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 第 51 章
玄武軍凱旋而歸, 全城百姓都翹首以盼。
因朝中勢力互相傾軋已久,功高蓋主都是輕的,還怕守軍原地稱王, 怕舉兵造反, 所以每次打仗, 邊境軍隊便像是只被拴着脖子的狗,想咬遠些便被拉緊缰繩。
朝廷手段也多得很,補給跟不上,監軍出馊主意不得不聽,甚至有時相隔萬裏發個軍令,聽了吃苦頭, 不聽吃彈劾, 總歸落不得好。
這些在最後展現出來的, 就是齊軍弱勢已久,每次受燕軍侵擾都是奉上銀錢求和。
百姓自不懂背後的這些權力拉扯, 只以為自家朝廷在武力上是積弱已久,确實不比草原蠻子武德充沛, 此番得勝,只覺得是揚眉吐氣。
郭青雉與百姓不同, 自是知曉這次打仗自己有多舒服, 她開始還以為是郭雲珠終于開了竅, 知道怎麽打發朝中那些文臣了, 回齊都的路上多方打聽, 才知這竟然好像是一個農婦的功勞。
兩年多前, 郭青雉到北境不久, 便得知了先帝病逝的消息,當時她就意識到, 李霁然是不信任她,才把她打發來了邊境。
既然不信她,肯定也不會信郭家人,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郭雲珠。
她毫不意外郭雲珠要做的事那些所謂的忠直大臣們一定會唱反調,而自己的女兒她也了解,只是個虛張聲勢的空架子,如此看來,可能還真是那新上來的宋太後的功勞。
帶着一絲好奇與警惕,郭青雉卸甲前往皇宮。
一進泰和門,便覺和往常不同,夾道兩邊挂滿了玄武軍的軍旗,每面軍旗之間用一些垂落的彩綢間隔,彩綢飄動之間,反射出些金光來,更顯得玄武軍軍旗神異威武。
郭青雉定睛去看,才發現是彩綢中間夾了一些細小的金線。
就是,看起來很炫。
身後同她一起進宮領賞的将領不禁竊竊私語——
“這是什麽,宮中怎麽還挂玄武軍的軍旗。”
Advertisement
“是為了歡迎我們麽?不會吧?”
“這麽一看,咱們的軍旗還挺好看的,平時灰撲撲髒兮兮的還真看不出來。”
語氣中難掩興奮。
郭青雉暗想:小花招而已。
但面上也忍不住浮現出欣慰來。
無論如何,和從前的敵視比起來,如今這個待遇還是足夠讓她感到幾分愉悅的。
而當她一來到寶元廣場,眼前竟還出現了一張一丈多高的軍旗,上面的神獸玄武比他們自己平常用的軍旗上的要精細的多,黑色的眼珠是繡上去的黑曜石,看起來神異非凡。
看見這郭青雉也忍不住笑了,嘴上道:“有點過了,何至于廢這麽多錢財做這個。”
話音剛落,一聲長長的號聲突然響起,但不同于平常在戰場上的軍號,它似乎有個調子,與此同時,眼前這張巨大的軍旗向上升起,露出了後面的一衆樂師來。
鼓、琵琶、筝等樂器鄹然彈響,組合在一起,展現了一曲從沒聽過的慷慨激昂的曲調。
曲調漸熄,便又有數十伶人高聲開唱——
“我們的玄武軍——英勇無敵——……”
郭青雉自覺自己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此時也是不覺呆在原地,待到樂聲将熄,聽到掌聲,擡起頭來,才看見了站在白玉臺階之上,寶元大殿前方的數人。
中央站在黃羅傘下,被禮服和冠冕壓住了似的小小身影,顯然就是那流落民間的年幼皇帝,一左一右,則是兩個穿着绛紫長袍的女子,看起來一般高,遠遠望去,似兩株修竹,亭亭而立。
一時竟分辨不出哪個是自己的女兒。
看得久了才看出差別來,一是兩位頭冠不同,二是其中一位衣服的紫色更紅些。
走近之後,郭青雉發現更紅些的是那位宋太後。
本朝以紫色為尊,用沒那麽紫的衣料,顯然是代表着對方自認是在郭雲珠之下。
她滿意點頭,雖似乎有些能力,但也沒有太過狂妄,甚好。
她大步向前,在臺階之下領着身後諸位将領跪地行禮——
“參見陛下,恭祝吾皇萬壽無疆,恭祝兩宮太後千歲長樂。”
郭青雉便見那小小的皇帝慢慢踏下臺階,直到走到她面前,突然露出笑容來,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把她給扶起來,奶聲奶氣道:“大将軍在外征戰,風餐露宿,為國為民,無需如此多禮。”
那麽小的孩子,便是拉她,也是一點力氣都沒有,不過郭青雉自然還是順勢站了起來,只是仍弓着背,笑看着宋錦書道:“謝皇上。”
宋錦書又說了一堆一看就是背出來的場面話,随即便睜着圓溜溜的眼睛盯着她瞧,睫毛卷翹,皮膚白皙,年畫娃娃一般,郭青雉看着看着,竟有些悵然與感慨。
先帝少時,也是她看着長大的,也是從那麽小一個小團團長成挺拔的大人,卻沒想到,兩人漸行漸遠,裂痕越來越深。
同這位幼帝,也會如此麽?
正這麽想着,有一個女聲不急不緩鑽進了耳朵:“外面風大,趕快去大殿之中吧。”
她擡頭,看見了那位宋太後。
對方一臉慈和,倒像看着晚輩似的。
但此時郭青雉因前面的那番布置,對她已頗具好感,便不覺冒犯,反而心想:不愧是在民間生活過的,生養過孩子的人,和邊上看着神情端莊深沉,實則眼神清澈的郭雲珠,果然是不一樣的。
……
宋慧娘的心情也不算壞。
郭青雉的忠誠度是10 。
別小看了這個10,初次見面的重臣,對她有10忠誠度的寥寥無幾。
更重要的是,既然不是負數,就證明郭青雉和郭雲朝不是一條心,對方是沒有不臣之心的。
不想造反,那都好說,可以徐徐圖之。
進了大殿,便是一番誇耀封賞,宋慧娘看了下郭青雉身後幾位将領的忠誠度,都在30~40之間,只有一位稍低些,不過也是正的,還有一位則非常高,已有60,這足以證明,郭青雉也沒想獨立稱王,平時在将領面前,也是以大齊臣子自稱的。
那就好啊。
封賞之後,衆人去太乾宮,那裏設下了為郭青雉接風洗塵的宴席。
這會兒氣氛輕松下來,宋慧娘便問:“今日為了迎接你們而設下的節目,還算喜歡麽?”
郭青雉還沒說話,身後一位年輕的将領便已脫口而出:“從未被這樣迎接過,今日真是見了世面,被這樣記挂,馬革裹屍有何不可。”
正是那個忠誠度最高的。
宋慧娘笑道:“喜歡就好,孤還擔心太過花哨輕浮,将軍們久經沙場,許不會喜歡,但你們為國征戰,孤與朝中大臣們也想展現一下自己的心意,對了,你一定是趙壇趙将軍吧。”
趙壇驚訝:“末将與娘娘應當是第一次見面。”
宋慧娘道:“孤猜的,何總管的信中說,你年歲最小,性子活潑。”其實是私聊間見過。
其他人也都知道,何謹一一描述過,說是郭青雉麾下最受器重的,宋慧娘一一辨認,轉眼便記住了所有人的名字。
郭青雉在心中暗暗點頭,心想這宋娘子,果真是有幾番能力在的。
對方絲毫不怯場,三言兩語,便拉近了距離。
連郭青雉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娘娘費心了,微臣年過半百,也從未見過這樣的陣仗,對了,那歌是誰作的?歌詞直白,卻也叫人熱血沸騰,再适合軍中不過了,若是可以,能否叫樂師去軍中教學?”
“自然可以,這歌是大晟府的紅螺大家作的,也是有感于軍隊艱辛,為國出征,英勇無雙。”
實際上是宋慧娘按照現代的軍歌寫的,又讓紅螺改了一改。
整場宴會,雖然郭雲珠是郭青雉的親生女兒,卻也沒說幾句話,一直都是宋慧娘以示親近,郭青雉暗想,這其實是宋慧娘的優勢,郭雲珠世家出身,年幼便入宮做了皇後,架在高臺上已經太久了,衆人敬她畏她,同時卻也不過是将她當做高高在上的神佛像,拜過就得了。
當然,郭雲珠自己恐怕也不會這番長袖善舞人情練達,她入宮年紀太小,實際上和這人世都有些脫節了。
眼前的宋太後卻完美補上了她所缺的東西。
來之前,府中幕僚将宋慧娘說成了妖人,說的好像宋慧娘蠱惑了郭雲珠的心智似的,郭青雉看了,卻不以為意,認為若有宋慧娘幫襯,也未必不可。
小皇帝也挺可愛。
于是相談甚歡到宴席結束,喝得微醺,待要離開之時,被領到了側殿,說是醒酒,不過郭青雉知道肯定有別的事。
喝了一碗醒酒湯擡起頭來,卻看見了郭雲珠。
她站起來:“拜見太後娘娘。”
郭雲珠上前将她扶起:“阿母何必如此多禮,這裏只有我們兩人呢。”
郭青雉擡頭環顧四周,果然見到連侍從們都退到了門外,頗為驚訝。
過去十幾年,兩人實際上從沒有單獨相處過,要不有侍從宮仆,要不有趙若栗。
一時之間,還真有些不知說什麽,郭青雉只好開口說:“禮不可廢。”
見郭雲珠雙眸飛快黯下,心中一軟,又道:“只是咱們母女倆,确實很久沒有聊過了。”
郭雲珠眼睛一亮:“我從前也想和阿母聊,只是一來擔心朝臣彈劾,二來擔心阿娘生氣,慧娘姐姐卻跟我說,這世上哪有這樣不容情面的道理,母女倆想說說話還要被彈劾,定是不對的,至于阿娘……她已經生我的氣了。”
郭青雉心中其實對郭雲珠是頗有愧意的,因郭雲珠進宮時實在太小,與其說是讓她來做皇後,不如說讓她來做一顆安插在皇宮中的棋子。
此時郭雲珠帶着孺慕之情的一番話一出口,她的腦海中便不禁浮現起數十年前郭雲珠還是小孩子時的往事,抿嘴道:“我聽說了,端王輕狂,她與端王有些私交,還想給端王求情,真是荒唐,這事那宋太後做得很好,又沒真廢了她的爵位,已是留了面子,這番做派讓人發笑。”
“我也是說,宋姐姐明明留了面子……宋姐姐是極好的,先前補給不足,三省長官們借口國庫空虛,說要拖一拖,言語中懷疑邊境軍官貪了糧饷,宋姐姐卻義無反顧,開了那國債也要補足軍饷,她說士兵守在邊疆,沒有摳摳搜搜叫人心寒的道理,而且仗一打起來,這種程度的花費是很正常的……”
兩人低聲交談,什麽都聊一點,郭青雉暗道果然如此,她就知道,從中調停解決的不可能是郭雲珠。
也不是她看不起自己的女兒,實在是……就算她本人也不一定行。
到此時,心中對宋慧娘甚至隐約有些敬佩之意了,但見女兒慧娘姐姐長宋姐姐短的,也忍不住揶揄:“你這宋姐姐真就這麽好,叫你三句都離不了?”
郭雲珠臉上一燙:“不是……不是……只是……她說的話對呀。”
郭青雉只當她寂寞,如今終于有了個姐妹相伴:“聽你說的,她對你也是誠心。”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郭雲珠覺得這話聽着有些歧義,叫她心神動蕩,于是只好低下頭說:“她自然是誠心——我是說,不管對我還是對大齊,都是誠心的。”
一番對白下來,母女之間似乎貼近幾分,甚至約好留在齊都的時間裏,會多多進宮相見,而宋慧娘也有意外之喜。
她發現郭青雉告別之時,忠誠度已經漲到了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