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學以致用

42章第四十二章 學以致用

崔如英看了眼楚玉珠,問她,想來是覺得楚玉珠說得不好。

并非不向着孫女,可罰也得有理有據。

楚玉珠這會兒不滿意,她一肚子氣,搖着錢氏的手道:“祖母,我不依,非得罰她才行!要重罰!”

既然是楚玉娴拿的,怎麽能打了一巴掌這事兒就算了。說她年紀小不懂事,可這麽小,就這麽壞。她年紀小,自己年紀也不大呀。

“祖母,她明知如此還故意跟先生說我二人是沒寫作業,空口白牙說我和崔小娘子撒謊,這心思簡直是壞透了。”楚玉珠不讓錢氏問崔如英,“你問崔小娘子作什麽,問我就成了。”

楚玉珠怕崔如英膽子小,不敢說。

打一巴掌又如何?她們二人還被冤枉了呢。這就算作處罰了,不成,她不答應。

楚玉娴還在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一張小臉憋得通紅,趙婉芝也下了狠勁兒,她左臉發腫,頭發都亂了,坐在地上好不可憐,讓人不忍心看。

楚玉珠覺得煩,憑什麽她做錯事了還有臉哭?如果再查肯定能查到,這會兒自己認了說得可好。

楚玉珠道:“祖母,得繼續查下去,不然我和崔小娘子平白蒙受冤屈,孫女不依!”

趙婉芝捏了捏手上的帕子,一旁楚玉娴還在哭,崔如英低着頭,沒有說話。

錢夫人拍了拍楚玉珠的手,還是看向崔如英,“崔小娘子,你覺得該怎麽辦?”

崔如英還未說話,陸雲蓁就道:“你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此事你也受了牽累,別怕。”

崔如英這才開口,她低着頭道:“夫人,此事的确算不得什麽大事兒,作業并不值錢,丢了就丢了,也無妨。我也深知同窗之間不能太過計較,再加上四姑娘年紀尚小,一時想差也在情理之中,說來也不全是她的錯,我年紀比她大,退讓一步又有何妨。”

這番話算是求情的話,趙婉芝松了口氣,而楚玉珠本來都坐回錢氏懷中,聞言差點又站了起來,還是錢氏拉着才沒起身。

Advertisement

楚玉珠覺得崔如英傻,現在給楚玉娴求情幹什麽,怎麽不想想在學堂時她跟先生說二人撒謊的時候了。

楚玉珠剛想說什麽,又見崔如英擡起頭,說道:“可我又想了想,正因如此,才不能輕縱了。如今這麽小敢做這樣的‘小事’,若不長記性,或是懷恨在心,日後又會做什麽呢?夫人,那樣反而對四姑娘并無益處。”

陸雲蓁點了點頭,“母親,崔家孩子多,能養大這麽多孩子,自然更看重品性。”

錢夫人點點頭道:“你繼續說。”

崔如英道:“我才開始讀書,的确不懂什麽大道理,啓蒙更是不足一月,先生只教了《三字經》和《千字文》。《三字經》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也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花話。我爹娘雖不認識幾個大字,卻也教過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的作業丢了好多次,拿了一次還拿,一而再再而三,既是有意為之,輕易揭過反而對她不好。”

錢夫人面露贊賞,《三字經》是啓蒙的書,簡單且通俗易懂,但越是這樣越是忽視這本書教的道理。

楚玉珠不滿全是為了自己,覺得自己受了委屈,錢氏若是聽了,那不也是縱容孫女,所以才不能答應。

況且她并非楚庚淳嫡母,處罰太過說出去不好聽。

若是為了楚玉娴能改好性子,倒也情有可原。

錢夫人道:“年紀小不是可以寬恕的理由,得讓她自己知道錯了才行,婉芝你是做母親的,玉娴才五歲,遇事直接打孩子,是你這個做母親的該做的嗎?

不教養反而動起手來,你這一巴掌,你是打給我看的嗎?”

趙婉芝率先給了楚玉娴一巴掌,又把過錯推到丫鬟身上,可心裏明鏡似的,這事就是她女兒做的。

當母親的下了狠手,別人自然不好再說什麽。

孫惠茹點了點頭,對身邊丫鬟道:“還愣着作什麽,先把四姑娘扶起來。”

楚玉娴哭得厲害,人也扶到了錢氏身邊,畢竟也是看着長大的,這般可憐她心裏也不忍心。

趙婉芝:“母親……”

陸雲蓁:“母親,大嫂二嫂,我倒覺得崔小娘子這番話赤忱可愛,也是真心為玉娴考慮。我也覺得,不計較反倒是害了這孩子,但頭一回犯錯總得給她改過的機會,不如定好日後再犯該當如何,也好約束她自己。”

錢夫人聞言點了點頭,“也好,若日後再犯,家法伺候,絕不輕饒。念在初犯,更是你這個當母親的教養不利,不全是孩子的過錯,你們母女二人閉門思過一個月。她年紀還小,不用去祠堂反省了,你們母女就在燕寧堂好好思過。這一個月,你也莫要見琳哥兒,那孩子性子纨绔,說到底也是你這個做母親的沒好好教養的緣故。”

趙婉芝低頭聽訓,“母親說得是,都是兒媳的不是。”

錢夫人揮揮手說道:“行了,你帶着玉娴回去吧。”

不查下去是給大房留了面子,閉門思過也好,如果能反省,那還有救。如果是反省不來,那也沒辦法。

她是當家主母,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太嚴苛,也不能太寬縱,不然安定侯會有意見。

楚玉珠這才算滿意,嘴一咧,“祖母您可真好!”

本來崔如英是想誰做的錯的事誰認,可看楚玉娴哭哭啼啼的樣子,怕也道不了歉,而且,是很可憐。說到底一個五歲大的孩子懂什麽,其中肯定有趙婉芝的緣故。

這樣也能讓他們知道,她不是好欺負的。

一個月不來,也省着見了堵心,能反省好最好,若是再犯,就不會像今日一樣。

趙婉芝用帕子拭了拭臉頰,“兒媳知錯,這就帶玉娴回去。弟妹,今兒的事對不住,玉娴還小,我一定好好教養。”

二人帶着丫鬟走了,錢夫人才把楚玉珠摟在懷裏,“好了好了,我也聽你母親說了,你這幾日很是勤奮進學,這個給你。”

說着,就從手腕上摘下來一只玉镯子。

楚玉珠拿着镯子笑得更開心了,“那崔小娘子的呢?”

崔如英趕忙道:“能還我一個清白就已足夠。”

錢夫人對着崔如英招了招手,說道:“你是個好孩子,心性堅毅,你爹娘把你教得很是不錯。”

崔如英低頭裝不好意思道:“也有先生的功勞。”

錢夫人覺得崔如英人小鬼大,說的話也句句在理,“這個送于你,今兒是受委屈了。”

她從腰間解下一塊玉佩,“好孩子,拿着吧。”

崔如英搖搖頭,“夫人,這個我就不收了,我算不上委屈,只盼着四姑娘知錯能改。”

東西太貴重,她也用不上,給楚玉珠那是因為親孫女,她就不必了。

陸雲蓁沒執意讓崔如英收,“母親,她不想要就不要了,這孩子懂事兒,也不在乎這些。”

錢夫人把東西收了回去,“你愛讀書,我送你些書吧,這個可不許再推辭了。”

崔如英:“夫人不嫌我說錯話就好。”

錢夫人搖了搖頭,若是按照楚玉珠所說繼續查下去,傷了一家人情分不說,對名聲也有害,初犯何至于不留情面。

況且她也知道,楚玉娴才五歲,五歲大點的孩子能做什麽,定是平日裏耳濡目染,聽趙婉芝說了二房跟三房的壞話,所以才對玉珠她們二人多有敵意,否則一家姐妹,合該像玉珠和崔小娘子這般,互相幫襯相互扶持才對。

當娘的做了錯事,伸手一巴掌打了女兒,就以為這事兒就能揭過了。正好崔如英童言無忌,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大人怎能不懂。

今日也是借了崔小娘子的口,說了錢氏自己想說的。

錢夫人在心裏嘆了口氣,侯爺總盼着府上同心合力,兄弟互相幫襯,面上自然都過得去,還總覺得長媳體面周到,生兒育女勞心勞累,甚至因為雲小娘和長房香火旺盛想過立楚庚淳為世子。

說尊卑不在嫡庶,好在楚庚元争氣,陸雲蓁也争氣。

璋哥兒還小,侯爺只孩子剛出生時歡喜,如今熱乎勁兒過去,更多的心思花在楚玉琳的功課上。

侯府的未來看這些孩子。

錢夫人對陸雲蓁道:“這孩子心性堅毅,又懂事知上進,你平日多看顧着些。”

怎麽說也幫了大忙,同樣是七歲,楚玉珠只知道讓她給做主,那《三字經》早就學過,一點都沒用上,崔家的小娘子就不同,能學以致用,也是本事。

陸雲蓁說道:“母親說得是,今兒一聽有事,我不就來了,我也怕她爹娘不在,受了欺負。人送到我這兒,總不好受了委屈回去。”

“行了,今兒也受委屈了,你帶她早些回去。”錢夫人也累了,說道,“你也快先回去吧,還坐着月子呢。”

她沒讓孫惠茹也回去,不是為了私下哄孫女。她也得說說二房,楚玉珠這性子也得掰掰,得饒人處且饒人,當姐姐的這般不依不饒,若是安定侯知道了,少不了一頓斥責。

回去的路上,陸雲蓁拉着崔如英的手,“這樣也好,能改好也算做一件好事兒。你書背得好,今兒也給我上了一課。”

就是不知能不能改好,人帶回去了,母女做了什麽她也不知道。

崔如英:“三娘子說得是什麽課?”

陸雲蓁:“養不教,父之過。玉不琢,不成器。我生了璋哥兒,日後該嚴加管束。”

為人父母,理應如此。

崔如英道:“三娘子,我也是随口說的。璋哥兒還沒滿月呢,嚴加管束還太早吧。”

璋哥兒還沒滿月呢,太過嚴格也不好。再說她知道這些是因為多活一世,若是沒有,生在市井人家,這個年歲,估計在家裏帶娃。

陸雲蓁笑了笑,“說得也是,行啦,快回去吧,今兒不用上課了,你想想一會兒要做什麽。在府裏轉轉也行,回家也行。你家不是要開鋪子嗎,肯定需要幫忙,若是回家,我讓馬車送你回去。”

坐個馬車總使得,也省着走回去辛苦。

崔如英剛想拒絕,就聽陸雲蓁道:“我今兒不用,馬車可以給你用。來回一個多時辰,有這個功夫,不如多看看書,在家裏多幫些忙,別把功夫都耽誤在路上。”

這話的确是向着崔如英說的,走回去累不說,還浪費時間。

崔如英笑了笑道:“那我就不跟三娘子客氣,一會兒我回家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