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鹵肉
44章第四十四章 鹵肉
看妹妹一直不回來,崔大郎就把飯先做上了。
不過想着晚上吃肉,中午做的就簡單。蒸了些紅薯,炒了鍋白菜。下午還得賣生煎呢,不能光等着。
更何況,妹妹上午出門也是忙活鋪子的事,不是閑着。
崔如英一到家就開飯了,崔大山看這些倒也高興,說道:“都是好的下酒菜,不過以後別買酒了,貴。”
崔如英說道:“肉買得便宜,剩些錢就打了酒,我想着又不總喝,爹這幾天也辛苦,正好這點兒鹵了下酒。”
崔大山每日都去買肉,自然知道這些比肉便宜,這陣子用錢地方多,是想着買便宜點兒的,不過以前做就不咋好吃,還有那豬蹄看着胖乎,其實都是骨頭,就外頭一層皮。
崔大山有些心疼,“這個不好做,不必為了給我買酒買便宜的,你以後回來了還是買肉。”
女兒回來了崔大山還是想吃點兒好的,不用為了他省錢買下水這些。
崔如英沒說是因為豬肉賣沒了,“在侯府吃過,我先試着做做吧。”
崔如英把這打算把這些給鹵上,再鹵些素菜和雞蛋,若是好吃也加到鋪子的菜單去。
崔大山這回不說什麽了,“成。”
崔如英笑了笑,“那下午我在家做吃的,大哥跟二姐出去賣生煎,賣的時候別忘了說,崔記包子要在城東開鋪子。”
崔大郎一邊吃一邊點頭,“放心吧,我們每日都說。
有人還說開業那日來捧場,還有人說,買回去吃都好吃,剛做出來肯定更香,開了鋪子一定來。”
崔如英道:“若是城西那邊的人覺得太遠,就說到時候鋪子裏不僅有包子,還有別的吃的,現吃現做,去鋪子裏吃更寬敞,有小酒醬菜,醬菜每桌還會送的。”
Advertisement
崔大郎認真聽着,“醬菜?”
崔如英道:“下午有空我腌着試試看,東西不貴,但不要錢的東西吃着高興。”
人之常情,贈品越多的地方越喜歡去,看見送東西總想排一個,但未見得吃多少贈品。
而且贈品不用做太好吃了,以免吃太多。
崔大郎點點頭,“好,我記着。”
也賣了這麽多天生煎了,二丫和崔大郎性子變了不少,不至于像當初那樣,跟外人說句話都不敢。
崔如英覺得這是好事兒,不怕人也是自己的本事,若日後出門能獨當一面,不露怯的。
囑咐完這些,她就開始好好吃飯了,今兒的中午飯自是不及在侯府的飯菜好。不過人也不能日日吃肉,偶爾吃一頓這個,倒有種大魚大肉吃多了,清粥小菜也不錯的感覺。
她吃了兩個紅薯,一些白菜,肚子便填飽了。
因為早上不必賣包子,崔大郎也不用中午補覺了。
吃完飯就開始幹,家裏又開始收拾碗筷做生煎,崔如英上午累了半天,這會兒也不想幫忙,就回屋摟着六丫睡午覺。
還別說,妹妹抱着軟軟的,這會兒也會笑,逗了幾下就睡着了,白白淨淨,看着還怪可愛的。
一覺睡醒,崔大郎他們生煎也做了大半,崔大郎看妹妹起來,“還早,咋不多睡會兒?”
崔如英伸了個懶腰,“想着晚上要吃肉就等不及了,我先鹵肉去。”
崔如英先煮了八個雞蛋,又去菜園子裏薅了蔥,家裏還剩一些土豆,蘿蔔,別的菜就沒有了。
從前鹵菜裏什麽都有,像豆皮啥的鹵着也好吃,但沒有崔如英就不強求了,落四十文不容易,再從這裏出她也舍不得。
家裏吃飯的六口人,這些差不多就夠吃,做太多天熱反而放不住。
鹵肉好吃在于鹵汁,崔家做生意之後香料買了不少,倒是不缺這個。
不過頭一回做沒什麽高湯,幸好還有塊兒肉,肥少瘦多也容易出香味兒,為何上次炖魚也放了塊五花肉,就是因為這個。
崔如英找了塊幹淨的布把香料包在一起,省着被水煮得亂跑,到時候還得撈。
八角桂皮少些,這兩樣出的甜味兒多,又不是糖的甜,放太多壓了香味不說還會發苦,花椒香葉白芷小茴香也适量……還有五個幹辣椒,放在一起做成了個鹵料包。
豬肝就一半,腥味兒比肉重,不過睡前泡上了,崔如英這會兒去看顏色發白,再洗幾遍就差不多了。
豬蹄和豬耳朵毛多,崔如英就拿火燙了燙,等大部分毛去掉後,剩下毛茬的用刀刮幹淨,不然吃着吃着吃口毛,還倒胃口呢。
大腸舍不得用面粉洗,崔如英就用竈膛的草木灰洗的,反正草木灰也是燒過的,還聽聞用草木灰止血,這東西并不髒。
用草木灰搓洗幾遍,倒也幹淨。
崔大郎做着生煎,偶爾朝崔如英看一眼,做這個是比做紅燒肉費事,光清洗就花不少功夫。
崔如英洗好這些,站起來揉了揉腰,準備工作這就做好了,接下來要焯水。從前家裏沒酒,如今有了崔如英就從酒壇子裏倒了一點,今兒的有下水,加些酒去腥,比光用蔥姜蒜管用。
冷水下鍋,焯過水後,崔如英炒了點糖色,這步不要也成,但上點糖色鹵肉好看點兒。
做飯講究色香味俱全,顏色也不能差了。
豬蹄剁兩半,大腸沒切,打了結放進去的,豬耳朵是整個放的,還有一塊瘦多肥少的豬肉,怕時間久煮散了,找了草繩紮上。
肉放進鍋裏,再把雞蛋、土豆片兒,蘿蔔塊都倒了進去,再加熱水,調味兒崔如英只用了鹽和醬油。
醬油也能上色,不過加糖色顏色更好看。
等鍋再開上來,小火慢慢炖煮着就行了。
土豆片崔如英還提前泡了好一會兒,想把裏面澱粉泡出去,若是不泡,煮的時間過長肯定面了。而鹵菜注重的是味道和口感,太面反而不好吃。
崔如英最喜歡鹵菜裏面的蘿蔔,爽口入味兒,一咬全是湯汁。
菜有了,晚上吃啥還不知道呢,崔大郎和二丫已經出門去賣包子了,家裏許久不做醬肉包子,也不蒸饅頭。
不如晚上蒸饅頭吃,饅頭鹵菜,最是下飯。
如今天氣熱,這會兒再發饅頭也趕得上,崔如英回屋看了眼六丫,一切如常就開始和面發面。
以往都是二丫發,崔如英做飯以來極少發面,也不知道她今兒能不能成,如果是沒發起來就改成烙餅。正好空着平底鍋,烙餅也方便。
就不用烙那種蔥油千層餅了,少點油的大餅,吃應該也好吃。
退而求其次,鹵菜就大餅也成。
崔大山下午就在院子裏忙活做椅子,累了起身站會兒,或是做點別的,比如筷子筒和筷子,挂在鋪子的門匾,這些都得用。
不能等最後一日再做,到時候鐵定着急,尤其是門匾,鋪子名字就叫崔記包子,崔大山還是請人寫的字。
鍋裏咕嘟咕嘟冒着泡,下午四郎五郎都沒出門,就守在竈臺邊上,四郎燒火也有模有樣的,五郎年紀小,拿了個燒成炭的木塊兒,在地上寫寫畫畫。
他年紀小,也沒讀過書,就是随便畫的,但崔如英覺得有趣極了,“畫得真好看。”
五郎不好意思道:“我就是随便畫的……”
四郎眼巴巴看着,崔如英又道:“四郎火燒得也好。”
四郎:“這我可不是随便燒的!”
巴拉巴拉小嘴說了一通。
崔如英:“都懂事聽話,一會兒讓你們先嘗兩口。”
*
天長夜短,過了申時太陽也才落山,崔大郎和二丫還沒回來,但崔家廚房的香味兒越來越濃郁。
崔如英在廚房烙大餅,崔大山看着時辰還早,把做好的桌子送去鋪子,順便刷漆。
鋪子裏東西是越來越多,別的不說,還真有要開業的樣子。
崔大山到家天還沒黑,崔大郎和二丫也沒回來,按照平日的時間,還得兩刻鐘。
崔大山道:“不然你先吃吧,吃完早點兒回侯府。”
崔如英道:“今兒不急,等會兒吧。”
都說了借她用一日馬車,反正也晚了,早回去那麽一會兒,也顯不出什麽。想來崔大郎和二丫為了晚上吃肉也會早一點兒回來。
崔如英想得沒錯,又等了一會兒,崔大郎和二丫就背着扁擔回來了。
二人是跑回來的,還剩一點兒生煎沒賣完,大郎道:“一會兒三丫回去給車夫帶去,跑一趟也不容易。”
崔如英沒拒絕,“行,辛苦一日了,快洗洗手準備開飯吧。”
四郎早就餓了,推兄長去洗手,大郎去了井邊,二丫先進屋看了眼,鍋還沒揭開,肉香四溢,煎鍋上還有餅,她笑着道:“晚上吃餅?”
崔大山在外頭聽見姐妹倆說話,打趣道:“本來打算吃饅頭的,但是你妹妹面沒發好,半道改成烙餅了。不過吃餅也好,吃餅也好。”
崔大山笑聲憨厚,崔如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前總是二姐發面,我發面是不太好。”
二丫:“饅頭有啥好吃的,我正好想吃餅了。”
不過今兒的餅還有些不同,雖然說面沒發好,但是烙的時候還裏面還是微微鼓起,做好崔如英嘗了嘗,是比平常的餅更筋道,更有嚼勁兒。
家裏人都齊了,崔如英就趕緊揭鍋,四郎拿着油燈在旁邊照着。
鍋一揭開,屋裏熱氣騰騰,豬蹄豬耳朵都在鹵湯裏,雞蛋已經變成了褐色。土豆片沒碎,跟蘿蔔塊兒一起看着十分水潤。
鹵肉鹵了半個多時辰,不過後面又泡了許久,倒是不那麽燙,崔如英先把豬蹄兒這些撈出來,給切成小塊兒,土豆片蘿蔔又盛了一盤。
一葷一素兩盤菜,四郎舉了油燈又去給崔大山拿酒,菜和餅都端上桌,崔家一家人才開始吃飯。
孩子們都在,崔大山心裏高興,先喝了一口酒,辣味從喉口直接燒到胃裏,他趕緊夾了一口豬耳朵壓了一下,外軟裏脆,辣味肉味混在一塊兒,別說這個還真不錯。
他知道女兒做菜的手藝,可沒想到能這麽好吃。
如果說炖肉炖魚是為了解饞,許久不吃肉,連肥帶瘦吃着香,但這些東西,更像是吃得起紅燒肉後解饞用的。
四郎五郎悶頭啃豬蹄兒,崔大郎忙一下午肚子也餓了,直接夾了一片肉吃。
崔如英在侯府倒是不缺吃的,她嘗了嘗土豆片,薄且脆,最要緊的是入味兒。什麽東西跟肉一起炖煮味道都不會差了,況且還有香料。
蘿蔔水潤,本來蘿蔔就全是水,泡了這麽久,一咬下去全汁水在嘴裏爆開,就是五個辣椒還是不夠辣,一口蘿蔔一口發面大餅,等了這麽久,早就餓了的胃裏總算好受了。
剛煮好時崔如英還嘗了嘗,但是味道不夠,泡了這麽久,吃着好吃。
崔如英:“爹你們嘗嘗素菜。”
崔大山夾了一口,嘗過說道:“這個也好吃,不比肉差呀。”
崔大郎也嘗了嘗,“蘿蔔最好。”
崔如英道:“你們說把這個加在菜單裏成不?”
賣鹵肉恐怕搶了水煎包風頭,街上賣鹵肉的不少,而且水煎包就有肉,素菜就酒也不錯。
“當然成啊,這麽好吃,”崔大山道:“我覺得鹵肉也不差。”
崔如英:“鹵肉是挺好,不過最開始也不知道做多少,素菜成本低,先少做鹵肉多做素菜好了。爹,我想了想菜單,除了醬肉包子生煎包外,加上醬菜、鹵菜、酒水。還再加一個焖面,這個好做,十六下午回來了我再教給你們,咱們家裏也嘗嘗。”
“鋪子剛開業,肯定是咱們自家人忙活放心,到時候生意不好,咱們別氣餒,一家人一起想辦法,若是好了,肯定得請人來做。”崔如英道,“我心裏是有個人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