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母女

45章第四十五章 母女

崔如英覺得劉嬸兒不錯,一來相處得久,鄰裏鄰居都許多年了,她信得過劉嬸兒的人品。而且崔家做這門生意也有些日子了,但劉嬸對她家一如既往,該幫忙的幫忙,也總往這邊拿東西。

用蔥多,院子裏地也不夠用,劉嬸兒往家裏拿蔥都拿了好多次了。

崔大山在一開始家裏蔥不夠時還去別人家買過,有的拿錢買都不樂意賣給崔家,甚至說賺了這麽多錢還能缺蔥的風涼話。

偏偏給的錢不少,不賣就不賣,也不能逼着別人賣。

但是劉嬸兒連錢都不要,可別說是因為總往她家送東西,自打崔家做包子後,附近的鄰裏鄰居也吃過。

崔如英覺得,就沖幫六丫找奶喝,這就算得上崔家的大恩人了,如果崔家生意越來越好,肯定會想着置辦田産地産,不可能總待在這條巷子。

真搬走了時間久了來往自然而然就少了,這門親戚也就斷了。

請劉嬸兒來店裏幫忙不全是為了幫忙,也是為了劉嬸兒,只要劉嬸兒拎得清,崔如英覺得可以拉一把。日後生意好了估計不止一家鋪子,那劉嬸兒也不可能總是來幫忙的。

退一萬步講,幫忙做活兒少不了月錢,要按行情給的話一個月怎麽着也得五錢銀子,加上兩家情分,那必然在這之上。

劉嬸兒家孩子比崔家少,日子是不緊巴,可一家好幾口,誰不想日子好過些。

崔大郎試探着道:“三丫,你說的是不是劉嬸兒家?”

崔如英點了點頭,“爹,劉嬸兒家幫咱們家不少,不過這都是生意好才能想的事兒,要是生意不好,考慮這些就太早了。行了行了先吃飯,過幾日我還回來呢,咱們再合計。”

崔大山點點頭,“你劉嬸兒是好嬸子,要是願意的話,我覺得成。”

家裏不可能一直忙活鋪子,崔家人多,但是能去鋪子的也就兩個,因為孩子也多,四郎五郎現在是不用看着,可六丫用。

三丫只偶爾去幫忙,平日都要上課,若是放假趕上刮風下雨也回不來,招人是早晚的事兒。二丫是姑娘家,也幹不了太多。

Advertisement

而且,崔大山也惦記着家裏賺錢了,給崔大郎送書院去。

崔如英道:“那是。”

若不願意就算了,自己覺得是拉扯,可劉嬸兒未見得願意幹,到時候再說呗。

崔大山覺得這是要緊的事兒,再少個人,鋪子人手肯定不夠。他偶爾也會動讓許娘子回來的念頭,可在侯府幹活,哪兒能幹到一半兒就走。

再說崔家有今日,也是靠侯府,不去做奶娘就沒有做生意的本錢,就算崔大山提了,許娘子也不同意,她還得留下報恩呢。

再者說了,大戶人家惹不起,怎可能說走就走,尤其還是為了自家生意走。

吃過飯,崔大山送崔如英上馬車,還給她裝了兩個鹵雞蛋,“路上吃明兒早上吃都行,告訴你娘家裏都好。”

崔如英點點頭,崔大山還沒走,她問:“爹,還有事兒?”

夜裏黑漆漆的,崔大山眼裏帶着幾分期盼,“鋪子開業你娘能去不?”

一家人,又是大事兒,崔大山自然是想家裏人都在,但崔如英搖了搖頭,“夠嗆,今兒娘看白日,後頭幾天都是。”

若是夜裏看白日無事還能來看看,算着也有一個月沒回家了,若是有機會,該回來一趟的。

崔大山有些失望,“沒事兒,到時候回來一看,家裏啥都好了更高興。你快回去吧。”

留着沒賣的生煎也給車夫包上了,崔如英跟崔大山揮揮手,“爹,你快回去吧。”

天已黑透,幸好有個馬車,一刻鐘多,馬車就到了侯府。

可是真快。

從馬房到燕歸堂還走了半刻鐘多,崔如英今兒是連走帶跑,跑到廂房正趕上許娘子在吃晚飯。奶娘的飯菜清淡少鹽,許娘子吃得也慢。

白日李嬷嬷過來和她說了早上發生的事,看見女兒,許娘子眼中帶了兩分急色,“又這個時辰回來,你看天都黑了,咋回來這晚,吃過飯了沒有?”

崔如英道:“吃啦,今兒買了肉,做了鹵肉,娘你能吃鹵雞蛋不。”

許娘子搖了搖頭,“怕是不成,我這飯菜少鹽,你吃吧。”

崔如英把蛋放桌上,“那我明兒早上吃。”

她晚上光吃蘿蔔了,豬蹄和豬耳朵在侯府也吃過,那個吃得少。不過她覺得自己做的不比王大娘差,大腸和豬肉也好吃,就雞蛋沒嘗呢。

崔如英:“等小公子斷奶就好了,娘也能吃別的吃食,家裏賺了錢,做得都可好吃了。”

看着女兒天真無慮的樣子,許娘子心裏也不好受,她道:“早呢,三丫,李嬷嬷都跟我說了……你咋沒和我說過作業總丢?”

崔如英怔了怔,道:“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反正我也多寫了一張。”

許娘子嘆了口氣,自己的閨女自己知道,怕是覺得她這個當娘的沒用,所以才不敢說。

如今許娘子倒是不知該怎麽囑咐,到底該小心行事還是有委屈就說,可寄人籬下,還跟侯府的姑娘一塊讀書,小心謹慎些,沒有壞處。

可發生今日這樣的事,許娘子心裏實在難受,府上姑娘娘都在,若非三娘子去了,三丫就一個人,全是大人發生這樣的事兒能不害怕嗎,都是她這個當娘的無用。

崔如英看許娘子愁眉不展的樣子,就知她心裏在想什麽,她道:“哎呀,又不是多大的事兒,若非趕上三姑娘字也丢了,我都沒放在心上。”

雖然是自己故意如此,但崔如英肯定不會和許娘子這樣說,說了許娘子大概以為她不該這樣做。

目的達到了就行了,多說許娘子也擔心。

許娘子的個性她了解,本分老實,真受欺負了,只要不是特別過分的自己都會忍忍,也是這樣教養孩子的。

就像當初陳娘子欺負人,許娘子都沒覺得自己受了啥欺負。

但崔如英不是能吃虧的性子,性子不同,說了也白說。

許娘子依舊滿目愁容,“今兒也多虧了三娘子,你……”

崔如英:“我知道的。”

許娘子:“我是說要你好好讀書,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別為小事煩心。我跟你爹都是個沒本事的,沒讀過書,不認識什麽大字,也不懂什麽大道理。但知道讀書好,我和你爹不懂的先生能教你。

你年紀雖小,可辦事靈透,在家裏也能挑大梁,如今有讀書的機會,我倒盼着你多讀些,多聽先生的話。”

許娘子依舊覺得吃虧是福,“心思放在讀書上,小事莫計較,多讀些書,等日後你嫁人生子了,就不會像娘一樣了。”

什麽都不懂,目光短淺,她和崔大山到如今,已是很不錯了,就盼着孩子們能越走越遠,別等到時孩子們的孩子遇上這樣的事兒,依舊沒辦法。

崔如英點了點頭,不過她不愛聽許娘子說這些。

其實她覺得做爹娘做到許娘子和崔大山這份上已經不錯了,古代沒有避孕措施,生與不生并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

生下來了,不太偏心,自己的孩子寧可自己不吃也舍不得送走。可是呢家裏孩子又多,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懂事兒的受委屈呗。

不過這個崔如英覺得也在情理之中。

她自己還更偏向二丫和四郎呢,自己做不到的,哪兒能強求別人。

但說實話,該給的也沒少了。崔如英曾聽崔大山和許娘子夜裏說話,有人想跟許娘子要五郎,也有人想要六丫,許娘子沒給過,也沒動過這樣的心思。

許娘子不是頭一回做娘,崔如英也不是頭一回做女兒,反正各自多擔待着點兒。

一家人計較太多反而不好,她明知道許娘子膽小本分,根本不可能給她做主,若是還強求這個,崔如英覺得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何必呢,不如多想想許娘子的好。

崔如英:“不過娘怎麽了,娘不喂六丫來侯府做奶娘,不也是為了我們嗎。為了賺銀子,鋪子開業都不能去看,你還一家人總說兩家話,這我就不愛聽了。”

許娘子被女兒逗得一笑,說道:“不愛聽娘就不說了,不過,還是得好好讀書,聽先生的話,知道不?”

一句話都念叨八遍了,崔如英點了點頭,“這你放心吧,先生和三娘子總說,讀書是為了自己,我會用功的。”

次日上課,學堂裏少了楚玉娴。錢夫人已讓人跟黃先生說楚玉娴病了,得花一個月時間調理靜養,東西都給收走了。

黃先生年逾五十,哪裏會看不出來昨兒發生了什麽,有層遮羞布他不會故意戳破,所以也沒多說什麽。

只囑咐了好好養病,就開始給楚玉珠崔如英上課,外面清風吹過,樹葉嘩嘩作響,屋內讀書聲朗朗,先生和稚童一問一答,一上午悄然而過。

明兒不用上課,昨兒也沒上,黃先生留作業的時多留了幾張大字。

楚玉珠這回算是揚眉吐氣了,留在學堂寫作業的時候道:“以往祖父總拿楚玉娴跟我比,把我比得一無是處,這下好了,被禁足了一個月,可算安生了。”

昨兒一天楚玉珠都是在正院待的,錢夫人晚上還跟安定侯提起此事,她自是不會像陸雲蓁那樣總提崔如英,反而大力誇贊楚玉珠,說她長大了,懂事了許多。

安定侯很是氣憤,子不教父之過,他本就看重子孫後輩,這樣教養又如何能光耀門楣。

錢夫人也學着從前雲小娘的樣子,“愛子之心人人皆有,也許是覺得玉娴年紀小太過嬌慣的緣故,只不過妾身想不通,玉珠是她姐姐,為何要如此做。還有玉珠雖然平日裏嬌蠻任性,可是性子卻板正,倒是出乎人意料。”

安定侯聞此言心中大震,他盼着兄弟和睦,可不想看見手足相殘,“什麽年紀小,只是她母親沒教好。”

錢氏看他動容又道:“妾身知侯爺盼着兄弟和睦互相幫扶,可孩子們也都大了。世子一日未立,就一日不得安生。真要等到那日兄弟相殘那日再做決斷,反而是傷了手足之情。”

大房野心也不是一日兩日,這野心是誰給的?自然是安定侯給的。

雲小娘這些年一直謹小慎微,大房請安問好日日不落,也都是為了爵位。

安定侯道:“若依律法,該立二房,可二房你也知曉,資質平平,入朝為官多年,且不說當初官職是我四處求人才謀得的,就說現如今做官只是混吃等死,多年連個地方都沒挪過,你讓我怎麽放心把爵位交與他。

而庚元剛入朝為官,也得再看看。

我不得不為家中考慮,一家兄弟,若能再進一步對別人也有好處,否則只等爵位一削再削,什麽都沒有了。且再等等看吧。”

這些話楚玉珠沒聽見,自然也不知道。不過她知道祖父嘉獎她,還賞了好些東西。

她年紀尚小,喜歡精致好玩兒的東西,最要緊的是,這還是祖父頭一次誇她。

若是楚玉珠有尾巴,早就搖成花兒了。

崔如英看她高興,“她被禁足是因為做了錯事,不過想來功課不會落下,你若是還高興不寫作業,她回學堂後被誇的就是她了。”

楚玉珠又把筆拿了起來,憤憤道:“那可不行!”

她才寫了兩個字,又把筆放下,“算了我還是不寫了,三日不上課,我不信我寫不完。再說明兒就是璋哥兒滿月禮了,人肯定特別多,我還想多玩會兒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