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十八兩

71章第七十一章 十八兩

從書院離開,崔大山大笑,笑聲回蕩在山腳下,好在這會兒時辰還早,沒啥人,不然乍一聽還得被吓一跳。

崔大山跟女兒說道:“你爹今兒犯了傻,拿了錢走就行了,還擱那兒等着呢。”

以往送了包子就走了,今兒拿了錢,都高興得忘了要幹啥了。

別人還得笑話,怪沒見過世面的,

崔如英道:“才不傻,賺了錢高興嘛,我也高興。”

這可是錢呀,崔如英都沒見過這麽多銀子。

十八兩銀子,将近兩斤,沉甸甸的,讓崔大山分開放了,一半給裝懷裏了,剩下的給崔如英懷裏塞了些,放在木桶裏一些。

雞蛋可不能放在一個籠子裏,京城這地方,崔大山也怕半路被搶了。

也難怪崔大山高興,崔家賣包子來賺的錢不少,可是多是銅板,錢匣子銅錢不少,但沒見這麽多銀子過。

這才半個月,就拿了這麽多錢,高興點兒也是情有可原。

崔大山道:“如英呀,這回可多虧了你,要不是你,家裏哪兒有這樁生意。”

閨女跑的書院,崔大山後來想想,估計是給崔大郎送包子的兩次,不然生意哪兒會自己找上門。

崔如英道:“爹,我也就試着找了找人,誰能想到真的就成了。送來的包子也是你做得多,早起和面做包子多辛苦呀,爹,賺這銀子你占大功勞!”

崔大山被女兒這幾句話說得心花怒放,當爹的,就希望當頂梁柱,給家裏遮風擋雨,累點兒不怕,被別人說也不怕,自家人知道他幹活辛苦就行。

崔大山這會兒神清氣爽,一點兒都不覺得累,也不覺得熱,反而被誇得有點不好意思,“哎,你不去書院,那啥都沒有。這麽着,回去了去金雲閣挑個首飾去,上回給你二姐買了個釵子,沒給你買。”

崔大山記着上回只給崔如英買了對耳珠,小小的,他都不敢碰,怕給捏扁了。

崔如英驚喜道:“真噠!爹你可真好,你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爹,誰也沒法兒跟你比!”

崔如英覺得這才算不白跑書院,崔大山還記着上回她只買了對耳珠呢。

反正也跟二丫說好了,以後給她買大的不許生氣。

崔如英不覺得這是偏心,這生意是她找來的,給她買個首飾,那也是她應得的。

況且上次的确是給二丫買的大,她就只要了對銀耳珠。

可以買對銀镯子,她小,銀镯子也不會太重,戴在手上多好看呀。

再說了,本來一碗水就沒辦法端平,只要不偏心太過,崔如英覺得都成。

她也不會讓二丫太吃虧。

崔大山也意識不到,自己有點偏心。

明明去侯府享福的是崔如英,在家裏幹活的是二丫,但是崔如英偶爾回來一趟崔大山就覺得她記挂在家裏,是個好孩子。也會給錢去買早飯吃,二丫也給過,但不要,就不再給了。

二丫呢幹活更多,可時間長了就覺得不幹活幹啥呢,也就認為是理所應當了。

不過大體上沒偏心太多,人總有喜惡,有崔如英在,二丫也不缺啥。

崔大山哈哈直笑,“行了行了,財不外露,一會兒見了人就不許高興了。咱們爺倆樂呵樂呵就行了,真好呀。”

回到家再給錢,這回多給點兒錢買肉,中午做肉吃。

等月初鋪子盤點還有一筆錢到賬,到時候家裏的錢就多了。

不過這裏頭可不全是賺的錢,這個崔大山心裏還是有數的。

回到家太陽還沒升起,二丫也沒醒,崔大山把這錢放一塊兒,拿出來一兩留着給崔如英買首飾,剩下的銅錢留作家用。

十七兩銀子,看着是不少,但利潤其實也就八兩,剩下的十兩都是本錢。

而且這十七兩還有用呢,下個月還要給書院送包子,這些錢都得投進去。

不過下個月也能多拿錢,畢竟天數多,能送二十八天,結的錢也多,只要鋪子不出岔子,就能結三十六兩,還多一百二十文。

崔如英又在心裏算了一遍,嗯,沒算錯。

崔大山給了她八十文錢,留着買肉和菜,買首飾的錢想給來着,因為知道女兒不會亂花,自己去買也成,但崔如英沒要。

“爹帶着我去買吧,也讓別人看看,誰家爹總帶着女兒去買首飾,對我們這般好,不讓人看見怎麽行。況且我要看上的比一兩銀子輕了,那還剩下錢呢,多的我不要。”

崔如英蹦蹦跳跳的,這樣賺錢好,要是賺錢全給崔大郎花了或是存着給兄弟們娶媳婦兒,她就不管家裏賺錢了。

崔大山咧着嘴笑,“哎,你知道就行了。”

崔如英說道:“那不成,爹你最好,反正就你帶我去!”

要是多個幾文錢,崔大山還能給掏了不是。

崔大山被哄得都想再拿一兩銀子出來了,不過還是忍住了,下個月還得做生意呢,不能花太多。

等着二丫醒了,得知結了賬也很高興。

崔如英還跟她說了要去買首飾,“上回說好了,再給我買你不許生氣。”

崔如英想要是剩下錢,給二丫也買對耳珠,銀的對耳朵好。

二丫道:“我怎麽會生氣,這生意本來就是你攬來的,要是沒你還賺不了這麽多錢,應該買。而且上回就給你買了對耳珠,太小了。”

妹妹有的二丫偶爾羨慕卻不嫉妒,但自己有了,總想着妹妹也有。

這回好了,有釵子是高興,可崔如英沒有她還不好受,現在舒服了。

二丫一會兒還得抱六丫去喝奶,就梳洗去了,出門前又問了,“爹,大哥啥時候回來?”

崔大山也不知道呢,從前崔大郎讀書都是好幾年前的事兒了,早就忘了啥時候放假。說是上午放假,也不知道還上不上課。

不過崔大郎肯定不瞎跑,估計放了假肯定回來。

要麽回家,要麽去鋪子,就這倆地兒。

崔如英也不管了,這會兒犯困,她得回屋補覺去了,早飯也不吃了,睡醒再吃。

崔大山還得去鋪子收拾,他在屋裏轉悠幾圈兒把錢給藏好了。又去鋪子裏收拾利索了才回來,崔大山啃了兩個包子,肚子倒是不餓。

月底不光結錢好,明天後天兩日也不用早起做包子,終于是能睡個好覺了。想着崔如英也沒吃飯,又摸出兩文錢,放在枕頭邊兒上。

崔大山這才睡覺去。

等崔如英醒的時候已經過了辰時了,陽光從窗外照進來,被曬得久的地方就發燙,崔如英想明兒得拉簾子睡了。

她坐起來伸了個懶腰,眼角餘光瞥見枕頭邊上還有兩文錢,想來是崔大山放的。

這個爹是真好,不想吃包子就可以不吃包子。

出了小屋一看,崔大山還睡着,崔如英就帶着錢去街上了,她肚子有點餓,這會兒估計只有賣陽春面和豆漿的攤子沒走,先吃碗面去。

金燦燦的骨湯面,面條發黃,清湯鮮亮,面裏加了兩個蛋,一個煎蛋一個茶葉蛋,吃完把湯喝光,崔如英這才飽了。

填飽肚子是頭等大事兒,還有重要的事兒呢,今兒得買肉。

崔大山這回多給了三十文錢,可以多買些肉。

崔如英想着主食做肉龍,也就是肉花卷兒,然後再做幾個下飯菜就行了。

人多不可能都是肉菜,土豆家裏有,再買茄子辣椒,能做個地三鮮,吃肉多了,有時候素菜比肉菜還好吃。

上回做的金錢蛋也好吃,今兒就做個香辣口的,因為地三鮮味道也偏甜。金錢蛋崔大郎還沒吃過,正好嘗嘗。

這樣花不了多少錢,崔大山給了八十文,不能全落下,肉菜必然也得有,崔如英看了眼肉攤兒,紅燒肉上回吃過,排骨做了不合算,肘子她沒做過,怕翻車,看了一會兒從肉攤買了一斤瘦肉做肉餡就離開了,然後從街邊攤販兒那兒拎了只活雞。

崔大山還在睡覺,崔如英讓攤主給宰的,七文一斤,抹了零頭總共花四十文錢。

崔如英記得雜貨鋪有栗子,就近找了一家買了兩斤栗子,花了十文,打算做個栗子炖雞。

她在侯府常吃肉,倒不是想吃雞肉,主要是想吃裏面軟軟糯糯的栗子。

街邊常有賣炒栗子的,但是沒買過,栗子炖雞先嘗嘗。

這就三個菜了,還剩二十文,崔如英拿十文買了兩斤半的鲫魚,又花兩文錢買了豆腐,再做個鲫魚炖豆腐了。

這道菜好呀,能吃肉能吃豆腐還能喝湯,跟別的菜一比,這道清淡還滋補。

現在天熱,調料汁兒拌個涼菜,鋪子裏還有鹵菜呢,這就兩道涼菜了。

還湊了六個菜,吉利!

剩下的幾文錢,自然就進了崔如英的口袋。

回到家崔大山還沒醒,崔如英就在廚房忙活做菜。

栗子炖雞花費的時間最長,她先做這個。

這剛入夏,今年的栗子還沒下來,這栗子肯定是以前的,不過正因為如此,曬過水分流失糖分沉澱,吃着更甜。

崔如英留了幾個,一會兒埋竈膛裏,就當打零嘴兒,剩下的全剝了。

外殼很好剝,裏面的那層皮兒搓一搓也就掉了,沒掉的燒鍋熱水燙燙,順便煮幾個雞蛋。

出門前崔如英看家裏還有雞蛋,正好省着再買。

剝這些栗子就花費了一刻鐘多,然後把雞切塊焯水上糖色,栗子的口味偏甜,所以炖雞的口味也就偏甜一點。

崔如英愛鹹甜口,辣的也喜歡,但相較之下還是偏愛前者。

焯水上了色的雞塊,香料包和黃澄澄圓滾滾的栗子一塊放到鍋裏,小火慢慢炖着,這個得到中午才熟。

然後崔如英就開始做下一道耗時的菜了,鲫魚炖豆腐。

魚不好做,但這個簡單,鲫魚都是宰殺好的,崔如英把上面的粘液清洗幹淨,這樣腥味兒不重,魚膠照樣留着,然後用家裏的鐵鍋把大人巴掌大的鲫魚煎得兩面金黃。

家中的鐵鍋用的久,比鋪子的鍋好用,多放點油煎得定型了再翻面,這樣不會破。煎好之後,直接倒進砂鍋裏,加熱水湯就一下子變白了,爐子裏燒着炭,調味只用了鹽,香料沒放,但是放了蔥和姜片,燒開之後再把豆腐放進去,在爐子裏慢慢炖着就是。

這就兩道菜了,崔如英看了眼外面的日頭,時辰還早,該做肉龍了。

蒸肉龍的時間跟蒸包子差不多,但也得發面。

崔如英跟着早起做了幾次包子,發面的功夫見長,老面和面團揉在一塊兒,揉透了就放在外頭太陽下蓋着蓋子曬着,不用坐在鍋裏。

這功夫把肉餡做了,這和做醬肉包子的餡兒不一樣,肉龍要鹹口,餡兒裏多放蔥,餡兒的顏色深點兒,然後用蔥油拌會更香。

等面發好了,揉開排氣再擀成薄薄一片,再把餡兒抹勻,從頭開始卷起來,按照饅頭大小切成小劑子。

崔如英擀得薄,餡兒也薄,做出來的層數很多。

這樣直接蒸也行,不過崔如英為了好看,用筷子在中間一壓然後反手一擰,就是個好看的肉龍了。

炖雞的鍋能蒸肉龍,崔如英也沒用蒸屜,看湯還夠,直接把肉龍擺在了上頭。

蒸的多,幾乎把鍋給擺滿了。

竈膛裏皮拉啪啦的,應該是栗子,崔如英摸出來看看,還沒熟,又給放進去了。。

正托着下巴燒火坐着,身後傳來動靜,崔大山從屋裏出來,“這是做啥呢,這麽香。”

崔如英說道:“炖了雞還炖了魚,不過還得一會兒。再做兩個炒菜一個涼拌菜,爹你有啥想吃的不?我給做了。”

炒菜還沒做,崔大山想吃啥她換了就是。

崔大山是粗人,也想不出啥好吃的菜來,就是這些菜,他以前都沒見過,反正知道吃肉,“這就行,這就行,夠吃了就行,也別弄太多了。我一會兒先去鋪子,你大哥還沒回來呢?”

崔如英道:“應該直接去了鋪子吧。”

後頭沒給崔大郎送過飯,也沒告訴他跟書院飯堂定了生意,不過家裏包子的味道,還能嘗不出來。

崔大山點了點頭,收拾梳洗完就出門了。

家裏就剩崔如英一個,她在竈臺旁看着火,看一會兒就把栗子扒拉出來,墊着布條捏一捏,沒熟就再放回去。

她坐得遠,這個天太熱,離得近熱人,這個時節做飯也是極其不容易的。

又扒拉栗子,這回是熟了,聞着甜絲絲的。

等涼點兒了剝開,在手裏捧着吹吹,崔如英這才送到嘴裏。

好軟好面好甜,這栗子炖雞肯定好吃。

崔如英慢慢悠悠剝着栗子吃,下回可以買點兒糖炒栗子吃,竈膛燒的都這麽好吃了,糖炒的肯定更好吃。

等肉龍啥的好了,崔如英才開始做地三鮮,茄子土豆滾刀切塊兒,家裏沒那麽多油,就不炸了,直接下鍋煎。

煎這些的功夫調個甜口的料汁兒,最後勾個芡也就出鍋了。

金錢蛋崔如英做過,熟能生巧,不費啥事兒,最後在院子了摘了幾根黃瓜涼拌了。

鋪子吃飯晚,崔如英做得慢,不過這會兒也都做好了。崔如英看着鍋裏的菜,聞着廚房的香味,不禁想,她才這麽大就能張羅一桌子菜,可真厲害呀。

做好了還得裝上,這個木飯桶是崔大山新打的,正好能放下家裏的盆兒。

把飯菜都裝好已經快過午時了。

崔如英想着應該還有挺多客人,又在家裏又等了一會兒才出門,走走停停,到鋪子時,裏面還剩三桌。

崔大郎正在收拾上一桌,把碗筷撿了桌子擦了,聞着動靜還以為又有新的客人,一看更是驚喜,“如英來了!”

崔如英道:“大哥啥時候回來的,咋沒回家。”

崔大郎是想着回家一趟雖然也順路,但放個東西再去鋪子也就耽誤時間了,他不常在家裏,回去幫幫忙,可以讓二丫歇歇。

就沒回去,直接來鋪子幫忙了。上午頂了二丫一個時辰,後來二丫也待得不安穩,把崔大郎從廚房趕出來,崔大郎就來前頭了。

趙掌櫃自是高興,喜滋滋地把木飯桶接過來,拎在手裏沉甸甸的,他笑容愈發深,“今兒可是雙喜臨門呢,小娘子讓我來,我來就行。”

崔如英點點頭,和崔大郎說話去了,兄長回來她也高興,一起長大的情分,都好些日子沒見了。

而且崔大郎知道一放假回家就來鋪子幫忙,這就挺好了,沒覺得自己讀了書就高人一頭,沒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妹妹在家幹活賺錢是應該的。

不過崔如英也知道心疼人,“先別弄了,等吃完飯再說,我去叫爹他們吃飯。”

說話的功夫,四郎五郎也探出頭了,“三姐我去叫爹吧!”

知道今兒又吃好飯,都留着肚子呢。

五郎跑過來,巴巴望着木飯桶,趙掌櫃打開木桶,哎呦了一聲,今兒可是好菜好飯呀,這是肉龍吧,聞着可真香。

一旁孫娘子有些無措,她還是頭一回見這陣仗,就一邊幹活一邊暗自往這邊看。

崔如英對孫娘子道:“嬸子先別忙了,吃飯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