有雜質的蜂蠟。

林将山靠了過來,問這用來做什麽。

“橫豎扔了也是可惜,我拿來做些抹臉的東西。”葉溪笑道。

他們山村農戶的小哥兒姑娘是舍不得花錢去買粉擦的,街上鋪子裏賣的那些柔嫩護膚的東西都要幾百文一盒,比銀子都貴。

用的是玫瑰汁子露,或是米粉裏摻了珍珠粉,杏仁粉裏加了名貴藥材,總之是個昂貴的物什。

葉溪是知道蜂膠也可以潤膚的,天幹物燥的時候拿出來潤潤嘴擦擦手也是好的,便将蜂膠提幹淨了,又往裏面加了些家裏用來煲湯存着的白芷,當歸,磨成了粉摻了進去。

天然的蠟質往手背上一抹就化開了,還挺滋潤的呢,葉溪小心的用盒子給放了起來,雖說他是個農戶小哥兒,但也是能愛愛美的。

林将山瞧見了,心裏暗暗打定主意,改日農閑了去山上遛一轉,若是能尋到些好東西,下回去鎮上的時候,就能給夫郎買罐胭脂擦粉回來,讓夫郎也高興高興。

林将山今日要去幫村裏的兩家翻地呢,春分至,地裏就更加春忙了,他和林将山兩個人今年置了新地,統共都才不到五畝,村裏人口多的人家戶,有的□□畝地呢,這靠着人是來不及翻完地的,聽了林将山耕地手藝好,翻的地又均勻又細碎,比請的耕地人都要幹活細致,于是今年山秀村有不少家都是請的他去的,工價也是和其他人收的一樣,因着春耕貴一些,一畝收六文錢。

葉溪将水囊袋子和汗巾都妥帖的放進了布袋子裏,又給專門放了幾張餅進去,是打了雞蛋攪着烙的餅。

林将山道:“晌午主家自是要管飯的。”

葉溪不肯拿出來,擔心道:“家裏的總歸是油水足一些,旁家做些什麽吃食就不知道了,你若是耕地累了也好拿出來填填肚子也是不礙事兒的。”

村裏若是請人來翻地割麥插秧,都是要管人的晌午飯,遇上大方的雇家還好,是願意給你吃白面或是摻些肉的,遇上些摳搜小氣的,人家就拿雜糧馍馍和鹹菜來打發你,你也是不好說什麽的。

葉溪自是不願意讓自家相公餓着肚子幹活,便還是往裏面放了幾張餅。

林将山收拾好了犁耙,便牽上牛出門去了,小鹿和羊兒巴巴的跟着牛到了院門,葉溪便将它們喚了回來,鍘了青草又往裏加了些青菜葉子喂它們。

羊兒自從立春後,羊奶便比冬季的足,葉溪便在奶多的時候每天擠上一回叫林将山拿到村兒裏去賣,一漏鬥兩文錢或是一碗三文錢,一天也是能賣上一兩斤肉錢的,念着它産奶不易,葉溪更是喂養的精細,青草是日日喂,裏面有時候還摻些黃豆。

上次聽人說喂豆粕更好,葉溪家裏是沒有豆粕的,那得拿了黃豆去榨了油,榨出的油渣才是豆粕,聽說喂了羊兒吃,毛色光亮不說,奶也足,還能少生病。

家裏是沒有種黃豆的,半袋子黃豆都是上回去集上買的,正好家裏沒菜油了,待會兒去村裏找人家買袋子豆子拿去榨成油回來吃。

葉溪又去将雞舍打開,将雞鴨放到了圈起來的空地上去啄草,又出門去割了一背簍青草喂了兔子,點了艾條将雞舍兔籠豬圈都熏了一遍,驅了蚊蟲,山裏的蚊蟲到了夏季就要多起來了,葉溪尋思着,是得在院兒裏多種些薄荷,香茅,驅蚊草了。

若是林将山要去林子裏,便叫他尋一尋香樟樹,若有小的便挪回來種在家門口或是院兒裏,也是能驅蚊的。

飼弄好家禽,葉溪便去将屋裏的被子拿出來敲打晾曬,又将床上墊着的谷草抽了出來。

鄉戶人家的床上都習慣在被絮下墊一層厚厚的谷草,一來是這樣躺着軟和些,二來是能保溫防潮,不好的就是容易生蟲子和變潮,得常拿出來曬曬。

葉溪将谷草攤在院兒裏曬開,思索着立夏以後去尋些席草回來,變成草席墊着更方便些。

忙活了半上午,林将山中午是不回來用飯的,葉溪便自個兒蒸了米飯,随意夾了一碟子鹹菜,院門兒前的空地上掐了一把灰灰菜炒着吃了。

洗碗出來的時候,遇見小鹿在用角頂着門框,葉溪摸了摸它毛茸茸的鹿角,“你莫不是要脫鹿茸了吧,晚上回來讓你阿爹給瞧瞧。”

葉溪早把它看成了自個兒孩子一般,它也是整日的圍着葉溪打轉。

家中料理妥當,葉溪便鎖了門兒去村裏找人買黃豆去了,他記得有幾戶人家是種了一兩畝豆子的。

尋了一盞茶的功夫,村裏的趙家哥嬷叫住了葉溪,“溪哥兒要買豆子?”

葉溪提着籃子笑道:“是嘞,趙哥嬷,家裏沒有油吃了,想着榨些豆油回去。”

趙哥嬷喚他進屋:“我家裏還剩了兩袋子,還能勻來賣你一些。”

“那真是太好了,便謝過趙哥嬷了。”

進了院兒,趙哥嬷家裏養了兩條狗,葉溪是有些怕的,趙哥嬷便叱了狗進屋子裏去躲着,莫吓了客人。

農家土狗通靈性,便夾着尾巴進屋了,葉溪這才提着籃子跟着進了柴房。

“二十斤夠麽?賣豆腐的瘸子叫我給他多留些嘞,哥嬷也是喜歡你,不然這黃豆近來可是不好買。”他家的黃豆顆粒大,又圓潤,裏面生蟲的少,做豆腐的都愛來買他家豆子。

葉溪點頭:“夠了夠了,家裏不僅着吃豆油,還摻了豬油一塊兒吃咧。”

趙哥嬷笑道:“你家是個日子好過的,吃上豬油了咧,村裏多少人家戶都舍不得熬豬油呢。”

葉溪便回答:“家裏相公出苦力沒有油葷是不行的,可不能虧待了他的嘴才是。”

“正是這個理兒,咱不吃不要緊,家裏漢子們可是要有油水的,若是人人都像溪哥兒你這般知曉明理就好了。”趙哥嬷提起這個就生氣。

葉溪知道的,趙哥嬷家裏的那個公婆年歲已近七十,是村裏數一數二長壽的,但也是出了名的不好相處,性格刁鑽潑辣不說,還極其摳門節儉,就是家裏多燒些柴火也是要罵人的。

趙哥嬷熬了三十餘載,如今都快當奶奶了,卻還是整日被公婆呵斥,這日子也是過的煩悶憋屈。

葉溪安慰了幾句,也不好多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旁人也是管不到頭上去的。

趙哥嬷嘆氣兒:“家裏豬油吃完了,我前日就熬了鍋豬油,你不知道,被我那天殺的公婆罵了半天,說我敗家不理錢財,竟貪嘴去了,真人菩薩,我可真是冤了去了,家裏的豬油我都是緊着給漢子們吃的,她也吃了不少,嘴裏沒味的時候她還悄悄去扒過豬油罐子偷偷拈上一塊兒在嘴裏呢,我又何時說過她,全然家裏沒了豬油都是我一個人偷吃了不成。”

葉溪知道趙哥嬷性格軟,好說話,也就是這般好脾氣才一直被公婆欺壓,若是換做了旁人,來個脾氣暴躁的,早就不知道跟她對着幹多少次了。

趙哥嬷也是想找個人兒說說話解解悶罷了,拉着葉溪唠了半晌,吐了一籮筐的煩心事,這才舍得放人走。

葉溪便将買豆子的錢數給了他,一共兩百文,用麻繩串起來的兩串,趙哥嬷細細點好後,放入袖子裏,“足的,待會兒公婆回來了,這還得交給她去,不然她又要罵嚷我偷家裏豆子賣去了。”

這般年紀卻還活的如此憋屈,連家裏管錢都還捏在公婆手裏,葉溪瞧了心裏也是酸楚。

從趙家走後,葉溪便提着黃豆去了榨油坊,遠遠的就聞到了豆油香味,村裏好些嬸嬸哥嬷都在這裏榨油呢。

葉溪問了價兒,一斤豆子要收三文錢的工錢,榨油本就是個苦力的繁瑣力氣活兒,得浸泡,炒制,碾磨,熱蒸,打餅,木樁擠壓,最後才能濾出豆油來。

這也是家家戶戶舍不得炒菜做飯放油的原因,實在是豆油稀貴,等到菜籽成熟後豆油的價格才會降下些來。

葉溪将豆子給油坊的人過了稱。

“夫郎的二十斤豆子品相好,是好豆子,出油比別家的高些,六七斤能出一斤來,估摸着能出三斤左右的豆油。”油坊的人說道。

葉溪心裏感激趙哥嬷給自己選的好豆子,畢竟這出油的斤數比他想的要高上半斤多,“行,那便麻煩了。”

葉溪給了工錢,便要到油坊外面去等着了,油坊裏都是赤身.露胳膊的壯漢,姑娘小哥兒這些是不能進去瞧的,只能在外面等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