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二合一

68章第六十八章 二合一

崔如英這幾次回家,都沒花功夫做好吃的,畢竟生意忙,平日鋪子有包子有焖面,有肉有菜的也算不得差。

崔大山總說吃這些就很好了,這也不是為了讓崔如英放心說的,市井人家,家裏不管孩子多少有沒有家底,肉也不會日日吃。

在鋪子裏能天天吃到肉,還想什麽,崔大山覺得這樣已經夠好了,不能太饞了。

可崔如英平日在侯府吃,吃的比在家中好幾十倍,回來一趟,又趕上定了大生意,也該慶賀慶賀。

明兒有時間,崔如英打算早起包完包子回家睡個回籠覺,睡醒了做飯給鋪子送過去。

那會兒崔大山也該醒了,能去鋪子幫忙,正好一塊兒吃飯。再說總吃包子焖面也吃夠了,該換一些新花樣。

就是鋪子裏人多,劉嬸兒趙掌櫃平日都是一塊兒跟着吃飯的,要是能像從前一樣,做全是肉的菜,多兩個大人那得多一倍的肉。

也不能做了菜讓崔家人偷偷吃,這也說不過去,那就盡量做好吃了。

崔如英想着明天多做幾個菜,家裏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饞肉了,用不着只做肉,這平日也能吃上肉,葷素搭配着來最好。

不是只有肉才是好吃的。

錢跟崔大山要就行了,多要點,送完包子回去路上還能去南街吃個早飯。

都好久沒去街上吃早飯了,侯府的早飯樣子多好吃,但大魚大肉吃多了,總想吃點清粥小菜。

二丫歡天喜地的,“那你多睡會兒,吃飯不着急,鋪子都是等着快忙完了才吃飯的,你要餓了你就先吃。”

等鋪子就剩兩三桌客人那都未時三四刻了,也晚了。

崔如英點了點頭,“知道啦,二姐,你有想吃的不?”

做的菜多,份量不那麽大,可以點個菜。

二丫舔了舔嘴角,說道:“想吃紅燒肉了,能做不?”

紅燒肉就吃了一次,那是除了包子,家裏頭一回吃那麽香的肉,味道都快忘得差不多了,但二丫還記得第一次吃的感覺。

特別好吃。

好久沒吃紅燒肉了,可以做一鍋,崔如英道:“能,我也想吃,那明兒做紅燒肉,再做點別的。”

這才一個菜,就算份量大一點兒,那鋪子也六七個人呢,四郎五郎雖小,可飯量不比大人小。

崔如英想了想,又問:“上回跟你說的糖醋雞蛋可做過了?”

二丫搖搖頭,她都快把這個忘了,“跟糖醋排骨一個味道的那個?沒有。”

家裏總吃包子,一家都忙,哪兒有空做糖醋雞蛋。

崔如英這回心裏有譜了,“行,明兒等着吧。讓四郎五郎多等一會兒,別吃包子了。”

四郎五郎年紀小,中午向來是做了包子給兩個,或是順手做份焖面。年紀小禁不住餓,午時就吃,吃完哄着六丫睡覺。

有時四郎讓五郎在鋪子,自己出去抓蟲子,畢竟家裏的雞還等着口糧呢。他發現喂蟲子少了,就不愛長個。

二丫點點頭,“你能拿動不,不然我去接你。”

崔如英:“拿得動,還有爹呢,放心吧。”

商定好要吃什麽,又開始忙活準備晚上的了。

崔大山在劉嬸兒他們沒來的時候就已經發了面,剁了餡兒,醬肉包子和羊肉包子早早就蒸上了,鹵菜也鹵上了。

竈膛燒着火,煙囪往外冒着濃煙,廚房熱火朝天的。

這樣忙活小半天,等晚上開始做生意,就只用做水煎包焖面了。

跟劉嬸兒說好之後,崔大山告訴今兒不用去前面傳菜,就在後頭學發面和蒸包子。

鹵菜啥的明兒再教,但只教怎麽做,最重要的鹵料包是配好了磨成粉,包在紗布裏的。

鋪子人多,人來人往的,趙掌櫃又是生人,這個不能不防着點。

等到焯水之後把菜和料包放在鍋裏就好了,按斤數來,多少斤菜放幾個鹵料包。

包子劉嬸兒也會做,她在家也做飯,包包子是會的,不過跟崔記包子的還不太一樣。

崔記包子褶兒的數目都是定的,這樣別人一看,就能認出這是崔記包子來。

二丫告訴了劉嬸兒用多大面團包多大餡兒,最後包多大的包子,試了幾個,就像模像樣了。

崔如英還特地囑咐了一遍,“嬸子,咱們包的包子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不能差太多,不然客人就該不滿意了。還有多少餡兒和面包多少包子是有定數的,用不着省,也不用為了多包幾個,把每個包子裏的餡兒弄少點,看着是多賣了幾個包子,可時間久了,客人也能吃出來,就不來鋪子吃飯了。”

做生意不能只顧蠅頭小利,不然做不長久。

崔大山中午不在,因為白日得補覺,晚上還得過來做醬肉包,以後廚房是二丫和劉嬸兒在的時間長。

二丫性子軟,劉嬸兒又是麻溜爽快的人,崔如英是怕劉嬸兒為鋪子好,想着省錢多幹,但是多此一舉,對鋪子反而不好。

崔如英不是沒見過這樣做生意的,就南街的包子攤就有好幾個,誰都想賺錢,都來擺攤兒。

南街人多,去碼頭上工的有的是,有些攤子人多就去找人少的,開始總能賺個幾十文,可前兩日吃着好吃,後頭再去味道就變了,包子也小了許多,可價錢還是那樣。不就是想着把本錢壓壓,利潤就高了。

可客人又不是傻子,上了一次當,日後誰還樂意去。

劉嬸兒是過來做活的,跟崔家親近,萬一這麽想,二丫要做別的也難注意到,到時候一片好意,但只能幫倒忙了。

這種事最好先說好了,還省着到時候再問。

劉嬸兒點了點頭,“行,你放心,你們讓我咋做我就咋做。”

給別人幹活聽話最要緊,不能亂來。劉嬸兒也不懂什麽大道理,反正崔家讓她做啥她就做啥,給她工錢,她就好好做,興許還有那什麽獎錢。

崔如英笑了笑,“嬸子不明白的就問我二姐,她在鋪子時間長,什麽都會。”

劉嬸兒點點頭,“行!”

一個晚上劉嬸兒就在學這些東西,也試了廚房的幾個鍋怎麽用,崔如英看着是大差不差。

快打烊的時候劉嬸兒問明天啥時候過來,肯定跟做跑堂的時候不一樣。

崔如英:“明兒上午我二姐會去喊嬸子的,到時候再練練,也就差不多了。”

劉嬸兒去後廚是自己拿的主意,根本沒回家商量,回去了還得說一聲。

她是覺得這是好事兒,賺的多了,還是廚房的活兒,不用在前頭說話跑來跑去的。

趙川知道還有些不得勁,這下劉嬸兒每月賺得銀子都趕上他了,“好是好,就是家裏更顧不上了。”

劉嬸兒一聽不樂意了,“咋就顧不上,我賺了錢不也給家裏花,就算真顧不上,那不還有你呢。人家許娘子一開始做奶娘,賺的錢不比崔大山多多了,崔大山啥話也不說,要不這麽着,我跟崔大山說還回前頭去,還拿三百文錢!”

趙川:“哎哎哎,這是幹啥,都說了還能變卦。挺好,我是心疼娘子辛苦勞累,我心疼,快坐下坐下,我給你捏捏。”

趙川又不傻,自然知道這對家裏來說是好事兒,誰會跟銀子過不去呢?只不過男人都有那麽點兒好面子,可被劉嬸兒這麽一說,也不要啥面子了,他要錢。

反正賺的錢也是給家裏花,他說道:“這個月賺錢,你買首飾和胭脂水粉去!”

劉嬸兒撇了撇嘴,“這還差不多。”

鋪子的生意劉嬸沒和自家男人說,這是崔家的,跟她沒啥關系,而且她也沒記住要給書院飯堂做多少個包子,更不像趙掌櫃那樣,能在心裏算出賺多少錢來。

多少和她都沒關心,她只關心她下個月的月錢。

也為崔家高興,但多的心思劉嬸兒沒有。

劉嬸兒也能明白做吃食生意方子最重要,防着她也正常,讓她去廚房是情分,崔家人信她。

那她更得做好這些事兒。

也有人跟她打聽鋪子生意如何,更問過還招不招人,但不是自家生意,劉嬸兒從未往外說,更未應許過什麽。

她覺得自己好好做事,之後肯定還有別的好處呢。

崔家這家人能處,發達了還記着她。

而這邊崔家一家人回家之後趕緊收拾梳洗,崔大山和崔如英明日要早起,差不多四更天就得起來,要是再不睡,這一晚上還睡不夠三個時辰。

睡不夠還得做力氣活兒,崔如英才七歲,全是因為對生意上心才願意幹這些。

崔大山是想着自己來,但崔如英道:“以後你自己一個人來的機會多的是,我既然在家那就幫幫忙,爹你也好習慣兩日。”

崔大山抿抿唇沒話說,哎了兩聲,趕緊躺下睡覺。

次日崔如英睜開眼,天還是黑着的。夏日天長,崔如英已經好久沒有見過早晨黑天是什麽樣的了。

外面天是黑的,星子鋪了滿天,東邊那邊帶着淡淡的紅色,好像在孵太陽。

一邊是暗的,一邊是明的,黑也是極黑,邊上一條紅帶子,這樣的天崔如英也許久沒看到了。

仰頭看去,還能看見北鬥七星,跟個勺子似的。

早起還有些冷,崔大山推着板車,走在前頭給女兒擋着風。崔如英原以為這會兒街上沒啥人,但是也有,零零散散的,披星戴月出門去做工。

這樣一來倒也有伴兒。

崔如英覺得早起的風很舒服,還好是天氣暖和,這要到冬天出來得多冷呀。

到了鋪子,崔大山趕緊掏鑰匙開門,進去之後洗幹淨手就開始了和面發面了。

好在是做了這麽久的包子,也知道發多少面。

崔大山去發面,崔如英也沒閑着了,去院子裏洗蘿蔔削蘿蔔皮,等崔大山把面發上坐在鍋裏,又快步過來切蘿蔔,崔如英就去打雞蛋炒雞蛋。

鋪子有鐵鍋,多炒幾鍋就行了。

兩個人忙活的确比一個人容易,崔如英幹活,是看着崔大山做一樣,她就去做另外一樣,片刻也不閑着。

好在就做一個餡兒的包子,等餡兒拌好面發好,倆人坐下開始包包子,包好的直接上鍋蒸。

做這些的時候,倆人連話都不說,生怕耽擱了。

崔如英看着,發面是最耽誤時間的,一來面多不好發,崔大山是分了三盆發的,發好了做熱水裏,倒是能快一點。

發面也費時間,要是崔大山一個人,發面期間,就得緊趕着調餡兒了。

炒雞蛋就用鐵鍋,餡兒拌好了一邊包一邊蒸,鋪子兩口大鍋,得蒸好幾回。

兩個人一起忙活,不到卯時包子就出鍋了,也沒只蒸五百個,若是哪個破了樣子不好,還得有能頂上的。

做包子的确費時費力,這麽多個,都快趕上平日一天蒸的了,做好之後,父女二人把包子裝到桶裏,一層包子墊張油紙,崔記的包子餡兒多,這樣省着壓破了。

把桶又搬上車,崔大山把前後用繩子綁上,就催崔如英快回家。

“我一個人就行,你回去吧。”

忙活半天了,這會兒天也亮了,早點回家睡覺去。

崔如英:“今日頭一日,我跟爹一塊去送吧,送完了我再回去睡覺,也不耽誤多長時間。”

崔如英看崔大山有些猶豫,又道:“爹你想一想,頭一回去你一個人,路上多孤單呀,我跟你一塊兒還有伴兒,這又不冷。快點走吧,不然遲了就不好了。慢點推車,可別把包子弄破了。”

離卯時二刻還有兩刻鐘多,崔大山點點頭,推起車往城西書院趕去。

鋪子比家裏離書院更遠,但是這麽多包子,家裏實在做不開。兩口鍋還讓父女倆忙半天呢,家裏一口大鍋,哪裏做得開。

一屜十六個包子,一鍋能蒸四屜,鋪子兩口大鍋,蒸了四回。

這就得花半個多時辰,崔如英覺得鍋不夠用,崔大山覺得也是,這是有人幫忙,就他一個人,這會兒過來還沒做完呢。,

崔大山想着自己一個人就再早點,別耽誤送包子。還得在院子裏再壘兩口大鍋,留着蒸包子用。

多了鍋,就能晚來一會兒。

推車到了書院,二人直接去後院了,等了一會兒後門打開,崔大山直接把車推到飯堂,裏面又出來兩個人搬包子。

本來是定了五百個包子,但裝包子的時候崔如英說多裝個五六個,那邊數了也高興。

大早起來,吃個熱乎包子,心裏高興,反正做了這麽多,也不差這一兩個。

飯堂的人一邊搬一邊數,送來的快,包子還熱着呢。

崔大山在一旁看着,心裏記了數,包子搬完,飯堂的幫工道:“一共是五百零五個!”

崔大山點點頭,“正好五百個。”

給崔大山開門的幫工笑了笑,“數目對了,二位回吧。”

這人笑着點點頭,“崔老板回去慢點兒。”

多了五個包子,多的他們吃呗,這崔老板辦事兒還挺大方。

送完包子崔大山心裏輕快,好像辦成了一件大事兒,還不用推那麽沉的車,身上也輕快。

回去把鍋刷刷,然後回家睡覺去。

睡到中午,下午再去鋪子,這一日也怪忙的。

崔如英回去的路上蹦蹦跳跳,快到城南時朝崔大山伸手,“爹,給我點錢,我去買肉,我還想吃早飯,好餓!”

崔大山早起吃了包子,但崔如英一口都沒吃。

女兒這麽早起來,跟着削皮炒雞蛋包包子,崔大山也舍不得她餓着,摸了五十文錢出來,“人多,多買點兒肉。”

崔如英點點頭,“我知道。”

五十文錢,崔大山沒想着人多就少些肉,這還挺好,不過崔如英會過,肉肯定有,別的也得有。

崔如英想着做個紅燒肉,做個糖醋金錢蛋,再做個辣口的金錢蛋。

再做個肉菜吧,白菜白肉炖粉條或是肉末豆腐,拌飯吃吃着也香。

到城南街上時崔大山直接回鋪子了,還有鍋盆沒刷,不能留着給二丫她們。

崔如英在街上轉了一圈兒,早起這條街煙火氣息最濃厚,崔家的早攤一走,街頭那家賣包子的生意越來越好。

其他的崔如英也沒細看,路人行色匆匆,好多買了早飯就一邊走一邊吃。

崔如英好久沒來這吃早飯,她先是吃了碗豆漿泡油條,金燦燦的一碗進肚,她覺得還差點兒,就又去面攤兒吃了碗陽春面。

骨湯煮的面條,上面卧着個煎蛋,幾口把煎蛋咬完,再吃面條,吃完這些可算是飽了,崔如英都詫異自己竟然能吃這麽多,但一想這麽早出來幹活,還餓着肚子,吃多點兒也不稀奇。

吃飽了,崔如英就去買肉和雞蛋了,兩斤半五花肉,三斤豆腐八兩瘦肉,雞蛋只買了七個,花了六文錢。

這還把剩下的錢給花光了呢,人多吃用的也多。

不過別看只有七個雞蛋,但崔如英也能做兩盤子雞蛋出來。

買完直接回家,還省着睡醒了再出來一趟。

到家也還早,二丫剛起來。

她要抱妹妹去喝奶,喝完奶跟劉嬸兒去鋪子,一日不閑着。

不過想想藏在櫃子的釵子,二丫幹活的勁頭足得很。

崔大山還沒回來,崔如英直接睡下了。這天兒蓋一條薄被就行,躺在床上,崔如英很快進入了夢鄉。

睡醒已是日上三竿,崔如英這才慢慢收拾梳洗,準備做午飯。

總吃面食,家裏肯定想吃米飯,崔如英慢慢悠悠淘米,先蒸了一鍋米飯,淘米水就倒在菜地裏。

答應二丫的紅燒肉不能不做,燒水焯肉做紅燒肉,崔如英以前做過,倒也熟練。只不過肉有些少,好在是有別的菜吃。

本來想着肉末豆腐和白菜粉條二選一,崔如英瞧見賣豆腐的了,一文錢一斤,便宜還好吃,她就買了。

大鍋炖着肉,還有鐵鍋能用,就先做肉末豆腐。

八兩瘦肉切丁,熱油下鍋炒熟,豆腐也不用切得太齊整,托在手上改個刀,畢竟做肉末豆腐,越是入味兒就越是好吃,放點子辣椒,等快出鍋時勾個芡,味道更好。

這就兩道菜了,肉末豆腐還得炖炖,崔如英從紅燒肉裏舀了勺肉湯,這樣味道更足。

這兩道菜都在鍋裏,還剩下兩道,一道是早先跟二丫說過的糖醋金錢蛋。

另外一道湊個數,做個香辣口味的。

崔如英買了七個雞蛋,家裏還剩兩個,若是直接打雞蛋下鍋煎,那一人最多能吃一個,也做不成兩種口味。

但崔如英記着還有個巧法兒,一個雞蛋變成十個。

她把雞蛋用爐子上頭的燒水壺煮熟,熟了之後剝開晾涼,然後把每個雞蛋切成薄片,圓圓的一小個,照樣有蛋清和蛋黃。

正好肉末豆腐也能出鍋了,刷幹淨再下鍋煎,油多放些,鍋裏噼裏啪啦的,崔如英已經能聞到淡淡的香味了。

就是煎雞蛋的香味,一鍋煎了不少。

崔如英聞着香氣撲鼻,一邊煎,一邊順手調了個糖醋汁,跟糖醋排骨的料汁是一樣的。

另外要做個辣的,得用辣椒蒜末,多放點兒做出來才香。

鐵鍋一直沒閑着,廚房聲音也大,但崔大山一直沒醒。早起幹活的确困,而且崔大山把能攬的都攬下了,自然也比崔如英睡得久一點。

崔大山睡夢中都是在吃飯,只不過聞着香,夢裏卻嘗不出味道來。

追着飯菜走,結果摔了一跤,人就醒了。

這一醒可不得了,家裏全是香味兒。

酸甜味兒、焦香味兒,只有崔如英在家的時候才能聞到這種味道。

崔大山深吸一口氣,坐了起來。

人也不困了,更不累了,頭腦清明能幹三碗飯,“如英!”

崔如英聽着屋裏的動靜哎了一聲,“爹,你醒啦,再睡會兒吧。”

紅燒肉還在鍋裏,然後鐵鍋焖着香辣味的金錢蛋。她還嘗着試了試味道,雞蛋黃被煎出了沙,蛋黃一點都不噎人,辣味兒濃郁,鹹香撲鼻,要是拌着米飯吃肯定好吃。

這個味道跟炒肉不一樣,回去可以給陸雲蓁做一次。

崔大山從屋裏出來,“啥時辰了,可真香。”

崔如英道:“午時二刻,快熟了,紅燒肉還得再炖會兒。要不咱倆先吃,還是等着去鋪子一塊兒吃。”

崔如英還不咋餓,早上吃得多,一邊做菜一邊嘗味道,也能吃個半飽。

崔大山說道:“一塊兒去鋪子吃吧,我現在就過去,沒招到人趙掌櫃未見得忙活得開。”

崔如英點點頭,她一會兒自己過去就行了。

一個上午也不知道招到人了沒有,鋪子向來午時開門,沒招到人的話,這兩刻鐘就得趙掌櫃自己來。

趙掌櫃性子圓滑,忙是能忙得開,可是不樂意。一樣的工錢,誰也不想多幹活。

崔大山過來時趙掌櫃叫苦不疊,“東家,招不到人可怎麽辦!”

崔大山:“下午再看看,我閨女在家做飯呢,中午不吃包子。”

趙掌櫃笑着道:“沒事兒,我還能頂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