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學校

歷朝歷代的女子,無論是出生在普通百姓家,還是商戶士族,甚至是皇族,牙牙學語時便有人開始教導,日後要如何如何的相夫教子。

還要學習那所謂的三從四德。

正兒八經搞學問的是少之又少。

不是沒有學四書五經的,有條件的富裕人家會請夫子上門教導,但除了這些,還要請婆子教導日後如何操持府中內務。

女子想要像男子那般嶄露才華,那便是無稽之談了。

縱使是有女子傳出才情,百姓津津樂道之後便一笑了之。

富裕人家尚且如此,那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想上學就是癡心妄想了。

不說人家願不願意去上學,就說那些酸腐的讀書人,稍微有點學問就滿滿的優越感,他們又怎麽能同意讓女子來沾染?

若是女子都來讀書了,那誰去相夫教子?

更何況,女子又不能考科舉,不能入朝為官。

女子的學識再好,頂了天是能嫁個門戶高一點的人家。

藍桉不忍打擊他的積極性,但這都是要面臨的問題,不得不提醒。

不比之前的那些造紙術或者印刷術,前者讓時代進步,可女子上學堂,這是改革,一個時代的改革。

如果普通人想要搞這一場改革,若是成功,那便名留青史,若是失敗,下場就是人頭落地。

幸好楚秋澤有個男神的身份,還有這攝政王替他背書,要不然還真不敢這麽弄。

楚秋澤聽了藍桉的建議,若有所思。

Advertisement

其實這些問題他都想過,可是他接受不了女性一輩子就圍着老公孩子打轉,她們應該有自己的天地的。

就看現代來說,無數傑出的女性,那是多少男人都比不上的。

他總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嘛!

話說到這裏,藍桉見他鐵了心,也就不再阻攔,心裏想着辦法替他掃清阻礙。

吩咐了付言傑去辦事情,藍桉也沒耽擱,當即修書一封,發往皇宮。

以前的政務都交給了太子,但此次事關重大,藍桉的奏折是遞給皇帝的。

只要拿到聖旨,就算百姓有所不滿,也不敢再鬧事。

可這聖旨也不是這麽好拿的。

皇帝年邁,但坐了二十多年的皇位,也不是傻的,他清楚這場變革帶來的是什麽。

可是利益與風險永遠并存,他勵精圖治半生,不太願意在年老時搞這麽件大事情。

若是失敗了,他這明君便在史書上留下了污點。

不過,藍桉盡管沒拿到想要的結果,但他收到的書信,字裏行間表示的都是默認。

意料之中。

只要不是反對,藍桉便敢讓楚秋澤放手一搏。

學校的地址已經選好了,城中東南西北各一處,方便學子上下學。

現在已經開始在裝修了。

至于資金,就是當初藍桉要給楚秋澤的那一疊銀票。

原本楚天澤是讓藍桉換成黃金的,但楚天澤聽了弟弟的意見,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

窮什麽都不能窮教育嘛。

特別是他見識了這裏一百個人裏面都不一定挑得出一個會讀書寫字的情況之後。

而且他知道弟弟現在需要大量的感恩值,于情于理,他都不可能拒絕弟弟的要求。

至于藍桉,又是一陣無奈,這算什麽?錢又沒送出去,并且又欠了一筆人情債。

債多不壓身嗎?這還怎麽還?

楚秋澤聽了,笑了笑,他原本就沒在意過這筆錢,只是現在剛好需要了而已。

他媚眼如絲,一瞬不瞬的盯着藍桉:“拿什麽還我人情啊?讓我想一想。”

“用你的一生來償還,好不好?”

如此直白又大膽。

藍桉紅着耳根子,說不出一個好字,也說不出不好。

楚秋澤現在是見好就收,這古代人含蓄,他就陪着人含蓄,等追到手再浪不就行了。

校址和資金都解決了,那就要進行下一步了。

關于教材修改這一方面的,藍桉請了當朝大儒,也是聖上當年的太傅,告老還鄉之後便在這如鏡城養老。

老太傅一生都在研究學問,原本是不同意參與進來的,生怕晚節不保。

可楚秋澤是個聰明人,既然你喜歡研究學問,那我就給你想要的。

這時空沒有唐詩宋詞,自然也就沒有李白杜甫李清照。

楚秋澤就送了人家幾本詩詞集錦就搞定了,還許諾了教材修訂好之後再送他幾本。

老太傅只看了李白詩選的第一首詩便驚為天人,待他把所有詩詞讀完之後,毫不猶豫的收拾東西跟他走了。

甚至在之後得知李清照是女子之後就将其奉若女神,每日都要看着李清照詞選中的畫像出神。

這下好了,讓女子上學堂的事情也搞定了。

啧啧啧,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啊,楚秋澤感慨。

感謝李杜cp和李清照小姐姐。

這些詩詞,藍桉在楚秋澤送詩詞之前便讀過了,确實驚為天人。

身為皇子,即使是不受寵,但學問自然是不差的。

所以,藍桉現在不光是好奇楚秋澤那個世界的各種高科技,還對學問好奇起來了。

楚秋澤了解之後是激動的,他巴不得藍桉多學點呢。

如果藍桉日後願意跟他去現代生活,那現代的知識是肯定要學的,不至于走出去像個文盲嘛。

所以在修訂教材的時候,楚秋澤便帶上了藍桉。

教材修訂,楚秋澤的意思就是結合現代小學課本,順便讓藍桉從簡單的學起。

老太傅雖年老,但接受新鮮事物卻很快,看到那些現代課本,又是連連驚嘆。

遣詞造句簡單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比起晦澀拗口的四書五經,這些知識實在是太适合啓蒙了。

兩人一拍即合,僅僅用了五天便把大瀚第一代語文課本修訂出來了。

至于數學,楚秋澤準備親自操刀。

這古代不叫數學,叫算學,不說百姓了,就連學子都覺得艱難晦澀。

原本三加五除二就能說明白的問題,硬是要列舉滿滿的一篇,光是要讀懂題目就很難了。

就連楚秋澤讀着這些題目都一個頭兩個大,最後還是求助了老太傅和藍桉給他用白話形容一遍。

他要做的就是化難為易,把題目簡單化,用白話去描述題目,然後再把阿拉伯數字帶入其中。

除了阿拉伯數字,那就是只是加減乘除了,難度再高一點什麽幾何,方程式,現在就不考慮。

加減法,楚秋澤基本上只用了幼兒園的水平,直接列算式,什麽個位不夠向十位借之類的。

老太傅覺得自己最近的認知在無限次刷新。

他沒想過算學還可以這麽做的,雖然這阿拉伯數字寫起來彎彎繞繞的,根本不像文字,卻更容易讓百姓認識。

無形之中就降低了普及的難度。

不過這只是對百姓而言,這麽簡單的東西對他這麽個研究了一輩子學問的人來說就是皮毛了。

見過唐詩宋詞這等高能,這數學卻有些不起眼了。

可是當他在看到九九乘法表之後,差點激動到暈厥。

若是人人都能把這朗朗上口的口訣背熟,那那那......

“老先生,別激動。”楚秋澤無奈的笑笑,生怕這老太傅昏過去。

事實上,乘法表在古代就有雛形了。

例如論語中的:冠者六七人,童子五六人。

他這麽一說,老太傅就恍然大悟了,像是《荀子》,《淮南子》等書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等句子。

只是從來都無人将此歸納起來。

這九九乘法,真當乃是神奇。

原本這一版的教材都是用于‘小學’的,僅用于啓蒙,需要考科舉的還是要上傳統書院。

但經過藍桉和老太傅的深思熟慮之後,這一版同樣用于書院,讓盈盈學子們都蒙受福音。

學校已經裝修好了,每所學校大約都能容納八百至一千名學生。

這朝代始終男女有別,為了避免麻煩,留了一所只招女生,也就是現代的女子學校了。

修訂過的教材也讓藍桉加急印刷了,第一批已經出廠了。

招老師的事情,付言傑也辦妥當了。

總共招了十二名老師,全都是秀才,因為要招女學生的原因,還特意招了四個有學識的女老師。

那四個女老師都是有經驗的,之前都在大戶人家給閨中小姐做夫子的。

在上崗前,楚秋澤和老太傅先給老師們進行了培訓,培訓合格才能上崗。

楚秋澤之前還在擔心,他以後要是不在這裏了,萬一課本中有老師不會的怎麽辦,幸好還有老太傅。

老太傅跟他一起修訂的教材,自然是把知識吃透了的。

給老師們培訓起來也算是游刃有餘。

一切準備就緒。

現在就剩招生了。

這裏已經到了秋末冬初的季節了,農忙時節也已經過了。

正是讀書的時候。

這段時間城中四處乒乒乓乓,各種聲響,百姓也猜到了是要有大事情發生了。

可是當府衙外的告示張貼出來之後,簡直是震驚全民。

特別是窮人家的孩子,沒人想到是要辦學了。

看這告示上說的,不收束修,只需要自己去指定商鋪購買筆墨紙硯就行了。

原本以為這指定商鋪肯定不便宜,可不曾想,有人懷着好奇去看了看,筆墨的價格比別的商家便宜三成就算了。

這消耗最高的宣紙,卻比別的商家便宜七成了。

此消息一出,無數學子争先恐後的囤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賣了。

逼得商鋪掌櫃不得不限量購買。

這便是藍桉将傳統造紙術改進後,生産出來的第一批宣紙了。

皇城都還沒用上,如鏡城卻搶了個先。

沒辦法嘛,藍桉這不是要支持楚秋澤的工作嘛。

等到低價宣紙的熱度過去了,報名的孩童也是擠破了學校的門檻。

多數的都是寒門子弟,從不曾上過學的,年紀小的只有四五歲,大的已經十五六歲了。

學校只要這麽大,容納不下這麽多學生,只有先到先得了,等日後學校擴建了再招。

可百姓不同意啊,說是坐不下了就站着上課,只要給個上學的機會,做什麽都行。

這是多麽好的機會,而且還聽說這學校是男神創辦的,百姓們怎麽可能放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