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勤勉

27章第二十七章 勤勉

租鋪子崔如英也提過幾次。

許娘子首先想到的是,租鋪子得花錢,況且家裏才将将做了一個月的生意,這會兒就想着租鋪子想得也太遠了。

老人常說小孩兒還沒學會走呢就先學跑了,這是說小事兒還沒做好,就想着做大事兒。

這樣免不了栽跟頭,租鋪子也一樣。

誰家租鋪子都不可能只租一兩個月,租客想租就租,想走就走。

許娘子雖沒租過,可聽人說過,租門面怎麽着也得一年半載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筆銀子的租金,租錢也不是一個月交一次,向來是押一付三。

這麽多銀子搭進去,若是生意不好,再往外出鋪子也難,二房東不好當,而且一般也不讓這麽着。

除非是舍了一個月的押金,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呀。

許娘子低着頭道:“租什麽鋪子,先把包子攤兒做好了再說。”

崔如英以前賣東西,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人不買是不想買,有人卻是缺銀子,瞻前顧後,等想買的時候卻沒機會了。

崔如英說道:“包子攤再好能好到哪兒去呢,娘,我知道你是怕虧錢。可你不邁出那一步,怎麽知道租鋪子是虧錢還是賺錢呢?

咱們家人多,大哥馬上就娶親了,若是想讀書花的銀子就更多,還有四郎五郎,以後日子好了,難道你就不想把他們送書院去?

女兒是覺得讀書真好,有先生教導,學堂房舍寬敞明亮,在那裏坐着拿筆寫字看書念書,和在家中廚房裏包包子是不一樣的。

咱們家也不能包一輩子包子呀,而且做生意有賺錢的,那自然有虧錢的,如果是虧錢了,也就是虧幾個月的利潤,咱們不是還有包子攤這個退路嗎?”

許娘子聽着女兒說了一大通,心裏有些動容,可家裏總共十幾兩存錢,她現在又不在家中,怎麽放心。

Advertisement

崔如英循循善誘道:“娘,要是只賣醬肉包子,的确不值得開個鋪子,可如今咱們能做生煎包子,女兒還能做別的,生煎十文錢四個,單買可要三文錢一個呢,剛出鍋的最好吃,而且吃着也不是特別方便,要是能坐下喝着裏面的湯細細品嘗,那才爽快。”

許娘子先飯都顧不得吃了,皺着眉道:“什麽包子,咋還賣這麽貴,十文四個?”

這麽貴還能賣出去。

賣生煎包子的事兒崔如英沒細說,許娘子只知道賺錢了,家裏人不閑着就夠了,賺多少她也沒問,因為她知道崔大山不是亂花錢的人,對孩子們也放心。

崔如英嗦了口蝦仁兒面,她不禁想,能在侯府小廚房做事的也不是一般之輩,知道牛肉辣椒焖面,就能做個蝦仁兒焖面。

這面當真鮮美。

或許她能學着一二,以後把包子也做更好些,而不是光靠着以前的記憶,半點進益都沒有。

一想這個,崔如英就想到家裏的醬肉包子,焖面可以,這個別人或許也能學會,甚至能舉一反三,做出別的包子來。

像是叉燒包啥的,都是沒準兒的事兒,絕不能低估別人。

崔如英道:“娘有機會了嘗嘗就知道了,娘,你就沒想過,醬肉包或許過陣子別人就能學會了。”

許娘子詫異道:“醬肉包子也有人學?”

崔如英加了把火,“那可不,南街賣鮮肉包子的就有三家,有的好吃點兒,有的大一點,各人口味不一樣,興許咱們覺得味道差的有人也喜歡,日日都去。”

這也快一個月了,醬肉包用得是甜醬,甜面醬如今還沒有,崔家用的大醬和糖熬的,不如甜面醬夠味兒,但也相近,這是崔如英依着記憶調出來的,別人或許也能做出來。

許娘子一聽立刻慌了神,“這別人學會了哪怕不是一模一樣,也有人買呀。”

那崔家的客人必然少了,少多少還不知道呢。

許娘子知道女兒會做也是跟別人學的,只要不是來家裏瞧着學方子,那都是管不了的。

崔如英嘆了口氣看向許娘子,道:“對呀,咱們開包子攤兒已是先人一步可,可要是不開鋪子,別人開了,咱們不是晚了一步嗎。娘,我是家裏的女兒,也想大哥去讀書,二姐少辛苦,弟弟妹妹們有好日過。有個鋪子遮風擋雨,爹他們也不會太累。”

這些話崔如英以前賣東西的時候常說,如今也是換湯不換藥。

她雖然有哄許娘子的成分,可有些話沒錯。

先機很重要,到時別人學了,崔家包子就算好吃,生意肯定會被分走。

不是所有人都能嘗出細微的差別來,非來崔家這頭等着,而且城南那條街上就有三家做鮮肉包子的,包子做慣了,肯定能琢磨出幾分。

到時候生意不好,一天估計也能有個一二百文,一個月五六兩銀子,的确夠家中溫飽。

可由簡入奢容易,由奢入簡難呀,到時侯許娘子也未見得能受得了。

又扣扣索索連肉都舍不得吃了。

許娘子哎了一聲,“你這回回去了,讓你爹打聽打聽租鋪子都多少錢。”

許娘子沒做過這些,半點兒都不懂。

多大的,賣什麽,鋪子開在哪兒,腦子裏是一點想法都沒有,自家又不下館子,也沒見過別人家的飯館啥樣。

不過崔如英可以去忙活。

許娘子現在就像個蚌殼,已經撬開一點點了,日後肯定好說話。

崔如英笑着點了點頭,“娘,你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娘你多吃點,咱們一家子日子肯定越來越好的。”

許娘子笑了笑,柔聲對女兒道:“快吃吧,多吃點兒。”

崔如英這邊吃的是蝦仁兒面,配着小菜,還有一碗老鴨湯。

那回用酸蘿蔔炖的鴨架湯,陸雲蓁和楚庚元都很喜歡,這道湯就常出現在正屋飯桌上了。

焖面有兩樣,一份蝦仁兒焖面,一份辣椒牛柳焖面,還有蒸點小菜,雖然只吃面,可也擺了一張桌子。

楚庚元有些詫異,“這是面?”

陸雲蓁點點頭,“下午我嘗過了,辣椒牛肉的味道好極了,就是有些辣,怕你吃不慣,就又吩咐小廚房做了一樣別的,你嘗嘗喜歡哪個。”

侯府做菜多炒菜,也精致慣了,像那日吃的酸辣粉,以往都不會往桌上擺。這樣的焖面炒面,多是市井農家,做上一大鍋一家人吃。

就着蒜瓣,吃着也香。

不過陸雲蓁想着夫妻倆人,本就是最親密的人,不在乎儀态不儀态的了。

楚庚元點了點頭,“我先嘗嘗你說的。”

面入口中,夾着已經軟爛的辣椒絲和牛柳,那是說不上來的好吃,雜在一起,以前楚庚元都沒想過能如此,所以更讓他覺得新奇。

辣是真辣,夫妻倆一塊兒時楚庚元也不用顧及儀态,直接大口大口吃。

陸雲蓁又遞上小碟蒜片,“再就這個試試呢?”

楚庚元夾了小片蒜片,連着面一起送入嘴中,他都不明白為什麽,就着蒜片吃反而更香。

小廚房做菜偶爾放蒜,生蒜辛辣,熟蒜只管調味兒。

沒想到還能跟面一起吃。

陸雲蓁看楚庚元神情就知道他覺得好吃,“我還是頭一回這樣吃呢,就是這蒜吃完有味道,得漱口才行。”

楚庚元搖搖頭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他道:“若是有酒更好,吃着當真爽快。不出我所料,這又是許娘子女兒想出來的主意吧。”

陸雲蓁笑容帶了兩分蜜意,“這孩子今兒上學了,也是真高興,就琢磨讓我吃舒心些。”

楚庚元:“那我也是沾了你的光。”

吃了幾大口面,楚庚元問道:“第一日,可還跟得上?”

陸雲蓁道:“字寫得還不錯,今兒也就教些《三字經》,須時間久些才看出成效來。”

楚庚元點了點頭,沒再過問,而是讓陸雲蓁多吃些。

後頭又嘗了蝦仁兒的,楚庚元反倒覺得牛柳的更好吃,牛肉也不硬。

吃完再喝一碗老鴨湯,渾身都舒暢。

月升月落,次日許娘子看白日,崔如英也起得早,早早就去了學堂。

還得上四日才能回家,租鋪子的事兒也不急于一時,崔如英現在就先好好上課。

她早到了一會兒,過來先溫書,等黃先生到了,把昨兒寫的字交了上去。

對于認真的學生,為人師長,難免多幾分耐心,黃先生看完指點一二,“等明日我給你帶一本字帖過來,你照着練,只要勤勉,一個月應該會小有成效。”

自己寫,容易走彎路。

這前人成名必有緣由,照着大家練,比只聽他講自己寫強。

崔如英心裏驚喜,“謝過先生,只是這字帖太過貴重,學生才學,受之有愧,也怕怕寫錯了浪費。”

黃先生道:“字帖就是拿來練字的,你若勤學,自然不辜負字帖。”

崔如英這才點了點頭,“多謝先生!”

黃先生揮了揮手,“回去坐罷,對了,昨兒講的可會讀了。”

崔如英答道:“學生已經會背了。”

黃先生眼裏有幾分笑意,“很好。”

崔如英回到座位後,趙婉芝也送楚玉娴過來了,到了免不了跟黃先生寒暄幾句,最後看了崔如英一眼,笑着說道:“那丫頭是我們三房奶娘的女兒,我弟妹心善,也送來讀書了,從前未讀過,還勞黃先生多多費心。”

怕是三房不會提,黃先生也不知這是誰的女兒。

趙婉芝這也是好意,說得落落大方很是體面。

黃先生怔了怔。

話音傳到崔如英耳朵裏,她望向黃先生,站起來又低下頭道:“學生學業不精,有勞先生了。”

黃先生抿了抿唇,“大娘子多慮了,崔小娘子很是用功,功課也不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