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買首飾

59章第五十九章 買首飾

崔如英在心裏斟酌了一番,擡起頭笑了笑道:“我過去是給我娘幫忙的,省着她一個人太累,那邊沒什麽事兒了我就回來。多個人也有個照應,像家裏有啥事,我也能給我娘帶個話。”

崔如英是想問問崔大山他們趙掌櫃的事,可也不好當着趙掌櫃的面問,等人走了再說吧。

趙掌櫃琢磨着,這也不像是去幫忙的,穿得這樣好,模樣也好看,沒準兒還和侯府有關系。看人下菜,若是崔家和侯府親近,他肯定也老實點兒。

他道:“那是那是,多個人多出份力。不過在侯府當奶娘……都能帶着自家孩子去嗎?”

崔如英甜甜一笑,“那自然不是了。叔,你多吃點兒,今兒辛苦了。”

狐假虎威,她也沒說假話,本來也不是都能帶孩子進去。

她瞧着趙掌櫃精明,先給唬住了,肯定沒壞處。

趙掌櫃連連點頭道:“應當的,應當的。”

這些日子相處,他發現崔家人都老實,沒想到這個小娘子說話做事倒是機靈,不然也不會去侯府住着。不過也不常回來,趙掌櫃都來幾日了,還是頭一回見到。

吃過飯,崔大山他們打算去收拾碗筷,趙掌櫃和劉嬸兒沒活了,等着下午再過來就行。

趙掌櫃走了,但劉嬸兒沒立刻走,每回她都幫忙收拾收拾再走,給的月錢多,就想着多幹點活兒。

崔如英道:“嬸子早點回去吧,這兒有我呢。”

劉嬸兒:“也不累,我把地掃了拖了就回去。”

崔如英見劉嬸兒非要掃地,也沒攔着,從後廚裝了幾個包子,一會兒留着劉嬸兒帶回去。

東西都收拾好,已過了未時。

Advertisement

崔如英這才問起趙掌櫃的事兒來,“爹,大哥,掌櫃的啥時候招的?”

崔大山道:“月初,他揭了門口貼着的招人告示過來問的,我和你大哥看了,你劉嬸兒也看過,說管賬沒啥大問題,就給留下了。”

崔大山也着急,覺得差不多,而且這陣子就趙掌櫃一個來問,“幹了四五日,管收賬記賬,也管傳菜,還算利索。”

反正沒用崔大山說過啥。

來幹活兒嘛,這點就夠了。

崔如英點點頭,“就算盡心那也是外人,若是大哥去書院了,爹你還得多出來盯着點兒。”

崔大山和二丫現在只管做菜,都不怎麽出來的。

劉嬸兒雖然也在大堂,可都是幹活的,估計也不好看着別人,就算管了也有各種顧慮,肯定沒自家人放心。

崔大山點了點頭,然後臉上帶笑,說道:“我知道了,這兩天是琢磨送你大哥去書院呢。”

崔大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崔大山已經答應他了,等鋪子生意穩當一點,過陣子就去書院,這事兒也和許娘子說來着,許娘子也沒什麽意見。

而且崔如英每回帶給他的書崔大郎也都看了,以前的東西都給撿起來了,就等着忙幾天鋪子的事兒,就去上學讀書去。

不過再讀書,同窗都是比自己年歲小的,他估計得大個四五歲,不過大郎也不在意。

崔大郎看看崔如英,說道:“多虧了家裏,不然我肯定回不了書院。家裏到時候還得讓二丫多照顧,明明我才是長兄。”

崔大郎心裏并不是很好受,做長兄的該為弟弟妹妹撐起一片天,可他呢,還要讓妹妹們多分擔家事。

崔大山拍拍長子的肩膀,說道:“你是老大,日後光宗耀祖了,可不能忘記照顧弟妹。”

二丫點了點頭,她眼睛跟月牙似的,一直在笑着,很是為崔大郎高興。

崔如英看了看崔大郎,又看了看崔大山,“爹,別等日後了呗,有句話叫擇日不如撞日,你都把大哥送去書院了,也照顧照顧二姐呗。我倒好說,現在在侯府讀書,說起來也是花了家裏的錢,四郎五郎日後應該也要送去讀書的,六丫還小,倒是不急。

可二姐成日在家幫忙,什麽也不圖,等以後得等到什麽時候去。”

這話說完,鋪子裏安靜得落針可聞。

二丫張了張嘴,她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以前沒這麽想過這些事,但聽如英一說,又好像不是那回事兒了。

這些話在她腦子裏轉來轉去,她腦袋現在亂得很。

她知道幹活供兄長讀書是應該的,而且也樂意幹活,以前不讓她做她心裏還不好受呢。

可是……妹妹說的話,好像也不無道理。

大哥去讀書,妹妹有新衣裳穿,還去了侯府。好像只有她,一直在幹活。

就連新衣裳,也是妹妹有兩三身之後才有她的。

也高興,卻又沒那麽高興。

二丫是女兒家,偶爾也會羨慕妹妹有漂亮的衣裳穿,有好看的首飾戴,也會高興許娘子給她帶回來新衣、妹妹送她絹花。

她也不知兄長去讀書了,她就得要別的東西。

但聽崔如英這樣說,她一時之間都不知說什麽了,更不知腦子裏該想什麽。

這樣是對的嗎,像是對的,又像錯的。

崔大山也愣住了,他心裏就沒有想過這些事兒。

什麽叫把大郎送去讀書,二丫該怎麽辦,什麽叫現在就照顧?

在崔大山心裏,這都是一家兒女,理應互幫互助。他自認為沒過多的偏心哪個,崔大郎是長子,送他去讀書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只有男子可以科考,而四郎五郎還小,崔大山的期望只能落在崔大郎的肩膀上,有了錢,送兒子去讀書,盼着能改換門楣。

說實在的,崔大山都沒想過偏心這事兒,也沒想過有啥好吃的,偷偷塞給哪一個,更沒想過自己對孩子們公不公平,有沒有偏向過哪個。

崔大山覺得家裏也沒缺了她吃喝呀。

崔大山又看看兒子和女兒們,崔如英穿得最好看,衣裳上有繡花,頭上戴着漂亮的絹花,而二丫卻沒有。崔大郎馬上去讀書了,可二丫還要在廚房忙活,她比崔大郎還小呢。

想到這兒,再想到崔如英說的話,崔大山臉上有幾分熱,他嘴笨,不知該怎麽回答崔如英這些話。

崔如英也不是亂說的,一家人相處幾年,她能摸得清崔大山的性子,老實本分,較為看重兒子。

在這個時代這些算不上什麽毛病,而且崔如英也覺得這個時代男子承擔得更多,家裏就是崔大山崔大郎幹活多,什麽重活累活都是他們的。就連四郎五郎,雖然年紀還小,可也管着家裏的事兒。

崔如英和二丫那麽大的時候,是不幹活的。

平日做事,她和二丫做的算少的,崔大山和許娘子對幾個孩子,也沒太過偏心,正因為如此,崔如英才沒追求極致的公平。

就比如說給崔大郎交了多少束脩銀子,就得給她和二丫花多少,那大可不必。

也沒想過有啥東西,自己在侯府得了一份,就全帶回去分給兄弟姐妹們。崔如英知道一碗水是端不平的,但是不能傾斜太多,讓別人連口水都沒得喝。

崔如英拉着崔大山的袖子,“好嘛好嘛,爹你看咱家賺錢了,二姐起早貪黑功不可沒,不該給她買點東西攢點嫁妝呀。”

崔大山沒法兒拒絕,因為崔如英不是給自己要這些東西。

不過崔如英了解二丫的性子,對她越好,她就對自己越好。崔大山兩個女兒呢,肯定也少不了她的。

二丫本想說自己不要,可妹妹為她說話,她再不要,萬一真不給了呢。再說了,萬一以後妹妹不幫她說話了呢。

所以二丫只抿了抿唇,低着頭什麽都沒說。

崔大郎愣了片刻,見崔大山又是撓頭又是抿唇,笑了笑說道:“爹,我覺得如英說得有道理。家裏人多,認真做活兒也是為了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可是想想劉嬸兒來鋪子裏每個月全來還有五十文呢,若是生意好了另有嘉獎,這些東西到咱們自家人怎麽反而沒有了。”

崔大山支支吾吾道:“那不是一家子嗎,咋能計較這麽多。”

崔大郎搖搖頭,“爹,正是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更不能虧待了。我覺得如英說得對,我去讀書了,讓家裏供養,還用着家裏的錢。不能讓在鋪子幫忙的,反而啥都沒有。”

崔如英心裏松了口氣,大哥現在長大了,家裏的事兒也能說得上話。

她讀書時大哥就幫着說話來着,今兒也是。

大哥真好。

不過本來就是這道理,等崔大郎讀了書考取功名,且不說能不能考上,就算真能考上,那得等到何年何月去。

那時再照顧,那時二丫都多大了,估計都嫁人了。

吃什麽大餅,想給什麽直接給,難不成給了二丫和她還能說不要。

崔如英又加了一把猛火,“爹,要是我娘在家的話肯定也願意。過兩年我二姐該議親了,不能啥嫁妝都沒有啊。”

二丫這才擡起頭,她臉頰酡紅,跺着腳道:“你胡說什麽呢!”

崔大山看看女兒,又看看兒子,掌櫃的才把上個月的賬理出來,上個月十九鋪子開業,一個月也就幹了十日,幾日陰雨生意差些,平日裏生意還算紅火,賺的錢不少。

利潤算着有九兩多,給崔大山交了束脩,還剩七兩多,本來想攢着,但是孩子們都這麽說了,是該給二丫攢攢嫁妝。

十歲的姑娘,十二三就得議親了,啥都沒有傳出去也不好聽。

崔如英見崔大山還在猶豫,又道:“爹,又不是天天買,這不趕上端午節了嘛。”

崔大山深吸一口氣,“那我拿一兩銀子出來,去首飾鋪子看看。六丫還小,倒是不急,如英你……”

崔如英笑着道:“先可着二姐來,我不急的。”

二丫急着說道:“一兩銀子就夠了,我可以跟妹妹一塊兒買!”

說完,她對着崔大山道:“爹,你真好!”

往常崔如英說這些話只是為了誇人,但二丫真的感動,高興妹妹大哥和爹都想着她,也高興爹能舍得一兩銀子。

那可是一兩銀子!竟然要拿出來給她買首飾。

她肯定用不完,能跟妹妹一起買。

崔大山也愛聽好話,他笑着道:“一家子說這話幹啥,哎,賺錢不就是為了日子過好點,早該給你買的。你大哥去讀書,鋪子裏生意還得你多幫忙。走,咱們現在就去。”

崔大山何時見二丫這樣過,一兩銀子而已,買啥都行。

崔大郎笑着道:“那我去買肉準備晚上的包子,爹你們去吧!”

旁邊就是首飾鋪子,也開了十幾年,算是個老字號,平日來這買首飾的小娘子們很多,買完也有的會來包子鋪吃包子。

以往二丫總看見首飾鋪子有人進進出出,出來還拿着盒子匣子,這還是頭一回自己進去。

首飾鋪子崔如英也沒進去看過,從前給二丫買頭繩,就是在攤販那兒買的。

崔大山帶着兩個女兒進去之後才知道像銀飾、金飾的價錢,多是按重量稱的,再加一些師傅打首飾的工費。

所以說一兩銀子絕對買不到一兩重的首飾,崔大山本想說不然直接給二丫一兩銀子,可看兩個女兒站成一排,一臉好奇地看着櫃臺,這話就沒說。

買就買吧,雖然不知道有啥好看的。

崔大山這樣想着,眼睛卻也跟着往櫃臺望了望,他瞧見了一支釵子,許娘子戴上應該好看。

二丫小心看着,櫃臺上擺了許多首飾,有絹花、珠花、銀釵、銀手镯、銀耳飾。還有很多銅的鐵的首飾,銅鐵打的,價錢便宜,很多上頭還有寶石,看着也不錯。

放眼看去,各種形狀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缭亂。

崔如英看着鋪子大,更貴的應該在裏面。

鋪子裏的夥計還來崔記包子吃過,笑着打招呼,“崔老板怎麽過來了,給小娘子買首飾啊。”

崔大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過來看看,二丫如英,你們看看喜歡哪個。”

崔如英也扒在櫃臺上,她想着崔大山說給一兩銀子,那超出些許也沒關系。

她看着有支銀镯子,挺好看的,看着挺厚實,應該在一兩左右,“二姐,你要不要試試這個?”

夥計趕忙道:“小娘若是覺得喜歡可以試試,這些首飾都是能試的,不試試怎麽知道好不好看,到時不喜歡也不打緊。”

可二丫搖了搖頭,目光落向一只更小的釵子,要說重,肯定沒那支镯子重,估計連一半都沒有。

這個釵子打成了桃花的樣子,很是好看。

二丫指着對崔如英說道:“你看那個好看不?”

崔如英點了點頭,“好看,小哥,給拿出來試試。”

夥計把釵子拿了出來,二丫捧着手接過,銀釵子在手裏很有份量,不過她沒試,問夥計,“這個……這個賣多少錢的?”

夥計看了眼後頭的崔大山,崔大山沒問也沒說話,就點點頭,“勞請等一會兒,我先給算算。”

稱着有六錢重,還有近一錢銀子的工錢。

這些都是匠人親手做的,也沒個機器,所以工錢都不便宜。

夥計說道:“小娘子何不試試,這個桃花簪子好看,很襯小娘子呢。”

二丫搖了搖頭,她覺得這個有點重,若是不到五錢,算上工錢,就能跟妹妹買一個一模一樣的,兩人一人一個,這樣多好。

崔如英看了二丫一眼,“就試試這個,若是合适就買着,姐,我看那邊有耳珠,也挺好看的。”

越朝的小娘子自小就紮了耳洞,平日就用棗樹上頭的木針或是茶葉梗插着。

崔如英也有,那時可疼了呢。

耳珠打成了丁香花的形狀,後面的針彎成一個圓圈,省着掉了。形狀很好看的,也不算太重。

二丫還在猶豫,崔如英已經把桃花釵子拿過來,輕輕插二丫的發髻上了。

二丫像僵住了一樣,小聲喊着妹妹的名字,“如英……”

看了片刻,崔如英重重地點了點頭,“好看,跟花開在了頭上似的。”

二丫小聲道:“有些重呢,而且你選的太輕了。”

崔如英道:“若以後家裏有錢了我要大的,到時候你別生氣就行。”

二丫立刻道:“怎麽會!”

崔如英笑了笑,“那不就行了,我就要個耳珠。”

她回頭看崔大山,“爹,你看行不,一個釵子一對耳珠,應該沒超過一兩銀子。”

崔大山看倆閨女高興,“那就這倆吧。”

超了就超了,應該也超不了多少。

夥計覺得崔家人痛快,“成,那我稱一稱,給您裝起來!”

釵子六錢耳珠也就一錢多重,崔如英跟着講了價錢,總共花了八錢六百文。

東西直接給包了個小的木盒子裏,裏面鋪着層絨布,很是好看。

夥計剛想裝進去,崔如英就道:“二姐,不然給戴上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