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立生跪死

立生跪死

蕭家祠堂。

蕭池儒和蕭青琅一前一後的走了進去。

蕭池儒從一旁拿了三炷香,在案臺上燃燒的燭火裏點燃之後,随手插在了香爐裏。

蕭青琅有樣學樣,他們很多年沒來上過香了,這裏的香火,全靠府裏留下來的一個老管家和兩個婆子供奉着,老管家是蕭青琅爺爺的人,一直幫蕭家打理着莊子店鋪,一生未娶,婆子是照顧老太君的,年輕時随老太君征戰沙場,夫君早已埋沒在鐵蹄之下,如今年歲大了,就留在府裏養老了,倒也把這沒有主子的将軍府打理得井井有條。

蕭青琅站在父親身後,他們都仰頭看着滿牆的木牌,房梁下是先皇親筆的“忠義之家”匾額,再下來,是蕭家列祖的牌位,直至最下面一排,最新的,是蕭青琅母親的名字。

這些年,他們蕭家主支,早已無人可死了。

這些東西蕭青琅看了無數遍,兒時他一個人在府裏,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祠堂,翻得最多的也是族譜,上面列着一個個人的名姓,滿篇寫的都是功績,生猝之地多在沙場,蕭青琅也不例外,他也出生在邊關,他想,這數不清的牌位裏,有一個名字,終将是他。

蕭青琅說:“阿爹,以後,你我的名姓,都會刻在這裏嗎?”

蕭池儒聞言輕嘆,“身死随葬,無需碑銘。行安吶……我們蕭家,只有你我了。”他成婚晚,如今已五十有六,不知還能再撐幾年,蕭青琅今年二十一了,打小跟他生長在邊關,只說并未考慮過成婚生子,他便也随了他去,若說在這祠堂立牌,那也得有後人啊。

蕭青琅知道他爹的意思,刀劍無眼,沙場更是險中之險,征人十有九不歸,他不敢耽誤旁人。他只笑了笑,“放心吧老爹,我定會把你的牌位放進來的。”

蕭池儒笑罵“臭小子。”

雖說同在一個軍大營,但蕭青琅整天領着騎兵在野外跑馬訓練,蕭池儒是三軍主将,要坐鎮軍大營,所以父子二人,許久不曾這般親近閑聊過了。

敬完香,父子二人在府中閑逛,蕭池儒問蕭青琅,“今日在宮中,可曾失望?”蕭池儒知道是蕭青琅求見的皇上,但這事并未如蕭青琅預想的結果那般去解決。

蕭青琅搖頭,“孩兒不曾失望,世間萬象,每個人看到或想到的東西都不同,所求也不同,只是人言可畏,孩兒怕英雄舍生,未亡者還要遭受讕言。”他今日把事情鬧大,就是要讓世人知曉,他蕭家這樣的,還有千千萬萬家,都是堂堂正正領了命,帶着兵走出去的,他們的底氣在上都,在皇城裏,并非任人可欺。

蕭池儒停住腳步,伸手拍了拍蕭青琅的肩,“蕭青琅,你就是好樣的!”

Advertisement

得到誇贊,蕭青琅咧嘴一笑,“我随阿爹。”

蕭池儒帶着蕭青琅繼續往前走,他說:“蕭青琅,你記住,無論到何境地,我蕭家兒郎,只有站着死,絕無跪着生。”說這話,蕭池儒一楞,有些恍然,這還是兒時,祖母說給他聽的話,父親也曾說過,他心中默默搖頭,果然還是年紀大了。

蕭青琅在一邊說“孩兒謹記于心。”

蕭池儒慨嘆,“站着,你才是堂堂正正的人,九泉之下,我蕭家列輩才會認你,茍活者,不配冠以蕭姓。”

立生跪死,是獨屬蕭家人的準則之一。

“生在蕭家,孩兒無悔。”

.

又兩日,城外軍大營,此時的軍大營只駐了三萬兵,其餘軍士皆在自己的屬地,此次出征蕭池儒為主帥,所以犒賞之宴,便設在了蕭池儒統率的營地裏。

今日的軍大營一片喜悅,皇帝犒賞三軍,可受封賞且能得見天子,誰無歡顏。

篝火柴木早已擺好,夥房一片忙碌,都是皇帝下令送來的食材,有兩手廚藝的都去幫廚,又調出一營士兵,從庫營裏搬來木樁板子,堆放在校場邊緣,只等皇帝檢閱完士氣,再當簡易桌子拼接起來,禦賜的酒水早已搬下牛車,只等一聲開宴令下,便能載歌載舞暢所欲飲。

天擦黑時,蕭池儒策馬打頭,皇帝的車馬走在中段,朝軍大營奔來。

看門的守衛拉開木紮,低頭跪下,傅相微的馬車駛入大營,在校場邊停下,侍從拉來轎凳,孫啓章躬身上前,扶站在車辇上的傅相微下來,其他人在一旁待命。

站定之後,蕭池儒走過來,“陛下,這邊請。”

傅相微順着蕭池儒引導的方向走去,他們要上高臺。

高臺上,傅相微俯瞰這數千大軍,秩序井然,熏天赫地,是軍大營裏仔細挑選出來的。

他走到臺前,只道一聲“将士們。”

數千大軍齊齊下跪,高呼“參見陛下,吾皇萬歲千秋。”

傅相微擡手,“平身。”

“謝陛下。”聲音之磅礴,氣吞山河。

待衆将士起身,傅相微也不多話,只道“提刀縱馬護山河,我大宣有兵如此,實乃百姓之福。”

衆将士道:“忠義為君,赤心報國。”如此三遍,士之忠節,震耳欲聾。

傅相微心中大悅,示意蕭池儒上前來,只道一聲“準備開宴。”便先行去了主帳。

蕭池儒上前來,下了個散的手令,便道“準備開宴。”

衆将士歡呼散去,着手準備晚宴。

天色盡暗,酒菜已擺滿大營,各軍将士靜立,等着君主發令,傅相微攜一衆将領走到主位,一一落座,蕭池儒坐在皇帝左下首,另一邊坐着此次随從的官員,尚書令曹堂甫,校場中間燃着篝火,兩邊坐的,全是軍中将領,位分不足的,與士兵們聚坐在營中空地上。

孫啓章領着內侍站在一邊,收到傅相微的示意後,他轉身從一內侍手裏端過托盤,緩緩向曹堂甫走去,曹堂甫見狀連忙起身。

二人雙雙行禮後,孫啓章道:“曹大人,請。”

“有勞公公。”曹堂甫拿起托盤裏的竹簡,走到正中高聲道:“大将軍蕭池儒接旨。”

蕭池儒迅速起身,走到曹堂甫面前跪下,一衆将士也随着起身跪地。

蕭池儒抱拳,“臣在。”

曹堂甫打開竹簡,念道:“朕紹膺駿命[1],敕曰:大将軍蕭池儒,赤膽忠心,骁勇善戰,所向無敵,長度關一役征戰有功,今官升至正一品,封祿遠大将軍,賜匾額,欽此。”

敕旨宣讀完畢,曹堂甫親切道:“祿遠大将軍,謝旨吧。”

蕭池儒恭敬接過竹簡,雙手奉于頭頂,對着皇帝叩首:“臣蕭池儒領旨,謝陛下恩賜,吾皇萬歲千秋。”

此時曹堂甫早已避到一旁,首座上的傅相微道:“祿遠大将軍請起。”他又看着四方将士,“都請起,落座。”

又是一連片的“謝陛下。”

重新落座完畢,傅相微令道:“開宴。”

蕭池儒高聲傳達:“開宴。”

一時間,觥籌交錯。

酒過半巡,傅相微便離去了,他只需露個面,親自授封蕭池儒即可,其他衆人,皆由蕭池儒這位主官親自授銜。

令旨一道道的下到有功之人手裏,今夜的軍大營,熱鬧非凡,那是他們對自己功勳的認可與慶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