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葷素蜂糕 人活一口氣
第25章 葷素蜂糕 人活一口氣。
“好!我答應。”
沒讓梁翁等待太久, 史如意爽快應下了。
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羅娘子和梁翁公婆,看上去都不像那等市儈奸詐之人。
她心裏琢磨着梁翁會提什麽要求, 最多也不過是把那四季花點的方子要過去。
這花點實際做法并不難, 只是法子新奇, 一般人琢磨不出罷了。
便是真把這花點法子給了祥和齋也無妨……左不過結個善緣, 先搭上這層關系,日後就算史如意再來死皮賴臉地求, 梁翁也不好再趕人出去。
史如意的小算盤在心裏打得啪啪響。
見她上鈎,對面的梁翁咳嗽兩聲,借機按下嘴角的笑容。
“只有一事,先前我聽聞羅娘子說,梁翁手腳似乎不方便……”
史如意猶豫地望向梁翁, 若真要比試,她便要贏得堂堂正正, 欺負一個身子不好的老人家算是怎麽回事?
梁翁聽她這問話, 眉頭微舒, 心道這女娃娃倒不是個趁人之危的。
希望這回他沒看走眼。
當下轉過身,擺擺手, 一馬當先朝着廚房走去。
“小丫頭,這你無需多慮。
我老頭子雖然手腳不靈活了, 便只拿出當年七成功力,對付你一個女娃娃還是綽綽有餘。”
Advertisement
這一番話倒是說得硬氣, 是老一輩手藝人多年實力累積而成的自信。
史如意幼時在爺爺身邊學廚, 和那一群老師傅都處成了忘年交。
她聽這番話聽得親切,絲毫不惱,笑眯眯地跟着梁翁走進廚房。
“既然您都這麽說了, 如意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如果您老真的輸了,可不要怪我不敬長輩……也不能倚老賣老不認賬哦!”
梁翁從鼻孔裏哼一聲,沒理她,對後頭跟進來的羅娘子發話了。
“羅兒,你帶這小丫頭到你的位子上去。”
史如意左右打量,這祥和齋的後廚,倒比雲府的大廚房還要大些。
案臺上蒸屜碼得老高,一排排的竹匾裏擺着半成型的點心,角落堆着幾麻袋的米面粉和酒罐。
梁婆婆搬了小板凳進來,懷裏抱了只肥碩的貍花貓,正懶洋洋地伸着懶腰打哈欠。
梁婆婆笑眯眯地在板凳上坐了,拍着胸脯向史如意保證。
“那老婆子我啊,就坐着等好吃的了。
小如意你放一百個心,我這人最公正不過,如果老頭子敢賴賬,我第一個不饒他!”
羅娘子微笑着,帶史如意看過廚房裏的一應食材器具。
史如意一個個用心記下了。
梁翁等羅娘子給她介紹完了,才開口說比試的規矩。
一個時辰之內,梁翁和史如意同做一道點心,做完由在場的幾個人分吃,味道是好是歹,一試便知。
梁翁讓史如意來選想做的點心,選她自個兒拿手的即可。
只一條,不能是似那四季花點一般,做成花裏胡哨的。
梁翁是自信乃至于自負的,他做這傳統點心做了一輩子,沒有哪樣是他做不趁手的。
便讓讓這女娃娃又何妨?也好讓她輸得心服口服。
史如意原來心裏還打着鼓,一聽梁翁這話,卻瞬間安定下來。
單論做點心的手藝,她可能不及梁翁。但她腦子裏裝的,可是經過上千年歲月,不知多少大廚琢磨錘煉而成的方子。
史如意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外頭祥和齋裏擺的點心。
“嗯……
那便比這蜂糖糕罷。”
麻團需入油鍋炸至金黃,火候掌握極難掌握得當。栗子糕雖是上籠屜蒸熟搗爛來做,到底青黃幾層,顯不出點心的精致好看來。
只有這白蜂糕,長方白玉,切開來裏頭糕發如蜂窩,好吃又好看。
蜂糖糕分葷素兩種。
素者制作時多用白糖,色澤白潤,味道清香松軟,又稱為米面蜂糕,梁翁拿手的應當也是這種。
有珠玉在前,她只能另辟蹊徑。
史如意挑挑揀揀,棄了粳米粉,取粟米面和栗子面來。
先用細籮細細篩上幾遍,加入老面肥,慢吞吞拌和成肥面。
這時的面粉遠遠比不得後世精細,要把雜質統統篩掉,後面做出來的點心才會細膩。
但古人也有自個兒的愛用講究,比如這老面肥,發起面來,比一般的發酵粉都要醇香可口,不僅不會蓬松太過,還帶着一股原味食材的香。
她問了羅娘子,在櫃子裏尋着一大罐棗蜜。
毫不客氣地挖了一木勺出來,加入雞子、杏仁大小的豬油丁,攪勻後分幾次揉和進面裏。
最後形成的面糊,顏色如鵝黃凝脂,肥潤稀松。
因着做這蜂糖糕的經驗少,史如意特意放緩了揉面的速度,不圖快,只求穩。
本以為會被梁翁遠遠甩在後頭,等着面團發酵的功夫,史如意抹了一把汗,擡起頭來,驚奇地發現梁翁竟然比她慢了一步,現下還在揉面。
她皺眉觀察一陣,才發現羅娘子之前所言不虛。
梁翁的手指比常人的都要腫大,屈伸困難,動作僵硬不說,每一次揉面的動作似乎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氣。
身體條件受到限制,梁翁恍若未覺,面上的神色極為投入,一絲不茍。
千百次的重複,速度雖然慢,動作中卻透出格外的鄭重來。
這一刻,世界上仿佛只剩了梁翁,和他面前這碗白面。
像年邁的俠客重新握起寶劍,似那顫巍的讀書人,在病床上還要掙紮着提筆,哪怕寫下的字跡已經潦草到不成形。
在這場和歲月無聲的對抗之中,要認清事實,放棄并不困難。
但只要這一刻還在繼續揉面,只要他還是被需要着的,他身上就有一股不會被打倒的力量。
史如意心頭一顫,恍惚間意識到了自個兒的殘忍。
她在逼梁翁承認……承認他自個兒的老邁,承認他的不被需要,承認他努力奮鬥了一輩子的祥和齋江河日下的事實。
史如意想起上輩子,她早早學會了爺爺的拿手菜,在日複一日的融會貫通中超越了他。
高高興興地跑到爺爺面前炫耀。
爺爺當時的神情甚是複雜,似是欣慰又似是難過,他誇了她半天,微笑着喃喃自語,“我們史家後繼有人啊……”
轉身,脊背卻一下子彎了下去。
仿佛卸下了肩上的重擔,終于可以不用挺那麽直。
後來沒過多久,爺爺就病倒了。
史如意怔怔地看着梁翁,他揉面的身影和記憶中的爺爺不斷重合。
人活一口氣,這口氣不能散。
她那時候年輕,并不曉得這些。
時間一點一滴,碗中的面糊已經發酵完畢,表皮呈出細密的紋路。
史如意垂下眼簾,靜靜地給籠屜刷上一層油,往裏注入一層厚厚的稀面團,撒上少許青紅絲,并肥嫩粒大的杏仁,薄皮白肉的核桃碎。
青是青梅幹切成的細絲,紅是糖漬玫瑰的細片。
最後合上蓋子,竈中燃起旺火。
史如意往梁翁那兒掃了幾眼,見他終于也開始燒爐子了,便放下一半心來。
也不在旁邊守着,跑去和梁婆婆逗那貍花貓去了,惹得梁翁吹胡子瞪眼的。
……
一炷香燒過,開蓋時間到。
廚房中飄滿熱氣,梁翁早已掐着時辰,把自己的米面蜂糕端出來了。
因上了油,蜂糕呈有光澤的乳白色,上頭蜂眼又大又勻稱。冷卻後切塊,表皮平滑光潔,中間夾了糖桂花,一看便知其香甜可口。
總算功力還在,沒丢人。
梁翁頗為自得地點頭,對自個兒做的這道蜂糖糕很是滿意。
史如意故意沉迷逗貓,誤了時辰。
她看到梁翁動作,這才作出恍然大悟的樣子,飛撲過去,大呼小叫的,把自己的蒸籠也端出來。
比試還敢三心二意,去逗貓!
這小丫頭能做的好點心才怪了……果然還是年紀小,愛頑。
梁翁冷哼一聲,差點沒出聲教訓史如意,好不容易才把話憋了回去。
羅娘子和梁婆婆對視一眼,悄悄搖搖頭。
再看史如意做的那碟子玉面蜂糕,表面光潤,雖紅綠搭配,別有一番趣味,那蜂眼忽大忽小,卻明顯蒸得不如梁翁的好了。
送入口中,味道卻是意外地好。
果幹甜美,糕身松軟柔滑。
因着核桃仁剝皮未淨,甘中又帶了點微澀,滋味分出幾個層次來回,美味異常。
羅娘子和梁婆婆各抱了一個碟子,面面相觑,竟犯起了難,一時拿不定主意來。
梁翁看她們如此情狀,臉上頓時現出狐疑的神色。
史如意也伸手,從盤中拈起一塊梁翁做的糕點,閉上眼細細品嘗。
這米面蜂糕色如白玉,豐盈飽滿。
梁翁做的雖是淨素,并不用像她一樣用脂油丁,味道卻也甘旨柔涓,柔軟韌糯,暗含桂花香味,嚼起來半點不顯幹澀。
不至于像馬拉糕松軟到入口無物,也不似雞蛋糕腴而厚膩的滞喉。
略嚼兩下,便如暖流順喉入腹,是恰到好處的正正好。
史如意咽下嘴裏的米面蜂糕,微笑着睜開眼。
卻不去嘗自己做的那份,而是轉向梁翁,心悅誠服地道。
“我輸了。
今日如意嘗到梁翁的手藝,才明白這祥和齋的名氣果然不虛。
之前,是如意有眼不識泰山。”
梁翁得了她這幾句評價,頓時收起滿腹的狐疑,揚起一邊眉毛瞅她,嘴角都得意地翹起來。
“小丫頭,姜還是老的辣。
你雖有幾分手藝,要跟我比試,還差遠了點。
單單是這廚藝心性,就還有得你磨啊。”
羅娘子欲言又止,梁婆婆更是瞪大眼睛,憋得面頰通紅。
她正要開口,卻被史如意搶了先。
史如意笑眯眯地塞了半塊蜂糕到梁婆婆嘴裏,朝梁翁誠懇點頭,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
“那按之前我們的賭約,我願賭服輸,答應您一個要求……
不知梁翁有什麽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