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救命

3   救命

◎你私藏情郎都不告訴我◎

王楚嫣的腦裏是短暫的空白。

驀然。

她只覺身體一輕,待回神時,已經後背抵牆,一襲月白色長襖幾乎貼在她臉上,那人的下颌觸及她的前額,溫熱卻紊亂的氣息吹拂而來。

她膽顫心驚地擡起頭,就見王昂雙手撐着牆,護在她身前。

這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快得讓她猝不及防。

所幸适才王昂出現在街的另一頭,往她疾奔而來。

擡眸之際,王楚嫣倏地有股奇異的感覺,似乎要被旋入他眼裏的漩渦——

那雙眸光激瀾澎湃,漸而又似煙雨缱绻,最後,凝固成幽寂的冰潭。

她眨了眨眼,神智漸趨清晰,紛雜的呼聲随之貫入耳中,她看見王昂面無表情地後退兩步,拂了拂廣袖,垂眸拱手。

"王娘子,失禮了。"

這人蕭蕭肅肅,清逸淡定,站在驚亂的人群之中宛如一輪超然于世的亘古朗月,尤為醒目。

方才真是驚險萬分。

須臾,小街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有些人心急火燎地打聽來龍去脈; 有些人慌不疊地幫忙,好幾位大漢在前方勒住馬,騎手亦是驚魂未定,連聲道謝并解釋因為路滑失控。

但也有人竊竊私語,不知好歹地嚼舌頭。

Advertisement

"那位就是住邸店的王姓舉子?"

"噢噢,好俊的人兒,怪不得王娘子要大獻殷勤呢!"

"你們瞧她,現在還癡愣楞地盯着人家。"

彼時王楚嫣的心跳稍有緩和,正想挪動身子,聞言,瞬即又僵住了。

王昂看向那些好事者,朝他們走近,沉聲道:"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天經地義。若不分是非說三道四,小心因果報應。"

言辭簡潔,铿锵有力。

那些人頓時噤若寒蟬,一來是民間普遍信佛信道,不免畏懼善惡報應; 再者是被這位俊雅文士的淩厲氣勢給怔住了。

随即,王昂收斂冷色,又對其他熱心人恭敬地道:"多謝各位相助,事情已了,大家且散去罷。"

眼見路人逐漸散開,王楚嫣忍着難以言說之情,竭力噙住眼裏的淚花,保持端莊地行了幾步。這些天她疲憊勞神,方才心又大起大落,還險些喪命,換作誰都難以鎮靜從容。

"王公子,多謝。" 她颦着蛾眉,聲音微顫。

王昂看了她一眼,不動聲色地走近,撿起那件落在地面的大氅。

"回去罷。" 繼而他緩緩往前走。

王楚嫣"唔"地應道,振作精神。

天又飄起細雪,一點點晶瑩的白色盈動在眼前,促使她目眶裏的清淚無息地淌落,她依舊能感覺到身後還有睽睽的衆目,心底再次蔓延着委屈與不甘。

步伐沉緩起來。

"王娘子,往前走。"

王昂回頭。

清俊的側顏棱角分明,堅毅之中透出幾許江南水墨般的柔和,白雪拂過他挺直的鼻梁,流連于他唇邊。

"嗯。" 王楚嫣暗自拭淚,默默地跟随他穿過繁華的坊市。

她不再關注四方投來的目光,而是将視線凝注于他如松如竹的背影,心靜後,萦繞于耳際的喧嚣逐漸消逝,她忽覺恍恍然的,像是穿行在悠長的夢境中,缤紛的紅塵驀然褪色,惟獨眼前的身影被雪花勾出瑩潔的光暈而越發明亮了。

不知不覺地行到邸店,王楚嫣松了一口氣。

花玖焦急守侯在前庭,一見是他們,小猴似的竄來并埋怨道:"公子為何不當心自己的身體?! 醫師叮囑你務必靜養,這才兩三天功夫!"

"阿玖,走吧。" 王昂的聲音略顯沙啞。

他無視其他人的關心,徑直往庭院走去。

王楚嫣默默尾随,行至通往閣樓踏道的那一刻——

眼前如松如竹的身影微微搖晃。

王公子?

她一下意識到,方才為了救她,王昂舍命奔跑定是心疾發作,硬撐到了現在。

"阿玖,快帶公子進屋,我去尋醫!" 王楚嫣又驚又懼,剛沉下的心又被揪起來。

"無妨,歇會兒就好。" 王昂阻止,背對着她,"我不想有外人打攪。"

語氣透出不容辯駁的威嚴。

王楚嫣旋即縮回手。她就是外人。

"阿玖扶公子回屋!" 花玖扶着王昂,瞧見他隐忍痛苦的模樣,心疼落淚。

王楚嫣怔怔地望着,直到他們上樓的身影即将隐沒在幽暗的拐角處,忽而,王昂低沉的聲音從虛空中傳來,"王娘子,謝謝。"

這一刻,她潸然淚下。

方才關于自己的委屈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人的愧疚與牽挂,本想為他送衣,反而讓他受累。

"王公子……"

她傷心嗚咽。

少頃,她倔強地擦幹眼淚,緩緩走去庭院中央,抱住那棵還未抽出枝葉的紫薇樹。

這是阿娘曾經親手栽下,每次跌到低谷時,王楚嫣就會倚着它深深地呼吸,神奇的是只稍一會兒便能心緒寧靜。

"王公子沒事就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她在心裏反複祈念,直到細長的呼吸與花木生息相連,因為,這般自然,無論歲月榮枯,四季更疊,終究是春去春又回。

一* 切都會好起來的。

.

翌日清晨,王楚嫣起身就趕去庭院,往閣樓張望,不過窗棂緊閉。

于是她先到竈房,與廚娘一道準備給王公子的膳食,此外,可憐的花玖也染上風寒,她囑咐合香給他們送藥去,配些京城風行的點心蜜餞,西川乳糖、霜蜂兒、綿枨金橘。

不久合香回來報告,面含憂色:"姑娘,王公子看着疲憊,不過似乎還好,倒是花玖,我聽他咳嗽得挺嚴重。"

"香兒,你快去趙家醫館請人過來。"

王楚嫣吩咐合香并陪她走往前庭,發現那裏非比尋常的熱鬧,便在後方駐足瞧看。

一衆鄰裏正在拜謝,門口也圍了不少人。

"昨日幸虧王公子路過,我家兩位小哥兒也在其中,那匹馬,就跌倒在他們玩耍的地方! 哎呦,我想來十分後怕,當時是要出人命的啊!" 對面孫羊正店的孫大娘攜着兩個年幼的兒子,正與王員外聊話。王孫兩家是老相識,一個開客棧,一個開酒樓,交往深厚,生意上彼此照應。

門童丁蘇也是親歷者,繪聲繪色地在旁描述,其他鄰裏你一言我一話的,什麽未蔔先知,仙人下凡,将王昂誇得神乎其神。

"王員外,王公子是救命恩人,我們想親自向他道謝!"

"王員外,這些薄禮還請他收下。"

王員外細細打量那些綢緞銀具等貴重之物,捋須笑道:"禮物我先代王公子收下,他正在修養中,不便見人,你們的心意我替他領了,定會轉達于他。" 說話的口氣好似與王昂很親近。

昨日之事不胫而走,當晚就傳到了王員外的耳裏。原本,王員外對王公子不太重視,覺得這位外鄉舉子從不錦衣玉食,定是囊中羞澀,哪知王公子背景深厚,且很可能金榜題名?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大宋商人的地位雖有所提升,但,雖富卻不貴,唯有仕途高。

哎呦哦,這下子,王員外對王公子刮目相看。如今科舉三年一回,王公子正好宿在邸店,王員外忽然想到一招,近水樓臺先得月,要來個比"金榜捉婿"更狠的,榜前捉婿! 若能給女兒尋個風華正茂的進士,那他老王家的祖墳冒青煙啦!

王楚嫣得知父親的心思,好說歹說讓他莫心急,來日方才,先讓王公子好生修養。

她最惦記的是王昂的病情。

彼時聽聞,玩耍的孩童與馬兒有關?

好巧。

她一邊思量,一邊往庭院走,瞥見那裏的幾頭小泥牛皆披上白裳,糯米團子似的可愛。

立春前一日,開封府就有将春牛送入宮中"鞭春"的習俗,百姓們也買泥捏紙貼的小土牛,飾彩幡雪柳,放在自家的圍欄裏。

王楚嫣走去撫摸它們,薄雪觸及溫暖的手心很快融化,她又擡頭看了看閣樓,随後幽思恍惚地轉望地面。

倏然,身邊多出一道影子。

"阿嫣,虧我們是好姐妹,你私藏情郎都不告訴我!"

"诶?若熙?"

王楚嫣被吓了一跳,看見孫若熙提着百疊裙猶似一朵紅霞飄近。

這位小美人是孫羊正店的二姑娘,年方十七,王楚嫣與她一同長大,情如姐妹。

孫若熙湊近巴掌大的瓜子臉,烏溜溜的圓眼睛轉了轉,嘟起櫻桃嘴。

"昨兒的事情我都聽說了,包括英雄救美!" 她神情好奇,卻故作哀傷,"正月以來我家酒樓忙,這些天沒能找你絮叨,姐姐倒好,如此要事,竟然瞞着我?!"

"瞎說什麽呢,小八卦!" 王楚嫣含羞瞪她一眼,見有家丁路過,用眼神示意她輕聲些。

孫若熙長得玲珑可愛,性情活潑,但略驕蠻,扯着王楚嫣的袖子開始撒嬌:"王公子住哪兒?別人拜謝不了,姐姐總能帶妹妹我瞧一眼?真的很俊麽?" 她踮起三寸金蓮,東張西望。

"見色起心,饞涎欲滴,哪有一點閨秀的樣子?"

彼時來者身材高挑,疏朗俊秀,且帶一股仙風道骨,若非外穿白貉袖,頭裹禦寒的印金梅花帕,能從衣裝看出是位小娘子,否則美得雌雄難辨。

"淺真你回來了?!" 王楚嫣驚喜地跳起。

孫若熙亦是笑逐顏開,一手抓着王楚嫣,一手挽住趙淺真:"我們姐妹三又聚一起了,你們害我日思夜想人憔悴!"

趙淺真抿唇暗笑,佯裝鄙夷地戳了戳孫姑娘的腦袋:"叽裏呱啦最煩人。" 看向王楚嫣時,她和顏悅色地道,"阿嫣,我爹這幾日在宮廷忙碌,有位帝姬病了,禦醫們忙得團團轉。我昨天剛回京,方才合香到醫館,我聽說是小兒,就自告奮勇來了。" 這位趙姑娘二十又二,從小随父習醫,最擅小兒與女子病。

"哪位帝姬病了啊?" 孫若熙探頭打聽。

"茂德帝姬。" 趙淺真瞥了她一眼。

"就是那位長得最美的帝姬?聽說官家準備将她下嫁給蔡太師的第五子。" 孫若熙立刻接道。

孫姑娘家的酒樓屬于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之一,在東城最為豪華,來往人士不乏貴官顯宦,消息靈通,她本人也對皇宮之事喜聞樂見。

"我們先走了。" 王楚嫣回到正事,"淺真,我帶你去見花玖,香兒說他一直咳嗽,你給看看嚴不嚴重?我才好放心。"

"花玖是誰?" 孫若熙好奇。

"王公子的書童。"

"我也要去! 是不是也能見到王公子?"

"見不着,花玖單住一間房。" 王楚嫣摸了摸嘟嘴委屈的孫若熙,"妹妹去我屋裏乖乖等着,我們那麽多人,會吓到小娃兒的。"

王楚嫣帶着趙淺真拾級而上,敲響花玖的房門。

吱呀,門開啓,卻是另一位。

王昂眉間萦繞幾分郁色,愣了愣:"你們這是?"

他身着白襕,發髻僅冠一枚青玉簪子,燕居素簡,更顯谪仙般的風韻。

"王公子?" 王楚嫣吃驚,旋即羞澀垂眸。

彼時蹑手蹑腳尾随在後的孫姑娘泥鳅似的,忽從王楚嫣的背後探出頭來。

"啊! 你就是王公子?"

花玖從屋內走來,見到門前站了好些秀美的姐姐,害羞地躲往王昂背後:"公子,發生什麽事了?"

【作者有話說】

* 王家客棧(久住王員外家),還有"孫羊正店"酒樓,"趙太丞醫館",皆源自[清明上河圖]。

* 春牛鞭春,引自[東京夢華錄]。

* 蔡太師?你肯定猜到了!

.

* 汴京有72家"正店",需經朝廷嚴格審批才能經營,正店可釀酒,需從朝廷購買酒曲,正店也提供美食餐飲,及其他特殊服務(大家懂的)。北宋京城最有名的樊樓,就是一家豪華正店。京城還有衆多"腳店",但腳店只能從官辦酒坊和正店買酒,再轉賣給客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