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應允讀書
23章第二十三章 應允讀書
陸雲蓁道:“大房的女兒馬上就要啓蒙了,我想着讓許娘子的女兒也去學堂讀書,讀書可以明理,女兒家多念些書是好事。最主要的是我瞧着她聰慧,夫君可知,她只聽過她兄長念書,就能記下來幾句。”
說起崔如英時,陸雲蓁眼中多了幾分柔和,今日之事沒有崔如英,她發現不了的。
萬一日後真害了璋哥兒,為時晚矣。
楚庚元想了想,說道:“也無不可,她若願意去讀書,也是一樁好事,此事就由着你的心意吧。”
陸雲蓁剛生下孩子,只是讓身邊的人讀個書,錢夫人不會不允。
陸雲蓁道:“多謝夫君。”
夫妻倆雙手交握,有了孩子,兩人之間也更親近了。
長房姑娘生辰在四月份,得過了生辰再啓蒙,還有些時日呢,陸雲蓁不急,總之答應了崔如英的事她會做到。
白日裏發生的事說了,心一松下,肚子也餓了,陸雲蓁道:“行了,用晚飯吧,等着你呢。”
有了孩子後,楚庚元回來總會早些,陸雲蓁都是等着他用晚飯。
本來也想先嘗嘗,要知道她早就想吃了,可大房又來人,又差人去正院說話,也就耽擱了。
楚庚元道:“我也餓了。”
丫鬟下去傳飯,很快,楚庚元就看見丫鬟們端上來幾碟包子,還有兩碗湯,一看竟是湯粉,聞着酸辣撲鼻。
除此之外還有小菜醬菜幾樣,配以粥食蒸點,怕的是楚庚元吃不慣這些。
陸雲蓁道:“這是崔家的包子,你嘗嘗,跟上回的不一樣。”
Advertisement
她瞧了瞧,小巧的煎包擺在長型的青瓷碟子裏,上頭芝麻蔥花點綴,玲珑別致。
湯粉是用棕色釉下彩的大碗盛的,顏色棕褐,聞着倒香,上面蔥花和花生擺得極其好看。
陸雲蓁輕輕吸了一口氣,好香。
今兒雜事繁忙,到了晚上才能歇下,這股酸辣之味,讓陸雲蓁頭目清明。
陸雲蓁先喝了口湯,微燙,酸辣開胃,味道卻不是那麽重,辣味也禁得住。她用筷子挑了柱粉絲,吃到嘴裏嫩滑不說,那酸爽味道,勾人得很,讓人還想子啊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吃這個稍不注意粉絲就從筷子中間滑下去,要顧及儀态,得小心翼翼,還怕帶着紅油的湯濺到衣裳上。
楚庚元從沒吃過這樣的飯菜,除了有礙儀态,其餘都好。
粉條滑得很,筷子夾不住,他見陸雲蓁也吃得費力,夾到的還沒到嘴邊就全滑了下去。
這樣兩次,便抿着唇,樣子不大高興。
有孕數月加上坐月子,吃還不盡興,楚庚元便道:“你我夫妻,痛快着吃就是了。”
說罷,微微低頭,就着碗吃粉,聲音也大,儀态全無。
陸雲蓁笑了,她喜歡這樣,夫妻之間不用顧及什麽。
大口嗦粉更爽快,酸辣開胃,陸雲蓁不由想起剛有孕時害喜,那會兒什麽都吃不下,就想吃酸辣的,若是有這些,想來當初就不必受苦了。
但現在吃也不晚,花生米沒有太硬,油辣子香得很,原本是要嘗嘗崔家的新包子,可吃了好幾口粉陸雲蓁才想起來。
包子,還有包子呢。
包子樣子小巧,陸雲蓁看了就喜歡,她咬了一口,沒想到竟然和灌湯包一樣,裏面是滿滿的湯。
湯汁綿密濃稠,包子上賣弄是酥脆的,卻不硬,底下的皮發軟,陸雲蓁覺得這個味道也好。
看着酸辣粉,陸雲蓁突然想到另外一種吃法,她把生煎的湯吸完,把包子當勺子,舀了酸辣粉的湯,再喝湯,酸辣不說還有肉香。
楚庚元看她這樣不由發笑,“巧也妙也,崔家有這樣的手藝,不愁發家,娘子莫要過分為崔家小娘子擔心。”
心靈手巧,家裏有獨門手藝,陸雲蓁顧念情分幫扶一二就夠了。
陸雲蓁如此不過是擔心崔如英在崔家,穿不得好衣裳,讀不得書,明明聰穎盈伶俐卻珍珠蒙塵,平白給埋沒了。
可楚庚元卻覺得崔家夫婦本分老實,又有個聰明孩子,日後家中必然發達,且看來日。
*
崔如英自是不知夫妻倆說了什麽,她晚上也吃的酸辣粉,許娘子待了一刻鐘就回東屋照顧璋哥兒了,她自己吃晚飯,今晚怕是也得自己睡。
酸辣粉生煎包,小菜是開水白菜,高湯澆的,味美鮮甜。
醬菜數樣,有的崔如英也叫不上名字,還有豬肉燒餅、棋子燒餅各兩塊。
崔如英發現給她送的東西是真多呀,白日還送來一盤杏仁酥,一盤蜜餞桂圓,加上沒吃完的燒餅,都三盤子了。這麽多東西自己實在吃不完,崔如英只能給家裏帶回去,明日怕是不成,後日可以回去一趟。
崔如英覺着,她回家不僅許娘子高興,就連陸雲蓁也會高興。
誰都不會喜歡一個見了繁華富貴就迷了眼睛,家都不顧的姑娘。假如她顧念家中,陸雲蓁只會比許娘子更願意。
陸雲蓁喜歡她,是因為她年紀小,會哄人,所以才喜歡。
所以崔如英也不求別的,她也想常回家看看。
許娘子夜裏沒回來,次日一早許是哄完小公子了,許娘子才回來睡了一會兒。
睡了也就一個時辰,秋月就過來說小公子醒了,得許娘子過去照顧。
許娘子腦子還有些不清楚,人卻已坐了起來,對着屏風外頭道:“秋月姑娘,我一會兒收拾收拾就過去。”
等秋月走後,她晃晃腦袋,算是徹底醒了,許娘子一邊收拾一邊對崔如英道:“雖說累了些,可昨兒晚上三娘子給了二兩銀子的賞錢,說是我照顧小公子有功。”
許娘子臉上露出一個笑來,“也就這幾日辛苦,等來了新的奶娘就不像如今這般了。這個月咱家能拿不少銀子呢,我估摸着,得十幾兩。”
這個月月錢三兩,加上賞銀和得的喜錢二兩,這就是七兩銀子。何況這個月還未過完,家中生意多了下午的生煎,每日也能拿個六七百文。
這個月怕是能有十幾兩,許娘子面色發紅,崔家這個月賺的,都趕上往常一年賺的了。
許娘子心裏有一股勁,崔大山不怕累,她也不怕,能多賺些銀子最好,誰知道以後什麽光景。
許娘子也怕包子生意不成了。
崔如英眼睛一亮,“娘,你可真厲害,快喝口水。這回只有你一人,越是這個時候越是得照顧好小公子,沒準兒還能有賞錢呢。”
許娘子道:“好好照顧是盡了本分,我也不是為了賞錢。行了,白日夜裏娘都不在,你別亂跑,要聽話些。”
崔如英點點頭,把許娘子送到門口,有了銀子自然好,城南的鋪子一個月租金也就幾兩銀,若是能盤個鋪子,家裏肯定能賣更多包子。
就算賺不了更多,可是有個鋪子風吹日曬都不怕了。
這是早春,頂多擔心天不好下雨,若是入了夏,晨起蒸包子賣包子,又熱又難熬。加上秋冬風冷雪冷,做生意受苦受累,有個鋪子肯定比沒有強。
只不過許娘子本分慣了,肯定寧願守着銀子過安穩日子,也不願意開鋪子冒險。
崔如英記着家中最有錢的時候是她出生之後,靠許娘子去做奶娘,一個月有些月銀,家裏孩子還少,吃穿用度花費少,日子好過。
然後就是四郎出生之後,那時候家裏日子最好,因為許娘子賺的多,可是如今的日子已經比那會兒好過太多。
一天賺的錢就能頂崔大山一個月的月錢。
在城南住着的,誰家一個月能攢十兩銀子。不過依許娘子的性子,這樣賺着錢,悶聲發財就是。
到時候給崔大郎置辦一處城南的房子,日後慢慢賣包子,四郎五郎也不發愁。
她也去伯爵府做過奶娘,哪怕如今在侯府,也不會羨慕別人的日子。
家裏孩子多,聽話懂事,安穩踏實的日子對許娘子來說比什麽都強。
崔大山嘛,聽許娘子的,所以崔如英只要把許娘子勸住了,就行了。
崔如英在府裏待了兩日,二十四這日吃過中午飯,跟李嬷嬷一說了一聲就回家了。
這都三月下旬了,天氣越發暖和,昨兒稀稀拉拉下了一日雨,今兒早上天才放晴。
崔如英見着周邊草木更綠,若是昨天城南也下雨,家裏肯定出不了攤兒。不過也能趁機歇歇,連着這麽多天從早幹到晚,大哥和二丫還是孩子呢,就是崔大山,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崔如英到家已經過了未時,別人家這會兒要麽在睡覺,要麽在巷口說話,有點田地的趕着開春種地,唯獨崔家煙囪冒着煙,崔大郎跟兩個孩子正在做包子。
崔大山不做木工,以後木柴也得花一筆錢。
二丫在竈上熬豬皮凍,崔大山力氣大,專管和面剁餡兒。
大朗添柴火,不時回屋看看六丫,六丫出生快兩個多月了,長得很快,早晚兩頓奶,崔如英偶爾還帶羊奶回來,其餘配着米糊糊和蛋羹吃,也挺壯實的。
這會兒愛擡頭,小孩三個月左右就能翻身了,怕突然會翻身掉下去,所以得時常看着。
崔如英在門口喊了一聲,崔大山眼睛先笑的,“三丫回來啦,今兒咋下午回來的。”
崔如英道:“城北下雨來着,爹,今天早上城南沒下雨嗎?”
崔如英背着個行李包裹,裏面裝着點心羊奶,還有二十文私房錢,這錢是走到哪帶到哪兒。
崔大山道:“就昨兒早上下了,下午就停了,今天早上還出攤着呢。”
崔如英問:“四郎五郎呢?”
崔大山:“他倆出去瞎跑,抓蟲子去了。”
這會兒蟲子比剛開春的時候還多,兩人一出去就是一下午,等太陽落山才回來,回來之後喂雞看着妹妹也閑不住。
崔如英把包裹放到東屋床上,忍不住拉了拉六丫小手,“那不等他們了,我帶回來點心了,你們嘗嘗。”
除了點心,還有昨晚沒吃完的肉燒餅,至于前幾天沒吃完的,早進了崔如英肚子。
一直留着,不得留壞了嗎。
點心有棗泥核桃山藥糕、杏仁酥、和葡萄蜜餞。杏仁酥和葡萄蜜餞是昨晚剛給的,味道也不錯。
杏仁酥是烤過的千層酥上面撒了好些杏仁酥片,吃起來很香嘴巴。
葡萄蜜餞就是葡萄幹兒,不過又大又甜,跟街上買的不一樣。早先送來的桂圓蜜餞的崔如英已經吃完了,那個泡水喝也好喝。
二丫高興妹妹這回帶東西,也不是說多饞,就覺得三丫惦記着家裏。
可崔大山卻忍不住問了句,“都是三娘子給的?”
崔如英點點頭,“那可不,爹,三娘子還挺喜歡我的,我在府裏吃的挺好,你們快嘗嘗,好些呢,我還給六丫帶了瓶羊奶。”
崔大山道:“那敢情好,不過你自己吃就行了,別總往家裏帶。”
總這樣侯府該有意見了,對三丫也不好,覺得沒見過好東西。
崔如英點點頭說了聲好,這也不怪她,每次幫忙做些吃食,陸雲蓁心裏總會過意不去,過意不去就會想給她拿東西。她不是下人,自然不會給銀子,所以點心果子總往屋裏送。
她吃不完總不能扔了吧,只能帶回家。
二丫想等四郎五郎回來再吃,崔如英直接把棗泥山藥糕塞她嘴裏,“這麽多呢,給留兩塊就行了,非得等着作甚。”
就是崔大山和許娘子總這樣,所以二丫也這樣。也是家裏窮,要是東西多了,哪裏還在乎誰吃不到,給留兩塊得了。
細膩的糕點連糖都沒放,入口是棗泥自帶的甜香,山藥有些藥味,很綿軟,樣子也好看,是朵花兒的形狀。
嚼着嚼着就能吃到核桃仁兒,還是剝過皮的,混在山藥中,一點澀味都沒有。
二丫把點心咽了,見妹妹笑着問自己,“好吃不?”
二丫點了點頭,“你吃過嗎,別光給我們留着。”
崔如英道:“早就吃過了,帶回來給你們嘗嘗。”
要說沒吃過,崔如英不是那樣的人,要說吃不完才帶回來,何必呢,萬一多想點,覺得這是剩的,還費力不讨好。
二丫笑了笑,把點心吃完。
包子活兒暫且放到一邊,崔大山和崔大郎也嘗了嘗。
崔如英帶回來的都是好東西,也是近幾年崔家不常見的,家裏孩子多,就是崔大郎今年也不過十三歲,雖然聽話懂事,可是也就比弟弟妹妹大幾歲,嘴饞誰能忍得住。
崔大郎嘗了塊杏仁酥,咬上一口直接掉渣,這麽酥脆。
崔如英笑了笑,“我去弄包子,你們吃會兒。對了,中午吃的啥。”
二丫道:“韭菜炒雞蛋!”
家裏院子的韭菜冒出來了,割了一茬炒了雞蛋,用的還是上回崔如英做紅燒肉剩的豬油,把韭菜切碎打在蛋液裏,炒出來可香了。
崔如英就說,雞蛋在崔家算葷菜,可在侯府,蛋羹都是素菜。
不過從之前什麽都舍不得吃到現在舍得吃雞蛋,也算是不容易了。
說起來崔大山還有點心疼,家裏人多,六丫要吃蛋羹,大郎他們一人一個還不夠,十文錢十一個雞蛋買來的,一頓就得炒六七個。
真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崔如英道:“也成,可又好幾天不吃肉了,爹,給點錢吧,明兒咱們吃肉。”
崔大山抿了抿唇,在心裏嘆了口氣,摸出來三十文。
他雖然盼着三丫回來,可這丫頭回來一次吃得頓肉,吃一頓就是三十文錢,沒準兒還不夠。
果然,崔大山聽女兒道:“這麽多人呢再給點兒,多的我再退給你。”
崔大山又摸出來六文,這是按照三斤五花肉給的,“省着點兒花。”
明兒吃啥崔如英還沒想好,但錢得先要了。
崔大郎和二丫眼裏透出幾分高興來,既歡喜于明兒吃肉,又高興妹妹回來了。
三丫能常回來,二丫就高興。
六丫還小,也不好跟哥哥弟弟玩,二丫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妹妹,盼着妹妹天天回來。
崔大山給了錢,就想把錢賺回來,吃了一塊點心,就開始忙活包包子,昨兒下了雨,早上沒出攤,就少賺些。
生煎包現在只賣城東那邊,三斤多的肉餡兒,從太陽快落山賣到天黑,都是崔大山跟二丫去,不過比早上出攤兒賺得多。
下午能做二百多個包子,多是十文錢給四個這麽賣的,把城東轉悠完,包子也賣完了,回來數錢抛去本錢,能有四百多文。
崔大山以前做木工,一個月就拿五百文。
錢匣子現在已經滿了,許娘子不在家,他都怕有賊進家。
所以晚上都是留大郎在家,四郎五郎也不讓出去亂跑。
崔如英回來能幫幫忙,崔大山他們也能輕巧點兒。
今兒崔如英不打算去城西,一來就這麽多包子,分開城東肯定就不夠了。若是直接去城西,這城東才賣幾日,最起碼得今兒過去的時候說明兒不來才行。
做生意,客人最要緊,說一聲總比不說好,萬一吃着好吃明兒還想來,空跑一趟沒準兒以後都不來了。
崔大山還在用大鍋煎包子,崔如英看着道:“爹,明兒去鐵匠鋪子打個平底鐵鍋吧,煎包子好用。”
鐵價貴,一個平底鐵鍋差不多要五六錢銀子,不過崔大山還是點點頭,做生意的東西,該買。
有崔如英在,收攤也早,父女三人出門早,回來天還沒全暗下,月色朦胧,崔如英轉進巷口,看着家門口四郎五郎正蹲着等着。
一個大點一個小一點,兩個蘿蔔頭湊在一起。
崔如英看他們似乎聽見動靜,擡頭看了過來,“三姐!你們回來啦!”
兩人拔腿就跑,朝着崔如英跑了過來,五郎說話還不大利索,但四郎直接抱住崔如英的腿,仰着頭邀功了,“三姐你可回來,我好想你三姐,你咋不等我就去賣包子了,你要告訴我,我也能跟你一起賣,跟着吆喝!”
五郎:“三姐!點心可好吃了!”
二丫癟了癟嘴,“行了行了,快回去吧,累一天了。”
四郎直接把扁擔上的籃子接過來,“二姐,我倆提就行,水也燒好了,點心還有好多呢!六丫也乖,下午沒哭,還把奶喝了。”
崔如英不禁笑了笑,這倆純純狗腿子。
到家之後就着油燈吃了點心,往日只吃些紅薯,但有點心就先吃這個,不然時間久了也壞了。
崔大山煮了兩個雞蛋,家裏也就這點好東西,不管女兒在侯府吃得有多好,一回來家裏的東西也想拿出來。
崔如英吃了個煮雞蛋,又吃了塊棗泥核桃山藥糕,很快就梳洗睡下了。
次日一早,崔如英起得早,不過她起來沒管包包子,更沒跟着去賣,而是逛了逛早市。
說了吃肉就得吃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會兒不管是什麽肉,都新鮮着。
順着街一路看過去,除了有賣肉和菜的,還有活雞活鴨,混着人聲,一條街熱鬧非凡。
更有晨起運來的魚,在鐵盆裏,還游得歡呢魚比雞鴨豬肉便宜,鲫魚四文一斤,鯉魚貴一些,五文錢一斤,魚攤旁邊圍着的人不少,崔如英也忍不住在擠進去看了看。
這魚長得真好,好大一條,魚頭也大。
上次吃魚還是在侯府,清蒸的一條,那是和雞鴨不一樣的味道,家裏都好久不吃魚了,崔如英忍不住上前道:“老板,我要那條大的,多抖抖水,現在就殺了。”
老板用鐵鈎鈎住魚嘴,一稱六斤二兩,“一共三十一文。”
崔如英道:“一文抹了吧,下回還來你這兒買魚。”
清蒸固然好吃,可她想吃大魚泡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