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貓打人參[修]

第1章 貓打人參[修]

荊楚,芙蓉城。

進入青城後山,過清溪橋,穿山門行至龍隐峽中,就在一道銀龍般的飛瀑後,藏着一座凡人難見的古樸道觀,名為【玄真觀】。

建觀者,是玄真掌門望星歸。

這位星歸道長樂天逍遙,道觀也建得簡單,僅分前殿與後院。前殿供奉女娲創世大神塑像、玄真派祖師爺的劍與煉劍爐。後院就是練劍修行的居所。原只一棟小樓,多年來不斷加建,如今已是竹林環繞、亭臺樓閣俱全。

更于竹林間,浮立一幅巨型畫軸,是女娲卧山像。

畫中是道一線排開的山嶺,嶺頭積雪皚皚,正是青城山主峰渎山的冬景。女娲大神靠卧在這道山嶺上,笑顏溫婉,蛇尾旖旎,飄搖細雪已落滿她的長發,染雪白發鋪落山川,化為一道道清泉,随山勢蜿蜒而下。這些清泉在山底彙合成溪,流出畫外,落入後院溪道中。這條清澈溪水順着白石溪道在院內蜿蜒曲折,勾勒着亭臺。

溪道中央是座流瀑亭,亭子底側設有管道,可從溪道中抽水上亭頂,亭頂隐藏着蓄水箱,內有更精巧的機關能讓水流平緩地從亭檐瀑流而下,形成無色透明琉璃般的水牆。

這亭也是星歸道長設計修造。造成時,星歸道長起名[水亭子],大徒弟起名[斬溪造瀑],小徒弟想了想,将師父師兄起的名綜合起來,起名[流瀑亭]。于是就叫了個流瀑亭。

今兒是七月初一。

午後,正是暑熱之時。

玄真觀有護觀靈陣,觀內呈盛夏之景,卻無暑氣悶熱。尤其後院竹木環繞、山風徐來,坐于流瀑亭中,滿眼水洗翠綠,宜人得緊。

身處這般修真仙境,似乎都不該再有憂慮。

裴牧雲停筆稍歇,視線落在亭頂蓄水箱轉動的黃銅齒輪上,不覺眸色一深。

他本是必死無疑,沒想到還能再睜開眼,結果眼前卻不是醫院,而是一位白眉老道正運轉靈力為他療傷。這事,就變得玄幻了起來。

傷好後,他被救命恩人星歸道長收為徒弟,與師兄解春風一同在觀中學劍,偶爾被師兄帶下山去,左耳右聞,才發覺自己是穿了書。

Advertisement

那本書來歷也奇怪,是他穿越那日早晨,地鐵站口有老人背着布袋兜售不明書刊,他經過時,那老人猛地抓着他不放,他只得破財消災。拿着書進了地鐵,随手翻開才發現這竟是一本編年體仙俠故事,寫的是上古衆神真實存在的華夏仙俠世界。

它以女娲大神創世為起點,續到炎帝黃帝蚩尤中華三祖,到這裏,這本書與神話最大區別就在于,書中世界的共工雖然撞了天柱,卻沒能撞斷。

天柱,又名不周山,它高聳如柱,上達仙界,下抵凡土,仙界靈氣就是順着這座天柱的山體內脈流到凡間,流向九州四海。被共工撞過之後,山體中部缺了個大口,看起來分分鐘就會斷裂,卻是将斷未斷,維持着一個驚險的平衡。

如今距共工撞天柱已過去兩千多年,缺了個大口的天柱依然伫立于西域高原。天柱未斷,就有靈氣流入凡間,凡人依然能夠修煉,于是仙俠未絕。這本仙俠故事也就得以繼續,用文言文記載每年的仙俠要聞,大如某地某修幫助百姓阻抗洪水,小如某年某月某位老好人成了當地土地公。

此書與其說是故事,更像是一本史冊,但又并不是只有上古歷史,它的記載一直持續到明日七月初二。這樣一本書,即使前世裴牧雲只翻了大概,依然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尤其是某些年份幾場劇烈天災的記載,讓裴牧雲在指揮天疏閣救災時提前做足了準備。

可他沒想到,他一不小心啓發出的機械發明狂潮讓各地都湧現出一批創造力極強的機術師,他們的機械發明造物形成蝴蝶效應,使得原書的仙俠世界覺醒了某種意義上的蒸汽朋克革命。尤其近幾年,随着新能源靈珠子的出現,機械發明與新生産力再次發展,眼看着甚至可能要出現一場時代大變革。

自機械發明狂潮以來,已有許多事件與原書記載截然不同。例如書中有位山城小吏,他就沒像原書中那樣落江犧牲,而是抗旨使用了機械掘地甲來抗擊洪水,救了百姓和自己,自然不可能被閻王封為城隍爺,而是調任升官,成了邊疆大吏。

仙俠世界走入機械工業革命的岔路,未來變得難以預料,新能源靈珠子的能效甚至強過前世電氣,若不是當今聖上腐朽頑固厭惡異術,連頒聖旨進行打壓,這世界或許早已翻天覆地。

裴牧雲其實非常期待這個蒸朋仙俠的異世界能發展到怎樣的程度,事實上,各地機術師的機械造物都令他深感欽佩,這些異世古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完全不輸近現代。

只是,這些發明造物一定程度上都需依靠靈力,尤其新能源靈珠子,它直接就是修士以靈力提煉各類能源煉得出的産物。靈力就是修士吸納靈氣修煉所得的修為。

眼下的問題,就出在靈氣上。

缺了個大口的天柱,畢竟遭受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缺口越來越大,三百多年前,就有各派修士共同推演占算,最終結論是天柱将斷。天柱一旦斷裂,沒了源頭,凡間靈氣将逐漸枯竭。沒了靈氣,修真無從談起,新能源發展也将走入絕境。

大家都想修補天柱,但補天柱需要神力,上古衆神早已遠去,如今修士遠沒有那麽厲害,愁了幾百年,沒人找到可行之法。

而那本書的最後一頁,就只有這一行文字:七月初二,将有白龍現世,魂補天柱。

無論裴牧雲到底是穿書還是穿越,若歷史發展沒被裴牧雲一不小心撞歪成這樣,或許明天真會有一條白龍奇跡般出現,還會主動用神魂把不周山給修補好?然而,神龍已有數千年不曾出現。

傳言說龍族随衆神而去,從此再沒有下過凡間。

雖然龍族已消失數千年,裴牧雲還是忍不住懷疑,明日不會有白龍出現補天,會不會因為自己胡來改變了歷史造成的漣漪效應?

“又愁什麽呢?”

忽有一只老猴攀上桌面,對裴牧雲發問。

它體态渾圓憨實,尾巴很短,顯然與本地金絲猴不是同種。奇異的是它眼神慈愛,口吐人言,猴耳上還架了副銅框老花鏡。

“猴叔,”裴牧雲回過神來,禮貌地回,“在想,我還沒見過龍。”

聞言,老猴呼哧地笑了聲:“誰見過?龍随神去,數千年不曾下凡。真見了,老猴我倒害怕。”

裴牧雲不解:“怕?”

老猴正要回答,卻聽亭頂齒輪機軸連動,流瀑亭六面水牆其一忽然停了水,露出亭門來。

一支人參垂頭喪氣,邁着參須走進亭門,不高不興地一路走到桌底,坐到裴牧雲鞋面上,參須搭着參須,依然垂着腦袋,活像個兩手搭腿的怄氣老漢,頭頂的綠葉紅果都耷拉下來,不知在生什麽氣。

緊随其後的是一只獨眼貍花貓,嘴裏叼着搶到的機械鼠,刻意走到人參附近,對着人參,抱着機械鼠用後腿抓撓着玩,邊玩邊喵嗚,把人參氣得直跺參須。

一人一猴都見怪不怪,老猴長籲短嘆地答:“怕啊,怕你師父手一癢,把龍給撿回來。”

裴牧雲的師父星歸道長,有三點聞名天下:一是心腸軟,路上遇着老弱病殘的流浪崽子總忍不住撿回來;二是愛浪蕩四方,敢進荒山敢下野海,一年裏有大半年不知在哪浪蕩;這第三才是鼎鼎大名的玄真劍法傳人,作為現任玄真掌門,他收了兩個徒弟,兩個都名動九州。

玄真觀後院不斷擴建,就是因為不斷有流浪崽子被撿回來,連兩個徒弟,也都是星歸道長撿回來的。

裴牧雲語氣難得猶疑:“……應當,不至于。”

按常理應當是不至于,偏偏養龍是師父夙願,為了找龍,星歸道長曾多次跑去東海海底,別說結識人魚蛟怪,鯨魚朋友都交了兩條,卻連龍影都沒見着,屢屢失望而歸。若真有條龍出現在他眼前,那還,真說不準。

說話間又跑進來三四只貓,貍花獨眼貓跳上桌,把機械鼠放進老猴手心,催促地喵喵叫。

老猴熟練擰緊機械鼠的發條,丢到地上讓貓們追,随後望着一亭子活證,幽幽嘆了口氣。

亭子另一頭,伏案造物的星歸道長終于擡起頭來,抖着白眉裝生氣:“跟乖徒弟編排我?我可聽見了!”

老猴咂嘴,拿眼睛白他:“哪句冤枉你?”

“大彪眼瞎波愣着,都老猴子了可莊重些吧你!”星歸道長說着笑,對裴牧雲招手,“乖徒弟啊,過來幫師父看看。”

“是。”

裴牧雲指尖微動,一道純淨靈力把怄氣人參從鞋上提溜起來,輕放到一邊,等它自己站好才散去。

走到師父案邊,裴牧雲低頭一看。

案上,是鎏金黑城的設計圖稿。

同類推薦