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盤點
73章第七十三章 盤點
這也算是放了個長假。
不過只是在侯府,書院是沒有放假這一說的,讀書要持之以恒,侯府是心疼府上小娘子,所以酷夏寒冬不上課。
若是書院放一個多月,那學生們的心都不知飛到何處去了。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話是一點都沒錯。
世家子弟要讀書,除了請個學識淵博的先生嚴加教導,也無別的捷徑可走。不過世家子弟家境優渥,吃用都是好的,啓蒙又早,也比其他人容易些。
楚玉珠是最盼着放假的了,天這麽熱,她可不愛上學,可是還得頂着暑氣再上五日,她托着下巴道:“如英,要是明兒放假就好了。”
崔如英道:“你想的倒是美,放假也不是全玩兒的,估計也有作業吧,去年可留作業了?”
楚玉珠仔細回想,她道:“應是留了吧,不過我沒寫。放假回去的第一日還請了假,後來黃先生就沒有檢查作業了。”
楚玉珠還有些得意,黃先生哪裏不知道學生的小九九,知道楚玉珠沒寫,何必再訓斥,那還不如不查。
崔如英道:“那我在侯府留些日子吧,先寫完作業再回去,好玉珠,你和我一起吧,也有人做伴兒。”
然後帶兩本書回家,估計就不常來侯府了。
楚玉珠:“你都求我了,我肯定一塊兒呀。”
她覺得早點寫完作業也好,玩就能痛痛快快玩兒,不然總是擔驚受怕的了。吃到了甜頭,楚玉珠就願意做。
崔如英笑了笑,寫完作業回家,可以去鋪子幫忙,夏天熱了,可以弄些新菜樣,賺了錢,沒準兒許娘子就答應換房子了。
但得多賺點兒,一個多月幾十兩銀子,想買城西城東的房子,恐怕是不太行的,因為鋪子還得留着錢周轉,不能全花了,不然就沒錢做生意了。
崔如英:“真是太好了,玉珠,你可真好,就是回去我就不常來了,夏天熱。”
楚玉珠肩膀耷拉下來,“哎,知道知道,你要做生意。”
崔如英安慰道:“那不也留幾日嘛,我家裏賣包子,不回去幫忙不成的。”
楚玉珠又來了精神,道:“賣包子聽着還挺有意思的,我到時候去找你玩兒,跟你一起賣吧。哎,要是我家也賣包子就好了。”
崔如英聽她說話覺得怪好玩的,要是被二娘子她們聽到了,肯定弄得人啼笑皆非,侯府什麽生意沒有呀,還要賣包子。
賣包子是樁小生意,侯府的都是大生意。
崔如英道:“現在不成了,沒啥意思,以前去街上擺攤的時候好玩,你可以回去問問你母親,家中都有什麽生意,過去玩個一兩日也成。”
楚玉珠是侯府的姑娘,管家理賬這些東西最好從小學着,放假一個多月,要讓楚玉珠讀書,怕是不太成,崔如英也不常在侯府,沒辦法盯着。
一玩心就野了,還不如邊玩邊學些東西。
楚玉珠眼睛瞪大了些,“怎麽玩?”
崔如英:“就跟過家家似的,你今兒當掌櫃,明兒當小二,後天當廚娘……一個月可以不重樣。”
到時候在錢夫人面前一說,一高興了又有嘉賞。
也算是玩兒,但玩也有不一樣的玩法兒
楚玉珠覺得這個主意好,“那我就先和你一塊兒寫完作業,若是那些不好玩,再去找你。”
楚玉珠不只崔如英一個玩伴兒,還有言月瑩她們。
崔如英點點頭,“先寫今兒的吧。”
快點寫完作業,今天下午她還要回家呢。
今兒初五,上個月月底回來前,崔大山叮囑過,讓她放假了記得回去看賬本。
月初要盤點,理上個月的賬,這個時候趙掌櫃就忙活這些事。花了兩日功夫把賬算完,但崔大山看不懂。
家裏認識字的就崔如英和崔大郎兩個人,崔如英認字也會算賬,崔大山沒多想過,只當侯府教得好。
崔大山是不太放心趙掌櫃的,怎麽說也是外人,所以得看看。而且許娘子也蠻關心家中生意,崔如英回去看了賬本,也好跟許娘子說上個月家裏賺了多少錢。
寫完作業在侯府吃了個飯,跟李嬷嬷說過,崔如英就回家了。
月初侯府不算忙,燕歸堂的丫鬟也不常出門,崔如英問了,得知今兒不去城南,就走回去的。
天熱得挑着陰涼處走,到家時辰已經晚了,趙掌櫃和孫娘子都不在,劉嬸兒也早就回家了。
崔大山先問崔如英吃了飯沒有,崔如英點點頭,“吃了才回來的。”
崔大山放心了,他回屋把兩本賬本拿出來,“如英,你看看,上頭好些我都看不懂。”
這話還是保守了,崔大山基本上都看不明白。
崔如英把賬本翻開,賬是趙掌櫃記的,字寫得還不錯。
分着每日的花銷、收入算,各種支出都寫得明白明白,比方說柴火炭火支出,面油,各種調料支出,每日再彙總,錢也算,倒是清楚。
崔如英一樣一樣念給崔大山聽,買的東西崔大山應該是記得的,先把這個對了,“面上個月買了三回,初五、十六、二十六,一次二百斤,每次一兩三錢,總共三兩九錢。
酒水兩樣,每日各二十斤,一日五百五十文,月底結的賬,總共十六兩五百文。”
這是因為崔家買得多,所以糧食鋪子和酒坊都給便宜了些。
“每日豬肉十五斤,羊肉五斤……”
崔如英看着這數不對,因為晚上還做三百個醬肉包子,加上白日的,十五斤肉肯定不夠用,往後翻了翻,果然還有一個賬本是單獨記給書院生意的,倒也講究。
崔大山點點頭,“沒錯,是這個數。”
崔如英還看到了胡蘿蔔啥的,念給崔大山,崔大山也說數目對。
賬倒是好算,崔如英自己算的,每頁上頭的也對。
因為現在鋪子的生意好,買面肉這些都是一下子買許多放到庫房裏囤着,這樣價錢也便宜,成本就壓下來了。
崔如英道:“上個月本錢三十六兩七錢,流水是六十三兩七錢八十文,利潤總共二十七兩八十文,還得減去……”
崔如英看了看賬本上給劉嬸兒幾人的工錢,劉嬸兒是五百文,上個月劉嬸兒全來了,一日沒差,五十文的全勤,還有五十文的績效。
若是下個月,應該還能漲一百文,因為上個月有半個月是做跑堂的。
趙掌櫃是六百文,同樣有五十文的全勤和五十文的績效。
孫娘子來了十三日,每日十文,不算全勤,但幹活還算麻溜,就給了一百六十文的月錢錢。
崔如英:“減去鋪子租金一兩八錢,劉嬸兒他們的工錢,應該是二十四兩二十文。”
崔如英又翻着算了一遍,她是沒算錯,“爹你想想,對不對數。”
崔大山覺得閨女比趙掌櫃算得還快,“你念的都對,錢匣子我每日都看,也差不了。”
書院飯堂的賬本崔如英也看了,拿了十八兩八百一十文,本錢花了近十兩,算着利潤不到一半兒,但也不少了。
酒錢貴,所以才顯着鋪子的流水多,但在鋪子裏賣,一個月酒錢也就賺個三兩銀子。
酒錢的流水中也占鋪子流水的小半,不過酒在鋪子還挺好賣,每日四十斤基本上都能賣完。
價錢應該是又講了,崔如英看又便宜了些。
崔大山算着手裏的錢,他是把錢匣子拿出來算的,“月底書院結了賬,總共十八兩八百一十文,花了些,剩下的藏家裏了。鋪子這邊二十八兩多,加上飯堂那邊的,總共是四十四兩,差不多。”
鋪子的錢是來回倒的,最初投了本錢,不夠了就花鋪子賺的,到月初餘二十八兩,賬目對得上就行。
而且鋪子的租金是以前給的,還有炭火糧油,也有上個月也有餘下的。
這銀子不能全算到上個月裏頭,但二十八兩大差不差。
崔如英點點頭,趙掌櫃就算能做些假賬,也落不下多少錢,這種事兒,睜一只眼閉着眼就行了,畢竟不是自己作賬,算得太明白,沒法子幹活。
就是崔大山不識字,每個月還得等着她來看,崔如英倒是願意,可這樣多耽誤事兒。
要是沒壞心思也就罷了,有壞心思了,被騙了都不知道是咋騙的。賬目越多越是不好對,越好做手腳。
這要是在賬本上把哪一樣多寫點兒,錢不就落自己口袋了。
對賬也能對,買的東西多少跟做的包子得對上,不能面寫了八百斤,可包子卻沒那個數。
可那樣麻煩呀。
崔如英想了想,道:“爹,不然你也學認字兒吧。”
崔大山身軀一震,說道:“我哪兒行,我都多大歲數了,哪兒能學明白。不成不成!”
崔如英把賬本合上,她知道腦子是越年輕的越好使,以她現在的腦子,要放到以後去讀書,沒能考個狀元回來。
年紀輕,記東西多快呀。
崔大山年紀大,再學的确不容易,可崔如英也是為了鋪子的生意着想。
其實也不用學多少字,崔如英道:“又不用你讀書考狀元,咱們至少把米面、蘿蔔、豬肉這些字認全了,還有錢,錢這個字總得會認會寫吧!還有包子,家裏可是賣包子的呀,包子都不會人,日後簽文書我不在,讓你送六百個包子你也沒處說冤。”
崔如英道:“你學二姐也學,我不在家的話,鋪子裏沒一個識字的人不行。這回跟飯堂簽文書我在,我要不在呢。正好學堂也要放假了,放一個多月呢,我來教你們識字寫字。”
二丫在院子裏,也能聽見廂房崔大山合妹妹說話,她心裏緊張極了。她并不喜歡讀書,也不想讀,誰樂意讀書呀,讀書哪兒有包包子賺錢有意思。
怎麽她還要讀。
崔大山皺着眉頭道:“我學不好呀。”
崔如英:“要是娘知道,肯定也覺得識字好。爹,又不讓你考狀元,也不要你讀多少書,就是會認,識的字又不多對吧,也就賬本上記的。”
崔大山本就笨嘴拙舌性的,性子又老實,哪裏說得過崔如英,“你二姐也得學?”
崔如英道:“教一個也是教,教十個也是教,再說了,認識幾個字沒壞處呀,一塊兒學着。還有四郎五郎,也聽着呗。要是爹你學得慢,二姐還能頂上,二姐學得慢,爹你就快點兒,你可是家裏的頂梁柱,還怕認不得幾個小字呀。”
崔如英想,就算崔大山認幾個,二丫再認幾個,兩個人一塊兒,也能看賬本吧。
崔如英打算先教個《三字經》,《三字經》可不只有人之初,性本善,什麽‘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也有。
二丫也不大,讀書有用處的。
崔大山點點頭,說道,“要是爹實在學不會,那就不學了,反正你也常回來。等你娘從侯府回來了,你還能總回侯府?”
不也在家裏,到時候看個賬本啥的就方便多了。
許娘子再當一年多奶娘就回家了,崔如英自然不可能總在侯府待着。
話是這麽說,可和認字有什麽關系。讀書又不是壞事,崔如英覺得這些東西學到腦子裏才是自己的,就先應着,“成成,先學了再說。等放假回來我就教你們。這回放假我先留在侯府幾日,把先生布置的作業寫完再回來。”
十二放假,估計三四日吧,作業就能寫完了。
崔大山這才松了口氣,沒想到他都三十多歲了,還得跟孩子一樣讀書。哎,這做生意不容易,當爹也不容易。
二丫在外頭聽着,心裏是又害怕又緊張,她不想學,但是崔大山答應了,不學肯定不成。
好在還有些日子,不是明兒立馬就學。
二丫也覺得妹妹能識字很厲害,但是,不識字能包包子也很厲害呀。
等學了再說吧,要是她太笨的話,妹妹肯定就不教她了。
崔如英不知道二丫都想了什麽,這回回來就是為了看賬本,看完了也就沒啥事兒了。
在鋪子幫幫忙,等到初七回侯府的時候,崔如英跟許娘子說了上個月鋪子的盈利。
許娘子是大吃一驚,怎麽可能這麽多,二十四兩加上八兩,毛頭不算,那就三十多兩,一個月竟然能賺這麽多錢!
不是許娘子見錢眼開,是沒見過這麽多。當初崔家的宅子三十多兩買的,這就三十多兩了。
崔如英道:“咱們自家做生意嘛,你想爹二姐還有我都做活兒,早出晚歸那麽辛苦,但是都沒算工錢,要是全算上,利潤還得低一點兒。”
許娘子笑着道:“那也不少了,我原以為在侯府做奶娘賺的錢就夠多了,誰能想到開鋪子也這麽賺錢,還是賺大錢。如英,這可比擺攤賺得多多了,還有遮風擋雨的地方。”
月底侯府也發了錢,三兩月錢,上個月許娘子還拿了端午的賞錢一兩,還有一回陸雲蓁見她照顧得好,又給了二兩銀子賞錢。
不過回家的時候許娘子把身上的錢全給了崔大山,現在就這六兩銀子,還有三百多文銅錢零用。
她賺的加上鋪子賺的,快四十兩了。
許娘子記的上個月還下了幾日雨,可這麽一看,下雨也有人來吃包子。
崔如英道:“那可不,飯堂只送了半個月,要是一個月,快趕上鋪子的利潤了。”
下個月翻番,不過天熱,鋪子生意可能會差些,但也說不準,因為包子不是燙嘴的東西。
許娘子:“你爹你二姐幹得最多,最是辛苦。書院飯堂的生意是多虧了你,看着好像還比鋪子活兒輕巧。”
崔如英笑着道,“我也不白忙活,爹還給我買了對镯子呢,娘你看!”
夏日衣衫輕薄,崔如英搖搖手,許娘子就看見了。
給崔如英買東西,許娘子樂意,她笑着道:“挺好看,戴着吧,戴緊一點,別甩掉了。”
崔如英笑嘻嘻道:“娘,咱們現在能賺了這麽多錢,是不是得換個大點的宅子,不然這些錢爹藏都沒地方藏。”
床下面、牆縫、院子……
家裏總共三間房,再藏還能藏哪兒去。
崔如英算着,每個月至少得拿出三十兩銀子當本錢,這樣鋪子才能周轉過來。因為飯堂那邊月底結賬,不過酒坊也是,不然還得更多。
但下個月賺的錢多了,又多幾十兩,這多的就是純多的了。
崔如英還是覺得現在宅子小,想要個大的。
許娘子愣了愣,這事兒崔如英以前也說過,但那會兒許娘子覺得一個月沒賺多少錢,也沒往心裏去。
說實話家中以前從沒賺過這麽多錢,許娘子也不知道有錢了該幹啥,是存到銀莊去,還是該買田買地。
她倒不是聽一個孩子的話,是崔如英說的話都有用,比如擺攤,比如租個鋪子,比如去書院飯堂攬生意。
許娘子有點兒信神佛,她覺得女兒是個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