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六月雜事

74章第七十四章 六月雜事

盡管鋪子是崔大山和二丫忙活得多,但是這些生意,都是閨女帶來的。

就連來侯府,要不是崔如英跟着,許娘子覺得以自己的性子,根本不可能還沒幹活就拿到賞錢,能不能留下都得另說,家裏也就沒做生意的本錢了。

怎麽說,都和崔如英有關系。

那會兒崔大山每個月五錢銀子,接點兒私活,一個月能多幾十文。家裏就剩半兩銀子,四百多個銅錢,許娘子還坐着月子幹不了活兒,就靠着崔大山一人,她萬萬不敢把錢投進去擺攤兒去。

當時擺攤也就幾百文,可對那時的崔家來說,就是大部分銀錢了。

那時家裏沒提過讓崔如英在家看弟弟妹妹,崔如英也沒在家裏做過飯菜,知道家裏沒錢,根本不會提做生意的事兒。

以許娘子老實謹慎的性子,怎麽可能拿家中小半銀錢,去做一個根本不知能不能回本的生意。

要是做了,崔如英會懷疑爹娘換人了。

在許娘子看來,家中這些生意錢財都是閨女帶來的,也的确如此。

她覺得崔如英就是有福氣,先生給改的名字也好聽。

福氣這種事還真說不清,想着崔如英來侯府之後,先是得了三娘子的喜歡,後來又得三姑娘和二娘子喜歡,就連夫人也給過東西。

每日的點心、吃食……還跟着府上姑娘一起讀書,筆墨都不用買……這會兒想想,諸多事呢。

可是現在買宅子還有個要緊事,那就是缺錢呀。

許娘子這回沒像以往那樣說女兒瞎想胡說,而是認認真真道:“咱們家是賺了些錢,可是鋪子還要用錢呢。”

做人就是貪心,飯堂的生意許娘子想要,鋪子的生意,許娘子也舍不得放手。

尤其現在也招了人,生意越做越大,用錢的地方肯定越來越多。

上個月崔大山還問她要了銀子,聽着崔如英說買這買那的,真是樣樣都要花錢,咋可能把賺的錢全拿出來買宅子。

崔如英一聽許娘子這麽說就知道有戲,她道:“我的娘呀,又沒說現在就去買宅子!”

崔如英壓着聲音道:“娘,你算算咱們鋪子現在一個月能賺四十兩銀子對不對,那半年就是二百四十兩,抛去咱們一家的花銷,也還有二百多兩呢。”

許娘子點點頭,家裏是賺了錢,可也就吃食上花銷大些,但一個月也花不了一兩銀子。

畢竟這麽多年日子就這麽過來的,許娘子和崔大山也不是大手大腳的人,尤其在侯府,吃住都不用錢,連衣裳都給做,也就給崔大郎交束脩、飯堂、住宿的錢,束脩還是交過的,還有就是給兩個女兒買些首飾。

但十兩多銀子已經頂天了。

崔如英繼續道:“咱們家如今住着的這個宅子也值五十多兩銀子,如果賣了,那就有二百五十多兩,年底總能買個房子吧。”

如果現在買,加上現在宅子的五十兩,就算攢兩個月湊足一百兩,也買不到什麽好宅子。

在城南能買一個比現在住着大一些的,要想要大的還去更好的地方,那就沒有了。

除非比如今住的還小,可崔如英早就住夠了大屋分出來的小屋子,等她再長高一點,床都不夠伸腿了。

許娘子點了點頭,覺得是這個道理,但現在住着的賣不賣,她還沒想好。

許娘子皺着眉道:“可宅子賣了之後,一家人住哪兒呢?”

崔如英:“咱們不是還有鋪子嘛,我和娘總在侯府,大哥又去書院了,爹和二姐四郎五郎還不夠住鋪子嗎,正省了從家裏去鋪子的功夫了。”

說實話,鋪子雖然就一間廂房,可是并不小。再打張床,還不夠湊合些日子嗎。

許娘子想了想,那倒是也成,只不過這是家中買的第一間宅子,住了好幾年總有情分,也難以割舍。

鄰裏鄰居相處得也不錯,劉姐家人多好,要是搬走,許娘子還怪舍不得的。

可話又說回來,也不能兩家過一輩子。

崔如英見許娘子面露猶豫,又道:“娘,我和二姐馬上就是大姑娘了,哪還有跟兄長爹娘分住一間屋子的道理呀。我難道就不能有一間自己的屋子嗎,咱家早就該買個大點的宅子呢,或許宅子日後也漲價!”

崔如英的性子,許娘子不是不曉得。當初讓她和二丫睡,她也不樂意,非央着在他們屋裏分出一間來。

是有些擠,許娘子也覺得擠得慌,兩個閨女也是大了,男女有別,跟兄長父親相處更應該避諱着。

許娘子道:“那咱們也得先攢錢,有錢才行。這個月生意好,下個月還不知如何呢。”

崔如英就等許娘子這句話,“至少飯堂生意是穩當的,每月都是那麽多,再說了,女兒還不夠好好賺錢啊,那書院我可去了好幾次了,回家就跟着爹一塊包包子,那麽早起來!”

這身體還是小孩子呢,那麽早覺都不夠睡。

崔如英是最怕吃苦的,但是自己的事兒她比誰都上心,吃點苦就吃點苦,啥事兒不是先苦後甜。

許娘子覺得聽女兒的應該是沒錯,要攢錢換個宅子也不像最開始崔如英提時那樣難以接受。

的确,別人家有了錢都置辦田産地産,崔大郎現在還讀書,也不知道讀成什麽樣。有個大點的宅子,日後說親也容易。

再說了,這生意的确是女兒帶來的,許娘子也是怕女兒不高興了,這福氣就斷了,到時候家裏生意不好了怎麽辦?

許娘子沉吟片刻,柔聲說道:“那就先攢錢,你不說也得攢半年呢嗎,二百多兩能買個大的吧。”

崔如英:“要是去城東城西,未見得大多少。”

許娘子:“那倒也是,那邊宅子都貴。你呀,夏天也熱,回去太熱了,放假之前就別回家了。”

那是自然,崔如英不打算放假前回家了。

在侯府的确更好,有冰塊用,不過錦月囑咐過許娘子,別離得冰塊兒太近,解暑就好,可別貪涼。

因為許娘子碰不得冰,身子受寒奶水不好,她還得照顧璋哥兒,不能因為貪涼耽誤了正事兒。

若是染了風寒,廂房怕是都不會再用冰了。

但有了冰塊,屋裏和外面就不是一個溫度,崔如英更喜歡從屋子裏面待着,不過她不白待,偶爾也去小廚房。

自從入夏之後,陸雲蓁因為忙活鋪子裏的事兒、又操心璋哥兒,加上天氣炎熱,她有幾分苦夏。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幾天下來人就瘦了一圈兒。

年年如此,陸雲蓁也不太在意,過了最熱的時候就是了,崔如英卻有點兒心疼,因為陸雲蓁對她很好,就去小廚房幫着做了一些可口的涼拌菜和鹵菜。

許是因為裏面放茶葉的緣故,陸雲蓁更愛吃她做的,鹹辣都是恰到好處,還有甜辣口的鹵菜,陸雲蓁很是愛吃。

甜辣口的鹵菜就是鋪子常賣的,偶爾崔如英回去會改改味道,一直以來賣得都不錯。

外頭被太陽快烤幹了,樹葉子都曬得蔫蔫巴巴,一陣一陣熱氣往外湧,這種時候在屋裏吃這些,楚庚元都覺得日子快活。

他倒是不苦夏,但是跟着沾光,有解暑的菜總比沒有好。

趙大娘又把打鹵面端上來,夏天陸雲蓁就愛吃這幾樣,再往正院送幾次,錢夫人年紀大了,胃口也差,吃這些能吃下飯。

那些辣的酸的這會兒她也不愛吃,只有這兩樣能多用一些。

早起偏愛吃胡蘿蔔雞蛋餡的包子,這個清淡爽口不膩人,夏天最怕膩,一膩人就熱。

一來二去,安定侯也覺得陸雲蓁孝順。

這些日子從管家理事來看,陸雲蓁做事妥當,以兒媳的身份看,恭敬謙順,很是不錯。

而且看璋哥兒也不是愛哭鬧的性子,楚庚元行事穩妥,在朝得皇上重用,比起長房,的确更合安定侯的心意。

趙婉芝心裏着急,卻沒辦法,特意尋了個廚子,可是錢夫人不喜歡,就沒用。

她也不知有些菜是崔如英的主意,只想着夏日快點兒過去。

陸雲蓁不知這些,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其他的,她不管。

吃些胡蘿蔔的包子,吃鹵菜打鹵面,尤其晚上,夏風吹着,也自在快活。

醬肉包子、羊肉包子……陸雲蓁是沒胃口吃了。

崔如英想,天熱鋪子的生意估計也差不多,膩人的大家沒胃口吃,但鹵菜啥的應該賣得還不錯。

天氣熱,她也沒回去,這又下了兩日雨,更沒法兒出門了。

不過下雨解了暑熱,雨滴啪啦啪啦落下,風從窗戶灌進來,那會兒的确涼快,不過雨過天晴之後,很快烈日高照,地上的水被太陽烤,就又熱了起來。

崔如英想,她放假回家必得挑着早晚回去,沒太陽的時候還能涼快點兒。

十二這日下午,黃先生留了放假每日的作業,知道崔如英會提前寫完,還特意囑咐了一句,“讓你們每日練字是為了溫故,如英總愛多寫,若是提前寫完倒也無妨,但要時常看看書本,別把這些東西給忘了。”

楚玉珠去年就沒寫作業,今年能寫就不錯了。楚玉娴做作業不用人催,倒也好。

崔如英點了點頭,黃先生這是好意,是為了她好,“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先寫完作業,再帶些書本回去,假期時間太長,就算不想看書,也得挑着空兒看一看,再說她還得教崔大山他們識字呢。

那樣也算溫故了。

黃先生點點頭,這些日子,楚玉娴落下的課程也追上來了,他做先生的,算是無愧于心。

馬上下課,看幾人的心思已經飛走了,黃先生道:“好了,下課吧。”

黃先生一走,楚玉珠高興地跳了起來。

而楚玉娴,看看楚玉珠又看看崔如英,卻沒說什麽。

自從那次從十裏亭回來之後,楚玉珠再出門,她想着跟去,但祖母說二人年紀有差,同玩不痛快,不如找自己交好的。

楚玉娴想着別是因為言世清說了什麽,也不敢問,性子也老實了不少。

趙婉芝問那日還發生了什麽事,楚玉娴不說,趙婉芝就訓斥了她,也怕這個女兒再畫蛇添足,做一些蠢事,就囑咐多跟楚玉珠親近,別的事兒別做。

現在趙婉芝也沒心思管這幾個孩子,自己的事兒還應接不暇呢。

這樣一來,楚玉娴偶爾跟着寫作業,也不緊緊地似跟屁蟲一樣跟着了,楚玉珠就不是那麽難以接受,畢竟是妹妹。

楚玉娴跟崔如英就更沒關系了,只要不找她麻煩就好,這年紀又小,只有上課能見到。

自然也就相安無事。

不過今日崔如英就不留在學堂寫作業了,早點兒回去吃飯,午睡過後再寫。

楚玉珠和崔如英一起回的燕歸堂,楚玉珠想吃燕歸堂的飯,一塊兒吃過午飯後就去了二房午睡。

其實崔如英也不是日日都做飯,她也是吃小廚房做的。

偏楚玉珠就愛吃,大約是人多有意思。

孫惠茹樂意極了,這帶着女兒進學總比帶着女兒玩強,早早的就備好了點心水果,還讓丫鬟從街上買了幹果什麽的,留着學累了解悶兒。

就連布娃娃、面具、泥人兒都給買了新的。

二人午睡沒睡多久,很快就起來了。

崔如英是沉得住氣的,坐着寫字也不分神。每日一張,放四十多天,那就是四十多張大字。

有人一起,楚玉珠也能耐得住性子,她想着快點寫完,跟崔如英一塊兒有伴,如果剩自己,不知得留到什麽時候呢,到時候就更不想寫了。

孫惠茹偶爾進來,一看二人就寫字,過會兒再進來看二人還是在寫字,都有點心驚。

崔如英也不傻,寫一張自然就歇會兒,只不過孫惠茹進來時她們都在寫字,就覺得沒歇着過。

但孫惠茹不放心,隔兩刻鐘就進來問問,讓吃些東西,別累着了。

這一個下午,天又長,兩人寫了十幾張大字。

崔如英寫了十三張,楚玉珠慢一些,寫了十張,再寫個兩三天也就寫完了。

寫完作業又去燕歸堂吃飯,倆人傍晚在花園玩兒,坐着小船在湖裏摘荷葉,入夜了天就涼快,這樣的日子倒也快活。

上學吃飯玩鬧,崔如英覺得這才是這麽大孩子該做的,不過她是不成了。

崔家這樣的家世,非得好好做事兒,賺了錢才能說別的。

六月十五一大早,崔如英背着書袋回家了。《三字經》早就拿回去了,她只帶了一本書,再多怕看不完。

除此之外,還有兩包點心一些幹果,全是小廚房送來的,崔如英吃不完,許娘子也不能吃,就給帶回來了。

而且今兒出來早,早飯還有羊奶,崔如英也給帶回來了。

鋪子這會兒應該沒人,這個時辰崔大山都是去書院送包子了,崔如英就沒去鋪子,直接回了家。

門沒鎖,但家裏安安靜靜,院子挂着衣裳,被風一吹,衣裳直晃。

巷子左鄰右舍也安靜,只有兩家煙囪冒着煙,天邊一輪紅日正升起,偶爾響起蟬鳴鳥叫聲,但不顯得熱鬧,反而趁着晨起巷子裏更加寂靜。

崔如英看雞仔或站或卧,也沒叫,就直接回屋了。

先把這些東西放下,有點心,家裏人早飯就省了。

這回帶了蛋黃酥和肉松面包,帶了不少呢。

這邊簡單收拾了一會兒,二丫就揉着眼睛出來,笑笑道:“我還以為是爹回來了呢!”

崔如英說道:“我回來你還不更高興,看我帶了啥,六丫醒了嗎?”

現在是四郎和五郎在崔大郎屋子裏睡,晚上崔大山帶着六丫睡,早上一醒就把六丫送到二丫那兒去。

二丫點點頭,“一會兒我帶着喝奶去。”

崔如英道:“不去也成,我給帶了羊奶。還有點心,你餓了先吃點。”

六丫都四個月了,比以前能吃,也胖了點兒,讓二丫帶去還挺費勁兒。

有羊奶能吃得更飽一點,崔如英都是下午回來,因為天熱,羊奶放不住,已經好久沒帶過羊奶了。

誰見了好東西不高興,妹妹自從去侯府後,這也三個月了,每每回來都帶不少東西,這要是出去花錢買,也得不少銀子呢。

二丫看着有蛋黃酥,剛想拿,屋裏傳來哭聲。

四郎五郎早就不愛哭了,大約是要換尿布,二丫就回屋去了。

隔了一會兒出來,去院子裏洗了手,“如英,你吃飯了沒有,走回來也怪累的,快吃點兒。”

崔如英是吃完回來的,鍋貼和魚片粥,清淡解暑,入夏了吃這些多,也不見什麽辣菜,“吃過了,你吃吧。”

盡管在侯府什麽都不缺,但是二丫還是想找好東西出來,“對了,你來屋裏!爹抱了兩只小狗崽子回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