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啓蒙
24章第二十四章 啓蒙
攤主也爽快,抹了一文錢,等收了錢,就埋頭刮鱗收拾內髒。
魚之大,一鍋炖不下。
崔如英記着許娘子坐月子的時候,崔大山也買過鲫魚。大人巴掌大小,跟豆腐一塊炖湯喝,鲫魚價錢便宜,以崔大山的廚藝炖起湯來味道也鮮美。
只不過她只嘗到一小口,這回魚這麽大,終于能吃個過瘾了。
等攤主收拾好鱗片內髒,連着魚鳔魚泡啥的,崔如英提着全給帶走了。
早市上人來人往,吃早飯的,出來買肉和菜的,路過包子攤兒,生意還算紅火。
崔如英沒急着回家,路過肉攤時又割了半斤五花肉。因為魚多瘦肉,不像豬肉有肥膘,若是幹炖也行,但總差了幾分香味兒。
而五花肉油脂多,吃起來香,所以一會兒炖魚的時候放到裏面,炖出來的魚湯也會更加濃稠,适合泡餅吃。
回到家中,崔如英把魚放到廚房。
二丫本來看着妹妹,就等崔大郎回來抱着去喝奶,結果先等到三丫,一看這麽大條魚,眼睛都亮了,“咱們中午吃魚呀!”
崔如英點了點頭,“我先去給洗洗。”
魚泡魚肝能吃,魚鳔崔如英打算做成花膠,這也是不可多得的食材,慢慢晾着攢着,以後肯定有用。
其餘能吃的內髒一并洗幹淨,炖着吃就成了。
魚大,崔如英也不打算往裏面放菜,今天就光吃魚。也不蒸米飯饅頭,就吃餅,這可不是許娘子以前烙的那種大餅,加點紅薯面玉米面,油也少,大是大,但吃着幹巴巴噎人。
崔如英今天就用白面,這要想大魚泡餅好吃,一在魚湯,魚炖得越香,泡餅才越香。二在餅,餅金黃酥脆,這樣泡了湯後才會外酥裏軟,裏裏外外等吸足了湯汁,餅的油香帶着魚肉的香味,真叫人回味無窮,哪怕不吃肉,光吃餅也能吃幾塊兒。
Advertisement
不過這樣廢油,崔如英看了看家裏的油罐子,都沒下去多少,崔大山做飯省油。
油不多放,做菜哪兒能好吃呢。
把香料找找,廚房收拾收拾,崔大山父子倆也賣完包子回來了。
想着中午吃肉給了不少錢,今兒包子都沒往家裏拿,賣得一個不剩。
崔大山還進來看看買了啥肉,得知買了條魚還挺高興,對他來說,雞鴨魚都是肉,反而魚肉更便宜。
買三斤豬肉的錢能買五六斤魚呢,家裏孩子多,吃別的舍不得,吃魚他能多吃幾口。
就是魚肉沒那麽香,不過有肉吃還挑啥呢。
爺倆吃了鍋裏的紅薯,大朗就跟二丫去帶着妹妹去喝奶了。
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崔大山又要刷竹屜,崔如英就把中午飯全攬了下來。
魚太大,剁成了四段,魚段比整條的好煎也好炖。然後要把魚皮上的粘液洗幹淨,做出來沒有土腥氣。
五花肉為了能出油切成了小薄片,下鍋一炒,等肉煎金黃撈出來,崔如英一看,肥肉已經變得晶瑩剔透了。
剩下的油崔如英也沒再往油壺裏倒,為了吃起來香,還多舀了勺豬油。
接下來就是煎魚了,直接下鍋魚皮大抵會破,崔如英把魚的幾面都拍上紅薯粉,大塊的魚肉下鍋,香味很快就出來了。
崔大山在外頭刷着鍋,刷着刷着動作頓住,鼻子吸了吸,他好像聞到香味兒了。
鍋大魚大只人小,煎魚的時候魚皮還是不可避免地破了一點兒,不過自家吃也不在乎好不好看,好吃就行了。
魚炖在鍋裏煎好之後,連着五花肉也放進去,再放上蒜蔥姜片辣椒等物,前幾樣主要為了去腥,而辣椒桂皮等香料則是增香之用。
爐子上燒着熱水,等崔如英把醬油調料等倒進去,用大鏟子翻炒均勻之後,滾燙的熱水嘩啦一聲全進鍋裏,等鍋再開,就可以蓋子鍋蓋小火慢炖,這大魚泡餅中的大魚就不用崔如英再操心了。
家裏的大鍋包容性極強,不管是紅燒肉還是炖小雞,都能炖得下,只要有耐心等上一個多時辰,就能吃到一頓豐盛的午餐。
大魚還得好一陣,崔如英歇了會兒,打算一會兒做餅。
這餅也有講究。
餅要層數多就得放油,崔如英想用蔥油,和面的時候用蔥油調點油酥,一層一層抹進去,裹好擀平,餅就能有好幾層,到時候雖不見蔥花也能吃到蔥的香味兒。
為何不用蔥花,那是因為蔥花容易糊。
這餅不像雞蛋餅那般薄,在鍋裏轉兩下就行了,雞蛋餅有了蔥花顏色翠綠好看還增加口感嗎了,但烙餅不一樣,烙餅的時間長,最外面的蔥花時間久了就糊,在餅皮上黑黢黢的。
和面揉面擀餅,等二丫他們回來,崔如英面已經把面和好了,先醒醒,一會兒抹油酥。
二丫聞着香味進來,忍不住一直吸鼻子,“這裏面就是那條魚?”
魚還能這麽香。
崔如英道:“對呀,先慢慢炖着,一會兒再烙餅,中午咱們就吃餅子。”
閑着的功夫,崔如英把魚鳔洗幹淨,拆開用夾子挂在牽條上,二丫把妹妹抱進屋,撸起袖子準備烙餅,抹油酥夠嗆,但是她可以烙餅。
家裏還有口鐵鍋,架在爐子上用這個烙也成,不過要是有平底鍋肯定更好用。
崔大郎一言不發地坐在竈膛前頭,火小更需要人盯着,六丫現在睡着了,他管燒火就是。
太陽越來越高,巷子裏各家各戶也都開始燒飯了。
城南巷子一直都熱鬧,尤其到了中午,外頭玩耍的孩子也都往家跑了。
從前崔四郎只有羨慕別人的份兒,別人家的飯香,還有肉,那會兒五郎更小,看着別人家吃好吃的一直咽口水。
現在崔家賣包子,半個醬肉包都能讓別的孩子給抓半天蟲子。
四郎總覺得家裏的雞長得比別人家的快,都不用飼料,每天光吃蟲子都夠了。
臨近中午,四郎又背着小竹簍回家了。
今天出門早,為的就是能早點回來。
三姐昨兒回來跟爹要了錢,今天少不了吃好吃的,雖然前兩天吃的韭菜炒雞蛋也挺香的,不過沒有三姐做的肉好吃。
巷子裏的玩伴兒神色要麽羨慕,要麽如以前五郎一樣忍着咽口水。四郎心裏暗爽,終于輪到他家吃肉別人看着了。
回到家,四郎沒急着去廚房,而是先帶着五郎洗手把臉上手上的泥土洗幹淨,三姐愛幹淨,洗好之後,這才聞着香味進屋。
四郎:“三姐,今天中午吃啥?”
崔如英道:“吃餅子。”
已經烙好幾塊了,烙好之後就在外面放着,能更酥更脆。
為了方便吃,她讓二丫把餅切成小塊,薄脆的餅皮,香軟的餅瓤。
四郎看那餅顏色金黃,不禁道:“三姐啊,這餅都看着這麽好吃了,鍋裏的是不是更好吃?三姐,你真是最好的姐,回來又給我帶點心,又做這麽好吃的給我吃。二姐你也好,我快給你們捏捏。”
二丫道:“別搗亂,還得烙餅呢。”
崔如英讓四郎捏了兩下,然後支使弟弟去薅兩根小蔥。
炖了好一會兒了,餅也做熟了,一會兒大火收個汁,就能開飯了。
大郎在這坐了小半天,除了偶爾進屋看看六丫,就盯着竈膛裏的火,天有些熱,他額頭鼻尖都出了不少汗。說實在的,在這坐着實在煎熬,熱就不說了,香味還一陣一陣的。
讓崔大郎想起從前家裏有些小錢的時候,那會兒隔段時間就能吃到肉。
若是娘也在就好了,一家人一起吃。
崔如英算着時辰,“大哥,差不多了,鍋蓋兒給掀開吧。”
崔大郎讓妹妹躲遠點兒,鍋蓋掀開熱氣騰騰,然後就是翻湧而出的香味。
崔如英眯了眯眼睛,她覺得這味道有些霸道,因為一直是小火,所以湯沒見少太多,四大塊魚段堆在湯中,一切辣椒段香料做了點綴,還有些五花肉片在湯中起起伏伏,晶瑩剔透好似下一刻就要化了。
鍋裏除了肉還是肉,不像前兩次炖五花肉和雞肉,還有雞蛋和土豆這些。
加了五花肉,讓這鍋魚添了幾分香味。
湯的顏色是褐黃色,魚被煎焦的皮這會兒已經泡得很軟了,有些地方露出染成褐色的魚肉,看着就好很入味兒。
崔如英嘗了嘗湯汁的味道,現在有些淡,不過還得收汁呢,“大哥,加把火。”
幾把柴火添入竈膛,鍋又飛快地開了上來。
今兒做飯早,午時飯就熟了了。崔如英先盛出來一碗,泡了些餅,讓二丫給劉嬸兒家送去。
給人送東西,都是拿好的送,二丫這會兒說了話,跑回來家裏也開飯了。
一人一個大碗,飯桌中間擺着一大盆魚。
餅子就放在盤子裏,誰吃誰夾,崔大山直接拿了張大的,舀幾勺子湯,把餅往魚湯裏泡,魚湯熱餅涼,吃起來正正好。
鯉魚有刺,但跟鲫魚比起來卻不算多。
崔如英把餅泡進湯中,等到裏裏外外都浸了湯汁,這才吃了口餅,外酥裏嫩不說,湯中的些許辣味恰到好處,再嘗口魚肉,小火慢炖容易入味兒,沒有土腥味,只有鮮嫩。
魚是崔如英看着殺的,新鮮極了,肉也是一瓣一瓣的。
她本想問問味道如何,看一家人埋頭苦吃,這也不必問了。
崔大山吃得口大,魚刺直接給嚼碎了,不過孩子小,他分心給五郎挑挑刺,四郎就不必了,但看他狼吞虎咽,崔大山伸手照着四郎腦袋就是一巴掌,“慢點,別卡了刺。”
四郎舔了舔嘴巴,“爹,這也太好吃了,真香啊!這個餅不泡湯都好吃,幹吃好脆!”
崔大山想,三丫去侯府,能學到不少東西,不過這孩子也聰明,這才幾歲,就能做這些了。
崔大山這一頓當真是吃飽了,餅可勁兒吃,魚頭最後也讓他給啃了。
魚頭大,就着餅吃也香,桌上六口人,最後吃的只剩下魚湯了,這湯明兒還能泡餅子吃一頓。
至于裏面的五花肉片,炖得時間久,跟紅燒肉差不多,早就吃完了。
吃過飯就犯困,不過還得刷鍋做生煎,崔大山睡了一會兒就去忙活了。
昨兒賣生煎的時候也跟客人說了今兒不去城東,就直接往城西走。
東西比城南富庶,人也多,有了在城東賣的經驗,在這頭也順順利利。
在這邊賣的時候同樣說了明兒不來,畢竟這包子也不算便宜,日日都來買的少,隔一日吃一次別人也能記着。
明日再去城東可以多做些,估計都能賣出去。
兩邊各一日,到時候開了鋪子,回頭客肯定多,城北崔如英還不打算去,世家大族有廚子,大抵不吃這些的。
丫鬟侍衛雖然有銀子,卻不會常出來。
在家待了一日多,崔如英明兒也該回侯府了,次日一早蒸包子的時候,崔大山還煮了幾個雞蛋,在竈膛燒了兩個紅薯,好留着崔如英回去的路上吃。
家裏也沒啥好東西,雞蛋是前幾天買的,補身子炒着吃,每天給六丫吃個蛋羹,怕女兒回去的路上餓,崔大山一下煮了三個,也是很舍得了。
崔如英也沒拒絕,笑着說了聲爹你真好,就背着水壺和雞蛋回侯府了。
一路跑跑走走,半個多時辰,也就到了。
到了侯府,崔如英先跟李嬷嬷說了一聲,然後才回屋。
原以為這會兒屋裏沒人,結果繞過屏風一看,許娘子正在床上睡着,她把動作放輕了些,八成是陸雲蓁又找了新奶娘,這樣更好,許娘子也能輕松些。
一個多時辰後,許娘子醒了過來,見女兒回來很是高興,先問了問家裏的情況,得知六丫長得快,生意也不錯,連雞仔都長大不少後露出一個笑來。
許娘子道:“挺好,三娘子又尋了個奶娘,姓田,昨兒搬進來的。我們兩個五日一輪換,這樣也挺好的。”
真讓她一直白日看,田娘子夜裏來,許娘子心裏也過意不去。
不過就算如此,有了陳娘子被趕出去的事兒,許娘子也不敢白日回去喂六丫。離得遠,萬一耽誤了正事,那可不行。既然當了奶娘,還是先盡好自己的本分。
崔如英笑着道:“娘,這樣也好,都輕省些。你再睡會兒吧,等吃飯了我喊你。”
許娘子搖搖頭,“不急,田娘子性子好,今兒昨兒都沒遲過,我也不覺得累。”
就是連着看的兩天,也有丫鬟幫襯,她也能抓着擠着睡覺的。
崔如英拿出了個雞蛋,“那娘吃個煮雞蛋吧,我看你的飯菜裏還有雞蛋呢,肯定能吃。這是爹早上給我的,我路上吃了兩個,現在六丫吃蛋羹,不過我看大哥二姐他們瘦巴巴的,讓爹賺了錢平日也吃好些,這回可算舍得買雞蛋了。而且我想着和娘在侯府吃得好,這回回家,還買了條魚炖了吃呢。”
許娘子不是對孩子摳搜的人,加上賺了銀子,孩子們吃了她更高興。
許娘子摸摸崔如英的腦袋,“行,吃點魚補身子。”
崔如英:“還有上回回去,還炖了只雞。”
許娘子道:“吃就吃吧,咱們家裏現在也賺錢了,只要不大手大腳亂花錢,補補身子是應該的。”
崔如英道:“娘你說得對,咱們不就是為了過好日子才賺錢的嘛。”
母女倆這樣說着話倒也溫馨,說說家裏事兒,許娘子最愛聽的就是這個。
她把雞蛋給吃了,清香撲鼻,最要緊的是這是家裏帶回來的。
崔如英把烤紅薯給吃了,正好能堅持到吃中午飯的時候。
臨近正午,秋月進來,卻沒送飯,而是對她們道:“許娘子,崔小娘子,三娘子請你們二位過去說話。”
許娘子愣神,請她們過去,難不成是做事沒做好?
崔如英看了許娘子一眼,趕緊道:“秋月姐姐,我和我娘收拾一番就過去。”
今兒三月二十六,離月底沒幾天了。
崔如英想,難不成發月銀,可等過去之後,卻不像是這事兒。
月錢李嬷嬷發就是了,哪兒用特地見一面。
陸雲蓁坐月子也十天了,身子恢複得不錯,以往見陸雲蓁都是靠坐着或是躺在床上,現在穿得整齊,只頭發披着,在羅漢床上坐着。
見二人過來,喊了聲錦月,錦月便搬來矮凳給二人坐。
許娘子行了個禮,“見過三娘子。”
崔如英也行了個禮,“三娘子好。”
陸雲蓁笑了笑,“坐下吧,今日請你們二位過來,是有事相商。”
許娘子心裏又緊張起來,心跳得快,耳朵和臉也慢慢熱了。
陸雲蓁慢聲道:“許娘子不必緊張,放心,不是壞事兒,先坐下吧。錦月,看茶。”
崔如英大概能猜到是什麽了。
崔如英猜,應該是名字的事兒。
早先在璋哥兒洗三那日,崔如英求陸雲蓁幫忙改名字,陸雲蓁就提過讓跟着府上姑娘去讀書的。
這是個折中的法子,今天不會說的就是這個事吧。
崔如英和許娘子一塊兒坐下,錦月又端上來茶水,這茶清香撲鼻,喝了兩口放到一邊,崔如英問:“三娘子,不知你想說的是何事?”
陸雲蓁:“前兩日聽三爺提起大房的女兒下個月就要去府裏學堂啓蒙了,為人母為子女計深遠,只不過璋哥兒還小,我身邊的孩子只有三丫一個,我便想到她了。
許娘子,你孩子多,應該比我體會深刻,我是覺得她聰穎伶俐,甚至于說比二房的女兒還要聰慧懂事,各中難得,想來你也知曉。”
這可不是一句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能說得通的。
陸雲蓁笑着看向許娘子,“所以我想着讓三丫也跟着去學堂讀書,女兒家雖不用考取功名,可能識文斷字,對日後來說也有好處的。這是我的意思,但你是她的母親,此事還應該問過你才是。”
崔如英是許娘子的女兒,如今才七歲,大事她做不了主,陸雲蓁也做不了主,該如何還是得聽許娘子的意思。
崔如英看了許娘子一眼,許娘子也低頭看了看她,她也說不準許娘子會怎麽想。
畢竟來時許娘子囑咐過多次,不可亂跑,不可生出旁的心思,本分最要緊,或許在許娘子心裏,女兒家想讀書也是一件不本分的事。
男兒能建功立業,可女子又能做什麽呢?
崔如英也在這兒生活好幾年了,別人家的女兒十五六歲就嫁人了,比起讀書,會繡花女紅好,會做一頓好吃的飯菜,好似更重要。
她想,假如許娘子不同意,她就求着改個名字。
反正也讀過書,攢些錢自己看書練字,不是難事。
崔如英暗自想着,陸雲蓁也在等。
半晌,許娘子說道:“多謝三娘子為三丫打算,只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