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準備開業
46章第四十六章 準備開業
滿月禮的事兒崔如英早就知道,不過她沒想到楚玉珠玩心這麽重,滿打滿算也才五日,這又不想學了。
看她歡喜高興的樣子,崔如英也說不出什麽,她道:“你若寫不下去,不用留在這陪我,早些回去吧。”
楚玉珠早想回去了,今兒她也沒怎麽聽課,她點點頭,“那好吧,不然你也早點回去,放這麽多天呢,又不急。對了,後日你有空沒,咱們出去玩兒吧,有人約了我去踏青!可以做吃食帶過去,大家分着一起吃,人多可熱鬧了。”
崔如英帶的吃食好吃,若是一起去了,肯定好些人喜歡的。
別的不說,楚玉珠玩伴兒還挺多的,可以介紹給崔小娘子認識。
崔如英搖了搖頭,“我這幾日都有事兒,得回家幫忙,字得寫完,踏青也不便去。”
楚玉珠有些失望,“哦,我想起來了,先生來時你還跟先生請假了。”
崔如英笑了笑,“嗯,若是下次有空,我和你一起去。”
楚玉珠道:“那好吧。”
今兒崔如英要寫四張大字,廂房不方便寫,請假一日也得耽擱,這就相當于四日不看書。
多寫點兒省着忘了,她今兒下午就不回去了,多看幾頁書,就算帶書回去,肯定也不會看的。
回家背書她全是為了崔大郎,不然絕對不往家裏帶書帶作業。
這是前世就總結出來的經驗,別管多長的假,根本不要想着拿書回去,想什麽看個一兩眼,甚至都不會掏出來,還白白背了很多東西,怪沉的。
寫完大字,崔如英留了兩張平鋪在桌上等字陰幹,楚玉娴被禁足,也不用擔心字會丢,放學堂裏先生就能看見她的作業。
一個上午肚子也餓了,崔如英回到廂房,剛放下書袋沒一會兒秋月就來送了午飯。
Advertisement
田娘子還睡着,崔如英放輕動作打開飯盒,一陣香味飄了出來。
一個米白色的湯盅,裏面湯汁金黃濃稠,崔如英拿勺子撈了撈,有貝柱、火腿和鴿子,再撈,竟然是鮑魚魚肚這些。
佛跳牆?
看了湯盅,崔如英又看別的菜,擺盤兒精致又好看,還是稀奇的山珍海味,不像平日裏吃的。
莫不是府上大廚房做的?
明兒滿月禮大宴賓客,大廚房肯定早早就準備宴席菜品,不可能明兒一早現做,估計是在試菜,然後挑好的送來燕歸堂,想來她跟着沾光,也吃上了。
飯菜好吃,和平日的小炒并不一樣。
佛跳牆鮮美濃稠,清蒸的海魚只有鮮甜,連小刺都沒有。一盤炙菌菇吃着不比肉差,還有一道,崔如英也沒嘗出是什麽肉,但是很好吃。
吃過飯後她難得睡了一覺,自從定下鋪子後,上午課她下午回家,回家自然睡不成,還兩處來回跑。今兒這一覺,她睡得極其舒服。
醒來後看書,把《千字文》背熟,楚玉珠是學過這些的,崔如英學得也快,她倒希望這一個月能再學快點兒。
楚玉娴母女這一個月不可能只思過,別的什麽都不做,不能出門,只能在功課上下功夫。
崔如英不想落下,許娘子回來之後崔如英還看了會兒書呢,窗外圓月高懸,等月亮落下,又是新的一日。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上雲層潔白如雪,眼見是個極好的日子。
陸雲蓁終于出了月子,今兒細心梳妝打扮,紅色的衣裳映襯着臉面若桃花,衣裳首飾都是新的,手腕上一對水色極好的翡翠镯子亦是新做的。
楚庚元還沒回來,但陸雲蓁身邊圍着一群丫鬟,璋哥兒由許娘子抱着,穿着紅色的小衣裳,上頭繡着虎頭,還戴着虎頭帽,看着甚是可愛。
一到正廳就有不少人跟陸雲蓁說話,錢夫人也站在陸雲蓁身側,孫惠茹在一旁只管幫忙打點。
今日來的賓客比洗三那日還多,陸雲蓁帶崔如英見了見娘家人,然後崔如英就跟着二房一塊兒入席了。
她旁邊坐着楚玉珠,楚玉珠小聲對她道:“今兒飯菜可好了,平常難見到,你一會兒可得多吃點兒。”
崔如英還挺好奇今兒都有啥菜的,宴請賓客肯定不是尋常吃的東西,果然有佛跳牆,還有各種山珍海味。
大房母女不在,滿月宴也順利,吃過飯後,陸雲蓁還得送賓客,崔如英就先回燕歸堂了。
人太多,好些她都不認識,不想亂走沖撞貴人,就回屋收拾了回家要帶的東西。
才收拾了一會兒,錦月又來屋裏。
錦月道:“夫人吩咐,燕歸堂上下照顧三娘子和小公子有功,每人賞二兩銀子,崔小娘子也沾沾喜氣。”
錦月把一個荷包給了田娘子,裏面份量比二兩重。小公子都是奶娘照顧,多的是陸雲蓁的心意。
給崔如英的也是荷包,裏面一個二兩的元寶。
崔如英道了聲謝,“勞錦月姐姐替我謝過三娘子,我也沒做什麽,當真是受之有愧,可喜氣又想接着。”
田娘子或許不知,但錦月知道,崔如英時常往小廚房跑,也幫了不少忙。再說崔小娘子不是小氣的人,小公子出生時夫人賞的喜錢,後頭洗三又添盆了。
而且就今日來說,賓客都見了大房沒來人,不可能不多想。
錦月道:“都沾沾喜氣,崔小娘子不必客氣。”
等錦月走後,崔如英回到屏風後頭看了看銀子,元寶圓滾滾的,看着就憨态可掬。
加上許娘子給的,她現在有二兩五錢銀子了,銅板五十五個,因為相較之下太少,那些都是零花,這二兩五錢才是存的銀子。
另一頭田娘子也打開荷包看了看,今兒白天她休息,也不用去正院幫忙,算起來是啥都沒幹就拿了銀子。
荷包裏頭差不多五兩銀子,銀元寶喜人得很。如果真跟丫鬟們拿同樣的賞錢,田娘子心裏還不太痛快,好在是多的。不枉她盡心,給的賞錢多,日後只會更盡心做事兒。
田娘子可不管許娘子的女兒有沒有,給她的沒少就行了。
沒了別的事兒,崔如英打算一會兒回家。
這回沒什麽點心,崔如英就把二娘子送她絹花帶回去了,她想給二丫兩支,二丫最喜歡這個,多了崔如英一個人也戴不過來。
又收拾了一件換洗的衣裳,還有自己的杯子,全裝在包裹裏。
走之前得跟李嬷嬷說一聲,順便說她請假的事兒。
不過李嬷嬷不在,只有錦月在,錦月道:“嬷嬷這會兒估計陪着三娘子在前頭迎賓送客呢,不然崔小娘子等一會兒?”
崔如英道:“不是什麽大事,勞煩錦月姐姐到時跟李嬷嬷說聲,我下午就回家了,十九那日家裏鋪子開業,我得回去幫忙。我已和先生請了假,估計得十九傍晚才能回來。”
錦月笑着道:“是喜事兒,回頭我就告訴嬷嬷。”
崔如英笑了笑:“姐姐們若有空可以去捧捧場,不說別的包子管夠。就在城東楓林街,鋪子叫崔記包子。”
錦月溫溫柔柔笑道:“那好,你回去也慢些。”
崔如英點點頭,回屋背上包裹就回家了,因為宴席結束得晚,再加上路上耽擱了時間,到家的時候大郎和二丫已經出門了。
崔大山的院子給門匾上漆,這個得顏色越深越好看,漆也得多上幾遍才行。
崔如英把東西放屋裏,又在家裏轉了一圈兒,“爹,桌子都做好了?”
崔大山點了點頭,“都在鋪子裏呢。”
崔如英道:“我去看看,順便多看幾家酒坊,今兒把酒水的事兒順便給定下來。”
說這個不為別的,為了要錢,一家人也得明算賬,崔如英可幹不出拿自己私房錢貼補家裏的事兒。
花錢的地方多,掏錢的時候崔大山就沒那麽痛快,給了一兩銀子,還囑咐女兒省着點兒花。
這會兒也就申時二刻,崔如英先去鋪子看了看。
從崔家到鋪子還得花點子時間呢,這條路來得多,崔如英也熟了,到了鋪子拿鑰匙開門,推門進去一股子木頭味兒,她趕緊把窗戶打開。
八張桌子全擺上顯着擠擠巴巴的,實木桌子又沉,崔如英也挪不動,等崔大山來了得把多的一張桌子搬到廂房去,鋪面擺七張桌子就差不多。
崔如英在每條凳子上都坐了坐,又看看廚房,回侯府的兩天,崔大山給鋪子添了不少東西,廚房多了個大水缸,就省着去次次去井邊了。
還有不少廚具,盤子碗筷好幾摞,另有煎鍋、鐵鍋、菜刀、菜板……
尤其是院子裏的棚子,下面多了不少柴火和木炭,都是能用得上的東西。
崔如英試了試大鍋和鐵鍋,都挺好用的。
去廂房看,裏面多了被子和水壺,要不是一個人太小,崔如英都想自己晚上住這兒。
崔如英還在廂房地上看見兩挂鞭炮,她都沒想到還得買這個,開鋪子吸引人肯定要放鞭炮熱鬧熱鬧,瞧,她想不到的事兒家裏人也能想到。
挺好,很有要開業的樣子。
從鋪子出去,正好隔壁雜貨鋪的老板也出來了,見崔如英就一個人,好奇問道:“你們這做啥生意的?”
總見人進進出出,可沒說過話,今兒看這麽一個小娘子過來,忍不住問了問。
崔如英賣了個關子,“過幾日鋪子就開業了,到時候可一定來捧場。”
還沒到開業那日先別說了,就鄰着,開業了肯定知道的。
至于賣啥等開業不就知道了,午時開業,不管來吃的人幾何,反正人越多越好,人越多才顯得這家東西越好吃。
路過的人一看,就覺得生意好,再加上香味重,肯定得好奇看看。
看兩眼說不準兒就買了。
離開鋪子崔如英就一家酒坊一家酒坊挨着看,看了幾家,也算定了下來。
就定了兩樣酒,一樣便宜,十文錢一斤,一樣貴,一斤二十文,再便宜的崔如英沒敢要,更貴的,是沒銀子要。
先買兩大壇子慢慢賣,若是賣得好,再和酒坊定,定的多肯定能便宜些。
一樣二十斤,若是賣不完,好好保存還能做菜用。家裏沒多的銀子,錢就得緊着花。
辦完這些事兒,天色已經暗了,回去路上,崔如英又忍不住走幾步就跳一下。
自己存了錢,鋪子也要開了,還少了煩心事兒。在這兒活了七年,可算有點盼頭了。
崔如英肯定盼着鋪子賺錢,但她覺得鋪子賺不賺錢不能按照擺攤兒算,每個月抛去本錢能賺五六兩,就算很不錯了。
自己擺攤就一個扁擔一個推車,連柴火調料都用家裏的,本錢低,只要不怕辛苦,賺得也多。
可鋪子要的是穩當,要崔家有月月都能賺錢的生意,可以不怕刮風下雨,哪怕賺得少,足夠一家花銷就是。
不過就算如此,崔如英依舊希望十九那日天氣大好,畢竟陰天下雨出門的人還是少。
在家裏這兩日,崔如英就做菜試菜,生煎快做不成了,水煎包得教了,還有焖面鹵菜,忙得像個陀螺。
閑時就哄哄六丫,把東西往鋪子送送。
十八這日,崔家不打算去賣生煎了,臨近中午崔如英給劉嬸兒家送了小盆焖面。
這個是崔大山做的,焖面做起來簡單,崔大山很快就掌握了要領,家裏做得多,崔如英就送來一盆。
劉嬸兒正做飯呢,見崔如英來了讓芸芸看着鍋,“哎呀,來就來,咋又拿東西來?”
崔如英笑着道:“過來告訴嬸子件喜事兒,鋪子明兒開業,嬸子可得去。要是沒有嬸子,鋪子還開不起來呢。別的不說,包子肯定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