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書院飯堂
65章第六十五章 書院飯堂
還是昨兒的路,但崔如英今天走得飛快,心境也和昨天不一樣,心裏又添了幾分着急。
到了書院,時辰還早,沒到下課的點兒呢。
崔如英又給看門的男人一個包子,然後就在門房的陰涼處等着。一個包子賣出去兩文錢,本錢也就一半兒,送出去好行事,給兩個崔如英也不心疼。
看門的男人惬意地啃着包子,見崔如英年紀小,便跟她搭起話來,“瞧着你兄長年歲不小了,咋還是剛入學的。”
這男子多是三歲啓蒙,六歲左右入學,這崔大郎一看就十三四歲了。這麽晚才送來書院,男人就想打聽打聽。
崔如英嘆了口氣,說道:“不是剛入學,從前我大哥在書院讀過些日子,但後來因為家裏都窮的都揭不開鍋了,又從書院退學了。”
男人心裏好奇一問,“那如今是又有錢了?”
崔如英哪敢說家中有錢,財不外露的道理她還不明白嗎。
她搖了搖頭,“有啥錢呀,家裏是支了個小攤子,賣些包子啥的。不過還是不成,我爹總念道書院要交束脩,在這兒吃住也要花錢,還有筆墨這些,樣樣都得花銀子。這會兒正發愁呢,大爺,你說這咋才能賺錢呢。”
男人要是知道咋能賺錢,就不會在書院看門了。
崔如英也沒指望他能回答,她道:“說起來還是在書院好,這麽多人,要是能來書院賣包子就好了,肯定能賺不少錢,大哥的束脩也不用發愁了。”
崔如英長得好看,年紀又小,說起這些的時候一臉天真。
尤其為家裏發愁的時候,讓人覺得這小娘子太懂事了。
男人四十多歲,快五十了,崔如英也就是他孫女的年紀,看着也可憐,就忍不住跟她說了兩句,“書院飯堂是包給別人的,來這兒賣包子可不容易。”
崔如英耳朵豎起來了,問道:“包?包給哪家啦?”
男人只覺得窮苦人家可憐,飯堂管事是書院一個先生的遠親,親戚之間互相幫扶,數十年前就這樣,現在想到也晚了。
而且就算飯堂不包出去,也輪不到普通人家。
窮人做生意難,找個關系更難,他這個看大門的活兒都是托人找的,像飯堂能撈的到油水的肥缺,早就給別人了。
男人道:“包給了書院一個先生的遠親。”
崔如英聽男人嘆着氣,不由笑了笑,“那我打聽打聽,問問能不能在我們家買包子,我家包子便宜好吃,可以早上給學生吃。吃了我家的包子,讀書肯定有力氣!大爺,你知道管事是哪位嗎?”
男人倒是沒想到這一茬,細細琢磨一番,好像還真能行。
包子又不是別的飯食,貴的也就兩文一個,早晚中午都可以吃的。
男人每日也在飯堂吃,他是不花銀子的,但書院裏的學生每日吃飯就要花十文錢,這都趕上碼頭一個工人每日賺的工錢了。
要不咋說供養個讀書人不容易呢。
男人也說不清這事能不能成,但好像有那麽個意思,不是堵死了的。
而且書院吃得還算不錯,若包子好吃還便宜,沒準兒還真行。
男人微微彎腰道:“這飯堂管事是一個身量很高的中年人,留着山羊胡,面容白淨,常穿着綢緞直綴,平日戴頂帽子,看着不太好相與。飯堂的書院後頭,他們送東西多是從後門進的。書院不讓外人進,小娘子可以去後頭碰碰運氣,不過未見得能成。”
書院修建得清幽,多是小路,運送米面得用車,多是繞到後門去。
若是能進人,男人肯定放崔如英進去,可是不讓。
男人也不是善心,就覺得吃了這小娘子兩個包子,兩個包子四文錢,也不少呢。
他平日也就在書院吃飯,裏面飯菜其實不差。畢竟是給學生吃的,寒門子弟或是市井的學子多家貧,總來吃,三餐一頓不落,那些有錢偶爾也會過去。
為何不多撈點油水,也是怕日後有人登科及第入朝為官,記着書院的飯菜不好吃,還每日要十文錢,傳出去不好聽。
書院要名聲。
崔如英露出一個笑,道:“多謝大爺,多謝大爺,那這事能成,我給您回來送包子了,送十個!”
說話的這會兒功夫,崔大郎已經下課了。
中午下課侯往書院外走的人格外多,崔如英看着比昨兒晚上還多。
崔大郎今天也好找,他還沒換書院的衣裳,只穿着一身青色的長袍,不過勝在幹淨。
崔如英朝着揮了揮手,見妹妹來了,崔大郎趕緊小跑幾步。
兄妹二人又到樹下說話去了。
崔如英急着問:“大哥,你都打聽清楚了嗎!”
崔大郎道:“書院現在有五百多學生,早上去飯堂吃的人最多,中午不多,晚上還湊合。那個管事有人見過,說是身量很高……”
崔如英聽着,和剛才看門的大爺說的差不多,“那你們飯堂早晚都吃什麽?”
崔大郎道:“早上就喝粥吃白面餅子,中午吃米飯饅頭,有肉菜,晚上也是粥和餅子。”
都是白面糧食,做的也還成,別看十文錢不少,可來書院的都是男子,最小的六七歲,大的二十三十也有,這個年歲的,飯量極大。
雞蛋這些就別想了,恐怕一人吃五個十個都不見得能吃飽。
若是再想撈點油水,恐怕飯菜還會差一點兒。
崔如英把竹籃子裏的油紙包給崔大郎,裏面總共六個包子,夠他中午吃的了。剩下的是敲門磚,崔如英還有用。
崔大郎剛到書院,只能打聽出這麽多了,他問妹妹,“你是打算怎麽着?不然還是早點回家吧,別亂跑。”
崔如英道:“我就去問問,不會亂跑的。反正也不費啥事兒,問完就回去,大哥你別擔心。”
崔大郎:“不然我去問,我能去飯堂,你問要去哪兒問?”
這麽大個書院,找個人多難。崔如英又進不去,要去哪兒問?
崔如英還不太放心崔大郎,而且在書院就該專心致志讀書,打聽這個別人也許會私下議論。以前她上學的時候遇見過這種事,世家子弟,過來混日子的也不是沒有,有些人最是無聊,私下拉幫結夥,什麽都說。
崔大郎可能不怕,也不覺得賣包子不好,但聽多了還是容易分心。
崔大郎為家中打算,家中也得為崔大郎打算。
崔如英道:“書院有後門,我在那兒等着,若等不到就回家。不跟壞人走,不吃喝別人遞的東西,這些我都記着呢,有事快跑,大聲喊人。”
她去了,就算不成,別人也不知道。
崔大郎無奈一笑,“你呀你呀,現在也算不得缺錢,你操心這些事幹啥?”
崔如英道:“錢肯定多多益善呀,你看二姐買釵子的時候多高興。還有四郎五郎,如果是能給他們買個波浪鼓、面具,估計高興得飛起來。”
讀書不用錢嗎,買房子不用錢嗎。
崔大郎在心裏嘆了口氣,“那你可還有錢?這兒離得遠,今兒天還熱,你拿着錢買碗涼茶喝。”
說着,就要從袖袋裏掏錢。
崔如英把崔大郎的手按住,“還有點兒呢,爹給你的自己留着買筆墨吧,我沒錢了沖爹要。”
有錢崔如英也不會說自己有錢,不過她還真有,端午又拿了一兩銀子,她現在已經有三兩五錢了。
侯府給的,許娘子沒要過,大約也是知道崔如英不會亂花,又總往家裏跑,花也是花到正經地方上。
崔大郎還是有些擔心,崔如英再三保證,可算把兄長說動了。
送走崔大郎,崔如英就去書院後門了。
書院依山而建,後面人少,更顯清靜。
路寬敞極了,兩邊都是樹,路的旁邊就是山,似是拔地而起,仰頭看去,顯得分外巍峨。
這時節已經過了端午,按理說天氣應該很熱。不過山中清幽,走在樹蔭下反而覺得有些陰涼。
走了一會兒,崔如英看見了一扇大門,應該就是看門大爺說的後門。她在外等着,先是見了一個推着泔水車進去的人。
又等了一會兒,見兩個學生偷溜出來,這又等了一會兒,有三個學生溜出來。
崔如英蹲在地上等,不知過了多久,那個推着泔水車進去的人又出來了。
這麽小半天了,崔如英也沒見穿着綢緞直綴的男子,她想或許是時間太晚了,過了送貨的時辰。
不然先回家,等下次再說。
可她心裏又着急,明兒就上課了,下次就得五日後。
她再等一會兒,若一會兒還不見人,她就回家了,下次再問。
樹蔭濃密,崔如英也看不見日頭,就在腳都快蹲麻了的時候,崔如英才見兩人從後山出來,不是學生打扮,一個穿着墨色的綢緞直綴,料子極好很是飄逸,人看着文質彬彬,眼睛細長嘴唇稍薄,留着山羊胡,看着是不太好相處的樣子。
另一個穿得布衣長袍,是個中年男子,樣貌溫和敦厚。
二人一邊走一邊說着話,崔如英本來蹲着等,見此狀趕緊拎起地上的籃子,快步走上前問道:“二位可是書院飯堂的管事,我是崔記鋪子的,家中讓我過來問問,書院飯堂可還要跟我家做生意。包子我帶過來了,二位可以先嘗嘗。”
範先生看了看自家堂兄,神色不解,範管事也有些疑惑,“什麽生意?”
崔如英道:“前些日子鋪子來說是包子不錯,可以送到飯堂去,難道是我走錯了?”
範管事皺着眉說道:“想來是搞錯了,我們這兒不要包子,小娘子請回吧。”
崔如英點點頭,“原來如此。”
她是想着自己年紀小,別人若是知道她來做生意,恐怕還以為小孩子過家家呢,所以得說是家中讓她來。
若直接說想和書院做生意,恐怕得被打發走,書院飯堂是包出去的,也有廚子,上趕着的誰稀罕,所以她才說是有人找,也能印證家裏包子不錯。
崔如英:“那是我搞錯了,這包子送給二位賠罪吧,二位也可以嘗嘗,如果覺得包子好,可以來崔記包子看看。我家鋪子的包子大還實惠,很好吃的。”
不做生意也可以吃包子嘛。
崔如英把籃子遞過去,“楓林街的崔記包子,很好找的,就在城東的劉記雜貨鋪旁邊。”
崔如英自報了家門,也不是胡攪蠻纏之人,年紀小卻有禮有度,說話也流利,二人見了并不反感。
尤其是範先生,覺得這個年歲能如此,不比書院的學生差。
他點點頭,伸手接了過來。
掀開竹籃裏蓋着的布,幾個皮被油浸透的包子就露了出來,因為耽誤的時間長,所以也不熱了,聞不到什麽香味,但是包子的确大,看着味道就不錯。
範老板看完,說道:“成,若是覺得行我去你家鋪子,但怎麽個實惠法兒?”
範老板也只是問問,若是別的東西,他定然問都不問了。可包子,好像也不是不行。
包好的包子送過來,價錢合适,還省了事兒呢,何樂而不為呢。
商人重利,這話是一點兒都不錯。
崔如英道:“先生可以先嘗嘗看,我家這樣的包子一個兩文錢,裏面都是肉的,已經比別處的大還實惠啦。”
若直接說便宜多少銀子,那就落了下風,講價也得從高價往下講,可不能直說十個包子給你便宜一文兩文的,那客人只會以為價錢還能再壓。
崔如英覺得今兒的收獲已經出乎意料了,再問就不好了,她适可而止道:“時辰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先生若有意願,可以去鋪子看看,除了這個還有別的餡兒的。”
崔如英是覺得這樣不會太上趕着了,一個勁兒說包子好不如讓人自己嘗,價錢壓得太低還顯得鋪子的包子掉價。
若二人沒這個意思,她下回還能再問問。要是追着問,沒準兒就直接說死了,半點餘地都沒有了。
崔如英連着竹籃子都送了去,不過崔大山會做這個,家裏有好多籃子呢。
二人點了點頭,再看崔如英已經走了,一個半大的小娘子,很快就走遠了。
崔如英回到鋪子裏已經晚了,劉嬸兒和趙掌櫃也都回去了,趙掌櫃說下午請半日假,每個月總共能請兩天,中午晚上各算半天,這樣算也成,省着請一日另一個人太累。
崔如英就晚些走,留在鋪子裏多幫忙。
下午鋪子準備晚上的包子鹵菜,也沒外人,崔如英跟崔大山說了,“爹你這幾日留意一下來的人,若是有要定包子的,可以好好說。”
崔大山疑惑不解,問道:“啥定包子?”
他咋不知道。
崔如英:“我不是給大哥送飯嘛,順道就去書院飯堂那邊問了問,看看能不能從咱們鋪子買包子,買的多了可以給人便宜點,到時候一日定上幾百個,都趕上咱們一日賣的了。”
崔大山倒是從沒想到這些,他一想這不錯,都不用擔心哪天生意不好了。
“這能成嗎?”
崔大山是不怕累的,再多幾百個也沒事兒,而且鋪子有人幫忙,如果能再多一些生意,那豈不是能多賺錢。
崔如英道:“這還沒準兒呢,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上,若是不來問我等下次放假了我再去書院看看。這生意要是能定下來,咱們家就再請個人吧,管和面包包子,餡料還是家裏自己調。”
這個活兒簡單,也算不上累,在街坊找個嬸子就行。
這誰不會和面發面呀。
還可以讓劉嬸兒做這個,再請個跑堂。
崔大山點了點頭,“行行,就是我嘴笨怕說不好。”
崔如英道:“人來了把幾樣餡兒的包子都給嘗嘗,價錢可以給便宜點兒,畢竟買得多。”
就像生煎包子,一個三文,十文錢還給四個呢。
崔如英道:“爹,我覺得咱們做生意也不容易,若是能定上幾百個,就比如醬肉包子,一百個可以少個十文。多說說咱們包子怎麽做的,用的都是好肉好面,也不賣隔夜的剩包子。”
崔大山道:“吃了咱們家包子,力氣大精神足,便宜好吃學生愛吃,那對書院也好!”
崔如英笑了笑,“對喽,多誇誇,兩方得利的事兒。”
崔大山道:“行,我多留意着。”
崔如英道:“不成也沒事兒,家裏現在生意也不錯。對了,大哥那兒挺好,讓你別擔心。”
崔大山:“你大哥我放心。”
二丫在一旁聽着,不時點點頭,“下回也告訴大哥別擔心家裏。”
崔如英笑了笑,“哎。”
說完這些,崔如英就幫忙做包子了,她得回侯府,也不能太晚。
過了酉時就回去了。
鋪子裏倒是不擔心,就擔心書院這生意,到底能不能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