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鋪子
26章第二十六章 鋪子
趙婉芝瞥了崔如英一眼,心裏輕哼一聲,轉頭笑着跟黃先生說了幾句話,最後讓丫鬟放下禮物,“一點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先生好好教導玉娴。”
黃先生道:“這萬萬不可,我已收了府上束脩,再收這個于理不合,還請拿回去,教導之事還請放心,我為師長,必然盡到本分。”
趙婉芝見黃先生實在推脫,也沒執着,囑咐了楚玉娴幾句,便回去了。楚玉娴坐到了右邊的矮腳書案後面,中間的那張,想來是留給楚玉珠的。
崔如英翻看了書本,小兒啓蒙,多是《三字經》《千字文》,字是繁體字,單個的不太好認,但順着也能讀下來。
翻看幾頁,崔如英看了眼門口,楚玉珠還沒過來。
侯府的小娘子每日上午從辰時二刻上到午時二刻,總共上兩個時辰,期間也會休息一會兒,但這會兒估計快過了時辰,楚玉珠竟然還沒來。
黃先生似乎見怪不怪,拿起書本,對着二人道:“時辰到了,先上課吧。”
“我是你們的先生,姓黃。”黃先生沒再說別的,“翻開你們面前的書,跟着我讀吧,我念一句,你們念一句。”
黃先生見二人都翻到了第一頁,聲音微沉,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崔如英看着書,一邊記字一邊跟着讀。
崔如英聲音大且清脆,畢竟街上叫賣都能,念幾句有何不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一邊念一邊看着書,崔如英想上課的時候就記住,也省了回去再看。
她不覺得難也不覺得累,對她來說啓蒙還算輕松,況且讀書比做包子輕巧,比起一大早起來剁餡兒揉面,讀書實在是件又輕松又值得高興的事兒。
寬敞明亮的屋舍,先生抑揚頓挫的讀書聲,紙香墨香,都讓崔如英歡喜。
至于只她一人聲音大,楚玉娴的聲音小,崔如英讀得認真,也沒注意到。
Advertisement
黃先生看了楚玉娴一眼,楚玉娴微低着頭,臉色發紅,嘴巴的确在張着,可聲音細弱蚊蠅。
小兒啓蒙,自是不會學太難的書目,這《三字經》楚玉娴早就背過,裏面的字也都認識。
但向來都是在趙婉芝面前背,在黃先生面前,她有些張不開嘴。
為人師者當盡心竭力,黃先生又念了一遍,這回楚玉娴臉幾乎紅透了,嘴都沒張。
楚玉娴咬咬下唇,她不禁看了崔如英一眼,原以為崔如英會不敢開口瑟瑟縮縮,結果讀書聲音竟這般大。
女兒家該溫聲細語,這麽大聲,上不得臺面。
世家貴女規矩多,又是在外人面前,楚玉娴臉頰發燙,原想像在趙婉芝面前那般,可越急臉色越紅,到後頭,鼻子都有了酸意。
先生又念一遍,這是給她念的,必是覺得她念的不好,這般想着,楚玉娴眼睛也發澀了。
崔如英這才注意到先生又念了一遍,她心裏記着陸雲蓁的話呢,可讓她欺負一個五歲的孩子,還真做不到,只當自己是讀書來的。
黃先生見狀,也不好讓楚玉娴大聲些,想來她也讀過,就一句一句念了。
上了小半時辰的課,《三字經》前頭也讀過好幾遍,楚玉珠才被嬷嬷送過來。
楚玉珠大約是剛起來,還打哈欠呢,比起楚玉娴,衣着打扮算得上尋常了。
黃先生讓楚玉珠坐,然後就教她們認字寫字。
先講了怎麽鋪紙研磨潤筆,黃先生說完這些先去教楚玉珠,然後才教楚玉娴和崔如英。
楚玉珠上了一年多的學,早會寫字,不過性子懶散,寫得算不得好。楚玉娴早也會寫,趙婉芝盯得緊,如今已有模有樣。
唯一沒拿過筆的只有崔如英。
崔如英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按照黃先生所教一步一步來,倒也小有成效。
大抵是因為不是真正的孩子,崔家人也懂事,所以崔如英都忘了這麽大的孩子該是什麽樣,一門心思都在練字上頭。
黃先生教三個孩子,下面有什麽動作他盡收眼底,他不免感嘆崔如英性子沉穩,竟然這般坐得住。
再看其他兩人,楚玉娴因為讀書沒怎麽開口想要表現,寫完一個字就問問黃先生寫得如何,得到黃先生點頭才繼續寫。
而楚玉珠則是坐不住,沒一會兒就有個小動作,寫半個字久停下玩玩頭發,看看手指。
生在侯府,讀書的機會并非來之不易,楚玉娴早有先生教導過,而楚玉珠根本不願意學這些。
二房就這麽一個女兒,就算黃先生盡心,可二娘子舍不得管教,長此以往黃先生也無法子,就只能放任了。
黃先生盡自己本分教書,看三人只有崔如英一聲不吭,不管是讀書寫字都認真對待,心中有兩分欣賞之意。
讀書做事當腳踏實地,這孩子就不錯,見崔如英分外認真,還指導了她握筆寫字的姿勢。
大概人都喜歡把白紙一張畫到滿紙丹青,也喜歡修剪枝桠,看着一顆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尤其看着崔如英越寫越好,黃先生心裏還有幾分欣慰。
一個上午就這麽過去了,下課的時候,黃先生留了作業,雖然孩子還小,但是作業不可不留,有道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黃先生:“今日作業,一篇大字,玉珠寫寧字,玉娴和三丫就寫甘字。”
繁體寧字難寫,而楚玉娴和崔如英剛啓蒙,作業簡單些,崔如英點點頭,跟黃先生行了個禮,“先生慢走。”
楚玉珠走得最快,東西都顧不得收,也能看出她不想上課來。
楚玉娴收拾好東西看了眼崔如英,打扮得小家子氣,還愛在先生面前表現,當真讨厭。
只不過母親告訴過她,不必起沖突,小門小戶的孩子沒見過世面,看見侯府富貴,就想着扒上來。讓她好好讀書,時間長了,崔如英跟不上,就自愧不如主動離開。
但這樣的人楚玉娴心裏不屑,什麽人都想來讀書,還想在先生面前表現,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崔如英沒急着回去,把黃先生留的大字寫完,寫完一張有點滿意,就又寫了一張。
墨還沒幹透,崔如英把後寫的一張在書案上晾着,前頭那張帶了回去。
回到燕歸堂,得知陸雲蓁在用飯,也沒打攪,回屋吃完飯睡了一覺,下午睡醒了又問了李嬷嬷一遍,“嬷嬷,三娘子可有空閑?”
李嬷嬷:“崔小娘子等等,我進去問問。”
進屋之後,李嬷嬷對着陸雲蓁行了個禮,“三娘子,崔小娘子想要見您。”
從前都是陸雲蓁叫李嬷嬷她們過去請崔如英去正屋說話,今兒還是頭一回崔如英主動問陸雲蓁在不在。
陸雲蓁笑着對李嬷嬷道:“快把人請進來。”
崔如英從屋外進來,外面春光明媚,屋內稍顯昏暗。
可是崔如英笑起來比春光還明亮奪目幾分,眼睛亮晶晶的,跟裏面盛了星子似的。
以前陸雲蓁總問,她家中好不好,在侯府住得習不習慣,今兒瞧見她這般雀躍歡喜,也不必問了。
崔如英行了個禮,“見過三娘子!”
陸雲蓁笑着道:“不必多禮,這般高興,手裏拿的是什麽,也給我看看。”
崔如英這回有點不好意思了。
一張字而已,陸雲蓁什麽沒見過,再說她寫的并不是多好。
不過來都來了,崔如英有些腼腆,道:“今兒上課,黃先生留了作業,讓寫一篇大字,我多寫了一張,拿來給三娘子看看。”
陸雲蓁身體往前傾了傾,“快拿給我瞧瞧。”
一個“甘”字,寫了一張紙,黃先生擅顏體,教幾個孩子的也是顏體。
崔如英字寫得稚嫩,可沒習過字,能寫得工整就已經很好了。
一篇大字三十個,陸雲蓁覺得能寫完就不錯。
陸雲蓁一邊看一邊點頭,“多學多練,字要勤加練習才能好,如今寫得很是不錯了,以後肯定還能更好。”
陸雲蓁又問了都學了什麽,璋哥兒還小,過問一個孩子功課對她來說還算稀奇呢。
雖然讓崔如英讀書有她自己的私心,可還是盼着崔如英好好學的。
陸雲蓁看完,對着崔如英道:“這張我就留下了,日後勤加苦練,我也好比一比,看你有沒有進益。”
崔如英點了點頭,“今日先生留了一張大字,這張是多寫的。三娘子放心,我一定好好聽課讀書,日後好回報三娘子。”
誰都願意聽好聽的話,陸雲蓁笑了笑,“你只要好好讀書,就是回報我了。”
長房楚玉娴如何陸雲蓁沒問,她是聽過趙婉芝跟錢夫人說,楚玉娴會背什麽詩,恐怕也會寫字。
想來如今是比崔如英好的,這才一日,只要崔如英好好學,總有一日能超過去。
且慢慢看吧。
陸雲蓁:“我收了你的字,也得還些東西才是,今兒是你上學的第一日,送你一樣禮物,錦月。”
錦月笑着端上來一個錦盒,陸雲蓁拿來遞給崔如英,“這裏面是一方刻着竹子的硯臺,對你讀書也有用處,我望你能如翠竹一般筆直,心性高潔。今兒是好日子,可別推脫了。”
崔如英看向陸雲蓁,說道:“三娘子待我可真好,我如今才學寫字,用這麽好的硯臺也是委屈硯臺了,但三娘子放心,日後肯定能有用上的一日。”
陸雲蓁當真覺得,這番話不像一個七歲大的孩子說出來的,她摸了摸崔如英的腦袋,“那我就等着這日。”
崔如英:“今兒教的我已會背,作業也寫完了,三娘子,不然晚上吃點兒新鮮的?”
陸雲蓁如今還在月子中,不過坐月子已有二十日,馬上就出月子了。
除了生冷太過辛辣的不能吃,其餘的都能吃。
陸雲蓁是想新鮮吃食,可崔如英這還上着學呢,哪裏好意思麻煩她做這些。
崔如英道:“三娘子喜歡焖面炒面吃嗎?”
面條軟,上面挂着湯汁,各種配菜切成細絲,不管是焖還是炒,都比一般湯面入味,更比打鹵面多了絲煙火氣。
肉固然好吃,可面和米飯,崔如英偶爾不吃都會想吃。
陸雲蓁詫異道:“面條還能炒着吃?”
陸雲蓁吃過湯面,也吃過打鹵面,趙大娘揉面拉面有一手的,做出來的也好吃.
鹵子有炸醬,還有各種各樣能拌着吃的菜。
面用小碗盛,配着菜吃,能吃的種類還多。尤其夏天的時,陸雲蓁最愛吃這個,卻沒想到面還能炒着吃。
既然說了吃再推脫也麻煩,況且崔如英是個知恩圖報的。有些時候陸雲蓁自己拿了別人的東西,都覺得受之有愧呢,将心比心,讓這孩子做些什麽,她心裏也能舒服些。
陸雲蓁道:“那可太好了,你在我又有口福了。”
崔如英行了個禮就去了小廚房,炒面焖面跟別的比起來,做起來算最簡單的吃食了。
面條有趙大娘準備,崔如英覺得圓面條做起來更好吃,她還見識了趙大娘的拉面手藝。
一團面也不知怎麽就成面條了,兩邊過細的切斷,上頭撣上面粉省着粘連,崔如英也準備起配菜來。
她看着今兒小廚房,竟然有塊兒牛肉。
朝中律例不可宰殺耕牛,所以都是等牛老死,牛肉不易得,大廚房采買管事也是見三房如今受寵,才給送來一塊兒。
只不過王大娘不常做牛肉,原打算晚上炖着吃的,炖得時間久,還能軟一點兒。
崔如英切了一小塊兒,逆着紋路切成細條,用紅薯粉、鹽、醬油等調料抓勻,放到一旁腌着。
菜則是切了幾根辣椒,為了不讓辣椒太辣,還把裏面的籽給去了。
崔如英打算今兒先做焖面,要說簡單是真簡單,蒜末蔥花下鍋,把牛肉和辣椒炒熟,好不好吃看調料,小廚房各種香料都有,想難吃也難。
料汁好吃面就好吃,有人曾說好的料汁蘸鞋底子都好吃,也不全然誇張。
把牛肉炒熟,崔如英往裏面加了水,用醬油鹽等調料調了個底味兒,等水開上來後,盛出一碗備用,再把面條平鋪了上去。
蓋子一蓋,用熱氣把面條焖熟,故叫焖面。
這個趙大娘看一遍也就會了,崔如英這般也是教二人,等晚上做給陸雲蓁吃就是。
崔如英道:“除了放牛肉這些,還能放好多東西呢,比如豆角排骨,圖的是個新奇。”
趙大娘算是明白了,“崔小娘子心裏手巧,我再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做得更合三娘子口味。”
崔如英點了點頭,不到半刻鐘,翻看鍋裏的面也快好了,把盛出來的半碗水澆了進去,把面拌勻,時辰還早,沒到吃飯的時候,這盛一小碗,就當下午加頓餐。
崔如英也盛了小碗,從小廚房拿了個蒜瓣,這面聞着是香香辣辣的,今兒許娘子白日看,屏風那頭田娘子正睡着,怕進去打攪,而且也就一小碗,她便在門口蹲着吃完了。
天好,飯菜也好吃。
牛肉用澱粉一抓已經軟了,辣椒又軟又辣,肉香和辣味兒全都在面裏,上面還挂着湯,并不濕得過分,也不幹得噎人。
一筷子吃進嘴裏,有面有肉有菜,這在街頭支個攤子賣焖面炒面也好呀。
日後租了鋪子,沒準兒還請人幫忙,難道還真守着個鋪子不幹別的營生了?
家裏兄弟姐妹六個呢。
面條是辣的,辣得崔如英鼻尖出了汗。
嘶……
崔如英發現自己偏愛面食,不管是包子還是餅子,都喜歡,吃米飯的時候得配着下飯的菜吃才好吃。
相比于炒飯,也更喜歡菜多味道濃厚的炒面焖面這些。
香,真是太香了,蒜解膩增香,但偶爾咬多了會辣得耳朵疼。
一小碗面還不咋夠吃,不過還得吃晚飯呢,晚飯崔如英等着許娘子回來才吃。
依舊是炒面,不過小廚房是用河蝦仁兒炒的。
一個個蝦仁兒不算大,但春日裏的蝦鮮得很,連蝦頭蝦殼兒弄出來的油,也全進了這份焖面裏。
這份焖面看着顏色金黃,湯汁都裹在了面上,配着酸辣爽口的小菜,樣子也好看極了。
這個油還是趙大娘看着崔如英炸蔥油時想出來的,這個時節有點活蝦不易,味道鮮美不說個頭還大呢,所以蝦頭蝦殼全給炸了。
炸出來的蝦油顏色金黃,蝦頭也脆生生的,蝦頭自不會給陸雲蓁端去,這調了調料,由院子裏丫鬟們分了。
許娘子的飯菜一如往常,瞧這碗面金燦燦的,還有好些蝦仁,聞着香,光看着也讓人食欲大增。
哪怕她不吃那個,聞着香味兒,也覺得今日的飯比往常好吃。
吃着飯,母女倆也有說有笑的。
自從田娘子來了之後,許娘子也不會多看半個時辰了,兩人都是老實性子,只偶爾遲個半刻鐘,倒也無妨。
許娘子覺得現在很是輕省,也不會夜裏皺着眉頭睡。
嘴上說着多看會兒無妨,可真按規矩來,許娘子還是很高興的。
許娘子還問了問崔如英今兒在學堂咋樣,崔如英把今天學的《三字經》給許娘子背了一遍,許娘子聽完笑了笑,“不錯。”
說完,許娘子笑了笑,只不過這笑容太過短暫,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許娘子想起兒子在家中,忍不住在心裏嘆氣。
崔如英哪兒能看不出許娘子想什麽,吃了口香噴噴的蝦仁兒面,說道:“娘,如今家裏有了銀子,不然也讓大哥去讀書吧。”
家裏只要少不了她的,別人如何崔如英不管。
崔大郎能讀些書,改換門楣,對她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就算考取不了功名,也能增長見識,說不準以後生意做大了。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眼界,老實本分固然好,可總得去高處看看。
許娘子卻道:“再說吧。”
家裏是賺了些錢,可是錢禁不住花銷,家裏孩子多,擠在三間房裏,先得要置辦宅子,如今城南宅子也得七八十兩,每月家中也有花銷,彩禮錢更要攢着,還有四郎五郎,雖然還小,可也得準備着。
二丫三丫也得備些嫁妝。
家中人就這麽多,做個小攤子頂了天了,每日賺的有數,等入了夏或是入冬,生意還不知如何呢。
讀書一年銀子不多,家裏現在是給得起,要是長久讀下去,還有筆墨書本的花銷。
這些才是大頭。
若是讀得好,以後還供不供了,越是讀得久,花的銀子就越多。
許娘子能看出崔如英喜歡讀書,自然也能看出大郎喜歡。若讀個兩年再不讀了,她都不知怎麽和兒子開口。
崔如英又吃了一口面條,面條裏面夾着蝦仁兒,她道:“娘,要不然咱們租個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