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授官
第102章 授官
趙寶珠此時沒工夫去留意周遭的人群, 他在元治帝的贊揚下緊張地幾乎有些站不住腳,結結巴巴道:
“陛、陛下謬贊了,這不過是臣、臣僥幸——”
太子在後頭看着, 覺得自己幾乎看見了少年的魂魄從哪蒸得通紅的臉上飄出來,若不是戴着烏紗帽,恐怕頭發都要飄起來了。
太子輕笑了一聲, 适時上前解圍:“寶珠确實是好福氣, 沒有他和京華,兒臣現今恐怕還糊塗着呢。” 而後,他看了眼滿面漲紅的趙寶珠, 知道他窘迫, 不着痕跡地将話題引開了些:“不止是寶珠, 趙家村的諸位鄉親都對兒臣十分友善, 這幾年, 若不是他們襄助,估計兒臣都不能這樣好好地站在父皇面前了。”
元治帝聞言, 感嘆道:“果然是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之處,民風如此質樸,倒也不怪能養出趙卿這般純直有福之人。”
趙寶珠接連着被太子、皇帝兩個地位最尊崇的皇族成員誇獎,簡直覺得自己似是踩在雲端一般, 不過就算到了這個時候,他也沒忘記禮數,俯下身朝兩人道:
“微臣代鄉親們謝過陛下, 謝過太子殿下——”
“哈哈哈哈, 好、好!”
元治帝龍心大慰,此刻是真的看高了趙寶珠一眼。他本是不信祥瑞之說的, 但趙寶珠先是幫他解決了葉京華這樁麻煩事,回次鄉竟然又找回了瑱兒,如此地恰到好處,實在讓他不得不生出了幾分迷信。就算沒有旁的,趙寶珠也定是個有福氣的,元治帝看着趙寶珠附下身,頭都快要埋到地上了,立下如此大功,卻依舊是幅萬分恭敬的模樣,心中萬分的滿意。
這等有福氣又能幹的孩子,還是得重用才是。元治帝暗暗想着,覺得自己先前給他扒拉的去處果然十分合适。
就在這時,張氏夫婦也從後面的馬車上下來了。
老夫婦哪裏見過這樣的大陣仗?一時面上滿是惶恐,可好歹還記得一路上趙寶珠反複叮囑的話。老兩口看向和他們鐵牛站在一起、穿着金光閃閃繡龍袍子的人——想必這就是皇帝了!
老兩口誠惶誠恐,互相攙扶着走到元治帝面前,就要跪下——
“草、草民拜見皇帝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然而他們話還沒說完,元治帝就一個跨步上前将兩人穩穩扶住,激動道:“兩位可是張氏夫婦?”
張氏夫婦準備好的腹稿一下子被打斷,愣了一下,點了點頭:“回、回皇上,是……”
元治帝登時面色一變,拱手朝兩人微微俯下身:“二位恩人,請受我一拜!”
此言一出,諸官員皆是一驚。
張氏夫婦更是驚訝地張大了嘴,看着一國之君、本朝天子朝他們兩個鄉野村民地下頭顱,老兩口被吓壞了,急忙去扶:
“皇上,皇上、這可使不得啊——”
元治帝卻是一臉肅穆:“二位是瑱兒的救命恩人,此等大恩若不相報,朕不就成了那背信棄義之徒?若是如此,朕又有何臉面統率萬民?今後二位就是朕的恩人,瑱兒的義父母。”
這番話聽得張氏夫婦完全愣住了,還沒等他們消化完其中含義,元治帝回過頭,虎目瞪向太子:“還不快滾過來拜見義父義母,朕教你的孝悌之禮都忘了嗎?”
太子雖是被罵了,臉上卻浮現出笑容,快步上前。夏內監眼疾手快地在他膝下放了兩個蒲團,太子雙膝下跪,結結實實地對着張氏夫婦跪拜下去:“瑱兒拜見義父、義母。瑱不孝,只能傾盡全力供養義父義母安度晚年,以報義父義母救命之恩。”
張氏夫婦聽到這番話,見這麽高大的兒子一下子跪倒在自己面前,眼淚潸然而下,心中因着往日見不着兒子而生出的傷心怨怼登時煙消雲散:
“好孩子,快起來,快起來。”
老兩口面上眼淚縱橫,伸出枯瘦的手顫顫巍巍地将太子扶起來,淚眼朦胧地看着兒子英俊的面龐:“殿下能有這份心,對我們就足夠了。我們夫妻福薄,膝下無子,這些年多虧了殿下,日子才過的好些——這也、也是殿下對我們夫婦有恩啊!”
這幾日他們倆也算是想明白,若’鐵牛’真是太子,那在趙家村的這幾年反倒是耽誤他了。這麽一個又孝順又能幹的好孩子,合該過上金尊玉貴的日子。
只要鐵牛過的好,他們便安心了。
太子聽了這番話,心下登時酸澀無比,看着老夫婦真摯慈愛的目光,一時紅了眼眶。
老夫婦如此澄澄愛子之心,即便在場心硬如鐵,城府深沉的五公九卿也不禁有所觸動,幾個心思敏感些的宮妃已經低頭拭起淚來,宸貴妃也不禁微微動容,摟緊了五皇子。
元治帝見狀,安撫似得拉起宸貴妃的手輕輕拍了拍,環顧四周,心下還是滿意的。
這場風波若是能成為一場君臣相宜,忠孝節義的佳話傳出去,便能免去許多事端。太子失蹤四年又驟然回京不是小事,未免那些個小人肆意揣測生出事端,還是一開始就将事情定性為好。抛開元治帝本身對趙家村的與張氏夫婦感官良好,就算是為了太子的名聲着想,以後還是得找塊兒好地方将張氏夫婦好好榮養才是。
元治帝一邊兒安撫寵妃,心中已開始盤算如何讓諸事以最快的速度回歸正軌。
太子離朝四年,朝局大變,若想讓權勢回歸東宮,不免有一番傷筋動骨。
此事需好好籌劃一番,也需有能人在旁輔佐。
元治帝見太子與張氏夫婦說得差不多了,向身旁的夏內監使了個眼神。夏內監立刻一點頭,急步上前,’唰’地一下從身後抽出張明黃色的聖旨來,略清了清嗓子,揚聲道:
“青州知府葉京華,無涯縣縣令趙寶珠,上前接旨——”
趙寶珠正被感動得眼淚汪汪呢,猛地被夏內監點了名,驟然一驚,趕緊跟葉京華一起跪在了地上。
夏內監胸膛起伏,深吸一口氣,用全場都能聽見的聲音道:
“青州知府葉京華,博學宏才,學貫經史,領青州知府之職,才通世務,屬文切實,陳善有據,複又護送太子回京,甚慎爾之,實賴股肱之任臣,擢遷為戶部清吏司少卿。”
“無涯縣縣令趙寶珠,剛正不阿,敢于人先,愛民如子,清鄉紳世族兼并盤剝之弊,其性之善,其行之良,堪稱國之良才,擢遷為吏部考功司員外郎。”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
甚至當着元治帝的面,周遭的群臣中都傳出了輕微的抽氣聲。
戶部少卿乃正四品,上邊兒就是左右侍郎和戶部尚書。吏部員外郎乃從五品,堪堪已經夠上了上朝聽政的資格線。
且那可是戶部’清吏司’的一司之長,總管天下各州縣的人口物産增減以及稅收之事,乃是不折不扣的實權衙門。吏部更不用說,自古以來便有’天官’之稱,考功司負責天下文官之績效考核,升遷任令,向來都是萬人争破頭的肥缺!
還有無涯縣?那又是什麽犄角旮旯的地方?
諸位大夫都被這道聖旨給完全搞蒙了。葉京華倒也罷了,他是葉相的麒麟兒,多年前便由皇帝欽定的儲君輔臣,如今太子回歸要将他提溜起來倒也是尋常。
可這趙寶珠又是何方神聖?
一個芝麻大點兒的縣官,怎麽就能忽然升了京官,還是這麽要緊的位置?!難不成就是為了他找着了太子?
諸位在官場沉浮幾十年的大人們不知多少年來頭一次碰到這麽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紛紛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得看向同樣一臉震驚的趙寶珠,目光犀利得幾乎能穿透趙寶珠的面皮——若這後生崽子這幅樣子是演出來的,那倒是真的不得了,不會是從什麽偏僻地方鑽出來的妖精吧!
百官之中,不知底細的人面上交替出現着震驚、狐疑、嫉妒、茫然等種種情緒。其中以吏部曹尚書反應最大,聖旨一出,他便一臉不可置信地轉頭瞪向趙寶珠,複又回頭看向一邊兒滿面笑容的元治帝,嘴唇微微動了動,似是想說什麽,可礙着當場大喜的氛圍還是閉上了嘴。
知道底細的,如曹濂等、常守洸等人神色則是異常複雜,心中有萬千思緒,卻又不敢露在面上,目光在葉京華、趙寶珠兩人身上轉來轉去。而站在最前端的葉相倒是面色如常,只是當聖旨宣告之時,眼睫微微一顫,目光極快地在跪在地上的少年身上一掃而過。
兩道聖旨念完,夏內監長舒一口氣,然而還未等兩人接旨,他又拿出另一封聖旨,高聲宣道:
“葉京華、趙寶珠尋回太子,護送入京,天歸紫薇,重鎮中宮,寬慰朕心,特此賞黃金萬兩,更賜宅院一座,桃木鑲玉美人榻一座,榆木梅蘭君子屏一扇,五彩琉璃盞兩鼎——”
夏內監洋洋灑灑念了一系列賞賜,足足有數十樣,這才堪堪停下來,滿是皺痕的面孔上笑得五官全都皺起,俯身朝兩人道:“兩位大人快接旨吧。”
趙寶珠已經快被吓暈過去了,整個人渾渾噩噩,連後來夏內監說出的那一連串賞賜都沒聽清,一時都不知道起身。員外郎可是五品的官兒,比當初将他派去青州的那個主事都還要高了!還有考功司……那是個什麽地方?
趙寶珠還不知在場的諸位公卿侯爵都在疑惑同樣一個問題,也沒意識到這是個多麽不得了的賜官,只是呆呆愣愣地想,少爺在戶部,他在吏部,也不知道隔得遠不遠。
幸而夏內監早有準備,兩、三個小太監一擁而上,将兩人扶起來。
葉京華從頭到尾神情十分得體,沒有露出一絲一毫的不妥之處,只是當聽到趙寶珠被派去吏部之時,眉頭微微一蹙,但擡起頭來時,又是一派鎮定泰然了:
“臣接旨。”
趙寶珠聽到他的聲音,這才一激靈清醒了過來,趕忙俯身道:“謝陛下隆恩——”
見兩人都接下了旨意,元治帝面上的笑意更深,見弟弟終于回升了京官,宸貴妃也是松了一口氣,只是有些疑惑地看了趙寶珠一眼。
元治帝走到兩人身前,看着一個神情淡然,一個還有些茫然的兩個臣子,笑着拍了拍兩人的肩膀:“你們兩個都是好的,今後都要好好磨砺才是啊!”
趙寶珠張了張嘴,神情立即整肅,趕忙躬身道:“臣遵旨,臣必不負皇上今日之恩——”
葉京華看了他一眼,神情緩和了幾分,俯首道:“臣亦然。”
元治帝看着他們兩個恭順的樣子,登時龍心大悅,撫掌大笑:“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