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二合一

69章第六十九章 二合一

趙掌櫃從前也在飯館當過掌櫃,這麽一比較,知道崔記給幫工的飯食不錯,不過每日總吃包子焖面這些,時間長了也膩了。

這誰不好口吃的呀。

東家說小娘子要來送飯,那既然來送午飯了,肯定不是包子焖面,肯定是好的。

那累這兩刻鐘也值了。

趙掌櫃總覺得鋪子賣的吃食都是崔如英在侯府學的東西,不過應該能學了個六七分,不然也不會這樣好吃。

但對外人來說,盡管不是十成十像,那也足夠新奇好吃了。

這運道,誰聽了不說一聲服氣,不過能學就是本事,這回要做啥他不知道,等着就是了。

還挺好,這也算沾沾光了。

“崔老板放心,前頭有我呢。”

崔大山點點頭,去後頭看劉嬸兒二丫能不能忙過來。

過去一看井井有條,單子擺着,做過的菜就連着單子放到傳菜的櫃子上。喊一聲,趙掌櫃就來拿。

劉嬸兒這不來不知道,一來吓一跳,從前總覺得崔家這幾個孩子裏,崔如英是最伶俐的,嘴甜說話好聽,又乖巧懂事,二丫跟她比就差了不少。

二丫性子軟,不愛說話,不過劉嬸兒自己閨女也這樣,在外人面前張不開嘴,不大方。推出去說兩句話,弄得面紅耳赤的,還讓別人看笑話。

這樣的孩子不招外人稀罕,沒想到一塊兒相處,竟是這麽懂事能幹。

幹活這般麻利,那包子包得,一個一個長得一模一樣,而且包得可快了,那手上動作刷刷刷的,劉嬸兒覺得都跟天上神仙變出來的似的。

別看年紀小,可是那架勢和在案板上好多年的老師傅一樣。做包子的時候微低着頭,樣子娴靜又好看。

問她啥了,甜甜一笑,說話慢聲輕語。不說話的時候就認真幹活,啥都能幹,真是招人稀罕極了。

劉嬸兒覺得自己也不能輸給一個小姑娘,做活也快了許多。

兩個人在廚房,能頂上崔大山在的時候。崔大山看這邊沒啥事兒,就囑咐了句,“劉姐,中午如英過來送飯,咱們等着吃就行了。”

劉嬸兒點了點頭,她回憶起崔如英往自家送的紅燒肉和排骨的香味,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在家還得分着吃,在這兒就自己吃,要是能吃好的,那可太好了。

一句話的事,鋪子裏人幹活的勁頭都足了。

崔大山也沒閑着,在前頭傳菜算賬,這會兒是鋪子生意最好的時候,崔大山算是頭一回幹這個,不過以前賣包子,上手也快。

崔如英這頭等着鍋裏紅燒肉炖好,把別的菜也裝好,就用扁擔挑着去了鋪子。

這麽多人吃的飯菜還有點重,路也有點長,不過走一會兒歇一會兒,也就到了。

崔如英到的時候鋪子裏還有四桌客人,已經有一會兒沒進來新客人了。

趙掌櫃眼疾手快,“哎呀,我來我來,應該去接接的。”

崔如英道:“趙叔等急了吧,沒多少客人了,先吃飯吧。”

趙掌櫃:“好飯不怕等。”

廚房輕巧,前頭也輕巧,崔大山也餓了,幹脆就吃飯。

等客人走了去結賬就是了。

崔如英把菜都擺上桌,趙掌櫃還給拎了桶,一共四道菜,不過都是用盆裝的,做的分量都多。

紅燒肉在裏面算少的,不過肉菜又是五花肉,這麽多也比別的飯館多了。

把菜拿出來,崔如英又端出來一盆米飯,米飯蒸的也多,就算菜不夠,飯也得夠吃了。鋪子裏一起吃飯,不能太小氣了。

四道菜擺上桌,還熱着呢,趙掌櫃看着,顏色跟飯館的差不多,可謂是色香俱全,侯府學來的,一會兒得多吃點兒,“這都是小娘子做的?”

趙掌櫃偶爾下館子,紅燒肉吃過,肉末豆腐倒也見過,另外兩樣倒是見所未見。瞧着樣子不錯,聞着味道也香。

崔如英點點頭,“金錢蛋是頭一回做,不知道味道咋樣,趙掌櫃,嬸子,快坐下吃飯吧。”

二丫把鋪子沒賣完的鹵菜也給盛上了,湊足了五個菜。

四郎五郎乖巧坐着,六丫現在會翻身了,沒個人看着不行,就躺在早先崔大山給幾個兒女打的小推車裏。

實木打的,結實得很,一個車六個孩子用,六丫個頭也長了不少,偶爾從家裏過來,就用推車推過來。

一衆人都坐下,趙掌櫃看着這桌菜說道:“昨兒定下書院飯堂的生意,也是可喜可賀。張某就小娘子做的一桌菜肴,恭賀鋪子日後生意紅紅火火!”

劉嬸不會說漂亮話,桌上也沒酒,崔大山又是個粗人,還有些不好意思,“借趙掌櫃……吉言,肯定紅火!行了行了,咱們快吃飯吧,這幹了半天活也累了。這幾天,也是辛苦你們了。”

趙掌櫃道:“鋪子好我們才好,有啥辛苦的,不過還得快招個人,不然是真忙不過來呀。”

崔大山:“是是是,這也在招着。”

崔如英道:“這事兒看緣分,不是誰都像趙叔劉嬸兒這麽合眼緣的。”

衆人大笑,崔如英先動了筷子。

趙掌櫃也夾了一口紅燒肉,這紅燒肉看着就行,肉皮透亮,顏色紅潤,皮和瘦肉之間的肥肉已經燒透了,入口之後肥而不膩,瘦肉軟爛,味道微甜,卻不膩人。真是半點都不比他在飯館吃的味道差。

絕妙絕妙,再來一口米飯,香得趙掌櫃連眼睛都眯起來了。

好手藝好手藝/

二丫也是先吃的紅燒肉,她好久沒吃,最想這個,不然也不會在崔如英讓她點菜的時候說這個。

而崔如英先舀了一勺肉末豆腐,這個炖的久,極其入味,原本白嫩的豆腐穿了褐色的衣裳,歪歪咧咧,肉末就躺在上面。

勾了芡,顯得黏糊,豆腐入嘴即化,肉末味道香濃,拌到米飯裏能下一大口飯。

崔如英是不缺肉吃,所以更偏愛肉末豆腐和金錢蛋這三個菜。

劉嬸兒第一筷子沒好意思夾紅燒肉,而是夾了個金錢蛋,她其實夾之前沒看出來這是什麽,吃到嘴裏才驚覺好像是雞蛋。外面酥酥,雞蛋黃沙沙的,到嘴裏那香辣味直沖喉嚨,雞蛋被油煎過,和平日吃的很不一樣,這哪裏是雞蛋呀,雞蛋竟然還能這樣做,真好吃。

糖醋味兒的也好吃,跟那回崔如英給拿的糖醋排骨的味道像。劉嬸兒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這個菜的,雞蛋煮着吃炒着吃蒸着吃,還能這樣。

再吃紅燒肉,好吃是好吃,可吃過一次,總覺得沒有金錢蛋來得好。

崔家人覺得好吃,但也不像趙掌櫃和劉嬸這般,畢竟常吃崔如英做的菜,一門心思吃飯,想着快些吃飯好填飽肚子。

四郎一邊吃還能一邊照顧弟弟,給夾塊肉舀勺豆腐,用不着崔大山管。

四郎這會兒還想着,要是六丫也能吃就好了,多香多好吃呀,她現在只能喝奶,真是太可憐了。

有客人沒吃完,崔家人還是找的角落裏的桌子,算上幾個孩子一共七口人,擠着坐的。

不過就算如此,這邊熱鬧的氣氛和香味也傳到客人那邊去了。

以往崔家人都是吃鋪子裏沒賣完的,跟客人吃的一樣,幾口吃完就去幹活。但今兒不一樣,吃得好香,還是鋪子裏沒有的。

雖然還是不咋說話,埋頭苦吃,但別人在一旁看着,聞着香味兒,就是覺得這飯菜好。

有性子如崔大山那般的,看幾眼也就不看了,但也有能說會道,看了幾眼大喊一聲崔老板,“你們這是吃啥呢?怎麽菜單上沒有!”

崔大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閨女回來,給送的飯。”

“這好吃也往外賣呀,我不差錢!”

崔如英說道:“客官別急,鋪子是在試着新菜,得吃着覺得特別好吃的才能上菜單不是。我們家是小鋪子,還是想着做些物美價廉,大家都喜歡吃的東西。”

飯館不是給一個人開的,像這盤紅燒肉就不行,光買肉就花了三十文,香料、調料、柴火……等本錢加上,那得四十文錢。

要是往外賣,一錢銀子都未見得能買來,還沒這麽多分量,小鋪子就兩個人在廚房,也做不過來,非得是大飯館好多師傅才能做得出。

崔如英是覺得菜單上東西越多,人工就越貴。人少了忙活不開,還容易出差子,只賣幾樣最好,真要上新菜還得小心琢磨。

而且剛上過羊肉和胡蘿蔔的包子,再上新菜,怎麽也得等一兩個月之後了。

跟客人說要出新菜只是搪塞之言,啥時候有新菜還不是鋪子說了算。

客人點點頭,又靜下心吃飯了。

趙掌櫃覺得今兒吃得美,要是有酒就更好了,不過下午還得幹活,喝酒就太不妥當了。

最後肉湯菜湯也沒扔了,全都拌米飯吃了,吃着也香得很。

吃過飯後,趙掌櫃跟着收拾了收拾東西,往日不是他的活兒不幹,吃完就走,但是不能白吃不是,這些菜去外頭吃,也得不少錢呢。

他對崔如英道:“小娘子手藝是好,要不然家裏能開鋪子呢。”

崔如英笑了笑,“也就學了些皮毛,趙叔喜歡就行。”

趙掌櫃肯定喜歡,誰不喜歡好吃的。

劉嬸兒中午也回去了,不過也就回去半個多時辰了,一會兒還得過來,準備晚上用的東西。

多漲二百文錢,可不是白給的,不比在前頭幹跑堂輕巧。

下午崔大山就在鋪子,崔如英回去補了個覺,下午過去做包子,做好了又跟着崔大山送了一趟。

書院飯堂要的醬肉包子酉時之前就得送去,照樣多做了幾個。二人去送包子時,鋪子也就開門營業了。

廚房還是劉嬸兒和二丫忙活,崔大山送完包子也能幹,不過今兒不成,他帶着人過來,在院子裏砌了兩個簡易竈臺,又跟鐵匠鋪子訂了兩口大鐵鍋。

搭竈臺耗時,等不起,不過簡單的也花了不少錢,鐵鍋一個二兩,竈臺加起來快一兩,這就得花五兩銀子。

不過搬走了鍋能拆走,又是為了鋪子,花點錢也不算啥。

但家裏用錢地方多,崔大郎去書院、這半個月賣包子先搭進去的本錢,還有打鍋的錢,差不多把上個月鋪子賺的全花光了。

這個月的還不想動,崔大山私下還跟崔如英說:“你這回去問問你娘,手裏還有閑錢嗎,每個月月初盤點,鋪子裏錢不好動。”

崔如英沒說自己這兒還有四兩,“那我回去問問娘,上回娘也問着,問家裏缺錢不,沒準兒娘過兩天自己就回來了。”

許娘子馬上要看夜裏了,她惦念家裏,肯定想回來一趟。

崔如英估摸着,家裏做了這麽久的生意,開始擺攤賺了十幾兩,但都投進鋪子了。

鋪子租金押金先付的,加一塊兒七兩二錢,置辦東西也花了幾兩。

鋪子十九開業,上個月幹十二天,賺了近十兩銀子,崔如英又帶回來五兩。

這給崔大郎交束脩、飯錢、住書院的錢差不多三兩銀子,還有半個月給飯堂送包子的本錢差不多八兩,再有打鐵鍋五兩銀子,加上平日裏的花銷,加一塊兒這錢還真不夠用。

若非不夠了,崔大山也不會開這個口,他勒緊褲腰帶也能省省,可沒錢咋省。

不過下個月就好了。

崔大山點了點頭,要不是跟書院定的,他還真不放心。

簡易竈臺砌上,還得曬個兩三天,那會兒鐵鍋正好也到了。

崔大山又忙着做蒸屜,竹條編的蒸包子最好,這個得趕着,不然等崔如英一走,他一個人還真忙不過來。

明兒十六,崔如英再跟着做一早上包子,晚上就不管了,她得回侯府。

明天一天她想四處轉轉,最好把人給招到了,不然鋪子忙活不開。

人牙子那兒也可以去看看,大戶人家買人,市井少有這麽幹的。而且買人貴,家裏現在也沒錢,先看看能不能招到。

招人這事兒看緣分,劉嬸兒是因為兩家親近,再招也難找到這麽合适的。

崔大山他們招的趙掌櫃,幹活算賬倒還成,就是性子市儈,若非有侯府壓着,非得把鋪子賣了不成。不過這幾回看鋪子好,勤快了不少。

崔如英覺得幹跑堂的年輕機靈最好,不過這活兒給的錢不多,年輕機靈的都去當學徒去了,想着學個一技之長。

崔如英想,要是實在招不到,可以看看家裏那邊的嬸子,找個手腳麻利的。像崔大山這麽大的男人就不行,性子老實的幹不來,圓滑的有主意着呢,崔大山上午不在,崔如英不放心鋪子。

嬸子最好,性子和善的,多教幾次也無妨,在前頭幹活也不怕啥。

小娘子不行,啥樣的客人都有,調戲個一兩句,崔如英年紀小不怕,劉嬸兒是性子爽利也不怕。

但像二丫這麽大或是再大一點兒,那就不成了。

崔如英不禁想,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呀,啥都得顧慮到了。

次日,崔如英又早起做包子,一回生兩回熟,今兒比昨天還快一點兒。

做完緊趕着送去,過了第一天的新鮮勁兒,崔如英就覺得累了。

崔大山也覺得累,但月底就給錢了,送一天快一天。

崔如英也盼着月底放假了,要是能趕上她肯定回來一趟,去收錢可是好事兒,要是崔大山高興,沒準兒還能給她點兒。

送完包子回家睡了回籠覺,崔如英也沒去鋪子吃飯,自己蒸了個雞蛋羹,把家裏收拾打掃了一通。

家裏都忙着做生意,早出晚歸的,地上桌上落了一層灰。就算有心打掃,也沒那個空閑。

一把笤帚的事,打掃幹淨自己也舒心,崔如英不愛洗衣服,崔大山和二丫的沒管,就把六丫的給洗了洗。

小妹妹的衣裳小,好洗。

洗完衣裳,又看雞圈有些髒,崔如英就給好好掃了,掃完之後用草木灰給鋪了,雞仔長大了不少,不過現在光吃飯不下蛋。

最後除除院子裏小片菜地的草,看看幹淨不少的家,崔如英心裏分外滿意。

收拾好這些再去鋪子,沒想到跑堂已經招到了。

趙掌櫃跟崔如英說的時候,臉上寫滿邀功這倆字,他說道:“下午來了三個人,有兩個不太合适,一個中年男人三四十歲了,我看好吃懶做的,不像勤快的樣子。還有一個年紀也大,看着有點兒邋遢。”

這端菜啥的得找個幹淨的,不然客人也不放心吃。趙掌櫃自認為還是個勤快幹淨的,那個人說了兩句話,聞着都有味道,就快給打發走了。

這回招的人是個四十多歲的嬸子,穿着整齊,以前給碼頭做大鍋菜,現在腰不好,就找些輕巧的活計幹。

做大鍋菜也算手藝活兒,不過不算正經手藝,如今幹不成了,再想去別的鋪子當廚娘也做不成,只能往低了找找。

趙掌櫃是覺得,日後做得好,鋪子又缺人,能給調到後廚去。

包個包子啥的,也不用擔心方子洩露了。

崔如英見了,嬸子姓孫,看着是個溫和敦厚的人,崔大山覺得也還成,就簽了文書。

明兒是正經過來幹活,今兒上跟着學學。

招到了人崔如英也就放心,看沒啥事兒就回侯府了。

今兒回來得早,到侯府的時候,太陽還沒落山呢。

正好陸雲蓁也把今日的雜事忙完了,于是叫崔如英過來說說話,“如今天熱,你要是回家,先問問錦月去不去城南,順路就坐馬車回去。”

知道崔如英不願意特意讓送,陸雲蓁也就沒提。

要是能順路,省着走路辛苦。

崔如英點點頭,“多謝三娘子,還有個好事兒,鋪子前天跟書院做了樁小生意,以後半年每個月除了放假的兩日,每日都跟鋪子訂包子,早上五百個,晚上三百個。”

陸雲蓁一笑,“那可是好!”

她猜着這是是崔如英找的,不過沒有細問,“多樁生意,可能忙得過來?”

崔如英道:“這又招了一個人,倒也還成。”

對侯府來說肯定是小生意,但對崔家來說,一個月快二十兩銀子,那可是破天富貴。

陸雲蓁道:“需要幫忙了就直說,別和我客氣。”

崔如英:“這會兒還能應付得來,我這回回家還做了金錢蛋,三娘子可吃過,我做給三娘子吃。”

陸雲蓁:“金錢蛋?”

崔如英:“做出來像銅板,顏色金燦燦的。”

不過做這個是因為家裏用不起那麽多雞蛋,恰好做出來好吃,糖醋口味的直接用煎蛋就好。

陸雲蓁道:“今兒就算了,你才回來,也累了一日了,什麽時候有空什麽時候再做就是了。這兩日玉珠總來找你,看你回來了不。還有定遠将軍府的小娘子來過一趟,你沒在,就留了些禮物。我讓人給收着,一會兒給你送去。”

陸雲蓁這些日子忙着府裏的事兒,閑暇時候就照顧璋哥兒。

倒也樂得自在。

崔如英性子懂事兒,陸雲蓁現在是想多護着點兒。

崔如英點點頭,“也好,我先去看看玉珠吧。”

楚玉珠這兩日一直往三房跑,念叨着崔如英為何還不回來,差點兒要去鋪子找。

還是孫惠茹把人勸住了。

昨兒言月瑩來了一趟,楚玉珠才不算太無趣。言月瑩是過來玩兒,也是為了送謝禮。

有了點心,言世清吃藥都不像以往那般費勁兒。

陸雲蓁又讓小廚房做了些,以崔如英的名義給言家了些,又給正院送了兩盤。

也是借崔如英的名義送的,就說是她的一片心意。

本來也是崔如英想出來的方子,陸雲蓁不能占了。對侯府來說,不缺這一樣點心,但給了就不一樣。

崔如英去找楚玉珠,正好碰見正院來的人,一個嬷嬷,身後跟着倆丫鬟,“崔小娘子,可是巧了在這兒碰着了,昨兒你做的點心夫人很喜歡,選了些禮物,希望小娘子能用得上。”

崔如英愣了愣,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一些點心不值什麽的,禮物我就不收了,夫人喜歡就好。”

嬷嬷覺得崔如英懂事兒,“也不是什麽特別貴重的東西,小娘子上學,能用得上。小娘子是要去找玉珠姑娘嗎,東西我讓人送去燕歸堂。”

崔如英道:“那勞煩嬷嬷替我謝過夫人,我就不去叨擾了。”

崔如英覺得這是陸雲蓁送去的,但是借她的名義。

陸雲蓁真是太好了。

崔如英去了二房,跟着楚玉珠玩扮家家酒,兩人躺在床上,被子壘窩,娃娃都住在屋裏。

楚玉珠道:“好熱呀,下回放假你可不能回家了,咱們去莊子玩兒兩天,莊子樹多涼快。”

崔如英想了想,道:“行。”

月底放假她就回家,正好趕上二十九三十,崔如英還想着去送包子呢。

天一日比一日熱,外頭的蟬鳴鳥叫,也不知哪日熱起來的,一下子到了夏日。

二十八這日,黃先生給學生上課,今日他叫了楚玉珠三次,“楚玉珠,認真些。”

楚玉珠知道要放假了,哪裏還有心思聽課呀。

崔如英也是強耐住回家的心思,她都好幾天沒回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