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羊肉小籠包 安陽小富婆
第32章 羊肉小籠包 安陽小富婆。
羅娘子牽了史如意的手, 興致勃勃地帶她來前頭店面探看。
幾日不見,這鋪子卻已上上下下變了個樣。
支摘窗朝外支開,冬季的暖日從外頭斜進來, 望着便覺光明亮敞。
門前挂一個燈籠, 上頭剪紙紅底, 貼的“祥和如意”四個字。
牆面刷成了淺白, 左邊檀木色的架板嵌着牆列成幾排,最頂上擺一只插了臘梅的陶瓶, 由白到黑棕,點綴幾點沁潤的紅,深深淺淺的顏色堆疊幾層,煞是好看。
下面幾排擱着圓形竹匾,裏頭裝的花點, 不用慣常的油紙托,或選素瓷碟子, 或摘了嫩綠的葉片來盛着。
遠看, 還當是漂浮水面的一朵朵小荷。
右邊設了兩張小桌, 桌上備了茶具,供客人稍事歇息, 品嘗點心之用。
牆上挂一幅貍貓鑽花叢的宣紙畫,史如意走近一看, 發現落款“花花”兩個大字,還按了紅色的爪印。
羅娘子看她駐足, 忍俊不禁, 解釋道:“是婆婆畫的。”
畫完和公公吵了幾架,一定要挂到前廳牆上來。
羅娘子看着,覺着這畫倒給鋪子添了幾分活潑的生趣, 便悄無聲息地站到了她婆婆那一邊。
史如意在店裏踱了幾圈,有些不可置信。
她只是和羅娘子就屋子擺設比劃了幾次,沒成想她特地請了工匠來,每日賣完點心,就閉門修繕。
未料僅三五日的功夫,羅娘子便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處處都顯出巧思雅致來。
Advertisement
史如意感動地握住羅娘子的手,“從前讓羅姐兒進大廚房,真是太委屈你了。”
各人禀賦不同,明明是做掌櫃的料,卻回後廚當點心師傅,和竈臺互相折磨了這麽久,想來也是令人唏噓。
又說,“日後羅姐兒別進後廚了,這鋪面可半點離不開你。”便放過那些石磨蒸鍋罷。
羅娘子板起臉瞪她一眼,到底沒忍住,“撲哧”一下笑出來。
“現下廚房有如意你和公公管着了,我進去做什麽?”
難不成進去獻醜麽。
羅娘子環顧四周,手指頗為眷戀地從木桌上撫過。
她實際上并不愛做點心,這前堂一櫃一椅,才是她的天地。迎來送往,實惠讓利,人情周到,都得了梁婆婆的真傳。
之前把自個兒逼急了,日日關在大廚房苦練,關了幾年也沒練出什麽名堂來。
有時候羅娘子想,是不是老天爺也聽見她心頭的絕望,才遣了如意來?
看着那麽小的一個女娃娃,卻救活了整個祥和齋……甚至救活了公公和她。
如今的祥和齋,四面都寬敞,她的心也是亮堂的。
羅娘子做事這般可靠,史如意把心收回肚子裏,高高興興地當起了“甩手師傅”。
點心鋪子的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
雖說是“限量限購”,有些熟客腆着求上門,說家中親朋來訪,正愁這點心呢……也不好直接把人趕出去不是?
忙不過來時,香菱也會跟來幫忙。
香菱做點心的手藝和羅娘子差不多,但生火上蒸籠這些卻是在大廚房做慣的,幹起活來利索極了。
她在村頭鄉下長大,是個自來熟的,很快便和祥和齋幾人打成一片。尤其是花花,尾巴都快被她撸禿了,見到香菱,喵都不喵一聲,翻牆就跑。
月末算賬本時,羅娘子往她懷裏也塞了張銀票。
香菱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史如意托了腮,逗她,“你便收了罷,現下鋪子賺錢呢。”
史如意這話不假,雖說商賈身份輕賤,但這幫人也是最富得流油不過。
羅娘子算術極佳,把賬本攤給史如意看了,上頭字跡秀麗工整,每筆進出賬都清楚明白。
她們這花點走的都是高端路線,一竹盒子點心賣二百四十文,上下兩層,攏共八個。每日限量賣掉二十份,那就是四貫多錢。
就算刨去開店成本,這一月下來,也有差不多百兩進賬……
發了,發了!
史如意捧着賬本,樂得合不攏嘴,十足十的一個小財迷。
羅娘子要把屬于史如意的那份銀兩給她時,史如意卻擺擺手,拒絕了。
“鋪子如今剛起步,日後需要用到的銀兩還多着呢。
索性如意和娘親現下也無甚太大支出,我的那份,羅姐兒便先一同替我收着吧。”
羅娘子怔了怔,不同意。
“如意你信得過姐兒,我心裏高興……
但這銀兩,畢竟還是握在自個兒手裏才趁手。”
她另有一層顧慮沒說,這父母兄弟,幹起活來總能往一處使力。當情中摻了錢的銅臭味,好好的人心卻也能變禽獸,為了幾兩銀子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數。
史如意只得把家中遭過賊的事情與她說了。
“這賊人是誰,如意至今未有頭緒……
白日頭家中無人,銀票就算鎖在箱子裏也不能讓人放心啊。”
羅娘子這才點點頭,接過那張銀票。
“那我另起個賬本,替你記着,你們娘倆若是有需要,随時來找我拿。”
史如意笑着應了,羅娘子轉頭,又從匣子裏摸了個荷包過來,遞給她,眼裏滿是關心。
“這裏頭裝着五兩碎銀子,拿回去用。
……之前也未聽你提起,如意你們家遭了賊,平日吃穿可緊張了?”
心頭暗怪自個兒疏忽,羅娘子自得知如意自小沒了爹,娘親一個人拉扯她長大,便總對她有一分格外的憐愛在。
史如意搖搖頭,雖然她娘溫媽媽的積蓄都被洗劫了,但有太太曾氏貼補銀子下來,加上她賣點心,零零總總賺的也不少。
真算起來,她們娘倆并不缺錢,反而比從前還要寬裕許多。
現下每月又多了祥和齋這筆進賬,她身家劇增,都快成安陽小富婆了,
羅娘子知曉史如意不是那等随便逞能的,放下一半心來,低聲道:“這官人府邸森嚴,不是外頭小賊敢進的,我估計這賊多半就是府裏的人。
這賊人既然盯上你們家,有一便有二,不如你們娘倆故作高調些,也好引蛇出洞……”
史如意認為羅娘子的話有道理,但是要高調,往哪高調去?
她親娘溫媽媽性子最溫吞和善不過,要她去其他婆子面前吹牛,莫說溫媽媽做不出來,史如意自個兒想想,都打了個哆嗦,覺着這場景詭異得很。
難不成真要她學杏果,買上兩身新衣裳,成日裏滿院子地晃蕩?要是高調太過,入了太太曾氏的耳朵怎麽辦。
怎麽恰到好處地“露財”,也是個難題。
前些日子下了兩場大雪,這幾日,倒是日日天氣晴好。
雪後初霁,照得人渾身暖洋洋的。
史如意在梁翁那學了揉面團的絕活,今個兒早膳,打算給二少爺雲佑露一手。
她想起上回送到院子裏去的羊舌簽和奶皮子,也不知雲佑吃得好不好。
自從大少爺雲璋寫信回來,說歸家要考校弟弟功課,這些日子,雲佑自覺跟着西席念書習字,不敢有絲毫懈怠。
史如意學點心、整鋪子,自個兒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論起來,二人确實有好久未見了。
……還怪想念的。
史如意選了稍帶些肥的羊肉,和香蔥姜片一塊兒,剁得細碎打勻。
生火,下油鍋,先熱醬汁,再往鍋中倒入一半的肉餡。
這還是史如意上輩子,從一個專做面點的老師傅那兒學來的,那師傅和她爺爺是多年的交情了,不然也不會舍得将自個兒的秘方告人。
這湯汁小籠包,精華全在裏頭那一口熱乎的肉汁。
如果這肉餡不炒,小籠包蒸出來便沒有那股子香味。如果全部炒熟,蒸出來餡是散的,成不了凝實的一團,美味也少了一半。
用溫水和面,左手轉動面團,右手手掌揉面。
有梁翁這位嚴師在旁鞭策,史如意如今揉面團的動作已經很熟練了,她就算閉着眼睛不看,都能感覺出手下面團的狀态來。
羊肉小籠包新鮮出爐,香噴噴,熱乎乎,一個個小巧玲珑,剛夠一口的量。
小籠包上頭捏了幾個花褶,舉起底下肚子一看,裏頭的肉汁滲出來,把松軟的面皮染成了褐醬色。
晶瑩透黃,薄而不破,露出一點油脂的豐潤,是故意勾着人去嘗吶。
史如意用兩根手指捏了一個小籠包,小口吹着氣。
先在包上咬出一個“小天窗”,把湯汁吸出來,吹涼了面皮,一口送到嘴裏,越嚼越香,回味無窮。
吃這小籠包極容易燙到舌頭,但即使被燙了也還是愛吃。
其實要史如意自個兒來說,這湯汁小籠包,她還是最愛那肥美的豬肉餡的,豬肉相比羊肉,肉質更柔軟,湯汁更鮮香。
只是此時人大多認為豬是“污穢之肉”,只有底下老百姓才吃。
士大夫之流自诩清貴,都偏愛牛羊,對于豬肉做的吃食,是萬萬不願碰的。
做完小籠包,順手做一碗姜撞奶。
将水牛乳煮沸,趁熱倒入裝了姜汁的瓷碗之中,不到片刻便凝結了。
動作要快,手不能猶豫耽擱,牛乳與姜汁在一瞬間完美融合,才體現出這“撞”字的奧妙來。
味道香醇,甜中帶了一絲姜汁的微辣,冬日裏食用,最是暖胃不過。
自從史如意開始管二少爺雲佑的吃食,寶源和紫煙得她囑咐,每日清晨都趕了車,去郊外農戶家進了新鮮的水牛乳回來。
這時候的人早膳都慣用白粥送小菜,腸胃是清淡了,營養卻跟不上。少年人正是長身子的年紀,多用肉蛋奶才是正經。
她每日變着花樣給雲佑做肉和蛋,這牛乳卻都是會固定來上一碗的。
好在雲佑也都配合,她這般說,他便這般聽了。
反正史如意對吃食總有自個兒的一套理論,也不知是她都是從哪聽來的,說起來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雲佑仰頭,乖乖地喝盡那碗牛乳,喉結上下滾動,緋紅的唇瓣邊染了點亮色,在日光下直晃人眼。
史如意也忘記了自個兒那時在想什麽,只記得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甚至沒拿巾帕,食指微曲,在雲佑的唇角勾了一下。
雲佑頓一頓,不可置信地放下瓷碗,擡眼看她。
“……”
于是史如意也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