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進京

第101章 進京

看到那些銀票, 趙寶珠倒是下了一跳。他哪裏見過這麽多錢?一時拿着滿滿一匣子銀票不知如何是好:“這是皇上賞的?怎麽無緣無故賞這麽多?” 趙寶珠拿着賞錢,倒像是拿着燙手山芋一般。

葉京華見他這幅模樣,好笑地勾了勾唇。自己往日裏給他的那些物什, 哪個換成金銀不比這一匣子銀票多?趙寶珠倒像是被這些銀票吓着了似的。

“皇上賞賜你我尋回了太子,這是大功一件,賞賜必定不止這些, 你且放心拿着吧。” 随即他順勢将自己的那一份也塞給趙寶珠, 在榻上坐下:“這你也替我收着。”

趙寶珠瞪圓了眼,抱着兩匣子銀票,慌張地看向葉京華:“這、這怎麽行呢?少爺——”

葉京華已躺在了榻上拿起閑書來看, 道:“有什麽不行?自古以來, 都是娘子管家。”

趙寶珠被鬧了個大紅臉, 嘟嘟囔囔好半天都沒說話, 嗔了葉京華一眼, 推了推他:“少爺給我這麽多錢,我又不會管, 少爺還是拿回去吧。”

葉京華将書蓋在了面上, 不予理會。

趙寶珠見他這裝聾作啞的模樣,一時氣急,将匣子丢開,低下頭去咬葉京華的肩膀, 卻也并不用力,小貓磨牙似得。

葉京華被他鬧得煩了,一擡手将趙寶珠摟在了懷裏, 一轉身将他箍着躺倒榻上, 腿也壓住:“陪我睡一會兒。”

趙寶珠臉一紅,一下子便不鬧了, 乖乖靠在了葉京華懷裏。

不久後,兩人的呼吸變得悠長起來,在狹窄的客棧裏,倒是一片歲月靜好。

·

有了通州守衛帶着騎兵開道,葉家的車隊一路上走得更順暢了。

随着元治帝得知消息,雖然壓着沒有在明面上宣揚,但地方一些消息靈通的官員多少看出了些端倪,一時路過州縣長官都是打起了十二萬分警惕,因皇帝發話要葉京華及其車隊速速歸京,這些官員也不敢行什麽宴請之事,只能提前把官道驿站等都打點妥當,以便葉家車隊能通行無阻,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京城。

出了蜀山,路就好走多了,因着各州心照不宣的配合,葉家車隊的行程被硬生生縮短了一倍,初春時,便抵達了京城。

太子進京這日,一大早南華門外便被宮中禁衛軍圍起來,閑雜人等被盡數清退。

現今,元治帝親自帶領一幹宮妃,皇子皇女,連帶着朝中文武百官,在南華門前站成一排。

京城已多年沒有這麽大的陣仗了,故而在場的禁衛軍以及百官都繃緊了面皮,生怕出什麽錯漏。站在最前端的元治帝更是眉頭緊鎖,滿面焦急得伸着頭望向道路盡頭,勉強保持着帝王威儀在沒有急得在原地走來走去。

在一衆期待的眼神下,辰時二刻,車隊在朝陽之下的輪廓緩緩出現在道路盡頭。

待馬車行至近前,元治帝根本等不及,一腳踢在旁邊夏內監的小腿上:“還不快去!”

可憐的夏內監一大把年紀了,一路小跑到了馬車面前。然而待簾子掀開,太子根本不用他扶,便自己跳下車了。

進京之前他換上了先前的舊衣,赤紅的衣袍上金龍自腰間盤桓于胸膛,腰系玉帶,頭戴東珠紫頂寶冠。他跳下馬車,擡起頭,面容剛毅,目光炯炯望向不遠處的皇帝。

元治帝心神巨震動,不禁放開了背在身後的雙手,上前了兩步。

“父皇——”

太子大步流星,走到元治帝面前,一下子跪在了地上,俯首道:“兒臣不孝!”

元治帝多麽剛強的一個人,聽到這句話,眼圈卻一下子就紅了。

他看着跪倒在自己腳邊的兒子,四年杳無音訊,他雖嘴上不願承認,多少個凄風苦雨的深夜,也曾暗自動搖,叩天問地,為何要收走他最愛的一個兒子,複又深思,不知他百年之後要如何跟早逝的亡妻交代。

元治帝閉了閉眼,到底按住了胸中洶湧的情緒,俯身将太子親手扶起:“瑱兒,快起來。”

他将人扶起來,擡頭細細打量這個比自己還高了小半個頭的兒子,發覺他黑了些,身形更加結實了,面上神采奕奕,既沒有缺胳膊少腿,也沒有沉疴纏身,還是四年前那個器宇軒昂的東宮太子。

元治帝心中思緒萬千,最終卻只是拍了拍兒子堅實的臂膀:“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 聲音中竟有絲微不可查的顫抖。

太子見父皇這般,也紅了眼圈,喉間滾了滾,聲音低啞:“兒臣不孝,讓父皇操心了。之前臣不慎摔傷了頭,四年來竟都糊塗着,是兒臣無能。”

元治帝聞言,思及兒子這次遭的罪,心裏愈發難受:“別說這些了,都是朕不好,無端端将你派到那種地方去,叫你如此涉陷。你若出了什麽事,朕百年後也無法同你母後交代。”

聽到這番話,在場的文武百官都是心頭一顫。自古以來,百官都忌諱直言皇帝之失,沒想到皇帝如今竟然直接就将這樣的話說出來了,還言及了先皇後……看來,皇帝到底是看重先皇後與太子殿下。

朝臣中人心浮動,太子聽了父皇這話,卻是心裏難受:“父皇言重了,為父皇效命,本是兒臣分內之事,不能為父皇分憂是兒臣之過。況且如今兒臣好好的,想必母後有在天之靈,也會體諒父皇的。”

元治帝點了點頭,道:“待回宮,還是要讓太醫給你好好看看。” 摔到頭可不是小事,且太子失憶整整四年之久,若留下什麽病根就不好了。

太子順從地應下。

到底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元治帝收斂了情緒,拉着太子回過身對衆人道:“如今瑱兒回歸,乃是先祖在天上保佑,待一切安排妥當,朕和太子便去北山陵一趟,好好祭奠一番先祖。”

衆官聞言,心下皆是一凜,這祭祖可不是小事。自古以來,都是有望大位,承擔着江山社稷的皇子才會被皇帝派去祭祖。要知道在太子失蹤的幾個念頭裏,年年祭祖都是皇帝親自去的,也沒讓寵愛的五皇子去。這會兒太子一回來,就要去祭祖,這便讓衆官心下都有了成算——這是讓他們将心思都收攏了,還是如同往常一般尊敬太子呢!

一時間,滿朝文武百官皆朝太子與元治帝跪拜了下去,齊稱:“臣等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太子看向百官,嘴邊啜着笑,目光掃過衆官,擡了擡手道:“諸位不必客氣,都起來吧。”

衆官這才起身,其中幾年來老老實實、未曾摻和進議儲之事的都神情坦蕩,有的還能向太子笑一笑,而那些暗地裏動了些手腳,有擁立五皇子傾向的官員就心虛多了,都低着頭不敢吭聲。

太子将衆官情态盡收眼底,面上倒是看不出喜惡,只是當目光落在雙眼通紅的曹尚書身上時,神情柔和了一瞬:“曹大人,好久不見。”

先皇後的親爹,太子的親外祖曹尚書此時已是激動得兩眼漲紅,見太子看過來,登時潸然淚下,看了他好一會兒才彎下腰,俯首行禮:

“老臣——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神色一動,露出幾分不忍之色,迎上去将曹尚書扶起來:“外祖不必多禮。” 他微蹙着眉,溫聲道:“是瑱兒不好,讓外祖擔心了。”

曹尚書喜極而泣,淚眼朦胧地看着這位外孫,面上老淚縱橫:“殿下、能見殿下平安歸來,老臣就算是當即死了,也能無憾,就算是到了地下,也能對小女有所交代啊——”

除卻元治帝,聽到太子回朝的消息,最高興的便要屬曹尚書了。

曹家說起來,也算是世代望族,可到了曹尚書這一代,因着他能力只能算是勉強夠格,雖是兢兢業業做官,元治帝對他卻遠稱不上是重用,眼見着有了要中落的跡象。還是後來曹皇後嫁給了彼時還是王爺的元治帝,後成了皇後,又生了李瑱這個有能力又受寵的嫡子,曹家才重回巅峰。

自曹皇後去世之後,曹家上下的榮辱便都系于太子一人身上了。

太子尚在時,曹尚書自認在朝中還能與葉家勉強抗衡,然而這幾年太子失蹤,葉家一脈在朝中如日中天,曹尚書眼看着卻一點辦法也無,幸而如今人找回來了。

曹尚書看着太子,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哭的說不出話來。太子也是神情沉痛,溫聲安撫,到底讓曹尚書的情緒平複下來,由曹濂扶到了一邊。

衆人見太子待曹家如此親近,一時心思浮動,不少人的目光都暗暗飄到了葉家頭上,特別是着重打量葉相的神情。可惜在百官之前,葉執倫姿态端肅,神情淡然,一絲情緒都不露,通身都是宰相的氣派,倒是襯得方才痛哭失聲的曹尚書有些輕浮。衆人從他身上看不出什麽,都悻悻地收回了目光。

見過朝臣後,太子轉過頭,看向衆宮妃,皇子皇女那一邊。

見太子看過來,站在宸貴妃身前的五皇子眼眸一亮,脆生道:“太子哥哥!”

當即撒丫子就要往太子面前跑,卻被身後的宸貴妃一把拉住。似是為了應景,宸貴妃今日穿了一身玫紅裙裝,紅裙繡白梅,襯得她通身肌膚如輕雪般晶瑩,面容豔麗無雙。

她拉住五皇子,輕聲細語道:“不許無禮。”

五皇子登時定住,一雙鳳眼巴巴地看向太子。

太子見狀失笑,向宸貴妃執晚輩禮:“問宸貴妃安。” 而後看向五皇子,朝弟弟招了招手:“瓒兒,過來吧。”

宸貴妃見狀,便放開了手。五皇子立即撒歡似得跑向了太子,一把抱住了哥哥的腰,擡起雙鳳眸眼巴巴地看着太子:“太子哥哥,我好想你。”

太子接住弟弟,神色變得柔和:“瓒兒長高了。”

五皇子驕傲地挺直了小身板:“我長高了許多了!”

太子大了這個最小的弟弟整整一輪,也算是看着他長大的,他和葉京華關系好,待李瓒也十分親近,幾乎說得上是長兄如父。眼見着男孩兒又蹿高了一節,已是個半大的少年了,可眼神還如以往一般懵懂清澈,不禁有些心疼地摸了摸弟弟的額角:

“這麽大了,還冒冒失失的。”

五皇子對太子回朝這件事是真心感到高興,嘟着嘴道:“太子哥哥不在,小舅舅也不理我,不就冒失了?”

太子聞言,微微一頓,很快想通其中的關竅,勾了勾唇,往五皇子背上輕輕拍了一下:“貧嘴。”

元治帝站在一旁,看着他們兄弟相處和睦,摸了摸下巴,很是欣慰地笑起來。

在場中人此刻最不開心應該就是宸貴妃了,但她自來是個有名的冷美人,面上神情淡淡也是尋常,故而也沒叫他人瞧出端倪來。

此刻,後頭的馬車也陸陸續續地跟着到了,趙寶珠一下馬車,便見到滿眼紫的紅的官袍,都是朝中一品、二品官員的服制,還有另一邊宮妃娘娘們金光閃閃的滿頭珠翠,登時心頭一緊,額上立刻泌出冷汗。

雖然想過太子回京陣仗會很大,可如今眼前的一切還是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趙寶珠一時非常緊張,葉京華似是察覺到了他的僵硬,下馬車後頓了頓,待趙寶珠跟上來,才領着他一同上前跟元治帝行禮:

“臣葉京華/趙寶珠,見過陛下——”

聽到他們的聲音,元治帝驀地轉過身,看見葉京華與趙寶珠之後雙眼驟然一亮,疾步上前,先是把葉京華扶了起來:

“慧卿!” 元治帝滿面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極其鄭重地說:“這件事,朕得好好謝你。”

葉京華此次将太子護送回京,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打點得十分妥帖。特別是他在尋回太子之後能夠立即差人快馬加鞭将信息送入京城,期間沒有引起任何騷亂,讓元治帝十分滿意。

葉京華低眉斂目,立即道:“此乃臣之本分,陛下不必言謝。”

元治帝十分滿意,虎目中光芒閃爍,眼中全是贊賞,大笑着贊道:“慧卿不愧為國之重臣!”

此言一出,在場的朝臣皆是一凜。要知道葉京華由科舉入仕不過一年,元治帝竟然就口稱他為’重臣’——其中的信任與器重可見一般。

衆人心驚的同時,方才還幸災樂禍地想看葉家笑話的幾人更是宛若被人甩了個耳光。看看面色泰然的葉相與宸貴妃,和元治帝站在一起的葉京華,以及面帶笑意的太子,他們登時覺得面上火辣辣的。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一家子和和美美的,全沒有他們這些’外人’揣測的餘地。

然而下一刻,他們眼見着元治帝放開了葉京華,忽然轉而扶起了在他身邊跪着的另一個官員。

該官員穿着藏青色仆雀官袍,身形清瘦,看起來年紀很輕,在看到元治帝時清秀的面龐上透着些掩飾得不太好的慌張,看起來是個方入官場的青瓜蛋子。

之間元治帝扶起來他,忽然朗聲大笑,挾着少年的雙臂高聲道:“趙寶珠!你可真是朕的福星啊——”

此言宛若石破天驚,砸在在場衆多官員頭上,諸位大人眼冒金星,幾乎要将眼球自眼眶中瞪出來,不可置信地看着站在衆人中央、有些不知所措的少年:

——這又是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